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陵县

陵县地处鲁西北平原,是德州市的近郊县,位于首都北京、港城天津、省会济南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陵县历史悠久,被誉为“智圣”的汉武帝太中大夫、文学家、滑稽大师东方朔的故里在神头镇。颜真卿手书“东方朔画赞碑”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陵县文博苑内。唐平原郡古城遗址为颜真卿在此做太守时所修。辖9镇3乡1个经济开发区,989个行政村,总人口55万,其中农业人口47万,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100万亩耕地。东与临邑县相接,东北与乐陵市交界,南与平原县毗连,西与德城区相邻,北与宁津县接壤。面积1213平方公里。人口59.4万。具有万亩水面的“丁东水库”和“仙人湖”是旅游、度假、疗养、垂钓的理想去处。2014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陵县撤县设区,从此陵城区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中文名称
陵县
别名
安德区
外文名称
lingxian
行政区类别
县级
所属地区
山东省德州市
政府驻地
临齐街道
邮政区码
253500
面 积
1213平方公里
方 言
德州方言
火车站
德州火车站、高铁德州东站
机 场
济南机场
车牌代码
鲁N
下辖地区
安德街道,临齐街道等
电话区号
0534
地理位置
山东省西北部
人口
59.4万(2013年)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东方朔故里、仙人湖

目录

早在夏、商、周时期,这里即封鬲氏国,春秋属齐西偏地,泰臵厌次县,公元前206年,

夏、商、周时属

辖2街道10个镇、1个乡:

位置
陵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

陵县陵县
陵城区属于

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强势推进工业化进程。以膨胀经济总量、优化

交通、邮电和旅游
陵县交通陵县交通
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2013年年末全区总人口57.54万人,出生人口5990人,出生率10.08‰;死亡人口3032人,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4.78‰。农村居民生活继续改善。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846元,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330.22元,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6144.31元,

神头香椿
正宗紫芽香椿,已有2000余年栽培历史,主要分布于神头镇驻地及其以北方圆7华里的

安德区

东方朔(公元前 154 —前 93 年),字曼倩,厌次(今安德区神头镇)人,汉太中大夫,文学家,博学多识,机智诙谐,相传是中国曲艺的鼻祖算命盲人的祖师,被后人称为“智圣”。事迹在《史记》《汉书》中均有记载。 
颜真卿(709 — 786 ),字清臣,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753 年(天宝十二年)任平原郡太守。 755 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颜真卿联络河北十七郡太守起兵平叛,唐玄宗遂诏拜为户部侍郎兼平原郡太守。现存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手书《东方朔画赞碑》《东方朔墓碑》两块,为书法艺术珍品。
廉颇战国时“赵之良将”(《史记》),今山东陵城区廉家寨人。赵惠文王时曾率军大败齐师,被拜为上卿,以勇力过人闻
廉颇蔺相如廉颇蔺相如
名于诸侯。蔺相如“完璧归赵”及陪同赵王渑池会秦王,不辱国格之后,被拜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对此廉颇很不服气,定要和蔺相如争个高下,蔺相如却处处躲着他,蔺相如的门人对此不解,蔺相如说: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国进犯,只不过是我们二人同保赵国的缘故,如果我们二虎相争,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我只不过是把国家急难放在首位上,个人思想放在后面而已。廉颇被蔺相如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言行打动,负荆请罪,与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同保赵国,传为佳话。
公元前262年,秦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上党郡,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遂以其地献于赵国,赵派老将廉颇率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一带布防,秦兵来攻,廉颇坚壁不出,两军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后秦用反间计,使赵以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结果赵军大败,几至灭国,赖楚、魏诸侯来救,才解邯郸之围
前251年,廉颇率兵攻打燕国,大获全胜,随后被封为信平君,假相国,前245年,赵悼襄王以武襄君乐乘替代廉颇,廉颇大怒,发兵攻打乐乘,乐乘战败而逃,廉颇则逃奔魏国,魏不能信用。赵王想召回廉颇,廉颇也想再效力于赵,赵王派使者去看廉颇是否还可再用,廉颇的仇人买通使者,让他诋毁廉颇。使者见到廉颇,廉颇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用。使者回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饭量还可以,然而和我坐了一会就上了三次厕所”。赵王认为廉颇老了,于是不再召用。后廉颇又到了楚国。最终客死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陵县志》《廉氏家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记载,陵城区城关镇廉家寨原有廉颇墓,有廉颇放马场,饮马井等,现已湮没。
吴匡五原名吴观志,阳信县后吴家店人,1915年生。1939年7月9日来到陵城区,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此时正处于狼烟滚滚、日寇据点林立之非常艰苦的抗战阶段。他本是一个文弱书生,参加革命半年多来,曾先后任冀鲁边区《烽火报》编辑、庆云县抗日民主政府民训科科长、惠民专署民训科长。当了县长之后,他毫不犹豫地放下笔杆,拿起枪杆与凶残野蛮、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日伪作斗争。他以卓越的军事才干和组织能力,组织了县、区抗日武装,与日军展开了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率县大队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发动群众挖地道、截电线、破坏交通和敌人的通讯设施,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1年春,形势进一步恶化,我八路军主力部队转向我区外线作战。吴匡五同志率大队转移到德县、陵城边境活动。有一次在德县境内与德县、陵城区、德平等七路合围抗日武装的敌人遭遇,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在这紧急的情况下,吴匡五指挥若定,准确地判断了敌人的布置情况,巧妙地率领大队全体人员,从敌人的空隙中穿行,昼夜行程二百里,安全转移,避开敌人。还有一次,敌人纠集了驻德平、惠王、神头等六处据点的三百多名伪军,将他所率的县大队包围,周围一片枪声,唯东南方向没有枪声,他断定这是敌人用的诡计,东南方面一定设有伏点,他当机立断,率大队迎着枪声冲上去,果然不出他所料,东南方真的设有伏兵。当敌人发现他们突出重围后,再集结部队已经晚了。
吴匡五同志对革命事业舍已奉公,不徇私情。1940年春,他的家乡灾荒十分严重,骨瘦如柴的母亲步行二百多里,来找当县长的儿子度荒活命。身为一县之长,为家里筹集几百斤粮食何足挂齿?何况又是救一家活命!但吴匡五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这里更需要粮食。母亲仅在这里住了几天,就被他劝回家了。当他含泪望着渐渐远去的母亲的时候,身边一位同事抱怨他说:“老吴,为什么让老人这样空手走呢?”吴匡五闻言,再也忍不住了,他的泪流下来,说:“这样在苦海里挣扎着活命的,天下何止是我的母亲”。
这位人民的好县长于1941年秋天,在苏家庙战斗中,不幸牺牲了,时年才仅仅27岁,为纪念这位英烈,1943年经上级批准,将陵县改名为匡五县,并于1945年在三官道村建烈士陵园,由匡五县民主政府立碑纪念。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春打六九头    下一篇 德江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