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海原县

海原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9′-106°10′,北纬36°06′-37°04′。县境东与固原市原州区相连,南与西吉县接壤,西临甘肃靖远县、会宁县,北濒中卫市沙坡头区、同心县。海原县是集干旱山区、革命老区、回族聚居区为一体的农业人口大县,还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08年,海原县因“花儿剪纸”民间艺术获得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文名称
海原县
别    名
海喇都原、海城、盐茶厅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
下辖地区
海城镇、李旺镇、西安镇等
政府驻地
海城镇
电话区号
0955
邮政区码
751800
地理位置
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
气候条件
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李元昊避暑行宫、南华山、灵光寺、都山石窟
车牌代码
宁E

目录

海原县海原县

海原县位于自治区中部干旱带,东与原州区相连,南与

截止2011年,海原县辖5个镇、12个乡,165个行政村。

县人民政府驻海城镇。 

辖区包括:海城镇、李旺镇、西安镇、三河镇、七营镇、史店乡、树台乡、关桥乡、高崖乡、郑旗乡、贾塘乡、曹洼乡、九彩乡、李俊乡、红羊乡、关庄乡、甘城乡。

地理气候

海原县海原县

地理

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属新设立的中卫市管辖,位于

林业资源

我县从南到北横跨中温带干草原和荒漠草原,随着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的不断演变,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型,在南部及中部部分地区以

海原县海原县

综合     

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

教育

2011-2012学年度,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59所,教学班级2307个,在校学生93812人,其中女生45162人,占48.18%,回族学生70841人,占75.5%,回族女生34211人,占回族在校学生的48.29 %。全县有小学328所,小学在校学生55331人,全县有小学适龄儿童53447人。其中女适龄儿童25896人;回族适龄儿童42762人。小学适龄儿童、女适龄儿童、回族适龄儿童、回族女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99.97%、99.97%、99.97%、99.98%。小学升学率为96.7%。      

全县有普通中学26所,共有在校学生26052人(高中在校学生7090人,初中在校学生18962人),女生12758人(高中3594人,初中9164人),初中适龄少年、女少年、回族少年、回族女少年入学率分别为 99.19%、99.18%、99.19%、99.03%。全县有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5187人,其中女生2106人。本年普高报名人数2858 人,录取2322名,录取率为81.67 %。本年职高报名人数414人,录取399名,录取率为99.5 %。  

卫生   

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截止2012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家,卫生技术人员103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31人,卫生机构床位数950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4.92‰,婴儿死亡率8.47‰,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99.17%。

劳动就业      

劳务产业稳步发展。劳动就业部门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我县共输出劳务人员10.03万人,创劳务总收入9亿元。其中有组织输出7.2万人。职业技能培训7079人,创业能力培训240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53人,城镇登记就业人员1165人,城镇失业率为4.1%。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54笔,发放金额4071.3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比例达到1:45。全民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培养小老板200人,小企业100个,创造新岗位1137人.。

旅游景点

海原县境域辽阔、历史悠久。它是“菜园文化”的历史见证。曾因1920年环球大地震而成为闻名世界的“在山走动的地方”。县内人文景观、风景名胜众多,有“奇峰插天,登其巅可望黄河”的南华山;有山秀鸟语、碧水溪鸣的原始森林;有西夏王李元昊的避暑行宫;有“四时春不断、十生水获得”的灵光寺;有殿宇参差、古洞幽深“的天都山石窟;有始建于清代的回族圣地九彩坪拱北。这里是中原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交融地带,各种景观独具特色,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凤凰城址 

修筑于宋,原有内、外城之分,现仅存外城西、北部分城墙。史志载:“西夏境域,东距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北控大漠”。即指今萧关城址。 

灵光寺灵光寺

灵光寺 

2008年,海原县“花儿剪纸”民间艺术获得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花儿 

海原花儿俗称“干花儿”、“山花儿”和“土花儿”。从区域分布上看,海原作为宁夏花儿的主要流传区和发源地,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别具一格的地域风光为花儿注入了独特的人文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使海原干花儿成为花儿元素中一束瑰丽的“艺术奇葩”。

刺绣剪纸 

海原县回族刺绣剪纸,千百年来,作为古老的民族艺术,在回族日常生活中得到了保护和传承。至今还有女儿出嫁时要做刺绣嫁妆的风俗。

地震习俗 

十一月初七的祭奠 

每年十一月初七时,是海原地震纪念日。每年这一天,村民们都要上坟祭奠。在海原县县城西南角,有一个占地近200亩的“万人坟”,安葬的就是地震遇难者。每年的十一月初七前后,陕西、甘肃、青海以及宁夏其他地方的人都到海原县县城外的“万人坟”和其他地方祭奠。回族人称之为“纪难日”,汉族人则叫“劫难日”。

炒豆子 

每年的十一月初七前后,海原当地民众还有一项风俗习惯是炒豆子,将扁豆、黄豆等原粮炒熟吃。这一风俗习惯是为了纪念地震时期人们经受的苦难。地震时,很多人被压在房子下面,就是靠着吃原粮活下来的。

房门后的铁锹 

地震过后,很多人家认识到了窑洞的危险,盖了新房子,但也有一部分群众盖不起房子,仍然住在土窑里。无论是住土窑还是住房子的人,他们都习惯性地在门背后放一把铁锹。据说,这是为了防止灾难来临时,有自救的工具。经历过大灾的人们开始有了强烈的防灾意识。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杨文虎    下一篇 礼泉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