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杭州市拱墅区

拱墅区是杭州市中心城区之一,也是杭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以境内有拱宸桥、湖墅而得名。拱墅区下辖10个街道,40个(村)经济合作社,95个社区,面积87.73平方公里,总人口(常住人口)55.86万(2013年),其中户籍人口31.64万。拱墅区历史悠久,自隋唐始就成了杭嘉湖平原物产的重要集散地。千年流淌的京杭大运河在区内蜿蜒12公里,穿境而过,在两岸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中文名称
拱墅区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浙江省杭州市
下辖地区
湖墅街道、和睦街道、半山街道等
政府驻地
拱宸桥街道
电话区号
0571
邮政区码
310011
地理位置
杭州市中北部
面积
87.49平方千米
人口
55.86万(2013年常住人口)
方言
杭州话吴语、浙江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拱宸桥、湖墅地等
机场
萧山国际机场
火车站
杭州北站
车牌代码
浙A
高等院校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树人大学
行政代码
330105

目录

位置
拱墅区拱墅区
拱墅区位于

历史

拱墅区拱墅区
拱墅区古代系

区划沿革

拱墅区拱墅区
拱墅区历史可以上溯到

综合数据
拱墅区拱墅区
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

拱墅区拱墅区
拱墅区内共有街(路)巷(里、界、坊、村)940条。纵横交错,交通便利。京杭大运河与

城区建设
从2008年起,先后实施两轮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两个十大工程,实现了城市开发建设全覆盖。前五年,完成政府性投入400亿元。规划建设“一城一区十四大城市综合体”,

温元帅庙会
拱墅区拱墅区
州湖墅人每年农功五月十八都要举行
元帅庙会,以此来纪念驱邪逐疫的温元帅。 人们从湖墅草营巷东岳庙旁的元帅庙内请出温元帅座像出会巡游。上至武林门,下抵北新关,观者如云。巡游队伍有幡竿、香炉、高跷、龙灯、台阁等四五百起,鼓乐齐鸣,鞭炮轰天,浩浩荡荡,哄动整个杭城。据说,元帅巡行,称为收瘟。因为夏秋为疫厉横行之际,经过老元帅亲自出会,可驱瘟辟邪,保全境平安。传说元帅姓温,为明朝一秀才,来省城杭州应试,住在寓所夜读,忽闻鬼言,已下瘟药于井中。温秀才为救杭城父老,就以身投井。第二天,将他打捞起来,只见浑身发青,知他受毒而死。于是被封为东嘉忠靖王。
战国墓遗址
战国一号墓位于杭城东北郊石塘村黄鹤山一处草木丛生的小溪坞内,距市中心13公里。黄鹤山与半山、皋亭山南北相连,是杭城的北部门户。出土水晶杯、玛瑙环以及琉璃饰件。
水田坂遗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杭州城北有一个地方,曾出土过数量众多的木制船桨、木杵、竹席、扬糠除秽用的簸箕,甚至还出土过一批石器、陶器和稻谷、芝麻、瓜子等植物种子。其中不少出土物在浙江省考古史上都是第一次发现——这是最早能证明杭州五千年前就有古人类栖息与繁衍的证据。根据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出据的考查报告,整个遗址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在范家谷西北;西区在半山车站之间,中间相距约500米,遗址范围不大,每区约2000平方米左右。目前杭州市园文局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均表示他们将在收集资料、发掘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进行局部探查。
陈从周出生地遗址
陈从周,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导,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1918年11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童年时期即喜欢养花种草、叠石理水和观察工匠造房起屋,陈从周曾撰文回忆童年及故居:“父亲自立后,在杭州城北青莎镇散花滩建造了房子。散花滩又名仓基上,四面环水,有三座桥通市上,三洞的华光桥,一洞的黑桥,还有一座叫宝庆桥。家里的主要建筑是楼厅,名尚德堂,西向,面向照屋,厅翻轩铺石板,是绍兴的老样子。宅基临河,他出生在这里”。杭州人民为了纪念他,在运河边建起了青莎公园。陈从周出生地遗址可在原址仓基上竖牌保护、纪念。
北新关遗址
拱墅区拱墅区
据历史记载,
北新关在明代即为运河七关之一,最初隶属于户部,又称户关、户部分司。浙江物资丰美,素有“甲天下”之誉,明代四方商贾皆云集于此。清朝年间的北新关征收杂货税,其税课来源“上赖江西、闽广,下赖苏、杭、常、镇等商货”。明代内地征税的关卡。钞关是明政府为疏通钞法而设,因起初系以钞(纸币)交税,故称钞关。宣德时,设关地区以北运河沿线水路要冲为主,包括漷县关(正统十一年移至河西务)、临清关、济宁关、徐州关、淮安关(在今江苏清江)、扬州关(在今江苏江都县)、上新河关(在今南京)。景泰、成化年间,又在长江、淮水和江南运河沿线设置金沙洲关(在今湖北武昌西南)、九江关、正阳关(在今安徽寿县)、浒墅关(又名苏州关,在今苏州许关镇)、北新关(在今浙江杭州)。钞关几经裁革,万历六年(1578),尚存河西务、临清、九江、浒墅、淮安、扬州、杭州七关。
船只翻坝及古纤道遗址
善贤坝皋亭坝德胜坝等船只翻坝遗址坝是上塘河上最独特的历史景观。当年张士诚开挖的新运河终点在江涨桥稍北处,通过德胜坝与德胜河(上塘河分支,旧时也叫上塘河)相连。而之所以要在两条河之间修一道拦河坝,是因为运河水位比上塘河水位低了1米多。那么船只越过德胜坝,从运河开到上塘河靠人力拉。两岸安装有人力绞车,用粗麻绳拴住船头,两边各用6-10人(视船只大小),用力旋转绞车,将船只硬生生拖过坝,现在建国北路运河桥边的那个雕塑,反映的就是这段历史,根据19世纪美国一个传教士在德胜坝拍的照片制作而成)。解放后,由于运输工具的改变,船只排队翻坝的现象看不到了,当年的泥坝也都变成了钢筋混凝土船闸。另上塘河衣锦桥西面有古纤道露出水面,弥作珍贵,也是一处古迹,可竖牌保护。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宜春市袁州区    下一篇 杭州市余杭区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