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曾都区
- 中文名称
- 曾都区
- 别 名
- 编钟之乡
- 行政区类别
- 市辖区
- 所属地区
- 中国 湖北 随州市
- 政府驻地
- 西城街道
- 电话区号
- 0722
- 邮政区码
- 441300
- 地理位置
- 鄂北
- 方 言
- 随州话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 神农故里、曾侯乙墓、擂鼓墩风景区等
- 火车站
- 随州火车站
- 车牌代码
- 鄂S
- 行政代码
- 421303
目录
曾都区位于随州腹地,属地级随州市政府驻地。随州市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武汉,西接襄樊,北临信阳,南达荆州,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为“鄂北重镇”,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东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转站。 随州市交通便利,京广铁路、汉渝铁路、宁西铁路和107、312、316国道以及汉十高速公路、随岳高速公路、正在修建的麻竹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2010年,曾都区国土面积142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67万公顷,辖5个镇、4个办事处、2个管委会和1个经济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153个行政村、52个居委会、社区。
下辖: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南郊街道、北郊街道、万店镇、何店镇、洛阳镇、府河镇、何店镇、随州城南新区管委会、曾都区经济开发区。
政府驻地西城街道。
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跨北纬31度19分至32度26分,东经112度43分至113度46分。随州市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约105公里,总面积6989平方公里,人口157万。其中,山地面积4285平方公里、丘陵面积2094平方公里、平畈530平方公里、河滩面积80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61.3%、30%、7.6%、和1.1%。随州北面与河南省南阳、信阳二市毗邻,南面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京山县、钟祥市相连,恰好处于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的交接地带,真可谓西通宛洛,南达吴越,地当荆豫要冲,扼阻襄汉咽喉。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曾对随州的地理形势作了如是描绘:”随北接黾厄,东蔽汉沔,介襄、郢、申、安之间,实为要地;义阳南阳之锁钥,随实司之;其山溪四周,关隘旁列,几于鸟道羊肠之险,洵用武者所必资也。”
随州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各,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据统计,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865-1070毫米,年光照总数在2009.6-2059.7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无霜期220-240天。温暖的气候条件,良好地地貌特点,造就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大洪山一带,保留着很多珍贵的植物种类,其中主要包括中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的常落叶混交林。
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铀、铝、铅、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钾长石、花岗石、磷矿石、稀土和石棉数百种,其中重晶石储量丰富,质量居全国之冠、储量居湖北省之首。
随州素有”鄂北粮仓”之称,建有优质大米、优质麦、优质棉、优质茶、菜牛、瘦肉型猪、蜂蜜、食用菌八大商品生产基地;银杏、蜈蚣、蜂蜜、中药材、柞蚕等名列全国榜首;银杏、香菇、茶叶、葛根等闻名海内外。繁茂的植物和充足的果根,使随州的动物资源也相应丰富,从腔肠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到哺乳类,应有尽有,而且至今还保留有一些珍贵的物种如大鲵、金鱼等。
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70.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29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134.99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115.88亿元,增长9.1%。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第一产业占7.1%;第二产业占50.0%。其中:工业占43.9%;第三产业占42.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1:50.0:42.9。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97亿元(现价),增长10.9%。其中:农业14.37亿元,增长2.5%;林业0.44亿元,增长11.2;牧业18.66亿元,增长16.6%;渔业1.35亿元,增长15.2%;农林牧渔服务业1.15亿元,增长33.9%。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9.9%、1.2%、51.9%、3.8%、3.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8.44万亩;粮食总产量25.44万吨,下降4.5%。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油料4.41万亩;蔬菜9.23万亩;至年末,茶叶、水果种植面积分别为0.56万亩、1.50万亩。全年水产品产量12801吨,与上年持平。全区淡水养殖面积0.53万亩;淡水养殖产量9852吨,与上年持平。 全年地方财政用于农林水等支出29735万元,增长4.2%;农业机械总动力47.3万千瓦,增长6.1%;化肥施用量(折纯)4.49万吨,农村用电量10793万千瓦时。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1家。全年累计完成产值273.5亿元,增长27.5%;全年完成增加值79.6亿元,增长18.2%。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2.10亿元,增长26.3%;利润总额21.02亿元,增长19.4%;利税总额30.25元,增长11.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96.9,比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区域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5家,实现总产值3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实现增加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34.7%。
全年区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6.05亿元,同比增长40.0%。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10亿元,同比增长64.8%。其中: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3.12亿元,同比增长68.1 %。在全部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一产业投资为9.11亿元,占6.4%,二产业为96.96亿元,占67.7%,三产业为37.05亿元,占25.9%。
2012年末全区有各类学校66所,在校学生60717人,专任教师3901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3171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545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巩固率达到98%。
2012年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09.7亿元,同比增长18.6%;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1.8亿元,增长15.6%。
全区共有文化机构9个,剧场1个,电影院3个,文化站4个。广播综合覆盖率为100%,电视综合覆盖率为75.7%,有线电视用户84300人。
全区共有卫生机构37个,其中:县级医院1个,乡镇医院9个;卫生技术人员1400人,其中:执业医师561人,执业助理医师173人,注册护士751人,病床床位数1032张。
炎帝神农故里位于市区北20公里的厉山镇。透过祭祀的袅袅香烟,看到了刀耕火种,第一个用火的人炎帝”择而焚之”,在烈山为华夏民族种下了光明。”揉木为耒,断木为耜”,第一个种五谷的人神农把远古的农业的种籽撒向九州大地,天下每个黄皮肤的脉络都成了华夏民族的根须。”尝百草,疗民族,辩天时,示农作,做琴弦,日中为市”,五千年的文明在这里发芽,五千年的耸立烈山是她的根基,华夏民族的硕果遍布天下,故里的收获是永恒的圣地。
擂鼓墩位于市区西北1公里,因当年楚庄王在此擂鼓助战而得名。其四周古墓百座之多。1978年,在此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的随国国君墓——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器、漆木器、金银器、珠玉器、纺织服饰等文物一万多件。精美绝伦,不仅荟萃了随州文化的辉煌成就,而且在诸多方面还代表着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最高水平。
10吨青铜器的铸造,巧夺天工。复合范铸、分铸焊接、失蜡法,铸造史工的创举,丝麻混纺,纺织中上的突破。器物造型优美,纹饰瑰丽,一美述史上的奇葩。28宿名称记载清楚,天文史上的界碑。乐器种类之全,数量之多,性能之优,为迄今所仅见。音乐史上的绝响,一套65件的编钟,重达5000斤,总音域跨5个8度音程,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十二个半音音阶关系的定调乐器,至今仍可演奏采用和声、复调、转调手法的乐曲。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绝世珍宝”。世界史上第八大奇迹。2400多年前的音响,震撼了今天,全世界的音乐史因编钟定调而重写。1981年,在擂鼓墩又发掘出2号墓,几千件文物中又有一套36件的编钟。神奇的擂鼓墩,地下珍稀瑰宝难以计量。
青林寨、青龙寨、古迹岭,理想的碎片,英雄的陨落,明玉珍故里山寨废墟20多处,是当地人民为了生存,世世代代与命运抗争的丰碑。”绿林英雄”一词便来源这里。历史上这里暴发过几次农民起义,其中两个农民领袖当过皇帝。公元22年,平林人陈牧、廖湛起义,并组建了平林反兵加入了王匡、玉凤领导的绿林军。两军合一,声势浩大,冲出大洪山,直捣西安,推翻了王莽政权,建立了更始新政,农民领袖刘玄当了皇帝。元未,明玉珍带领乡勇参加了红巾军,1363年,乘红巾军内部大乱之机正式称帝,建都重庆,国号大夏。在位三年,积劳成疾,病故时38岁,其子明升继位,1371年被朱元璋招安。
位于市南30公里的现光,又名仙城山。海拨418米,但整座山峰拨地而起,上穷碧落,下临一望无际的汪汉平源。这大概就是历代志士仁人钟情现光山的原因。随炀帝故里,随朝灭亡后,其女南阳公主回故里现光山修静,现在山中的娘娘顶、梳妆台、响石堂、舍身崖皆因其而得名。唐朝著名道士胡紫阳在此修炼名场天下,全国求仙问道者纷至踏来,”禀训门下者三千多人”。李白也慕名前往,并在现光山留下30多首不朽的诗篇。《随州志》记载,北周天和3年即公元569年,山中始建善光寺。一千多年以来,善光寺、现光寺、相国寺、寺庙的名字在不断更换,但现光山佛含香动,香火一直未断。山中寺院,翠绿相拥,端庄持重,神圣庄严,朝圣者络绎不绝。
白果园位于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汉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在景区开有出入道口,上襄樊下武汉均为130公里。白果园现有百年以上的银杏树170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的308株,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银杏群落。
七尖峰森林公园由七尖峰、太白顶南北两个景区组成,景区面积近万公顷。太白顶雄伟挺拔,地处淮河源头,守望鄂豫两省疆界,登顶远眺,中源、江南尽收眼底。秋商气爽,满山红叶能点燃每个游客的激情。当年吴承恩隐居淮源,常游览太白顶,七尖峰,自然的启迪,人文的沉思,结果诞生了一部不朽之作——《西游记》。
”高不过武当,险不过鸡鸣”。这是前人对湖北两处道教圣地地貌的概活。这是因为这里的地貌特征与庐山、华山和黄山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鸡鸣山是三者的浓缩,是造物主在造出庐山、华山和黄山之前,拟造的一个模型。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