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紫金县

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0′-115°30′,北纬23°1。紫金县0′-23°45′。县人民政府驻紫城镇,邮编:517400。代码:441621。区号:0762。拼音:Zijin Xian。东接五华县,东南与陆河县相连、与海丰县毗邻,南与惠东县相邻,西南与惠阳市惠城区相接,西与博罗县隔东江相邻,西北与河源市源城区相接,北与东源县交界。全县境域:东至南岭镇东溪村蕉窝,西至古竹镇江口村,南至上义镇搼蓬村,北至白溪管理区燕子岩。东西长88.6千米,南北宽64千米。总面积3619平方千米(简册)/3627平方千米(紫金政府网站)(1994年土地详查面积3621.24平方千米)。2002年底,紫金县户籍总人口785593人,其中城镇人口20169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5.7%。大部分是操客家方言的汉族。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在全县总人口中,汉族占99.97%,少数民族有苗族、壮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土族、水族、回族、傣族等19个,占全县人口0.03%(共有133人)。
中文名称
紫金县
外文名称
Zijin County
行政区类别
下辖地区
辖20个镇
电话区号
0762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
人口
785593人(2002)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广东省河源市
政府驻地
紫城镇
邮政区码
517400
面积
3621.24平方千米(1994)
方言
客家语-紫金话
著名景点
九和温泉,南母寺,紫金观,古竹越王山等

目录

紫金地域,春秋时属百越地,战国属楚,秦代起属南海郡博罗、龙川两县地,隋唐为归善、兴宁两县地,宋元为归善、长乐两县地。明隆庆三年(1569年)置永安县,属惠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改永安县为紫金县,属潮循道,民国15年隶属东江各属行政公署,民国26年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949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紫金县解放,隶属于东江专区。1952年改属粤东行政区,1956年隶属惠阳专区,1959年改属汕头专区,1963年附属惠阳地区,1988年改属河源市

紫金县紫金县

紫金县建县前,分属长乐县(今五华县)、归善县(今惠州市惠城区)两县地。明朝嘉靖年间,两县农民、矿工起义不断,其中青溪磜头山矿工起义持续20余年,范围延及兴宁、长乐、程乡(今梅县)、揭阳、河源、龙川、博罗,及海丰、归善、东莞,均以归善县古名、宽得都及长乐县琴江都为大本营。省、州府数次派兵征剿,因幅员广、山沥多、易聚散,而未见显效。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两广都御史吴桂芳派重兵第五次征剿,镇压起义。为确保安靖,明隆庆三年(1569年)朝廷批准割划归善县古名都(秋香江流域)、宽得都(柏埔河、义容河流域),长乐县琴江都(琴江流域)共3都设立永安县,意即从此永远安定。以古名都乌石约安民镇(今紫城镇)为县治,建筑县城。因该县名与福建省延平府永安县同名,且其建县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早于本县117年,民国3年(1914年),中央政府批准永安县改名为紫金县,以紫金山命名。

行政区划

1998年,全县设23个镇,下辖277个管理区、24个村民委员会、24个居委员会。

1999年4月起,全县普开撤区设村工作,进行首次村(居)民委员选举。

2001年1月完成,全县设立301个村民委员会。2002年全县村(居)民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

2003年8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县先后撤并九树、青溪、洋头3个镇,至年底,全县设20个镇,301个村民委员会、24个社区居委会。

2004年进行村民委员会规模调整,至年底,全县完成撤并28个村委会,全县村民委员会调整为273个。

2005年全县村民委员会进行第三次换届选举,至2005年11月完成。

2006年经批准改名的有7个村(乌石上澄村、南岗村,水墩段布村,南岭镇彩头村,蓝塘博雅村,义容西平村、龙腾村)。

2008年,增设瓦溪社区居委会,至年底,全县设273个村26个社区居委会。

2009年,全县设18个镇、273个村委会、1836个自然村和26个社区居委会。

地理位置

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东江中游东岸。东接五华县,西与博罗县隔东江相望,西南与惠州市惠城区相接,南与惠东县相邻,东南与陆河县相连、与海丰县毗邻,西北与河源市源城区接壤、北与东源县交界。全县境域,东西长88.6公里、南北宽64公里。全县总面积3627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紫城镇,距省会广州市270公里,深圳市223公里,河源市区68公里。

人口民族

2007年全县户籍总人口780914人,其中农业人口616159人,占全县户籍总人口的78.9%,非农业人口164755人,占21.1%。全县农村劳动力38.7万人。2007年,全县20个镇中,紫城镇9.61万人,5~7万人的有龙窝、蓝塘、古竹、义容4个镇,4万~不足5万人的有乌石、中坝2个镇,3万~不足4万人的有附城、瓦溪、临江、柏埔、黄塘5个镇,2万~不足3万人的有敬梓、水墩、九和、凤安、上义5个镇,不足2万人的有苏区、南岭、好义3个镇。

2008年全县户籍总人口815597人,其中农业人口646359人,占全县户籍总人口的79.24%,非农业人口169238人,占20.7%。全县农村劳动力总资源381730人。2008年,全县20个镇中,紫城镇9.64万人,5~7万人的有乌石、龙窝、蓝塘、古竹、义容5个镇,4万~不足5万人的有中坝、黄塘2个镇,3万~不足4万人的有附城、敬梓、瓦溪、临江、柏埔5个镇,2万~不足3万人的有水墩、苏区、九和、凤安、上义5个镇,不足2万人的有南岭、好义2个镇。

紫金县是纯客县之一,现县内居民的祖先,大部分自明清建县前后(部分宋代)从江西、福建以及潮、嘉、惠三州的潮汕、梅县、兴宁、五华、东莞、惠阳等地迁入。2006年统计(县公安局数据),全县共有姓氏207个,如下:丁、刁、万、于、卫、马、云、仇、元、区、卞、孔、尤、尹、文、方、毛、王、车、邓、韦、丘、乐、付、代、冯、卢、古、史、叶、宁、母、甘、田、白、皮、石、邝、龙、乔、任、伍、优、关、农、刘、华、印、危、吉、吕、孙、庄、成、朱、权、毕、江、池、汤、许、邢、邬、阮、齐、严、何、余、冷、利、吴、宋、岑、张、时、李、杜、杨、汪、沈、肖、苏、辛、连、邱、邹、陆、陈、侣、冼、卓、周、孟、官、岳、巫、庞、易、林、欧、武、练、罗、苟、范、郎、郑、金、侯、俞、姚、姜、带、施、柯、柳、段、洪、胡、费、贺、赵、郝、钟、饶、骆、倪、凌、唐、夏、姬、席、徐、殷、涂、秦、翁、聂、莫、袁、诸、郭、钱、陶、顾、高、常、康、戚、曹、梁、梅、盛、票、章、符、萧、黄、龚、傅、强、彭、曾、温、游、琴、番、程、童、舒、葛、董、蒋、谢、韩、鲁、廉、简、蒙、蒲、蓝、虞、褚、詹、谬、赖、路、雷、察、廖、熊、管、翟、蔡、谭、樊、潘、颜、黎、穆、薛、霍、戴、魏、司徒、欧阳。   

其中,万人以上人口的姓氏有:黄、钟、张、陈、刘、叶、李、温、邓、赖、廖、曾、贺、彭、郑、罗、许、甘、杨、谢20姓,这20个姓总人口占2006年全县总人口的71.3%,其中最多黄姓8.4万人,钟姓6.7万人,张姓6万人,陈姓5万人,刘姓3.4万人。

自然环境

紫金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面积30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4%,河谷、盆地、水域占16%。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面山峦重叠,地势较高;中部较低并向东西两翼倾斜,构成不大对称的马鞍形,归属不同流向的东江和韩江两条水系。

全县平均海拔300米,紫金县城海拔为140.8米。山脉属粤东莲花山体系,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16座。

武顿  又名乌凸,位于南岭镇南端,与陆河县交界,与文笔峰相邻,是紫金县第一高峰,韩江上游琴江的发源地。主峰海拔1232.9米。山势雄伟,烟雾缭绕,与文笔峰左右并峙,成为奇观。山上植被:山顶以灌木丛植物为主,山腰有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分布,中下坡有人工植被。矿藏有钨、锡,还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紫金县紫金县

乌禽嶂  紫金县第二高峰。地处紫金县南部九树镇边界、惠东县东北部。主峰海拔1186.2米。自然植被以亚热带次生阔叶林为主,800米以上为散生灌木或草皮;人工植被有杉、松、油茶及山楂等。山上办有国营紫金县东风营采场。矿藏有钨、石英、绿柱石等。自然景观众多、沟壑纵横、地势险要。

紫金县东部为韩江水系,集雨面积占全县面积的22.9%;中、西部为东江水系,集雨面积占全县面积的77.1%。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不含东江)有14条。

东江  经龙川、河源,从紫金县西部边境的临江、古竹两镇边沿流过,流入惠州市惠城区境,紫金县境内流过长54公里。河上一般行驶100吨以下船只,枯水期行驶20吨船只,是紫金县内主要水运航道,沿线有临江港和古竹港。

秋香江  东江一级支流,位于紫金县中部,是县内主要河流。发源于乌石镇犁头寨(海拔648.7米)。自东向西流经乌石、紫城、附城、瓦溪、九和、蓝塘、凤安、好义、古竹9个镇,在古竹镇的榄溪村汇入东江。干流长144公里,流域面积1669平方公里,其中此县境内为1590.5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6%。

紫金县处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季风明显,夏长冬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8℃,年平均降水量1822.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49.4小时,年平均雷暴日为74天。2009年平均气温20.6℃,年降水量2015.3毫米。年日照总时数1652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73 %。

自然资源

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1.57万千瓦(含东江干流8.19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6.34万千瓦,年发电可达5.5亿千瓦时,每平方公里电能蕴藏量为151.7千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东江水系(包括东江干流)可开发利用水力资源为14.63万千瓦,韩江水系可开发利用水力资源为1.71万千瓦。至2009年底,全县建成100千瓦以上水电站123座,总装机容量5.69万千瓦,占可开发利用的34.1%;全县小水电发电能力1.86亿千瓦时。

全县土地面积3621.24平方公里(约合5432039亩,1994年紫金县国土局土地详查统计),其中林地441.15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1.2%;水域面积9.85万亩,耕地46.60万亩,园地5.59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09万亩,交通用地0.82万亩,未利用土地271032.2亩。2009年年末,全县实有耕地总资源42.35万亩,其中水田33.5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常用耕地0.66亩、人均占有水田面积0.52亩。

紫金县紫金县

全县的林木以松、杉及白梨、赤梨、石斑、荷树、檫树、香樟、山苍树和竹为主。常见的有73科233种。2009年底统计,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424.13万亩(不含东江林场和下石林场),其中有林地面积391.09万亩,林木年总生长量68.2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101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4.2%,绿化率74.8%。此外,有省级白溪自然保护区,面积为5755.5公顷。

紫金县矿产丰富,其中铁矿、钨、锡、瓷土、石灰石等矿,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开采利用。全县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25种,主要矿床、矿点86处,其中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产28种,优势矿种是铁、铅、锌、锡、瓷土。铁矿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义容青溪宝山嶂、官田和黄塘镇大林輋等地。

石灰岩主要产地有黄塘大林輋、古竹汤坑山、上义白水磜、义容青溪宝山嶂等,计算储量为4.2亿吨。

瓷土分布在县境东部为多,储量丰富。苏区永光、黄布,中坝良庄,附城新庄、黄花,乌石榕林、士贵,水墩南山凹下,龙窝黄田、好义板子坝等地均有瓷土开采。

全县有温泉资源5处。九和温泉,分布在紫金县城以南40公里的九和镇热水、幸福两村。其中,热水温泉流量为每日1198吨,温度60~80℃,最高86℃;据省地矿部门测试分析,水质属重碳酸钠钙镁型淡水,水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升100毫克以上。幸福温泉,分布在稻田低洼地上(小地名蒋口塘),泉流量每日1000吨,水温81~83℃,最高85℃。敬梓温泉,位于敬梓圩下角的河滩中,有泉眼10余个,日喷流量200~300吨,水温80℃以上。义容温泉,位于义容镇西北部汀村中田自然村(小地名热汤子),距义容圩15公里。日流量300~400吨,温度80℃以上。上义温泉,位于上义镇白水磜河沥与飞云磜河交汇处经西约100米处河边(当地称观音河),水温40℃。

经济

工业

紫金工业起源早,明代已有采矿、炼铁、铸锅、陶瓷、造纸、印刷、缝纫、食品等手工行业。清代至民国初期,手工业者和工场作坊增多。解放前夕,货币贬值,物价暴涨,一些工场生产萎缩,甚至歇业关闭。

建国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全县有国营企业14家,公私合营企业8家,生产合作社(组)68个,工业总产值1158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下同)。1958年“大跃进”期间,盲目发展工业,尤其炼铁工业。因脱离实际,不少工厂建起后,无法正常生产,很快被迫停产、下马,使全县工业生产处于徘徊起伏状态。1960年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

紫金县紫金县

提高”方针(简称“八字”方针,下同),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工业逐步恢复和发展。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少企业受到干扰,但由于广大干部职工竭力抵制,工业生产曲折发展。1968年后,为适应支农和战备需要,兴建一批化学、建材、食品等国营、集体和社办企业,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加快了工业发展步伐。1979年后,贯彻改革开放方针,国营、二轻工业稳步上升,乡镇和个体工业迅速发展。全县有采矿、冶炼、化学、建材、陶瓷、机械、造纸、印刷、电力、缝纫、炮竹、食品、粮食加工、竹木制品等10多个行业,500多种主要产品。1988年,全县有工业企业4292家。其中国营企业58家,集体企业124家,村和个体企业4110家,工业总产值1.13亿元,比1949年增长34.3倍,比1978年增长135%,国营、集体、个体企业分别占总产值的36.3%、22.7%、41%。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由1949年的10.9%提高到35.9%。

林业

紫金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明、清时期,境内林木茂密,水源充足,有“火带长林”、“中洞午荫”、“铁潭倒影”等山水美景。民国时期,山地多属私人所有,政府设立营林机构,发动村民造林。民国36年(1947年),全县有林地面积382万亩,占山地面积84%。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发展林业,健全营林、护林机构,不断增加营林投资,发动群众造林,开发林区公路,改善林区水陆交通。至1988年,营林总投资1274万元,累计造林494万亩,为国家交售木材137万立方米,生产松脂27.8万吨。1973年成为全国第一个松香万吨县,获林业部授予“青山常在,松脂长流”的奖旗。林副产品有松香、竹木、柴炭、油茶、油桐、紫胶、水果、药材等丰富资源。但由于受体制多变影响,加上管护不善,林木多次遭受破坏。1958年、1968年和1978年三次出现乱砍滥伐山林。1984年全县有荒山207万亩。人民饱尝无林之苦。后虽经1985—1986年的植树和飞播造林,全县仍有荒山100多万亩。1987年6月,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带领全县人民苦战一年,造林106万亩,成效面积84.2万亩,受到省委和国务院的通报表扬。1988年基本消灭了荒山,森林覆盖率为53%,活立木蓄积量为460.9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4298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3.%。

旅游

概况

全县主要旅游景区和景点有:御临门温泉度假村、紫金观(天后宫)、中山公园、越王山旅游风景区、孙中山入粤始祖开居地(孙中山祖籍纪念馆)、庙祖石(南母寺)、黄塘激流回旋训练基地(黄龙峡漂流)、黄塘龙湾漂流、越王河竹排漂流、苏区红色旅游景点、义容天字嶂、万寿庵(孔子岩)、南岭德先楼、桂山石楼、白溪水库、道姑岩、文天祥屯兵抗元遗址以及可远眺海丰、陆河、惠东、紫金、五华五县风光的紫金第一高峰南岭武顿山等。

九和温泉

御临门温泉度假村位于九和镇热水村至幸福村之间,占地面积1100亩,是一所集住宿、会议、娱乐、休闲、商务、健身和大型露天温泉功能于一体的豪华乡村温泉度假村。温泉区总面积62600平方米,是按国家AAAA标准规划的,以巴厘岛风情

九和温泉九和温泉

和客家文化相结合为整体基调建造的大型露天温泉。温泉出水处温度高达86℃;日流量可达8000~10000多立方米,可同时容纳2700多人。温泉水质晶莹透澈,略带硫磺气味,经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测试中心化验,水质为重碳酸硅钠型,并富含偏硅酸、游离二氧化碳、氡、锂、锶、碘化物、银、钡、铅、锰等多种矿物质。对治疗心血管病、肥胖症、皮肤病等多种疾病有辅助的功效。度假村设有温泉接待中心、巴厘河中温泉区山地温泉区等景区,酒店拥有豪华客房和巴厘岛风情别墅套房201间以及可容纳400人的大型宴会厅;建有东南亚风情特色的各式竹楼、垂钓长廊、小桥凉亭、网球场、篮球场等休闲和康体设施。度假村由县引进广州金鹅企业集团和广州白云建设开发集团公司共同投资兴建,总投资2.5亿元,2006年4月对外经营。2007年上交税收180.5万元。

南母寺

南母寺(庙祖石)地处紫金县崇山峻岭之中的九树镇海拔800多米的庙祖山中。该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佛教文化,自然景观绚丽多彩。通往该寺的小径由—块块黝黑的岩石砌成,共有432级石阶。石阶两旁树木虎踞龙盘,奇花异草相映成趣。庙祖山自然生态景色毓秀神奇。庙堂雕檐画角,古色古香,佛教文化源远流长。相传寺庙旁边有一种黄土,古人称之为“黄金散”,传说能治百病;南母寺山上的山河中还有一种庙子石(古称永安腊石,在清朝年间曾作为贡品献给皇帝),传说摆在家中能镇宅避邪。

紫金观

紫金观原名天后宫、娘娘庙,原址在县城老城区中山路今中旅社西侧。相传建于明末,迄今已400余年;100多年前,紫金县城儒林街人刘开先(法胜侍郎)与蓝开涛(法雄侍郎)先后到罗浮山黄龙观拜丘传秀老道长(外号“广东吉灵鬼”)为师修道。学成后与师父到香港、新加坡、澳洲等地设坛开馆,传道授徒多年。民国32年(1943年)师徒同回紫金县城天后宫为主持。1992年天后宫迁建于安良片凤岗山(中山公园内),改名为紫金观。紫金观群体建筑占地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由香港青松观和社会各界捐资3,000多万元建造。造型仿香港天后宫,高大壮观,红墙黄瓦,琉璃翘檐,雕梁画栋。观门左右两边摆放原址迁来石狮一对;中殿摆设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李姓奉造铸铁香炉一座;观内设前、中、后三殿,分别命名为“护法殿”、“天后宫”、“三清宫”,规模巨大,古色古香。两侧建有钟楼及招待设施,是粤东地区集宗教与旅游于一体的较大的重要景点之一,有粤东第一道观之称。

古竹越王山旅游风景区

古竹越王山旅游风景区位于紫金县城西南74公里的古竹镇留洞村,距古竹镇6公里。方圆两平方公里,相传越王山因西汉南越王赵佗面壁铭志称王而得名。此山全是呈褐红色的大石山,属典型丹霞地貌,由数十个石山组成,险峻而秀美,其山峰千姿百态,风景奇异,独树一帜,名列广东七大石山之一。主峰海拔314米,屹立在东江左岸。明代《广东通志》、

古竹越王山风景区古竹越王山风景区

惠州府志》、《永安县志》均有记载。相传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乘船沿东江至古竹时,见一山高耸独秀,率领壮士攀登游览,卧于一块石榻上。后人称此石为“越王榻”,称此山为“越王山”。越王山四面陡峭,仅有一路盘绕至山顶。山巅有一口相传是赵佗和将士们饮用过的水井,叫“越王井”,水质甘甜,终年不涸。越王山四周有乾坤石、面壁岩、古寨门、打铁场、“马仔洞”、“一线天”、“三线天”、“越王谷”、“风隆洞”、“越王塌”等遗迹;山左侧有“田螺山”,右侧有“狮子岩”等景观。攀顶远眺,浩渺东江若带,百里田畴如织。越王山四面陡峭,仅有一路盘绕至山顶,踏入景区,游客中心、湖上餐厅均系别具一格的休闲建筑,红石小道和木板栈道交映相连。此外,景区借助天然的地形之利,设置有天然岩壁攀岩,特别适合登山爱好者与攀岩爱好者,也是广东少有的天然户外攀岩景点。越王山景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已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2007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创旅游产值2000万元,上交税收12万元。

苏区红色旅游景点

苏区红色旅游景点位于紫金县城东南45公里的苏区圩镇(原名炮子圩,1957年冬经中央批准改为苏区)。1927年4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紫金县农军举行了声震东江的“4.26”农民武装暴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推翻紫金县反动政权,活捉了反动县长,并宣布成立紫金县人民政府。之后辗转数月,策应海陆丰农民运动,于1927年12月1日,在炮子圩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彭湃、周恩来、徐向前领导曾先后多次来炮子指导工作。现留下的革命遗址有“红屋”纪念馆、“血田碑”、“紫金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多处。该革命遗址群1998年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列为首批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紫金县委、县政府确定以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屋)、“血田”纪念碑等18处革命文物景点为爱国主义教育旅游基地,省政府拨款资助景点维修和开发。2003年完成“红屋”维修和革命斗争史布展,已向公众开放。2005年被省确定为红色旅游经典景点,是河源市3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龙窝桂山围石楼

桂山围石楼位于龙窝镇桂山围,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当地富豪廖肇衍所建。主楼6层,面积3000平方米,高20米。一、二层用花岗石条砌筑,三层以上用特制大火砖砌成,墙厚1.5米,主楼前面是三进的正屋,两侧各有两座并联朝向正屋的横屋,与主楼联接,构成一座占地1.5万平方米的建筑群。石楼至今保存颇好。

南岭武顿山

武顿山位于县城东南的南岭镇东南面,海拔1233米,为紫金县第一高峰。武顿山有大武顿、小武顿两峰,大武顿浑圆雄伟,小武顿峭耸秀拨,是韩江上游琴江的发源地。明时,曾为“牛牯都”屯兵之所。山上有摇剑石、磨子石、鸡啼石、狗头石、蜡烛石,山腰有“画眉礤”等景观。若天清日朗,立于山巅可见日出,可远眺陆丰、海丰、惠东三县之境。

龙湾漂流

龙湾漂流位于黄塘镇柏埔河段,距河源市区和紫金县城各30公里。全程6.8公里,河水总落差80多米,途经六潭九滩、九曲十三湾。乘上一片无动力的小舟,依托她温柔与澎湃的激流,穿山谷、渡险滩、过卵石、转漩涡、冲浪尖,参天古榕、茂密竹林、片片梯田等两岸风光尽收眼底,人与自然交织、和谐统一。漂流完全程约需2个小时。景区内设有停车场、餐厅、商场、冲凉房、保管室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总投资530万元。该景区是全市第3个正式营业的漂流点。

特产美食

“永安”牌紫金椒酱、紫金竹壳茶、庙子石、紫金春甜桔、柑坑黄老酒、紫金仙人粄(凉粉)、紫金牛肉丸(来源于客家菜)、八刀汤。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赵本山体    下一篇 三门峡市湖滨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