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通城县

通城县别称银邑,汉为下隽县地,故简称隽,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咸宁、岳阳、九江金三角中心交汇点。境内有杭瑞高速、武深高速、106国道、岳九铁路交叉过境;著名景点有“华中第一瀑”——白水岩瀑布,“江南药库”之称的药姑山,“道教第二十五洞天”的黄龙山,绝美九宫山,道家黄袍山等。通城县素有“茶叶之乡”、“牲猪之乡”、“建筑之乡”、“云母之乡”、“砂布王国”、“天然药库”、“鄂南明珠”等美誉。
中文名称
通城县
外文名称
TongCheng
别    名
银邑、隽邑、下隽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湖北咸宁
下辖地区
隽水镇、北港镇、麦市镇
政府驻地
隽水镇
电话区号
0715
邮政区码
437400
地理位置
湖北省东南部
方    言
赣语大通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锡山,药姑山,黄袍山,白水岩瀑布
行政代码
421222

目录

通城县通城县

通城县别称银邑,简称隽。通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县域内远在龙山文化时期即有人居住。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建县至今。先后孕育了唐代道教真人罗思远,宋代丙辰科状元杨起莘、户部尚书方琳、兵部尚书镇夷将军方琼、开国元帅罗荣垣、革命烈士赵世当、空军少将徐水香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隽水流域蕴藏着优秀的历史文化:有唱腔优美,旋律明快,极具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的通城花鼓戏 。自元、明以来流传于民间的以手互相拍打自娱自乐的汉、瑶原生态的通城拍打舞。素有“茶叶之乡”、“牲猪之乡”、“建筑之乡”、“云母之乡”、“砂布王国”、“天然药库”、“鄂南明珠”等美誉的通城县,位于幕阜山北麓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县名源于“水道通,地势顺,直注武昌城”之意。11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和孕育着勤劳、睿智、朴实、善良的通城人民。 

行政区划

通城县辖9个镇、2个乡:隽水镇、石南镇、北港镇、五里镇、马港镇、关刀镇、麦市镇、塘湖镇、沙堆镇、四庄乡、大坪乡。 

县政府驻地隽水镇。

地理气候

地理

地处幕阜山北麓,为丘陵起伏的盆地,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平坦开阔。高度由南向北递减,最高点是与江西省修水县、湖南省平江县交界处的黄龙山主峰只角楼,海拔1528.3米;最低点是四庄乡小井偏北边境,海拔78米。境内河流有隽水(陆水上游)。

气候

通城地处中纬度,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C(山区)至16.7°C(城区)。7月最热,1月最冷,最高气温为39.7°C,最低气温为-15.2°C。无霜期为258天左右,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城区)至1600毫米 (山区)。主要灾害有低温、旱涝、连阴雨、大风、冰雹、高温。  

自然资源

通城县通城县
土壤资源

通城县土壤种类众多,共分红壤黄棕壤草甸土沼泽土、石灰岩土、潮土、水稻土等7个土类,13个亚类、25个土属、73个土种。成土母质以花岗岩为主,分布极广,其余泥质岩类,第四纪浮土和石灰岩。其中:花岗岩占73.9%,泥质岩类占10.6%,第四纪浮土占9.6%,石灰岩占5.9%。通城县土地主要分为平地、缓坡地、陡坡地。6度以下平地占60.09%,6~25度的缓坡地占37.13%,25度以上陡坡地有占2.78%。平地主要位于河谷平畈和低丘冲垅地带,地势平坦,灌溉条件较好,产量高,但低丘平畈水系两旁的落沙低洼田易受洪涝灾害;缓坡地面积大,主要分布在丘陵冲垄和山区,这部分耕地土壤质地较差,水土肥流失严重,易受水冲沙压,产量较低,绝大部分为中低产田;陡坡地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高丘和山区,水土流失严重。  

生物资源

通城物产极为丰富,素有“走遍天下,好不过黄龙山下”之誉。     

植物资源:木本植物共有24科283种,其中以松、杉、楠竹、茶、油茶为主要树种。草本植物中,可供药用的就有70种。水生植物资源有藕、芡实、荸荠、菖蒲、水生莲、蒿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2种:银杏、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8种:花榈木刺楸桢楠樟树鹅掌楸厚朴粗榧紫荆木;省级保护植物有:金钱松、凹叶厚朴、檫木、青钱柳、杨梅、青檀、厚边木犀、山拐枣、南紫薇。     

动物资源:家养禽畜以猪为主,次为牛、羊、兔、鸡、鸭、鹅等,其中通城 “两头乌”是著名的华中良种猪,是湖北省保种提纯的猪种。野生动物有7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颈长尾雉、云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金猫、小天鹅、苍鹰、白鹇、勺鸡、草号鸟、红角号鸟、雕号鸟、虎纹蛙等;省级保护动物有:花面狸、狗獾猪獾食蟹獴、豹猫、小麂、华南兔、大白鹭、白鹭、灰胸竹鸡、董鸡、珠颈斑九鸟 、翠金鹃、蓝翡翠、家燕、金腰燕、八哥、松鸦、灰喜鹊、白颈鸦、画眉、红嘴相思鸟、寿带、杜鹃、玉锦蛇、黑眉锦蛇、滑鼠蛇、乌梢蛇、眼镜蛇、银环蛇、尖吻蝮、棘腹蛙、泽蛙、黑斑蛙、双团棘胸蛙、湖北金钱蛙、棘胸蛙等。

鱼类资源:主要是一些广适性和山溪性鱼类,分属四目八科三十四种。其中:鲁科二十六种、鲶科一种、鳅科三种、鳢科一种、合鳃科一种、鲡科一种、鳍科一种。如草鱼、鲢鱼、鳙鱼、青鱼、鲤鱼、团头鲂、三角鳊、长春鳊、鲫鱼、鲶鱼、黄鳝、乌鱼、赤眼鳟、黄尾、密鲴、细鳞斜合鲴等。还有弹虾、米虾、田螺、蚌壳、甲鱼、乌鱼、螃蟹、泥鳅等,这些水生动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

矿产资源

通城县发现的矿产资源有28种,非金属矿主要有钾长石、石灰石、石煤、瓷土、白云母、石英、荧石、水晶石、冰洲石、磷等。金属、稀有金属矿主要有(绿柱石)、黄金、独居石等。 

水资源

本县雨量充沛,溪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县内有溪港135条,溪流汇集成隽水河、菖蒲港、铁柱港、沙堆河4大河流,经崇阳县注入陆水。其中:隽水河县内长43公里,年径流量2.44亿立方米;菖蒲港全长37公里,年径流量3.08亿立方米;铁柱港全长24.68公里,年径流量2.04亿立方米;沙堆河全长23.5公里,年径流量1.07亿立方米。境内有中小型水库73座,总蓄水量16811.6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六座,即云溪、阁壁、龙潭、百丈潭、左港、东冲,年蓄水量分别为3620万立方米、1142万立方米、972万立方米、1380万立方米、1340万立方米、1093万立方米。县委政府抓住蓄、引、提和工程配套4个环节兴修水利,形成以百丈潭、东冲 、云溪、龙潭和阁壁5座中型水库为骨干的4大灌溉体系。大小水电站127处,装机162台,23745万。

经济发展

通城县通城县

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5.1亿元(现价),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全县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9.02亿元、37.11亿元和28.79亿元,分别增长4.5%、18.6%和10.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21.8:43.7:34.5调整为22.4:43.6:34;全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894元,比上年增加2631元,增长14.4%。     

物价实现调控目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上涨2.5%,比上年回落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最快,达6.0%。从主要月份价格水平来看,12月上涨2.5%,低于3月的4.1%、6月的3.5%、9月的2.8%,总体趋势前高后低,物价水平得到有效调控。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2.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上涨13.2%。   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89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119人,其中女性523人,比上年减少598人,失业率控制在3.98%以内。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98614人,其中在省外打工98614人。 

农业   

农业生产再创佳绩。2012年,县委、县政府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发展产业化经营,全县农业生产再夺丰收,实现了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总目标。全年实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现价)31.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3%。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83897吨,增产4397吨,增长2.45%。棉花产量达270吨 ,增长100%。油料作物总产4226吨,增产98吨,增长2.4%。畜牧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生猪出栏74.06万头,增长0.75%,猪肉产量55545吨,增长0.76%。牛出栏2173头,增长6.68%;羊出栏5000只,增长2.48%;家禽出笼816732只,增长4.5%;禽蛋产量2695吨,增长1.47%。水产品产量达10920吨,同比增加900吨,增长8.98%。   

“三农”发展彰显新篇。2012年,全县粮食复种面积53万亩,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三农”工作先进县。新发展“150”、“550”模式生猪养殖大户130户,新建改造存栏2400头母猪养殖场2个。新建连片油茶基地1.8万亩,改造老油茶林6000亩,油茶产业做法在全国推广。水产养殖大户发展到275户,放养水面5.2万亩。茶叶、中药材等农业板块快速发展。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8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1.5亿元,同比增长43.7%。“通城两头乌猪”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本草天香”茶油荣获2012中国(伊春)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以“回归工程”为抓手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实力的经验,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典型交流;“一城一镇一村”城乡一体化试点稳健起步,樊牌新城建设受到省市委肯定;全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达到8个。幕阜山连片综合扶贫开发启动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新能源、小农水、乡村道路等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我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县。   

工 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12年,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产业倍增工程、招商引资工程和“一区多园”工程,努力寻求破解企业发展瓶颈的方法,全县工业经济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呈现集群化、高新化发展态势,为实现工业崛起注入了新活力。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9.1%,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其中,轻工业增加值8.42亿元,同比增长32.9%;重工业增加值26.37亿元,同比增长15.5%。   

规模效应逐渐凸显。涂附磨具、电子信息、食品饮品、药品医疗器械、陶瓷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新型工业发展全面提速。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达到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交税金1.1亿元,同比增长38.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7.56亿元,同比增长21.65%,其中:涂附磨具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89亿元,同比增长2.52%;中成药制药业完成5.82亿元,同比增长45.37%;云母制品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82亿元,同比增长35.35%;电子信息基础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54亿元,同比下降12.24 %;建材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0.68亿元,同比增长683.6%。   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9.8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利税73084.6万元,同比增长4.44%。其中,实现利润52814.8万元,同比增长0.74%。年销售收入2000万以上规模企业54家。产销衔接形势良好。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94.09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6.44%。   

建筑业   

建筑业长足发展。全年全县建筑资质以上企业达到7家,比上年净增2家。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总产值7.44亿元,同比增长11.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6.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7.09万平方米。   

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88亿元,比上年下降22.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9.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6%,商品房销售额4.71亿元,比上年下降4.8 %。   

固定资产 

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2亿元,同比增长33.8%。固定资产投资额72.67亿元,同比增长35.4%。按城乡分,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67亿元,同比增长34.6%;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39.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79亿元,同比增长88.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4亿元,同比增长21.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48亿元,同比增长41.8%。农村私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4亿元,同比增长11.5%。   

重点项目投资力度加大。全年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5%。   

交通基础进一步巩固。全县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34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7.74亿元。实施和推进了通界高速、武深高速通城段、樊牌专线公路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社会事业

教育

至2012年末,全县拥有学校总数84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普通中学17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小学63所。普通高中和普通初中在校学生人数20487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2212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36966人。2012年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0%;初中毕业升学率90%,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8%。我县先后在“全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和“全省学前教育立法调研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2012年高考报名数3120人,录取本科以上数1339人,录取率为43%,高考综合成绩位居全市第三。   

科技

2012年全年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110万元,比上年增加14万元;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10人。申报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17个、高科技术企业3家。专利申请65项,取得专利授权35项,发明5项。发表科技论文42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2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8项。重点培育了平安电工、黄袍山绿色食品两个“100家工农业”企业工作; 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科技创新进位先进县”。  

文化

2012年,我县大力推进文化基础施设建设,努力繁荣群众文化。文化“五个一”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全县共有图书馆、文化馆各1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其中:民间3个。全年送戏下乡318场,社区农家书屋40家,公共图书馆藏书6.32万册。2012年,“黄龙牮(jian)纸”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城拍打舞”荣获省首届文化艺术节及第十五届“楚天群星奖”金奖。     

体育

至2012年末全县拥有体育场馆1个,门球场1个,建成村级篮球场20个。全年共组织体育活动15次,参赛人数达4万人次。   

卫生

至2012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数19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1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620张,增加床位270张。其中:医院248张,卫生院22张。拥有卫生工作人员215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74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815人,注册护士675人,新生儿死亡率2.6‰。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人民医院荣获全国公立医院改革创新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风景名胜

药姑山旅游风景区药姑山旅游风景区
药姑山

药姑山古名龙窖山,是我国瑶族的发祥地。动、植物物种丰饶,被李明珍称为“江南天然药库”。相传,李氏姐妹在此山采药医人,广积功德,被渡成仙,故名药姑山。山峦层迭,绵亘起伏,沟谷纵横,苍林如海。唐时建起三仙坛、白云寺。现有向天狮、白虎咀、凤形山、独烛峰、白云港、洞屋沟、麒麟山、凤凰埂、倒挂金钟、寒婆寨、丫髻山、猫儿洗脸、老龙潭、五马奔槽、雷公岩瀑布、桂竹源等自然景观。有石板屋、穴居洞、梯田等瑶族先民遗存。药姑山还是湘鄂边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江渭清、钟期光等同志在此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现在的药姑山以该山区天然动植物为基础,建立了动植物保护区,重修了白云寺、三仙坛,建设了一个千亩竹园,一个千亩云雾茶园,一个五千亩人工药园。 

锡山旅游风景区

省级森林公园锡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县城南,距县城仅1.5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最高点海拔471米,夏季温度比城区低3℃,有“东挹黄龙幕阜之奇,西连衡岳洞庭之胜”的美誉, 被古人誉为“小匡庐”。唐代道教真人罗思远曾在此趺坐、炼丹,修建了九宫庙。今日锡山,有李自成墓、木鱼湖游览区、聪明泉游览区、瑞庆峰游览区、森林动植物保护区等20处游览景点。通城方志局编有《锡山》一书。   

黄龙山旅游区

黄龙山地跨湘、鄂、赣三省。最高海拔1528.3米,宛如一道天然画屏,障护于通城东南、修水之西、平江之东。以三国吴黄龙元年“黄龙改于武昌”而得名。又号称天岳,超然五岳之一。黄龙山既是佛教黄龙宗的发源地,又是道教的第二十五洞天。素以鬼斧神工的奇峰异石,缥渺迷蒙的奇幻云海,绚丽多姿的奇花异草,喷珠溅玉的流泉飞瀑而被儒、释、道名人所咏颂。且气候独特,夏季日温差与县城在8℃之间。南承暖气,北御寒流,冬春二季之交,两景并存。北有冰凌积雪,南有杜鹃盛开。“恫深春积雪,岩幽夏无暑”,为天然避暑胜地。  

黄袍山革命烈士陵园黄袍山革命烈士陵园
黄袍山革命烈士陵园

黄袍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黄袍荻田村东南,在“华中第一瀑”白水岩瀑布左侧。烈士陵园占地面积约一千多平米,陵园里建有纪念碑一座、红色古式亭子左右各一座,老式砖瓦房三间,由红色阶梯、小道连接。园里栽种有四季常青的丹桂、青松等。      

1982年,通城县委县政府在黄袍山风景秀丽的怪石峰下的白水岩左侧建立此园,以纪念在白水崖殉难的赤卫队员和群众。1983年,湖北副省长林少南同志来黄袍调研,与老区人民共同追忆当年革命斗争史,将白水崖下的玉溪改名为红河,以纪念黄袍山革命烈士的壮烈事迹,寄托对死难英雄们的哀思,弘扬革命先烈的无畏精神。      

黄袍山在册烈士584名,如革命母亲黄菊妈、铁汉黄全德、英雄万顺富、刘石渠、王高升、方胜华、刘九会、刘永康、丁金保、刘青、汪传品、周凤安、吴朝义、吴朝福、吴朝炳、吴满贵等等。 

通城特产

甑蒸糕

蒸糕素为本县小吃佳品,老少皆喜。此糕以粘米、糯米、通城甑蒸糕红糖、芝麻为原料。

其做法以10斤米为例,取粘米7斤,糯米3斤混合浸泡10小时后,靡成米浆,包好压干,再用手搓成粉粒,上笼 ( 甑 ) 蒸熟。蒸笼采用小竹筒或圆木筒穿孔,高约10公分,直径4公分,内套活塞。上蒸时,先将壶水烧开,再将小甑置于壶口,壶口以湿布密封,然后将粉粒、红糖、芝麻投入甑内蒸,均1分钟即成,香甜可口,别有风味。

麦市干子

咸宁通城的麦市干子,至今已经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了,采取独特的制作工艺,做出百味豆腐干,口感纯美,不失旅游消遣的最佳食品。

通城麦市的麻辣干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民间传统手工制作到现代的流水线生产,如今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制作的原材料包括黄豆、香料、通城麦市干子食盐、鸡精、辣椒油等,在保证传统豆制品高营养的同时,运用了特殊的卤制技术,溶色香、味美、辣、脆于一体。其浓郁的农家风味成为大街小巷的一大特色小吃。自从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后,通城麦市麻辣干已上了流水线生产,真空包装、微波杀菌,现已热销广东、江西及湖北各地。因其开袋即可食用,也可作烹调配菜。如今麻辣干子已成为众人心中居家、旅游、馈赠亲友的佳品。

鄂南糍粑

鄂南糍粑是鄂南人民喜庆普遍使用的传统食品鄂南糍粑,以上等糯米蒸熟捣烂做成锅盖大小的园饼晒干已被储存,用时切成条块。既可做副食糕点用,又可当主食;既可煎、蒸、烤,又可做汤;既可甜食,又可咸食或淡食。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武汉市江汉区    下一篇 济南市历下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