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咸安区
- 中文名称
-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
- 行政区类别
- 市辖区
- 所属地区
- 中国湖北咸宁
- 政府驻地
- 区人民政府驻浮山街道大贩
- 电话区号
- 0715
- 邮政区码
- 437000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车牌代码
- 鄂L
- 行政代码
- 421202
目录
咸安区位于湖北省东南部。东临阳新,南极崇阳,西界赤壁,北交江夏,东南与通山接壤,西北与嘉鱼毗邻。咸安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咸安区为咸宁市的中心城区,由原县级咸宁市更名而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是驰名中外的中国桂花之乡,咸安桂花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咸安区桂花镇有桂树二十多万株,年产桂花九万多公斤,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咸宁市咸安区下设9个镇1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永安街道、浮山街道、温泉街道、汀泗桥镇、双溪桥镇、桂花镇、马桥镇、高桥镇、横沟桥镇、贺胜桥镇、官埠桥镇、向阳湖镇、大幕乡。
区人民政府驻浮山街道大贩。
咸安区位于湖北省东南部,东临阳新,南极崇阳,西界赤壁,北交江夏,东南与通山接壤,西北与嘉鱼毗邻。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6′-114°43′,北纬29°39′-30°02′。东西宽58千米,南北长41千米。 咸安区地处幕阜山系和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阶梯状分布,状如撮箕,按形态成因为分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四大类型,相对高差936.1米。
咸安区东南南部和西南部为低山区,系幕阜山系北翼余脉,山脉之间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共形成大小山丘22877座,其中山峰218座,最高峰为大幕山灶背岩,海拔954.1米。相对高差50-200米,谷深坡陡,坡度为60°左右。中部和东部为丘陵区,海拔50-300米,相对高差50-100米,丘体零乱、圆浑,坡度50-300米,垄岗、残丘相间,脉络明显,坡度小于5°左右。咸安区北部和东北、西北、西部部分为平原区,海拔30米以下,最低处斧头湖海拔18米,地势平坦,湖泊港汊多,河网密度大,坡度小于3°。咸安区西南部、南部东南部地表广泛分布石灰岩,属喀斯特地貌,溶洞特多,较大的有20余处,其中太乙洞、飞仙洞、鸣泉洞等最为有名。
咸安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境内日照时数年平均值为1879.65小时,日照率为42%,最多的1979年为2075.4小时,最少的1975年为1596.6小时,年较差478.8小时。。全区年均降雨天数150天,降雨量年均1531.4毫米。境内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春季多东风,夏季多东南风,秋冬多偏北风。
咸安区国土面积1503.76平方公里,占全省比重0.82%。其中:耕地面积372.724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4.79%,园地面积35.9362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39%;林地面积592.8632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9.43%;牧地面积0.156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0.01%;其他农用地面积127.2533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8.46%;建设用地99.2906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6.6%;未利用地面积275.532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8.32%。
截止2003年底,全区已发现的矿产有17种:水泥灰岩、建筑石料灰岩、烧灰灰岩、白云岩、粘土、石英砂岩、重晶石、煤、石煤、钒、磷、铁、锑、锌、地热、地下水。其中已探明资源储量的有6种。分别是:煤、地热、地下水、治金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粘土。已初步查明但需进一步勘查的有十种:煤、石煤、水泥灰岩、建筑石料灰岩、砖瓦粘土、白云岩、钒、褐铁矿、磷、锌。
淦河、高桥河、汀泗河汇集大小支流70余条,构成境内三大水系,总长567.8千米,其中淦河是唯一贯穿咸宁城区的河流,境内流域总面积809.4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54%。水能总蕴藏量2.3万千瓦。
有陆生野生动物260余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水獭、大灵猫、小灵猫,虎纹蛙、大鲵,猫头鹰、白鹇、大天鹅、小天鹅、雕鸮、领角鸮、草鸮、鹰鸮、短耳鸮、蓝翅八色鸫。区内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树种有南方红豆杉、珙桐、秃杉、银杏、水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树种有杜仲、马褂木、金钱松,国家Ⅲ级重点保护树种有厚朴、红椿、重阳木。
2013年,咸安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70.65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7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5.91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8.99亿元,增长12.5%。从构成来看,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12年的15.89:50.10:34.01发展到2013年的15.09:50.34:34.57,二、三产业仍然是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部工业增加值81.69亿元,增长13.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87%。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固农强基不动摇,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加快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今年来,我区克服H7N9禽流感疫情及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农业经济逆势增长,呈现稳中快进态势。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42.89亿元,增长14.6%。全年粮食总产187549吨,增产3480吨,增长1.9%;油料总产43769吨,增产1591吨,增长3.8%;蔬菜总产257771吨,下降1.2%;苎麻总产1487吨,下降3.1%。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生猪出栏51.01万头,增长27.1%;家禽出笼2421.29万只,下降2.7%;禽蛋产量5702吨,增长0.3%。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30105吨,增长5.4%。林业生产有升有降。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5245亩,下降8.9%;木材采伐量43133立方米,增长32.7%;楠竹砍伐量174万根,下降2.2%。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耕地总资源571013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533163亩。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71731千瓦,增长7.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0979吨,与去年同期持平;农村用电量5790万千瓦时,增长12.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48071亩,增长5.9%。
大力实施“工业崛起”战略,着力建设“工业强区”。一是壮大支柱产业。坚定不移地壮大规模、扩张总量,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立足我区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一批亿元级企业旗舰,大力实施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二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制订出台推动咸安工业跨越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配套发展;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围绕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聚焦优势板块,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区160家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82.34亿元,增长13.7%,完成工业总产值318.77亿元,增长19.2%。按经济类型分:集体企业完成总产值1.65亿元,增长41.9%;股份制企业完成总产值266.29亿元,增长20.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8.98亿元,增长17.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总产值33.58亿元,增长12.9%。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2.11亿元,增长16.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51.67亿元,增长18.9%;重工业完成总产值167.10亿元,增长19.5%。
工业产销衔接进一步加强。全区规模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10.50亿元,增长19.4%;工业产品销售率97.40%,比上年上升0.1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全年区属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5.44亿元,增长19.8%;实现利润15.87亿元,增长33.3%;利税总额25.71亿元,增长25.8%;亏损企业亏损额0.52亿元,下降1.2%。总资产贡献率27.85%,上升2.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6.13%,下降1.1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7.37%,下降11.4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82%,上升0.3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5.56%,上升0.4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08.97%,上升4.96个百分点。
建筑业不断发展壮大。建筑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22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6%。
坚定不移抓项目推进。突出投资拉动,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投资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有利于扩大就业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把扩大投资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千方百计上项目,加快推进“五个咸安”建设。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46亿元,增长30.2%。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04.18亿元,增长12.1 %;房地产开发投资34.14亿元,增长78.0%;农村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23.04亿元,增长106.6%;农村农户投资2.10亿元,下降5.9%。全年工业投资67.08亿元,增长48.1%,工业投资占比41.0%。全区施工项目340个,比上年增加3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66个,比上年增加25个。
全区招商引资项目共计251个,实际到位资金额143.5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50.05亿元,增长186.7%。其中:新建项目79个,到位资金71.5亿元;续建项目114个,到位资金71.9亿元。省外资金项目93个,完成投资176亿元。从项目投资规模上看,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有65个, 5000万元—1亿元项目52个,1000万元—5000万元项目74个。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6个。
2013年,咸宁市咸安区完善科技创新机制,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创新、产品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一是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纳入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单位17家,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成功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对6家企业的产品成功登记备案为省高新技术产品,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了全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完成了市区两级企业项目库建设工作。项目库储备项目总量40个,其中高新项目27个、农业项目9个、社发项目4个。申报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个,有5个被省科技厅立项。另申报科协项目5个,均被立项支持,抗震设防示范村项目1个,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个。全年共争取各类项目资金650万元。二是强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全区科技型企业普遍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新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有二十多家,引进新技术12项,解决技术难题16个,开发新产品12项,新建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家。三是知识产权工作跃上新高程。成功申报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市、区),成为了全省首批9个省试点区之一。共完成了专利申请量205件,其中发明专利 95件、实用新型专利27件,外观设计专利83件。
2013年,咸宁市咸安区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我区学前教育学生达21768人;小学在校学生4287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在校学生17877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7%以上;高中在校学生7489人,全区高考成绩再创新高,高考上本科人数1527人,上线率为50.2%。
2013年,咸宁市咸安区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文物工作有惊喜。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孙郭胡城址、沈鸿宾故居被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艺改革焕活力。成立了桂乡演出队,坚持和落实“三贴近”原则,对内加强管理,对外开拓市场。按照“正”、“新”、“好”三字要求,树正气,创新局面,演好作品。为全市廉政建设文艺汇演编排的1个节目,获三等奖。新创作的快板舞“十八大精神暖人心”在省总工会组织赴咸安送温暖演出活动中,与武汉邮政文工团同台演出,受到好评。为第五届咸宁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开幕式选送了《浣麻曲》。《再世嫦娥—钱六姐研究文集》荣获中国第十一届民间文艺“山花奖”;咸安区获“湖北省中老年人健身门球门球示范基地”;获全国西南地区门球网友赛“单打”、“双打”两个第一;摄影作品《瑞雪送春》入选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暨第十五届楚天群星奖优秀摄影作品展览;获湖北省群文系统技能大赛一金一银一铜;在第一届“楚凤杯”全省讲解员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参加咸宁市第一届“南鄂群星奖”决赛获舞台艺术类金奖和银奖。文化服务出成果。完成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电脑设备配送,向15个社区配送电脑68台,对138家农家书屋各配送12种报刊,完成公益性演出100场,公益性电影放映2200场。协助宣传部举办首届桂花群星奖比赛,深化“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接待流量21万人次。争取流动图书车一辆,争取捐赠图书2600多册,共建爱心书屋5个。
群众体育展风采。筹资改造室外篮球场2片,全新塑胶球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发放健身器材24套,健身路径11套,申报体育项目方面取得新突破,已申报项目2个,向省级项目库报送项目3个。协助宣传部举办咸安区第五届农民运动会暨第十届全民健身月活动,成功举办全市象棋比赛,获团体、个人冠军。高质量举办咸安区第三届中老年运动会。来自全区六个体育协会,139支代表队,12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围棋、中国象棋、乒乓球、门球、太极拳剑、腰鼓、舞蹈七个项目的角逐。
2013年,咸宁市咸安区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区医疗卫生机构22家,卫生机构床位数1994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3.87张;卫生工作人员2202人,卫生技术人员180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65人,注册护士802人。公共卫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开展10项基本公共卫生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为全区439980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88%;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全区共设置接种门诊16个,接种点58个,全部实行“十四苗”免费接种,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9%。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创建了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1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咸宁市咸安区特产:咸安桂花、桂花糕、贺胜鸡汤。
咸宁桂花糕创制于明朝末期,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贺胜鸡汤以当地农家土鸡和无污染地下泉水小火炖制而成,汤清而味鲜醇厚,鸡肉入口即化。
毛明:中国兵器首席专家
刘国祥: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陈文光: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导
陈安钰:中华儿女报刊社副总编辑
周世学:中央单位模范军队转业干部
胡文祥:中国航天军事医学专家
周世学:中央单位模范军队转业干部
陈 华:岩石矿场研究专家
梅兴国:军事医学院药剂学教研室主任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