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大埔县

大埔县位于中国广东省梅州市东部,其北边和东边与福建省相邻,而南边接壤于同市的丰顺县和潮州市饶平县,西边则与梅州市梅县区、梅江区相邻,地处无污染的山区,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被誉为“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又因全县有人口50多万,海外侨胞50多万,县内居民均为客家人,是广东省著名的“华侨之乡”。
行政区类别
人口
534461人(2007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文名称
大埔县
外文名称
Dabu County
方言
客家语—粤台片
电话区号
0753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东北部
县花
山茶花
邮政区码
514200
下辖地区
湖寮镇、茶阳镇、高陂镇等14个镇
火车站
大埔火车站
面积
2470平方千米
著名景点
三河坝,万达墓,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明代古城,韩江源等

目录

  

大埔县( dà bù xiàn)是广东省梅州市辖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地处北纬24°01′~24°41′、东经116°18′~116°56′之间,东北紧靠福建省平和县、永定县,东南连接潮州饶平县,西依梅县,南邻丰顺县。全县总面积2467平方公里。全县有人口50多万,海外侨胞50多万,县内居民均为客家人,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之誉。

大埔县大埔县

大埔县历史悠久,秦汉时属揭阳县地,东晋义熙九年立义招县(时以韩江上游的5个流民营为单位组成义招县),属义安郡(潮州前身)。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万川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废万川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宋、元及明前期仍属潮州府海阳县光德乡。明嘉靖五年(1526年)改名大埔县,属潮州府。1949年解放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梅县地区。1988年才始属梅州市,全县实际使用语言是客家语,漳州话、泉州话的少量移民后代均改说客家语。

县境山脉为北南走向,四周高,中间低,层峦起伏,千岩万壑,纵横交错,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7处,均散布于四周边陲,最高峰为西南部的明山嶂银窿顶,海拔1357米,最低处是高陂黄竹居的韩江岸,海拔26米。中部丘陵广布,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约占10%,海拔100~500米之间的高中丘约占80%,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小盆地约占10%。

气候

大埔地处亚热带,靠近南海,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山、丘陵广布,略似不平坦的一块盆地。在季风交替影响下,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即四季温和、雨热共季、夏长冬短。同时,季风和地形、地势作用,使县境具有山间盆地的气候特征:风力微弱(年平均风速小于1米/秒);秋、冬、春多雾(全年各月相对湿度变化小,仅±5%);年雨量偏少(80%保证率为1131.6毫米),年际变化大,雨、旱季明显,季节分布不均;还有春寒(多阴霾)、夏热(多酷暑)、秋凉(温差大)、冬冷(有霜冻)等现象。  
资源

水电资源

大埔县水力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境内梅江,汀江汇合成韩江。梅江发源于陆河和紫金交界的乌突山,叮江发源于福建境内的武夷山,两江在大埔县三河坝汇合后称韩江,为广东省四大河流之一。“山中山”的大埔县内江河交错、溪流纵横。该县大大小小的县网水电站有213座,省、市网3间,根据测算,水资源蕴藏量达到70多万千瓦,可开发的达到53万千瓦。还有在建水电企业10家,如今当许多地方出现拉闸限电时,拥有200多座大小电站,总装机达29万千瓦的大埔,丰水期每天最大出电量达8万千瓦,但超过一半以上的电能卖不出。

大埔县大埔县

流经大埔境内的梅潭河,全长83公里多。河上已有9家国营、集体、私企电站,成为大埔水电的一大“主力”。该河发源于福建省平和县的葛竹山麓,流经大埔县的大东、枫朗、百侯等镇,流域集雨面积1603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以前,梅潭河一到夏天就有洪水发生。自从1995年,该县与深圳某集团合作在梅潭河上建起了一座大电站后,水患就绝迹了。县水利局局长赖小汉说:“用水发电多了,但大埔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对外输送的还仍用着那条20多年前的一组11万伏的线路。”

森林资源

大埔县境内群山环抱,有“山中山”之称,溪流众多,故古时曾以“万川”作县名。较为著名的有丰溪省级森林公园、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阴那山、西岩山、韩江、汀江、梅潭河等山水森林资源。丰溪省级森林公园以珍稀动植物、溪流飞瀑众多、原始森林神秘为特色;阴那山以奇峰秀石、古木幽径为特色;双髻山以天然石岩石洞、摩崖石刻为特色;西岩山以烟云树海、万亩茶园为特色;韩江以三江汇流、两岸青山耸翠、风景如画之“韩江画廊”为特色。

历史

明嘉靖五年置大埔县。因明置大埔县时,设治于大埔村。据《大埔县志》:“大埔,盖俗称,平旷高原,仅宣果瓜蔬麻者曰埔;自茶山(旧县治)之麓,弥望平原,无虑数百顷地,总呼为埔。”

大埔县属山区县,“地无三里坪”,故有“山中山”之称。这里是客家人结庐聚居的密集地方。据清乾隆年间通进士杨赞烈《邑名音义考》释:“邑曷为大埔名。盖俗呼水宜稻者曰田;呼平旷高原宜瓜果蔬麻者曰埔。埔者俗单俗字。字书尚未收者也……茶山之麓,弥望平原。无虑数十百顷地。总呼曰埔;埔固块莽矣哉。大埔之名,俗所由称也。”其意是以江河两岸冲积的坝地和山地、旱地之广取名。
大埔县名的来历,在旧志记载中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以大埔村得名。清乾隆四年(1739)张廷玉撰的《明史·地理》记载:“大埔,嘉靖五年以饶平县大埔村置析滦洲、清远二都益之。”民国二十年(1931),吕世斌撰、柯昌泗检署的全国《今县释名》载:“明嘉靖五年,以饶平之大埔村置县因以得名。”第二种说法是乾隆九年(1744)《大埔县志》载杨缵烈《邑名音义考》云:“邑曷为以大埔名?盖俗称有水宜稻者曰田;呼平旷高原仅宜瓜果疏麻者曰埔……埔者俗音俗字,字书尚为补收者也……。茶山之麓,弥望平原,无虑数十百顷地,总呼曰埔。埔固坱莽矣哉。大埔之名,俗所由称也。当时建斯邑者即以斯名名邑云。”

大埔的得名,还有个来由,据县志记载:当时,有位乡贤宋大布先生,乐善好施,爱民如子,崇文尚武,平等待人,其道德风范,皆为群伦表率。他在乡数十年,按封建时代,富豪之家,食必猪鱼酒肉,衣必绫罗绸缎;但他却与平民一样,身穿布衣,素食饮淡。在他的长期影响下,乡里土淳民朴,俭约为乐。许多富人,亦弃艳就素,改穿粗布衣裳,乡里仁风日盛,誉播邻里。宋大布去世后,乡人即把其出生地改名“宋公塘”。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划地置县,乡人为纪念大布先生的仁举美德,联合呈请上头,命名为“大布县”。后因朝中有争议,为讨好两方,改名为谐音的大埔县。

大埔历史悠久,已先后发现多处属于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和商墓群,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人群聚居。县志载:远自夏商周3代,大埔为扬州南裔地,秦汉时属揭阳。

大埔县大埔县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立义招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义招县为万川县。义招、万川县治均设在湖寮(古城)。

武德四年(621年)万川并入海阳县(今潮安)。

此后,历宋元及明前期,均为海阳县光德乡。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立饶平县,大埔为饶平地。明嘉靖五年(1526年)分饶平县的清远等2都置县,改名“大埔”。

清乾隆三年(1738年)分出白芒畲、箭竹洋、下畲子、塘子腹、风吹[石示]、青麻园等6处新设丰顺县。
1949年解放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1958年撤丰顺县,划潭江、黄金、[阝留]隍、大龙华等4个公社归大埔县;1960年复设丰顺县,上述四个公社归还丰顺。明重置大埔县时县城驻茶阳,1961年春,县治由茶阳迁至湖寮镇五虎山麓,隶属梅县地区,1988年归属梅州市。

行政区划

2000年,大埔县辖20个镇:湖寮镇、茶阳镇、高陂镇、青溪镇、长治镇、三河镇、英雅镇、大麻镇、银江镇、洲瑞镇、古野镇、平原镇、光德镇、桃源镇、枫朗镇、百侯镇、双溪镇、大东镇、西河镇、岩上镇。总人口352013人,各镇人口: 湖寮镇 66842 茶阳镇 29544 高陂镇 27125 青溪镇 12085 长治镇 7184 三河镇 13543 英雅镇 6029 大麻镇 18502 银江镇 17211 洲瑞镇 11275 古野镇 11658 平原镇 11084 光德镇 23591 桃源镇 12440 枫朗镇 19606 双溪镇 10591 百侯镇 19029 大东镇 12597 西河镇 14746 岩上镇 7331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大埔县辖20个镇,248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面积2475平方公里,人口51.31万。截至2003年5月16日,大埔县辖20个镇,共有10个居委会、248个村委会,4044个村民小组。

2004年10月,大埔县撤销3个镇:长治镇并入茶阳镇,岩上镇并入西河镇,平原镇并入高陂镇。截至2005年12月31日,大埔县辖14个镇(湖寮镇、茶阳镇、西河镇、百侯镇、枫朗镇、光德镇、桃源镇 、高陂镇、大麻镇、三河镇、大东镇、洲瑞镇、银江镇、青溪镇)。

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在提速,经济结构在优化

大埔虽是经济欠发达的广东省边远山区县,但经济发展也在发力提速。近几来,大埔县围绕“全力加快绿色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大埔”的目标,深入实施“低碳经济县、宜居宜业县、人文魅力县、幸福和谐县”发展思路,立足“建设广东低碳经济发展实验区、创建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国际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三个定位,以振兴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文化旅游特色化、农业精致高效化为主攻方向,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出现了经济加速发展,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的好局面。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2013年经济增长排在全市前列。至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58.52亿元,比上年增12.8%,增速排在梅州市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亿元,外贸出口总额1.96亿美元,分别比增13.2%和31.8%,增速分别位列梅州市第二和第三。固定资产投资35.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3亿元,分别比增30.5%和25%,增速均超过梅州市平均水平。

2、2014年上半年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4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28.27亿元,比增9.2%,增速高于全市1.6个百分点,位列第四;固定资产投资23.02亿元,比增3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1亿元,比增10.2%;贸易进出口总额1.11亿美元,比增33.8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8亿元,占年度收入计划的55.62%,比增27.2%,增幅排在全市第二。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64亿元,占年度预算的61.73%,比增84.47%,其中民生领域支出达6.7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27%。至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2.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0.5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0.58%和15.55%,存贷比达43.72%。

3、四年来经济平均发展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从2010年至2013年的四年间,大埔县生产总值平均发展速度为13.6%,比梅州市的平均发展速度12.2%高出1.4个百分点。

4、四年来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上升,经济结构在优化。2009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14%,至2013年,上升至30.44%,上升了2.3个百分点。说明经济结构在调整和优化,工业在加快发展。

大埔县大埔县

5、四年来多项经济指标翻了二番多。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总额、财政收入指标比2009年分别增长251%,263%,251%。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银行储蓄存款余额、职工年平均工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比2009年也分别增长189%、179%、173%、145%。

国民经济2013年,大埔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 41亿元,比增26%,增速全市排名第一;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亿元,比增13.2%,增速全市排名第二;全县生产总值58.52亿元、外贸出口总额1.82亿美元,分别比增12.8%、31.8%,增速均排在全市第三;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5.2亿元,分别比增25%、30.5%,增速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市对县科学发展观考核提档进位,排名由上年第7位前移到第4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29.6:34.7:35.7。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好,大东坪山梯田张弼士故居富大陶瓷工业园百侯古镇等旅游区获评国家3A级景区,全年全县接待游客192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10.5亿元,分别比增41.8%和44.8%。

工业经济大埔县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理念,着力实施瓷业、电业、矿业、药业、酒业“五业并举”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重点抓好计划总投资63.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74亿元的14项工业能源项目建设。一是提升发展瓷业。支持陶瓷企业增资扩产和科技创新,促进陶瓷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全县陶瓷产值20亿元。二是壮大发展电业。粤电大埔电厂全面动工建设,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风力发电项目和三河舟角院电站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埔城电站实现发电。三是大力发展矿业。宏宝矿业等高岭土精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宏宝公司10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加快推进。四是培育发展药业。抓好广药王老吉大健康(梅州大埔)产业园征地拆迁工作,辐射带动西部发展南药种植。五是积极发展酒业。引导三河酒业有限公司走股份合作之路,不断做大做强酒业。同时,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全县共引进项目79个,计划投资总额163.962亿元;其中投产项目10个,计划投资总额5.13亿元。

重点项目重点抓好“123工程”建设。一是从容建设最美小山城。按照市关于“各县(市)依托县城建设一个新区,起步区至少达到3平方公里”的要求,完成了《大埔县城市总体规划》,抓好“一城一区两园”规划,打通了环二路东向出口等4 条断头路;抓好新报建的总面积约105万平方米的房地产项目建设,万川翰林、中华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二是错位发展特色镇。高陂镇按照“全县经济中心、南部交通中心和现代陶艺生产基地”的定位,突出抓好“一业一库一区一居两园”建设。三河镇按照“次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名镇、电力能源基地”的定位,规划建设汇城古村落4A级景区和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园3A级景区;依托粤电大埔电厂和舟角院电站建设,把汀江两岸建设成电力能源基地。三是因地制宜建设美丽村庄。重点抓好3个县级示范点和每个镇(场)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目前大麻镇万福寺宗教文化旅游区周边的小留村等六村连片规划建设扎实推进;湖寮镇葵坑村“生态家园、幸福村居”和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文化名村、生态家园”示范点基本建成。

招商引资全年招商引资计划投资总额增长30%。对接好广州市海珠区新的结对帮扶,借势广州强大实力,聚集产业和项目建设,在广州召开招商恳亲大会。立足培育市场主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引导乡贤回乡投资兴办实业、注册公司,力促总部经济发展有新突破。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培育更多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

旅游产业切实加强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促进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一是创建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制订《创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方案》,编写《大埔县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深入挖掘十一大客家文化内涵,重点抓好“135”工程建设。围绕把县城打造成为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文化旅游城市、最美国际休闲慢城”的目标,扎实推进文化名城项目建设。坚持开发保护并重,把百侯、三河、茶阳打造成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镇。发挥名人名居名寺效应,抓好西河镇车龙名居文化村、高陂镇党溪和银滩名人文化村、大麻镇坑尾万福寺宗教文化村、大东镇坪山农耕文化名村、大东镇联丰民俗文化村建设。二是建设国际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以创建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为抓手,深入推进“一城一镇一区一居一寺”建设,构筑“一心一线两带五区”的旅游架构,促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宏宝国际等星级酒店和李光耀祖居景区已动工建设,万福寺宗教文化旅游区正在规划建设,瑞山生态休闲度假村初见雏形。三是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枫朗、光德镇成功创建省教育强镇,县实验小学后续工程、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建设顺利推进,每个镇建成了一所中心幼儿园,教育质量大幅提升,高考取得好成绩。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县14间卫生院实现规范化建设。

文化艺术

语言

县境语言属客家次方言。全县大致可分5个方言区:其一是百侯、湖寮;其二是岩上、西河、茶阳、青溪、长治;其三是三河、大麻、英雅、银江;其四是高陂、古野、洲瑞;其五是桃源、光德、平原、枫朗双溪、大东。除光德镇九社、古野乡蒲田分别在内部兼讲漳州、潮州话外,全县通行客家话。但由于受邻县方言的影响,县内各地之间的方言声调又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如“包车”一词,湖寮人念“bāochā”。高陂人念“bàochā”,枫朗人念“báochà”,又如“看望(或拜访)你”,湖寮人说作“捞吾(lāo )”,百侯人说作“捞衡(lāo hén)”,茶阳、西河、大麻等处人说作“喇吾(lá )”。

风俗

大埔山多田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较为艰难,故男子多外出谋生,女人居守持家。在千百年的繁衍生息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风俗。

建国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生了根本变化,它规定和影响着风俗的嬗变。一些为封建剥削阶级服务的习俗已被革除,如切除了妓院、赌场、烟馆等社会“毒瘤”;原先那些适应封建社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生产、生活习俗有所变更;迷信日渐革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崇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观念在不断更新,新的社会风俗也正在逐步形成、完善。

文物单位

泰安楼是广 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它建立于清乾隆28年(1764年),其座东北向西南,砖石木结构。楼呈正方形,长49米,宽52.6米,占地面积2577平方米,建筑面积5136平方米。楼高三层,共有房200间,因楼的外墙为石墙,故俗称石楼。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其四周有天井。三层楼房把平房环抱在中间,形成楼中有屋的格局,楼两侧各有一座书斋,为读书求学的场所。 该楼风格独特,雄伟粗犷,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文化内涵丰富,是客家名居建筑的一大奇观,也是中华民居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该楼于2002年8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

概况

大埔地处广东东北部的边远地区,县境山川多,建国前虽有水路运输,但也极其落后。大埔的交通事业,向来以水运为主,三河为水路交通要冲。民国17年(1928),县公署设公路局,曾动工兴建多条公路,均未完成。开通的只有埔城至小靖7公里公路,行驶过汽车,抗日战争期间停业,公路荒废。1932年,埔峰公路〔埔城(茶阳)至福建永定峰市〕曾开通埔城(茶阳)至小靖(太宁)一段7公里,行通过汽车,1939年潮汕沦陷,汽车公司停业,公路亦告荒废,直到1956年才开筑第一条公路。因而,建国前几乎没有公路交通,出门要步行,陆运靠肩挑,十分艰辛,十分闭塞。建国后,成立交通机构,多方筹集资金逐步发展交通运输事业。1956年开通第一条埔城至福建永定峰市的公路,至1988年,建成公路28条,

大埔县大埔县

总长435.5公里。总投资1386.64万元(其中省市1036.64万元、部门110万元、华侨捐资156万元、地方自筹84万元)。全县20个乡(镇)、1个林场和58.7%的行政村已通公路。有各种客、货汽车621辆(其中大客车70辆、货车317辆),每天有客班车通往县内各乡镇及广州、深圳、梅县、兴宁、汕头、潮州、饶平,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南靖、永定等地也有客班车往返……如今交通运输迅速发展,形成了水路、公路(高速)、铁路并举,内外畅通,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体系。目前,水上交通有梅江、汀江、韩江等航道104公里,有各类船舶353艘(其中机动船占76.9%)。每天有客货轮通往县内各港口及潮州、汕头、松口。交通运输事业已形成国营、集体、个体、联办多层次经营格局。 

水路 

大埔县水上运输有梅江、汀江和韩江流经本县,航道总长104公里,能通航的有梅江、韩江干流64公里,汀江、梅潭江、漳溪江、银溪支流125公里。三河坝向来为水路交通咽喉。溯梅江而上可通梅县、兴宁、五华;溯汀江而上可达青溪的石下坝;顺韩江而下可抵潮州、汕头。70年代后,因沿河兴建水利、水电拦河坝,梅潭河漳溪河、银溪已先后断航。经逐年整治,通航条件不断改善,丰水期,100吨的船舶畅通无阻,枯水期,干流50吨船舶可通航。

公路 

公路交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1956年修筑首条公路(埔峰公路),以后逐年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公路交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至2013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602公里。按技术标准分:高速公路16.6公里;一级公路11.3公里;二级公路312.3公里;三、四级公路2265.8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106公里。按公路类别分:国道1条110公里;省道5条114公里;县道12条334公里;乡(村)道1015条2031公里。对外实现了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联通。对内实现了县至15个镇(场)及244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并且公路硬底化,300人以上自然村也大部分实现了公路硬底化。在建的梅大高速二期大麻至三河段及东延线共33.4公里,将于2014年12月底建成通车。梅大高速东延线建成后,将实现与福建莆田至永定高速对接,成为我省与福建相接的第三条高速公路,成为梅州与福建龙岩、厦门、漳州等周边省市相连接的交通大动脉,将进一步改善大埔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提升发展竞争力,助推大埔加快振兴发展。此外,大潮(大埔至潮州港)高速、大漳(大埔到漳州)高速、大丰华(大埔至丰顺、五华)高速公路也在规划论证中。

铁路 

梅坎铁路(梅州至福建坎市)于1998年动工兴建,2000年9月通车。全长143公里,大埔境内长48.6公里,大埔县级站设于三河。梅坎铁路在梅州与广梅汕铁路接轨,在福建与鹰厦铁路相连,成为大埔与外界人员沟通,货物往来的又一便捷、强大的交通大动脉。

教育

体系发展

大埔素称文化之乡。明嘉靖六年(1527),大埔开始办书院。清雍正十三年(1735)办四所官学。道光九年(1829)、咸丰七年(1857)建民办公助的义学三处。除书院、官学、义学外,各地纷纷办私塾。清末,废科举,设学堂,初办中等学堂两所。宣统三年全县已有小学堂71所。民国时期,办学之风遍及全县,经费除县立中学能得到政府拨款补贴外,其他学校主要是靠各姓宗族祖尝会产,有的由校董会呈请县政府批准征收捐税附加拨归学校,有一些是靠热心教育的侨胞捐资兴办和供给经费,校舍则利用祠堂、庙宇者多。校长、教师由校董会聘请。民国35年(1946),全县有普通中学10所,简易师范和省立陶瓷职业学校各1所,小学511所,学生3万多人。

大埔县大埔县

建国后,不断改造旧的教育体系,建立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1978年后,对全县学校的布局、结构、体制进行调整,对学制、教学、教材进行改革,对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分期分批进行培训;通过群众集资、政府拨款和华侨、港澳同胞捐资,扩建、新建校舍,充实教学设备,许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实现每个乡镇有中学,村村有小学,基本上达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课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普及五年制小学教育,基本上完成扫盲任务。1988年,全县有完全中学8间、职业中学8间、初级中学27间,学生1.82万人;小学696间,学生6.28万人;幼儿园(包括学前班)321间,入园幼儿1.22万多人。此外,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也逐步发展,至1988年,全县已办电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中专)、卫生学校、农机学校、农业广播学校、职工业余学校各1间。各中、小学重视教学、生产劳动、实验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勤工俭学活动。1988年,全县有校办工厂12间,校办农场面积2010亩,勤工俭学年总收入66.2万元。

具体学校

国家级重点职中: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
国家级重点高中:虎山中学
省一级学校:大埔小学、田家炳实验幼儿园、田家炳实验中学
市一级学校:进光中学、大埔中学、大麻中学、高陂中学、百侯中学、家炳八中、西河中学、洲瑞中学、大埔第三小学、百侯中心小学、大麻中心小学、高陂中心小学、百侯中心幼儿园、高陂中心幼儿园、百侯侯北幼儿园。
市二级学校:家炳幼儿园
县一级学校:家炳一中、石云中学、华侨二中、家炳二中、湖山中学、平原中学、桃源中学、广德中学、家炳五中、古埜中学、大东中学、双溪中学、埔北中学、三河中学、华侨中学、家炳小学、大埔二小、茶阳中小、西河中小、枫朗中小、桃源中小、银江中小、枫朗新政小学、枫朗广德小学、枫朗双溪小学、高陂古田小学、高陂平原小学、高陂逆流小学、龙岗而芝幼儿园、茶阳中心幼儿园。

旅游

大埔县人杰地灵,民风净朴,山清水秀,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西河张弼士故居为中心的客家民俗文化村融合了客家民俗文化和张裕酒文化,是省级重点开发景区。三河坝是市级重点建设旅游区,它地处水陆交通枢纽,两岸山峰耸

张弼士张弼士故居

翠,如诗如画;东岸,国家级革命遗址保护单位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雄踞笔枝山头;西岸,有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明代古城、韩江源等景点;三河电站库区的水上乐园为人们假日休闲增添了好去处。埔梅交界的阴那山雄奇险峻,云雾飘渺、怪石嶙峋。“千年古刹”万福寺依山而建,是韩江水系四大名寺之一。风光秀丽的丰溪林场是著名的省级自然资源保护区,区内古木参天,珍稀动植物众多,构成了天然生态公园。双髻山峰高路陡、竹海蕉林、石奇洞幽、寺庵掩映,是省级森林度假区。具有客家民居特色的土围楼和方石楼历史悠久,规模宏伟,堪称世界民居建筑奇观。另外,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祖居。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故居以及“父子进士”石碑坊等都是著名的人文景观。

城市荣誉

大埔县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成为广东省唯一的中央苏区县。平安建设成绩显著,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大埔县被评为中国小吃名县,荣膺十佳中国最美的小城称号,并入选全国最具文化品位的十个小城之一。

大埔县通过了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组的中期验收。被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确定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

大埔县被评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文化先进县、广东省卫生城镇。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伤心凉粉    下一篇 德庆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