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扬州市江都区

江都区是江苏省扬州市下辖区,地处于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东与泰州市接壤,北与高邮市毗连。江都区连续十届被评为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列全省县级市第9位,被确定为全省首批10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2012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首度推出“2012年度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全国百强区)名单,江都区成功入榜,名列第48位。
中文名称
江都区
外文名称
Jiangdu Area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扬州市
下辖地区
13镇
政府驻地
仙女镇
电话区号
0514
邮政区码
225200
地理位置
扬州市东部
面    积
1332.5平方公里
人    口
106.9285万人(2013年)
方    言
江淮官话洪巢片,通泰片
气候条件
副热带湿润气候区
著名景点
仙女公园、江都市引江水利枢纽工程
机    场
扬州泰州机场
火车站
江都站
车牌代码
苏K
行政代码
321012

目录

扬州市江都区扬州市江都区

江都区位于江苏省中部,即北纬32°17′51″~32°48′00″,东经119°27′03″~119°54′23″。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郊区和邗江区,东与姜堰市、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接壤,北与高邮市兴化市毗连。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328国道,宁通一级公路,京沪高速和宁启铁路在境内交汇。地面真高1.6~9.9米,倾斜坡度小于6度,南北最长处55.75千米,东西最宽处42.76千米。总面积1332.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85.8%,水域面积占14.2%)。

江都区连续十届被评为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列全省县级市第9位,被确定为全省首批10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2012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首度推出“2012年度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全国百强区)名单,江都区成功入榜,名列第48位。

行政区划

2012年末,全区设有13个镇,分别是:仙女镇、小纪镇、武坚镇、樊川镇、真武镇、宜陵镇、丁沟镇、郭村镇、邵伯镇、丁伙镇、大桥镇、吴桥镇、浦头镇,65个居民委员会,263个村民委员会。

区政府驻地仙女镇。

  • 气候地理

    地理

    江都区位于江苏省中部,即北纬32°17′51″~32°48′00″,东经119°27′03″~119°54′23″。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郊区和邗江县,东与姜堰市、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接壤,北与高邮市、兴化市毗连。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328国道,宁通一级公路,京沪高速和宁启铁路在境内交汇。地面真高1.6~9.9米,倾斜坡度小于6度,南北最长处55.75千米,东西最宽处42.76千米。总面积1332.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85.8%,水域面积占14.2%)。

    气候

    江都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平均海拔5米左右,气候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9℃,降水量978.7毫米,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

    自然资源

    扬州市江都区扬州市江都区
    矿产资源

    江都地下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燃气;矿泉水品质好、贮量大、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动植物资源

    农副产品资源丰富,蚕茧、棉花、银杏、无花果、猪鬃杞柳以及各种花木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同时,20多万亩的湖河水面盛产河鳗、甲鱼、螃蟹、罗氏沼虾邵伯菱等特种水产品。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动物种类较多,鸟类有154种,鱼类有90余种,还有爬行、哺乳、甲壳、软体等类动物。植物约205种。

    水资源

    江都地处江淮交汇之处,南临长江,西濒京杭大运河,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全市境内河网密布,南受长江洪水威胁,北受里下河地区涝水压迫,遇雨易成涝,且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率较大。江都区南郊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拥有东南亚最大的引 排能力,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具有灌溉、排涝、排洪、发电、通航 以及提供工业、生活用水和沿海垦区洗碱冲淤水源等功能,1982年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区位交通

    江都交通发达,素有“江淮孔道”、“苏北门户”之称。  

    公路

    横穿东西的宁通高速公路与纵贯南北的京沪高速公路在此交汇,328国道、淮江、沿江、江平等国家级、省级公路在江都穿境而过。江都至南京约1个多小时车程,到上海约2个多小时车程,到北京约8个多小时车程。区内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干线公路为主体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铁路

    宁启铁路与规划中的江淮铁路、京沪铁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江都(扬州)火车站拥有直达北京、广州、西安、上海、武汉、成都、深圳、杭州、连云港等多条黄金铁路线,辐射全国东西南北中,客货运输便捷。    

    港口

    长江、淮河与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汇集于江都,形成贯穿东西、连接南北的水路大动脉。江都港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雄居长江之滨,为江都搭起了走向世界的跳板。沿长江逆流而上可直达安徽、江西、湖北等中上游地区,顺流而下可直抵上海,国际航班可直达世界各大港口。江都港拥有3.5万吨件杂货码头、1万吨综合码头、三千吨液化气码头、万吨舾装码头各一座,可常年停靠5万吨以下货轮,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服务机构配套齐全。  

    大桥

    在以江都为中心点的一百多公里的长江之上,六座跨江大桥飞跨南北,将江都与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苏南各大城市连成一体,实现了零距离对接。江都城郊的五峰山过江通道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航空

    在300公里范围内,拥有南京禄口机场上海虹桥机场浦东国际机场等中国三大国际空港。扬泰机场坐落在江都境内,距区中心10多公里。       

    江都交通四通八达,沪陕高速、京沪高速和启扬高速在我区交汇,328国道、203省道、沿江高等级公路等国、省级公路在江都穿境而过,初步形成了“五纵”、“四横”的公路主骨架网,公路总里程居扬州各县(市、区)第一,在苏中苏北地区处于领先位置。   水路港口配套完善,长江、淮河和京杭大运河汇集江都,形成了贯穿东西、连接南北的水路动脉,境内拥有长江岸线14.9公里、夹江岸线21.3公里,内河航道51条、652.3公里。立体交通加快构建,随着扬州泰州机场、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等建成和投运,以及规划中的连淮扬镇铁路,江都将全面迈进空港、高铁时代,“江河湖一水贯通、水陆空一体联运”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速形成,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日益显现。  

    经济发展

    扬州市江都区扬州市江都区

    全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3.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9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369.06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293.1亿元,增长14%。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上年的7.2:53.5:39.3调整为7.1:51.8:41.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076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462美元。入围“2013年度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列第42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前低后高,震荡逐步上行,同比为102.3%,低于全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0.2个百分点。八大类指数呈“六升二降”,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居住六个类别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5.8%、2.6%、1.9%、0.3%、0.6%和1.7%;烟酒、交通和通信分别下降4.7%和2.4%。 

    农业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46亿元,增长9.9%,其中农业产值53.53亿元,增长11%,林业产值3.06亿元,增长9.4%,牧业产值16.11亿元,增长1%,渔业产值14.58亿元,增长15.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9亿元,增长19.6%。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粮食总产量66.32万吨,增长1.8%,粮食单产498公斤/亩,比上年增加3公斤/亩。畜牧产业恢复发展,全年生猪饲养20.92万头,家禽饲养1011.7万羽,新增畜禽养殖场(大户)12个,规模养殖户达366户。水产业扩面增效,全年水产养殖面积达16.1万亩,全年水产品总量达4.85万吨,新增高效渔业面积0.85万亩,总面积达9.5万亩。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93%的村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登记,50%以上村实现整建制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比重分别达86%、20.4%,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85%,被确定为国家科技牧民强县示范区。 

    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35.2亿元,增长17.0%。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实现产值374.04亿元、1661.20亿元,增长15.5%、17.3%。      

    从主导产业来看,医药化工产业完成产值377.17亿元,增长16.8%,特钢生产加工产业完成产值200.89亿元,增长22%,车船制造及配套件产业完成产值239.49亿元,增长5.3%,机械电子产业完成产值956.59亿元,增长20.5%,智能电网产业完成产值194.24亿元,增长17.9%,节能环保产业完成产值158.95亿元,增长23.2%。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3.4亿元,增长16.5%;实现利税275.60亿元,增长19.5%;实现利润152.4亿元,增长16.6%。工业用电量22.2亿千瓦时,增长4.3%。

    建筑业     

    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区实现建安总产值1200亿元,增长20%,主要指标名列全省第三,江都建设集团位列中国建筑业最具竞争力百强企业第22位,荣获“鲁班奖”、“国优奖”各一项。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44.29亿元,增长20.8%。其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7.39亿元、284.12亿元、152.78亿元,增长57.8%、10.4%、33.6%。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业投资为52.40亿元,增长30.1%。      

    全区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400.7万平方米,增长12.8%,其中住宅310.52万平方米,增长13.9%。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18.20万平方米,增长34.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72.40万平方米,增长57.7%。 

    社会事业

    扬州市江都区扬州市江都区
    科技

    2013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06.46亿元,增长21.6%,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比重达49.5%。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总数达85家,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360家,总数达1220家,获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221个,申请专利4026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015件,获得专利授权208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1件。申请国际专利(PCT)3件。人才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柔性引进博士教授373人,其中25人获省“双创”、“博士集聚”计划支持。

    教育      

    截止2013年末,全区共有在校学生总数117893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6727人,普通中学在校生41436人,小学在校生4681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2256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659人。各类专任教师8139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100%。 

    文化

    精心组织开展系列文艺活动,先后举办第四届“和谐之春”江都知名歌手演唱会、“水韵龙川”综艺晚会、第十届“知音之夜”少儿音乐会、第二届千人广场舞蹈大赛等大中型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成绩显著。在省第七届农民美术书法作品大赛中,我区获5个优秀奖。王宏宇创作的剧本《和亲》获第八届全国戏曲文化奖大型剧本类铜奖,歌曲《水墨江都》获中国音乐家协会2013—2014年度中国优秀原创歌曲百首征集一等奖。 

    医疗卫生

    2013年,江都区新农合保障水平有效提升。全区人均筹资标准350元,共有77.25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100%。区镇两级政策内住院补偿率75.56%。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江都妇幼保健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滨江人民医院完成主体工程,江都中医院整体搬迁一期门诊楼工程已完成桩基工程。一体化管理巩固完善。全区所有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现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全覆盖。卫生惠民成效提高。全年为群众免费实施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了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年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1.66‰。完成卫生改厕30756座,新创11个省级卫生村。   

    体育   

    2013年,江都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健身长跑、乒乓球、体育舞蹈、老年门球等40余项全区性赛事,直接参与人数达3万多人。圆满承办了全国象棋公开赛、省县级市门球联谊赛以及全国和全省的门球教练员培训班。在今年9月举办的第12届全国运动会上,我区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年新建65套健身路径。加快推进 “十分钟健身圈”建设,顺利通过省考核验收。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我区培养输送的选手周小坚和郝可鑫代表江苏省参加男子手球比赛,蝉联冠军,为江苏代表团夺得2枚金牌。体育彩票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全区已设立销售点130多个,销售过亿元。

    旅游景点

    仙女公园

    “园之美,萃于山水;园之妙,藏于堂奥;园之曲,若断若续,园之深,宜冬宜春。”一位江都文人用了28个字,道出了仙女公园迥异他园之处。该园建于1985年,园不大,占地不过十几亩,但布局之妙,景色之美,令人久久难忘。园址在芒稻河东岸,七闸桥东堍,依水傍堤。西面,古芒稻河绿水萦回,波光粼粼;南侧,七闸大桥横跨芒稻河两岸,如彩虹卧波。 

    仙女公园门前设石牌坊,浑厚古朴,以浅红色剁斧石建成,四柱皆取华表形制,云纹缠绕。正面坊额“龙川胜迹”,背面“仙女遗踪”,雄奇雅健,笔力古朴。这8个字既将江都这一龙川胜地、仙女旧踪点明,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又将“龙”、“仙”二字巧嵌4字之首,自然想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 

    扬州开元寺扬州开元寺
    开元寺

    开元寺座落于大桥镇,因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故得名。寺名由大书法家李邕题写。寺由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南楼等组成,高大宏伟、凝重端庄。大诗人刘长卿、卢纶、罗隐等曾登临赋诗抒怀:“过雨开楼看晚虹,白云相逐水相通”(卢纶);“空堂来霜气,永夜清明灯”(刘长卿);“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罗隐)。这些绝妙诗句,勾勒出长江岸边古寺的优美景色。

    开元寺于清顺治十八年迁移至镇西三丰村,寺貌依旧。1958年寺废圮。 1994年开始,重新兴建山门、三圣殿、客堂、斋堂等。主体建筑大雄宝殿,由扬州建筑设计院设计,大殿的彩绘由我国著名彩画大师、北京故宫博物院马田老先生主持设计。大雄宝殿为歇山复檐,翘角飞檐,高大雄伟。寺内供奉释迦牟尼大佛像等,佛身高大,气魄非凡。整个大雄宝殿,构造精良,绚丽多姿,体现了江都“当代鲁班”的技艺,是江都的建筑杰作。2000年大雄宝殿竣工,当年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国内外名僧佳宾云集,盛况空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赠书,茗山法师题写寺匾,雪松法师撰写楹联:“圣教东来金人应梦,开元重建政策英明。” 开元寺座落乡野,近饮江水,绿树相衬,雄雌银杏分植寺后,华盖翠顶,成为典型的滨江田园寺院。每逢五月十八日庙会,开元寺香烟缭绕,礼佛敬香者络绎不绝,是江都宗教旅游文化的一大景观。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江都老城区南端。由枢纽工程北望,广袤的苏北平原河网密布,稻菽千重,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在历史上,这里又是个易旱易涝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在1961年12月挥开了第一锹土。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历时16年。第一抽水机站在1963年4月胜利完成,接着又投资1.7亿元兴建了二、三、四站及其配套工程。到1977年3月,一个拥有远东最大排灌能力,能 灌、能排、能发电、能航运的综合水利枢纽在世界东方巍然出现,这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一站。全站共拥有33台机组,总功率为49800千瓦,每秒钟可提引江水473吨,自引江水550吨。一小时抽水量可供40500亩田插秧。一天一夜的抽水量,如果注入宽深1米的水渠,可以绕地球一周。     

    历史沿革

    江都早在五六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从事各项农业生产活动。

    春秋时期属吴国。秦楚之际,项羽欲在广陵临江建都,始称江都。

    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秦灭楚,地属秦国的广陵县。

    公元前153年(西汉景帝前元四年)建江都县。

    三国时废,西晋复建,东晋初并入舆县,穆帝时复设。此后,县域历经多次演变。

    1937年12月后,日军侵占江都县大部分地区,江都县国民政府流徙农村,共产党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县境分属三种不同性质的政权。

    日伪统治时建伪江都县公署(前称伪江北自治会),至1945年8月日伪投降时止;国民政府统治的江都县,至1949年1月江都县国民政府崩溃止;1940年7月,共产党在江都县东境建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共产党领导下,江都3次分县,1942年9月江都县分为江都、邗东两县,1943年4月,江、邗两县合并,称江都县;1945年12月,江都县分为江都、樊川两县,1946年4月,江、樊两县合并,仍称江都县;1948年11月,江都县再次分为江都、邗东两县,1949年1月,江、邗两县合并,称江都县。解放后,分出扬州城区和郊区建扬州市。

    1956年3月江都县析出西境,建邗江县。1994年7月,撤江都县,建江都市。

    2011年11月,撤江都市,建扬州市江都区。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四会市    下一篇 深圳市宝安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