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闻喜县

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运城盆地北部,面积1164平方公里,人口38万(2003年),地理坐标东经110°59′33〞-111°37′29〞、北纬35°9′38〞-35°34′11〞。东与绛县、垣曲相接;北同候马、新绛相连;西与稷山、万荣、运城接壤;南与夏县为毗邻。县政府驻桐城镇。闻喜县辖7个镇、6个乡:桐城镇、郭家庄镇、凹底镇、薛店镇、东镇镇、礼元镇、河底镇、神柏乡、阳隅乡、侯村乡、裴社乡、后宫乡、石门乡。原名左邑县,因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经此地时,听到官军破南越(今广东)的喜讯,遂改县名为闻喜。
中文名称
闻喜县(wén xǐ xiàn)
外文名称
Wenxi County
别名
桐乡、左邑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山西省,晋南地区
下辖地区
7个镇、6个乡
政府驻地
桐城镇
电话区号
0359
邮政区码
0438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交界
面积
1164平方公里
人口
40.9万人(2013年)
方言
中原官话汾河片,又称晋南话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中华宰相村等
机场
运城关公机场
火车站
闻喜站、闻喜西站
车牌代码
晋M
行政代码
140823

目录

闻喜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北端。地理坐标东经110°5933-111°3729〞、北纬35°938-35°3411〞。东与

闻喜闻喜
闻喜县,春秋属晋国曲沃。战国时属魏。秦于今城关置左邑县,属河东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外巡途经左邑桐乡,闻平南越大捷,遂改为“闻喜”(“将幸缑氏,至此闻南越破,大喜。因立闻喜县,属河东郡。”)。故治在今城关西南4千米。新莽改兆亭县。东汉复旧,以左邑县废入,县治徙今城关左邑故治。北魏属正平郡。

北周正平郡治徙今城关北20千米龙头堡,隶东雍州。北周明帝二年(558)东雍州改绛州,与正平郡同治。北周武帝时正平郡及闻喜县徙治今新绛县境。隋开皇十年(590)闻喜县治徙今城关东北14千米东镇,属绛郡。大业末年改桐乡县。唐武德元年(618)复名闻喜,属绛州。元和十年(815)县治徙今城关西南4千米,属河中府。五代复徙治今城关。五代汉乾眪元年(948)属解州。清改属平阳府。雍正七年(1729)属绛州。

民国元年(1912),直属山西省政府,民国3年属河东道,民国16年复归省管辖,民国26年归第七行政公署领导。1943年以与夏县接壤地置稷麓县,治稷王山麓柏林村,属太岳区三专署,1946年撤销。1947年闻喜全境解放,归晋绥边区第十一专署。1949年属晋南区运城分区,隶陕甘宁边区。后复归山西省,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2000年属地级运城市。

1997年,闻喜县辖713乡:城关镇、郭家庄镇、东镇镇、礼元镇、凹底镇、薛店镇、河底镇、下阳乡、岭西东乡、西官庄乡、神柏乡、柏林乡、七里坡乡、阳隅乡、侯村乡、裴社乡、后宫乡、白石乡、酒务头乡、石门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377572人,其中:城关镇46745人,郭家庄镇17531人,凹底镇29207人,薛店镇12864人,东镇镇46552人,礼元镇29531人,河底镇26468人,岭西东乡13913人,下阳乡16749人,西官庄乡22963人,神柏乡10369人,柏林乡8483人,七里坡乡6943人,阳隅乡13824人,候村乡24160人,裴社乡18771人,酒务头乡7184人,后宫乡12338人,白石乡5035人,石门乡7942人。

2001年区划调整后,全县辖7个镇、6个乡:桐城镇、郭家庄镇、凹底镇、薛店镇、东镇镇、礼元镇、河底镇、神柏乡、阳隅乡、候村乡、裴社乡、后宫乡、石门乡。县政府驻桐城镇。

地理环境

闻喜闻喜
闻喜县三面环山,地势西北、东南高、中间低。中条山横亘东南,一般海拔1100米,最高唐王山海拔1571米;西有稷王山,海拔1279米;东有紫金山,海拔达千米左右。中部和南部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650米以下,丘陵垣地遍布县境。峨嵋岭位于县境北部,一般海拔为650800米。境内河流主要有涑水河及沙渠河二条。涑水河发源于绛县陈村峪,在县境内流程83公里,由东向西南流入黄河。沙渠河发源于唐王山北麓,由东向西于县城北汇入吕庄水库。 

喜县属典型暖温带大陆气候,年均气温12.5℃,一月零下3.2,七月26.5,年降雨量506毫米,无霜期190天。

行政区划

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运城盆地北部,面积1164平方公里,辖76乡,人口33.97万,县政府驻城关镇。闻喜县辖7个镇、6个乡:桐城镇、郭家庄镇、凹底镇、薛店镇、东镇镇、礼元镇、河底镇、神柏乡、阳隅乡、候村乡、裴社乡、后宫乡、石门乡。

地理环境

地貌

闻喜闻喜
闻喜县三面环山,地势西北、东南高、中间低。中条山横亘东南,一般海拔1100米,最高唐王山海拔1571米;西有稷王山,海拔1279米;东有紫金山,海拔达千米左右。中部和南部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650米以下,丘陵垣地遍布县境。峨嵋岭位于县境北部,一般海拔为650800米。

水文

境内河流主要有涑水河及沙渠河二条。涑水河发源于绛县陈村峪,在县境内流程83公里,由东向西南流入黄河。沙渠河发源于唐王山北麓,由东向西于县城北汇入吕庄水库。

气候

闻喜县属典型暖温带大陆气候,年均气温12.5℃,一月零下3.2,七月26.5,年降雨量506毫米,无霜期190天。

经济发展

工业发展

闻喜闻喜
闻喜县是传统的工业大县,闻喜工业在运城市各县市中也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我县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富县、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努力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培育形成了钢铁、金属镁、玻璃器皿、陶瓷、机械加工、化工、建材、绿色食品等八大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830家,规模以上的企业68家,其中产值8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5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9家,千万元以上的企业15家。全县工业企业从业人员7万余人。工业经济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78%。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19.8亿元,实现利税8.5亿元,上交税金5.2亿元。 我县将围绕建设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目标,按照“信息带动、技术先导、优化升级、提高效益”的要求,大力实施“大企业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名优名牌战略,循环经济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力打造四个企业方阵。第一方阵:海鑫公司和银光集团,到2010年完成销售收入245亿元,力争达到300亿元以上;第二方阵:晋丰公司和云海公司,到2010年完成销售收入40亿元,力争达到50亿元以上;第三方阵:鑫光水泥、第二水泥、丰喜复肥和森特煤机公司,到2010年完成销售收入15亿元,力争达到20亿元以上;第四方阵:白玉、宏富、八达、正大、丰源、宝盛镁业、宏伟、宏业、新达、英发玻璃公司、运科恒磁、奥信制药等12家企业,到2010年完成销售收入15亿元,力争达到20亿元以上。四个方阵共20家企业骨干,组成了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力舰队。

农业发展

闻喜县地处山西省南部,运城市北端,是一个以丘陵旱地为主的传统农业县。全县共辖13个乡(镇)、343个行政村,39.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2万)。

全县国土面积175万亩,耕地面积80万亩。其中旱地面积6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全县地形复杂,形态俱全。3668个磨盘岭星罗棋布,2600多条沟壑纵横交错,整个地貌可以概括为三山(中条山、稷王山、紫金山)、两垣(北垣、后宫垣)、两条川(涑水川、美良川)、三道丘陵(峨嵋岭、鸣条岗、中条山前沿)。我县属大陆性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60小时;年总幅射量每平方米为124千卡热量,日照率55%以上;年平均降雨量510毫米,无霜期平均204天,最长242天、最短190天。全县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降雨适中、山区温差明显,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闻喜县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目标,按照农业区域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南菜北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形成了“粮、菜、果、药、畜”五大主导产业。在粮食生产上,着力实施国家农业部“十五”期间第二批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示范区建设工程,建成郭家庄镇万亩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标准化示范区;以北垣、峨嵋岭、鸣条岗为主,建成优质小麦生产基地30万亩。2006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90.51万亩,总产2.62亿公斤,其中小麦面积62.23万亩,总产1.23亿公斤,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被确定为全省粮食生产重点县。在蔬菜生产上,建成以桐城、裴社、河底、郭家庄、后宫等乡镇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5万亩,建成“汤山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6.5万亩,培育了后宫大葱、峪口大蒜等一批名优品牌。全县蔬菜面积达到14万亩,总产2.29亿公斤,并被省农业厅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县。在果业生产上,建成优质水果示范基地1万亩,无公害水果示范园50个,形成以凹底、神柏、东镇、郭家庄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带,全县以苹果为主的水果栽植面积达到11.4万亩。在中药材生产上,以桐城、薛店、石门等乡镇为主,建成中药材生产基地4.9万亩,全县以远志为主的中药材年产量达到420万公斤。在畜牧养殖上,狠抓牛、猪、羊、鸡生产,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全县培育了胖仔乳业、银宝牧业、开隆兽药、万得富饲料等5个畜牧龙头企业,建成店头生猪、辛村蛋鸡、七里坡肉鸡3个规模养殖小区,形成了阳隅丈八村、桐城店头村、新仪张村等一批畜禽规模养殖典型村,发展规模养殖户1150户。目前,全县牛存栏2.01万头,生产猪存栏6.57万头,羊存栏6.43万头,家禽存栏89.7万只。2006年全县畜牧业总收入5990万元,农民畜牧人均纯收入184.3元。在农副产品加工上,以粮食、果品、蔬菜、药材、柿叶茶、油脂原产品加工和香辛料深加工为主,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20余家,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5个、500万元以上企业8个、100万元以上企业32个、30万元以上企业58个、30万元以下企业20个。全县培育形成杨一斋香辛料、维泰食业、丰乐庄药材、稷王柿叶茶、北垣果品、北垣面粉、绿源食品、华贝食品、胖仔乳业、银宝牧业、德祥隆煮饼、唯源调味食品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龙头,年加工农产品达20万吨以上,产值近3.2亿元。但是我县农业存在着许多问题: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严重不足,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民增收渠道不宽等。

城市建设

闻喜闻喜
闻喜县城是一座老城,基础建设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超期服役,相继出现了道路不平、路灯不明、供水不行、排水不畅等一系列问题,落后的基础设施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县委、县政府从加快基础建设入手,树立经营城市的新理念,采用政府规划、市场运作的方针,把城市建设作为最大的国有资源来经营,把城市建设作为最大的产业来开发,从1998年至2003年,投资1.2亿元,相继建成西湖公园、人民广场、人民会堂、城东立交桥,实施了太风路路面改造、新开路路面改造和排洪渠建设工程、县城道路全面铺油、大运路拓宽改造和职教中心建设工程等大型基础建设。

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再度制定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先后投资2.8亿元,相继完成了城南大街、城西大街、城东大街、排洪渠建设等重点工程。这些工程的开工,为县城外环路的形成和城市框架的进一步拉大、提高城市品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闻喜县城是整个县域的中心城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商贸中心,在各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对外辐射带动作用。县城面积现为12.5平方公里,到2020年计划达到18.6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6万人以上。城市控制区面积为40平方公里,同时形成峨嵋岭、鸣条岗、涑水河三道城市绿化防护林带。按照“东接、西延、南进、北扩”的思路,以大运路为轴线,建设“一城两区”(县城、桐城区、东镇区),坚持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相结合,形成东西衔接,产业聚集的经济带。

交通

闻喜县交通便捷,南同蒲铁路自北而南纵贯闻喜县境,礼元至古堆支线铁路为通往中条山矿区的专用线;太原至茅津渡和焦作至侯马两条干线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大运二级路、太风路穿境而过,闻垣、桐石等二级公路全线贯通,此外有闻喜县城通往永济的支线公路与通住县内各社队的简易公路多条。

旅游景点

中华宰相村

闻喜闻喜
位于闻喜县裴柏村,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和太风二级公路沿村而过,地处山西“根祖文化”和“文明溯源游”的中心区域。裴氏家族公候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者六百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人,有“天下无二裴”、“天下裴氏出裴柏”等说法。裴氏家族肇自商周,兴起于两汉魏晋南北朝,鼎盛于隋唐,衰微于宋、金、元、明、清,绵延共三千余年。

汤王山

汤王山:位于中条山麓的石门乡境内,海拔1752米,古名条山、景山。夏末桀帝无道,民不聊生,人们纷纷投奔成汤,成汤遂扎寨此山,历经七年的休养生息,操练兵马,于公元前1711年,由此发兵出征伐桀,灭夏建商,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后人为纪念这位明君,便在当年成汤营寨观星台上始建庙于祭祀,改景山为汤王山。汤王山是商汤文化、晋郭璞勘舆文化的发祥地,属省级自然森林保护区,文物古迹众多。位于主峰的汤王庙,始建于商周,经唐、明、清历代重修扩建,殿堂建筑全为山石精砌而成,古朴坚实别致,虽经千百年风雨苍桑,依然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汤王山以其独有的商汤文化古迹闻名于世。

闻喜文庙

闻喜文庙:又名学宫,亦称宣圣庙,是为奉祀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而专设的庙宇,位于闻喜县城东北角。重建于宋咸平四年,元大德七年因地震倾坏。明弘治四年重建,占地面积38亩,是山西省最大的文庙。建筑坐北向南,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大成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右侧有传道斋、授业斋。大成门前有五龙影壁,影壁后有砚池。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斗拱为五踩双昂,琉璃歇山顶。庙内存有明代孔子线刻像及宋、元、明清碑四十余通,均保存完好。闻喜文庙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董泽湖

闻喜闻喜
董泽湖周边盛产莲菜,洁白如玉,孔多渣细,脆嫩香甜。夏秋两季的白水滩,两岸杨柳成行,十里平湖荷香,董泽湖融于莲蓬荷香之中,以其神奇的传说、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龙的故乡在闻喜县境内的

闻喜历史上是出人才的地方,见之史册的有地理学家

婚嫁

订婚

闻喜闻喜
不论自由恋爱或媒妁介绍,均要订婚。吉日由女方择定,经介绍人向男方通话,男方认为合适时,就举行订婚仪式。男方请懂礼仪的人和执事人,抬上食箩,内放猪肘一方、糕点两盘、香烛鞭炮、龙凤花馍、合婚布、80斤棉花、衣料数件,聘礼万元左右,到女方恳亲祭祖。女方长辈和亲戚赠送新女婿见面礼物或钱,随后女方亲戚到男方做客。男方准备十桌左右筵席款待女方亲属。早饭为八大碗、四大盘、三套饭(馄饨、耳朵、面)。午饭为十三个花盘、一领二。午饭后新媳妇在男方家认亲,男方长辈和亲戚也赠送礼品或钱,男方父母一般赠送手机、铂金或黄金耳环和戒指。

迎亲

结婚的吉日由男方择定。经介绍人带上礼品到女方家下帖通话,女方允许后,就开始操办结婚喜事。结婚前一日下午,男家请人(一般为新女婿的朋友八九个人)到女方家搬嫁妆,晚上请总执事人、账房先生安排执事人员职责,写对联,张贴执事单。结婚当日早上,新郎理发,穿西装打好领带,敬神祭祖。早饭新郎吃同年龄相当的饺子若干个。早饭后准备迎亲。花炮车、乐队车在最前面。安排抬食箩数人,食箩内放猪头三牲,喜酒两壶用红绳牵系,香烛鞭炮、花糕一盘、筵席小馍120个,用红布包好一块发面、葱一双(意谓新媳妇聪明)、红枣(早生贵子)两个、花生(男孩女孩都生)两颗、猪肉少许。迎亲车队一般十辆左右,浩浩荡荡,鼓乐喧天,一路爆竹声声,串村过街前往女家迎亲。进入女方家,新女婿先向女方祖先行礼,稍歇行祭祖礼,传统是磕头,2000年以来改为鞠躬参祖。然后女方准备丰盛的宴席款待女婿和迎亲人等。饭毕,新娘穿好婚纱,新郎向新娘鞠一躬,迎新人走下床。新郎新娘向祖宗行一礼,起程。女方亲朋好友坐上男方的迎亲车紧随其后。

婚礼

迎亲队伍回到男家门口,遵循“课书”指定的方向把车停稳,男方一女童或少妇端一杯红糖茶,新娘喝一口,另一女童鞠躬请新娘下车,傧相念课书(内容为何属相避之大吉等),鸣炮奏乐。新人进门,婆婆给新人套玉锁或金项链,新郎给新娘头上插花。拜完土地神,进入花堂举行结婚典礼。婚礼聘请长辈或村长及单位领导主持。婚礼议程大都是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介绍两位新人基本情况,再由长辈或有身份的人讲几句勉励新人的话,内容是关于计划生育、尊敬老人、勤俭持家、全家和睦等。最后男方以丰盛的宴席款待女方亲戚和朋友。新娘婚后第二天携带礼品同新郎回娘家,娘家盛情款待,下午娘家的姨姨和姑姑等七八个人送新娘新郎回家,男方家为这些亲戚准备一座酒席。新娘在婆家待到第10天再1个人回娘家,过10余天,为婆家的父母、姨姨、姑姑等近亲置买些小礼物(1990年代一般为手工做的布鞋,2000年后变为羊毛衫、袜子、鞋、衬衫等),再回到婆家把礼物分送给各亲戚,至此整个婚礼结束。一般在结婚当天男家请摄像师摄下当天的全过程,刻成光盘做为永久纪念。

淘媳妇

又称“逗媳妇”、“闹洞房”,为传统婚礼程序之一,其目的是为增添喜庆气氛,亦为新郎新娘联络感情起促进作用。时间在新婚当日晚上,形式随时代变化。1950年代前后,节目先从“拜喜神”开始。所谓“喜神”,由一位淘媳妇者充任,坐得很高,桌上放桌,再放椅,椅上再坐人。新郎以红绸牵引新娘绕桌转3圈,拜四方,是进“庙门”前的程序。主持人念唱词:“拜呀拜,拜四角,四角娘娘保护着,儿多着,女多着,夫妻二人常好着。”由新郎先跟着念,新娘继之。新娘羞涩,嘤嘤而语,观众听不清,主持人便以笤帚责打新郎,直到新媳妇高声为止。一首歌念完,接着转圈,再念一首:“一去二三里,沿村四五家,过了亭台六七座,采了八九十枝花。七里路程八里道,转过弯儿娘娘庙。娘娘庙,门槛高,夫妻二人抬腿跳。”门槛其实是条板凳,正当新人跳门槛时,板凳却被突然抬高,一对新人绊倒在地,压在一起。如此反复数次方可通过,算是进了“庙门”。进“庙门”后打卦,将折断的香置于地下,新郎捡起一节,交给主持人。主持人随口念些吉利句子,如:“五男二女,七子团圆”,“生男就要能写会算的,不要进山挖碳的”,“生女会描会剪的,不要痴眉瞪眼的”,“喜欢东跑西走的,不要贩菜卖藕的”等,每句都要新娘子学念了才算。接着是“采花”。先将新娘头上所戴红石榴花插在彩棚顶上,离地2米左右;由新郎将新娘抱起,新娘伸手摘花;新娘的手就要够着花时,坐在高处的“喜神”突然以竹竿将棚布顶起,新娘落空。如此反复数次,方可通过。接着新郎新娘回洞房,双方坐在一条褥子上,小孩子向新娘索要糖果、鸡蛋,闹腾半晌。节目形式多样,大体是对新婚夫妇进行性启蒙。随着自由婚姻的逐渐普及,1990年代以来,闹洞房渐趋于文明,图喜庆的成分居多。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清水河县    下一篇 莱西市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