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土默特左旗

土默特左旗位于呼和浩特市西部。土默是蒙古语,万的意思,特是万的复数词,旗名源于蒙古族部落名,简称土左旗。东西最宽87公里,南北最长55公里,辖区总面积2712平方公里。全旗行政区划包括16个乡、3个镇,319个行政村。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察素齐镇位于旗,2013年底,全旗总人口36.5万人。境中偏西郊,东距呼和浩特市48公里,西距包头市98公里,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中文名
土默特左旗
别称
有“敕勒川”、“白道川”、“丰州滩”
所属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
下辖地区
地察素齐镇
面积
2712平方公里
人口
36.5万人(2013年)
著名景点
大青山
知名产业
农业
电话区码
0471
邮编区码
010112
行政区类别
旗(县级)
政府驻地
察素齐镇党政机关大楼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黄河北岸
方言
晋语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火车站
察素齐站
车牌代码
蒙A

目录

地理位置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左旗
土默特左旗位于

土地资源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左旗
土默特左旗总土地面积416.98万亩(合2779.83平方公里)。山区面积164.15万亩。从利用状况看,农用地面积343.99万亩(其中:耕地173.85万亩),建设用地27.9万亩,未利用土地42.86万亩。

全旗土壤共有五个大类,十个亚类,分别为:

1、草甸土:面积2105201.43亩,占全旗总面积的50.19%,主要分布在

行政区划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左旗
土默特左旗辖6个镇、3个乡、7个区域服务中心,321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456个自然村,旗政府驻察素齐镇

6个镇是:

交通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左旗
土默特左旗交通十分便利,京包铁路、

教育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左旗
土默特左旗大力实施科教兴旗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资源布局,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全旗有中小学校145所,在校学生39752人。其中公办学校132所,在校生35016人;民办学校12所,在校生4736人;全系统有教职工总数3630人,专任教师2941人。全旗校园占地面积258066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3398平方米。

全旗现有

宗教
土默特左旗有四大教别:

地理沿革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左旗
历史上,土默特地区曾是多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代,林胡、楼烦等民族活动在这里。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设置云中郡(故城遗址在原土默特地区的托县境内)。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云中郡列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汉时,匈奴处之。公元前96年,汉朝设置定襄、云中二郡,云中郡领县十一,其“中部都尉治”——北舆县即在原土默特旗的腹地。东汉初年,出现汉匈奴杂居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鲜卑、柔然、敕勒等族相继出现。五世纪二十年代,北魏安置敕勒族降众于此,本地区始有敕勒族驻牧。因此,这一带又称“敕勒川”。“敕勒歌”所描绘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正是阴山前的自然景象。之后突厥兴起,该地区成为突厥游牧地。唐朝时,设置了单于大都护府。五代初,沙陀、鞑靼等活动于此。辽时,置丰州、云内州,隶于西京道,因而后人有“丰州滩”的称谓。金灭辽,本地区尽入金朝之版图,仍置丰州,改道为路,女真、汪古部在此。元称丰州,隶于大同路,从此蒙古族成为这里的主体民族。明朝曾两度在土默特地区设置卫所,但时间短暂,本地区一直是蒙古族之游牧地。十五世纪中叶,这里成为蒙古土默特部之领地。

土默特部(旗)历史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左旗
土默特部是个源远流长的蒙古部落。据考,土默特部即成吉思汗时期的秃马惕。约当15世纪中叶,土默特部驻牧丰州滩(即今之土默川)。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漠南蒙古后,将各部划分为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左翼三万户和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右翼三万户,土默特部成为达延汗漠南蒙古六个万户之一。约当16世纪二十年代末期,达延汗之孙阿勒坦成为土默特万户的主要领主。随后,阿勒坦与其史墨尔根济农一起,率领右翼诸部南征北战,东打西伐,迅速壮大起来。约当1531年,整个土默特部已归阿勒坦统辖。1538年,阿勒坦从中央汗廷获得“索多”汗号。1542年,墨尔根济农去世后,阿勒坦汗成为右翼诸部事实上的领袖。

随着力量的增强,土默特部逐渐扩展其领地。16世纪中叶,阿勒坦汗“羡青海富饶”,“携子丙兔等数万众袭据”其地。从此,丙兔及其部众驻牧于该地。其后,右翼诸部首领率部接踵而来,甘、青一带遂成为土默特部的领地。土默特蒙古族在西海地区活跃数十年,曾参与了明末清初的许多重大事件。直到现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仍有蒙古勒津、永谢布的遗民在那里生息。同时,阿勒坦汗及其长子都隆林格洪台吉向东扩展势力,以武力和联姻等方式使兀良哈诸部归附自己,把势力发展到蓟镇以北广大地区。其后,土默特人东徙者渐多。这些土默特部众至后金兴起后,于1628年降附清太宗皇太极,被划分为土默特左、右两旗,移住今辽宁省朝阳、阜新地区,以其民多为蒙古勒津人,故而习称蒙古勒津旗(蒙古贞)。这就是东土默特。

阿勒坦汗在扩展自己势力的同时,特别关注“振兴十二土默特”。在其建立政权后,决策开发土默川,发展板升农业和手工业,保护畜牧业,兴建城镇,修筑库库和屯(归化城),引入藏传佛教,制定成文法规,达成蒙明互市,实现蒙明友好等,使土默特部迅速强大起来,成为左右中国北方政局举足轻重的力量,势力达到东起蓟镇边外,西达青海的广大地区。土默川地区也是当时蒙古社会中较先进发达的地区。

1582年,阿勒坦汗病逝,土默特部失去了强有力的领袖,权力开始分散,各领主间争夺部落、权位,终于酿成内乱,导致土默特部的分裂,右翼诸部纷纷脱离顺义王的控制,使整个右翼力量大大的削弱。1628年,察哈尔部林丹汗率军西征,土默特部抵抗失败,许多部众逃散。1632年,皇太极西征林丹汗,林丹汗渡河西走青海,后金占据土默特地区。1636年,清廷诏编土默特部为左右两翼,以古禄格为左翼都统,杭高为右翼都统,每翼一族,设参领、佐领、骁骑校等官以统辖旗众,从此土默特沦为“事事不得专擅”的内属旗。

1723年(雍正元年)至1741年(乾隆六年),清廷先后在土默特两翼境内设置归化城、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尔、萨拉齐五厅,及管辖五厅的归绥道,均隶属山西省。设置道厅以后,土默特地区基本形成蒙汉分治局面。1739年(乾隆四年),满州八旗驻防绥远后,以建威将军(后改绥远城将军)兼管土默特两翼事务。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清廷裁撤两翼都统,左右翼各留副都统一员。1763年,复裁副都统一员,并改为专城副都统,由朝廷拣员(多系满员)充任,成为定制,土默特人被剥夺了旗权。从1644年(顺治元年)到1675年(康熙十四年),清廷先后在土默特北境、西境、东境编设茂明安旗、乌拉特三公旗、四子部落王旗、达尔汉贝勒旗和察哈尔八旗(主要是西四旗),将土默特两翼辖境划定在南北205公里、东西175公里的范围内。此外,清廷采用“效纳”、“奏请”和划拨等手段,征用土默特两翼牧场,大规模招民开垦大粮官地,使土默特两翼牧场丧失贻尽,已经不能进行游牧,迫使土默特蒙古族不得不由牧转农。同时,大批的山西晋北地区、河北张家口地区、陕西榆林地区的汉族居民来此定居,垦荒种地,并有一批晋商亦随之来此经商落户,在本地区形成蒙、汉、回、满等多民族聚居地。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左旗
1912年(民国元年),原属山西归绥道的各厅一律改县,在土默特境内共有六县,即归绥县萨拉齐县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加上以后增设的包头县共七县),均由山西委任知事(相当于县长)。1914年(民国三年),袁世凯下令改绥远为特别区,改绥远将军为都统,并兼任归化城副都统。同年,土默特两翼合为一旗,最高行政长官改为总管,副都统衙门改为总管署,直属于绥远特别区(后改为省)。改制后,先后10任总管均为客籍。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土默特人满泰出任总管;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荣祥继任总管,改旗名为土默特特别旗,总管署改为旗政府。

1937年10月,土默特地区沦陷,总管荣祥带领一批旗政府官员撤退到陕北榆林。1938年2月,日寇重组伪旗署,属伪蒙疆巴彦塔拉盟管辖,对土默特地区实施殖民统治。1945年日寇投降后,土默特旗恢复原建制,仍为总管旗。荣祥等返旗着手整顿旗务,竭力维护旗权旗产,但多方奔走,维护旗权的努力归于失败。1949年,对国民党已不抱希望的荣祥,发起并参加绥远和平促进会,进行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活动,接着在“九·一九”和平起义通电上签名,历尽沧桑的土默特蒙古族人民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

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根据和平解放有关条例,仍沿用旧政权土默特特别旗称谓,建制和管辖范围与解放前相同,旗政府设在旧城议事厅巷内。1950年3月1日,土默特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直属绥远省人民政府领导,为甲等旗,继续维持蒙汉分治局面,行政区域不变,旗政府仍驻归绥市(呼和浩特市)。

1953年11月26日,土默特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结束旗县并存局面的决议。1954年3月,撤消归绥县,以归绥县原辖地区为基础,并将该县邻近各纯蒙村及蒙民居住较多的村庄划归土默特旗。原属土默特旗的第七区划归达茂旗,磴口乡划归乌盟石拐矿区。土默特旗改由集宁专属领导。调整后,全旗总面积5807平方公里,全旗以归绥县原来区划为基础,建七个区、2个镇、111个乡和9个乡级居民委员会。

1954年3月6日,撤销绥远原建制,原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撤销绥远原集宁专员公署,成立平地泉行政区人民政府,土默特旗由平地泉行政区人民政府领导。

1956年9月,以土默特旗一、二、三、五区划设呼和浩特市郊区。

1956年5月,土默特旗第五区的林坝、小林坝和姑姑板3个自然村划归和林格尔县。1956年6月25日,根据宪法规定,土默特旗人民政府改为土默特旗人民委员会。1956年8月9日,原有111个基层乡(委员会)合并为50个乡2个镇。1956年9月2日,土默特旗攸攸板区的台阁牧乡、攸攸板乡、坝口子乡;罗家营区的罗家营乡、小井乡、陶思浩乡、毫沁营乡、不塔气乡;榆林乡区的榆林乡、保合少乡、什字乡、陶卜气乡大窑子乡;八拜区的巧报乡、喇嘛营乡等17个半乡共21380户、84729人划入呼和浩特市郊区。

1956年11月11日,土默特旗人民委员会下令撤销攸攸板区公所、罗家营区公所、榆林子区公所。以上三个区所属各乡,均由旗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

1957年7月,撤销美岱、八拜2个区公所,其所属各乡、直属旗人民委员会领导。至此,全旗辖2个区、2个镇、33个乡。

1958年4月5日,平地泉行政区改为平地泉区专员公署,土默特旗改由平地泉区专员公署领导。1958年4月10日,撤销茂林太、北什轴两个区的建制,将原有33个乡调整为21个乡,加上察素齐、毕克齐两个乡镇,全旗共有23个乡级基层单位。

1958年5月15日,撤销平地泉区专员公署,土默特旗改由乌兰察布盟领导。1958年5月25日,撤销萨拉齐县,杨圪楞镇鄂尔格逊镇、沙尔沁乡划入包头市,其余地区均并入土默特旗,旗政府暂驻萨拉齐镇

1958年5月1日,土默特旗所属朱亥、美岱、讨速号、八拜、毫沁营5个乡归呼和浩特市郊区。

1958年8月4日,土默特旗所属后窑子乡划归包头市固阳县领导。

1958年10月,根据中央有关决议和指示,全旗在原乡镇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12个人民公社。

1960年2月1日,土默特旗由乌兰察布盟划归呼和浩特市领导。6月,土默特旗人民委员会由萨拉齐镇迁到察素齐镇。同年11月1日,土默特旗所属桃花人民公社划归呼和浩特市郊区领导。

1961年9月,在原来11个公社的基础上,新划分成34个人民公社。

1963年2月21日,土默特旗由呼和浩特市划归乌兰察布盟领导。

1964年2月,在察素齐镇分设察素齐乡,管辖农业人口。

1964年8月2日,呼和浩特市郊区所属白庙子公社,台阁牧公社,沙尔沁公社、沙尔营公社和桃花公社的甲尔旦、古尔丹坝、羊路什、大阿哥营、六犋牛5个大队,划归土默特旗。至此,土默特旗共有39个公社,552个生产大队,990个自然村,总面积4984.4平方公里。

1965年3月27日,国务院决议撤销土默特旗,改设土默特左右二旗。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直到1969年1月,土默特左旗和土默特右旗才正式分署办公。土默特左旗辖18个公社,旗政府驻地为察素齐镇。

1971年,土默特左旗由乌兰察布盟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1975年2月,察素齐人民公社划分为察素齐农村人民公社和察素齐镇人民公社。

1981年8月,增设青山人民公社。全旗设19个人民公社和1个镇。

1984年,撤公社,改设乡。

1987年1月,察素齐镇和乡合并,全旗设16乡、3个镇。

2001年,撤青山乡、哈素乡和此老乡。同年,白庙子乡建镇。2004年,台阁牧乡建镇。

2006年,撤把什乡、陶思浩乡、大岱乡、三两乡、兵州亥乡、铁帽乡、沙尔营乡,改为区域服务中心,全旗辖5镇4乡。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巴林右旗    下一篇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