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段祺瑞

段祺瑞(1865—1936),曾用名启瑞,字芝泉,晚年号称“正道老人”,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1865年3月6日)生,安徽合肥人,人称“段合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太平集(今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太平村)。民国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曾助袁世凯练北洋新军,而后以此纵横政坛十五载,一手主导了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有“三造共和”的美誉,后来因宠信徐树铮,迷信武力统一,为直系击败而下野,曾借助和张作霖和孙中山的三角同盟而复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3年1月,蒋介石派专使迎段祺瑞南下,委以“国府委员”衔。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一生清正耿介,颇具人格魅力,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
中文名
段祺瑞
外文名
Duan Qirui
别    名
段启瑞、段芝泉、正道老人、北洋之虎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安徽六安
出生日期
1865年3月6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1月2日
职    业
中华民国国务总理、临时执政、皖系军阀首领
毕业院校
北洋武备学堂,柏林军校
信    仰
佛教
主要成就
“三造共和”,“北洋三杰”之一

目录

段祺瑞段祺

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

1865年3月6日(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段祺瑞出生于

府院之争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原第一任副总统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段祺瑞以北洋正统派首领自居,依附日本军阀,掌握军政大权,与黎元洪分庭抗礼。黎元洪总统府与主战的段祺瑞国务院针对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了“府院之争”。 

张勋复辟 

1917年6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密谋复辟,段祺瑞则欲利用他对黎元洪而支持其入京。7月1日,正式让

段祺瑞段祺瑞
第一次内阁 

1916年6月30日改组,1917年5月23日因府院之争结束。 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唐绍仪(唐未到前由陈锦涛兼署,9月唐抵达,旋即辞职,伍廷芳接任),内务总长许世英,财政总长陈锦涛,陆军总长段祺瑞兼,海军总长程璧光,司法总长张耀曾(张耀曾未到前由张国淦兼署),教育总长孙洪伊,农商总长张国淦,交通总长汪大燮。 

第二次内阁

1917年7月17日成立,11月22日因第二次府院之争结束。 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

1917年至1918年间段祺瑞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一系列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 

1917年7月,段祺瑞重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后,为推行“武力统一”政策,镇压

1918年5月16日,日本陆军少将斋藤季治郎与段祺瑞政府代表靳云鹏,在北京秘密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19日又签订《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与日本采取“共同防敌”的行动;日本在战争期间可以进驻中国境内;日军在中国境外作战时,中国应派兵声援;作战期间,两国互相供给军器和军需品。 

通过“协定”,日本派出大批军队进入中国东北,日本迅速取代了沙俄在东三省北部的侵略地位,中国则面临沦为日本附属国的局面。

人物评价

清廉总理

 “北洋三杰”之一段祺瑞,被称为“北洋之虎”,曾任国务总理、执政,有“三造共和”的美誉,是当时少有的廉洁官员。段祺瑞虽为军阀,但人格形象颇佳,由于笃信佛教,平日多半吃斋,为人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生活朴素,清廉如水,无积蓄、无房产。他一生做人信条是“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享誉于世。在物欲横流、无官不贪的民国时期,他是个官场的另类。 

段祺瑞因致电要求清帝退位、抵制洪宪帝制和讨伐张勋复辟这三件事,有“三造共和”的美誉。梁启超评价段祺瑞:“其人短处固所不免,然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吴佩孚:“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皆误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 段祺瑞一生酷爱围棋,资助过大批围棋手(如吴清源),被称“围棋的大后台”,好打牌;有组织才能,善于利用政治、军事手腕维护统治。 后人评段者,有挺其品质高尚,爱国有心。有骂其军阀,倾心权术,迷信武力。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段祺瑞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民国十五年,纵任军警屠杀爱国请愿学生上,造成“三·一八惨案”,旋被

合肥名人段祺瑞合肥名人段祺瑞
性格 

段祺瑞信佛吃素,为人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生活朴素,清廉如水,无积蓄房产,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一生酷爱围棋,资助过大批围棋手(包括吴清源),被称作“中国围棋的大后台”,还好打牌;段祺瑞喜用私人,刚愎自用,在军事上并无出色战功和理论,有非凡的组织才能,善于利用政治手腕和军事手腕维护自己的统治,因致电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称帝和讨伐张勋复辟这三件事,有“三造共和”的美誉。 梁启超先生评价段祺瑞:“其人短处固所不免,然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 后人评论段祺瑞者甚多,有挺其者品质高尚,爱国有心。有骂其军阀习气,倾心权术,迷信武力。 

民国十三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段祺瑞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民国十五年,纵任军警屠杀爱国请愿学生上,造成“三·一八”惨案,旋被冯玉祥赶下台。在历史教科书中,段祺瑞这位北洋军阀代表人物是镇压学生运动的刽子手,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讨伐对象。尤其发生在1926年3月18日的一起屠杀惨案,因为鲁迅的一篇雄文《纪念刘和珍君》,“三·一八”这“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永远把段祺瑞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惨案发生后,他随即赶到现场,向死者长跪不起,并决定终身食素,至死都没有违背这一决定。 

下跪质疑

 “午后一时二十分,率领暴徒数百人,手执枪棍,闯袭国务院,高呼敢死队前进,并有抛掷炸弹,泼灌煤油等举动。守卫军警,向之拒绝,即遭痛骂,并被击死宪兵一名,及警卫司令部稽查一名,警察一名,卫队多名,各队以正当防卫,暴徒亦死伤多名,又当场获得暴徒手枪数支。似此聚众扰乱,危害国家,实属目无法纪……”(林本元《三一八惨案始末记》,1926年出版) 当局既然将遇难者认定为“暴徒”, 段祺瑞作为政府元首,又怎么可能在当天去向“暴徒”下跪忏悔呢?可知所谓段祺瑞在事发当天赶往现场向死难者下跪,纯属无稽之谈。那么,段祺瑞下跪是否发生在五天之后的“悼念三一八惨案死难同胞大会”上呢?(编者注:段宏纲这段回忆中“三一八”惨案发生的时间与公认的发生时间不符,据当时执政府发的公告和其他回忆者,惨案发生时间应该为下午一点二十到一点半之间,而段宏纲回忆中惨案发生时间为上午十一点半,显然有误。)所以下跪此事,纯属政治宣传,纯属御用文人的虚构。 

除了“下跪”的传闻外,关于段祺瑞因为“三一八”惨案立誓终身吃素的消息也频频出现在媒体上,上引《炎黄春秋》杜婉华文章中便有此种说法: 他还在悼念三一八惨案死难同胞大会上,当众长跪不起,并立誓终身食素以赎罪。这个誓言一直坚持到他病危,虽然医生一再劝他改变饮食,增加营养,他始终没动摇,直到临终。 

有关此事,散木先生曾撰写《段祺瑞的“吃斋念佛”》一文予以澄清,指明“1920年7月,段祺瑞兵败之后,把家搬到天津日租界寿街,从此吃斋念佛,这与他对惨案的忏悔并无关系”,但文章并没有清楚说明这种说法的出处。据查,这种说法出自王楚卿《段祺瑞公馆见闻》: “1920年终于发生了直皖战争……战事结束后……老段在北京是呆不下去了,于是全家又二次搬到天津。这一回住的是日本租界寿街……

自从来到天津之后,老段开始吃斋念佛起来。他原来一向是单开伙食,不和家里人一同进餐的,现在他开始吃素,家里面仍旧吃荤,请客时也用荤席,他自己专备两三样菜。……他在家里辟了一间佛堂,清晨起来,焚香诵经,成为他照例的功课,后来一直坚持下去,始终未有改变。”(王楚卿《段祺瑞公馆见闻》,原载《文史资料选辑》第41辑)

历史的真实不会是一个人或者是一群人说了算,群众要擦亮眼睛,公正公平的评价一个人的一生,毕竟人无完人。

气节 

段祺瑞下台后,主要居住在

戴志伟:2009年香港无线电视剧: 《蔡锷与小凤仙》 

赵本山:2011年中国电影: 《建党伟业》 

郑榕:1986年中国电影: 《直奉大战》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晋州市    下一篇 瓦房店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