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在中国黑龙江省西部,是大庆市下辖的一个民族自治县,邻接吉林省。西邻齐齐哈尔市泰来县,西南与吉林省镇赉县隔江相望,南与肇源县毗邻,东靠大庆市区,北与齐齐哈尔市、林甸县接壤。该县曾为国家级贫困县(已于2012年3月划出贫困县行列),财政由省里直管。 每年的九月一日被定为自治县成立纪念日
中文名称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别名
县杜尔伯特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
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
区划类别
自治县
区划代码
230624
政府驻地
泰康镇
乡级行政区数
9
街道数
9
总面积
6427平方千米
总人口
25.5万(2014年)
方言
蒙古语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龙虎湖,连环湖景区
邮政编码
166200
电话区号
+86 (0)459
车牌首号
黑E
网站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政府网

目录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牧业基地县,大庆市属县(旧称泰康县)。辖4个镇、7个乡。2013年共有4个居委会、82个村委会。杜尔伯特被欧盟及国内绿色食品认证组织誉为“绿色净土、天然宝石”。境内不但拥有大草原、大湿地等自然景观,而且还有众多古文化遗址。

历史沿革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金属蒲与路;十五世纪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第十六世孙爱纳嘎率部游牧于此,以其分牧次序“四”而自称“杜尔伯特”部;明属福余卫;清顺治年间,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1648年杜尔伯特部建为杜尔伯特旗,隶属哲里木盟;1956年12月5日建立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据《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的十二世祖道布莫尔根之兄道蛙锁呼尔有4个儿子,被称为杜尔伯特氏,世代相因,游牧于嫩江两岸,成为杜尔伯特部。清初,1648年(清顺治五),将杜尔伯特部改设杜尔伯特旗,隶属哲里木盟。清末, 1906年2月(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将杜尔伯特荒段靠近中东铁路安达站一带划归安达厅。同年10月,于多耐站(今东吐莫东南)设置杜尔伯特沿江荒务行局,开始出放时、和、年、丰四段荒地,后为泰来设治局辖地;1927年4月设置泰康设治局,又新放民、康、物、阜四段。实行旗县分治。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杜尔伯特旗隶属黑龙江省管辖。东北沦陷后,1933年10月1日,将泰康设治局改为泰康县。隶属黑龙江省。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1940年5月,撤销泰康县,并入杜尔伯特旗,伪旗公署迁至泰康街(今泰康镇)。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杜尔伯特旗划归嫩江省管辖。1946年4月,旗、县分设,泰康县政府驻泰康镇;杜尔伯特旗政府驻巴彦查干(王府)。县、旗均隶于嫩南行政区。同年5月,改由嫩江省管辖;8月2日,撤销泰康县,并入杜尔伯特旗,旗政府驻泰康镇。1947年2月至9月,隶属黑嫩联合省第四专区,黑嫩联合省分开后,仍隶属嫩江省

1949年5月,撤销嫩江省,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54年8月,改属新设之嫩江专区。1956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杜尔伯特旗,设置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自治县人民委员会仍驻泰康镇。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专区曾一度撤销时,改由齐齐哈尔市领导。1984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划归齐齐哈尔市领导。1992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准,划归大庆市领导;省政府于9月26日下发通知,从12月1日起变更隶属关系。

行政区划

下辖5个镇、6个乡:泰康镇胡吉吐莫镇烟筒屯镇他拉哈镇一心乡克尔台乡白音诺勒乡敖林西伯乡巴彦查干乡腰新乡江湾乡、绿色草原牧场、大山种羊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下游东岸。西邻泰来县,西南与吉林省镇赉县隔江相望,南与肇源县毗邻,东靠大庆市,北与齐齐哈尔市林甸县接壤。位于北纬45°23ˊ—45°59ˊ,东经123°47ˊ—125°45ˊ。全县总面积6003平方公里。

地质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质构造属于松辽台向斜,位于松辽凹陷带西部阶梯带平台上。基底由大断裂带与中央凹陷带相对拱起的断块构成,从西向东呈阶梯式下降。基底之上覆盖着巨厚的沉积层。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层构造特点是:第三系泰康组为灰、灰白色砂层,含砾石及灰色、灰绿色砂质泥岩,沉积厚度62—94m。与第四系形成不整合接触。第四系为盆地覆盖层。上部为黑色腐殖土、黄土和松砂层,下部为灰褐、黑色粘土。底部为灰白、黄灰色砂层和砂砾层,沉积厚度118m左右。

地貌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上,距省会哈尔滨市212公里。境内起伏的沙岗、荡漾的湖泡、盐碱低地及纵贯的嫩江河滩构成了主要地貌。

气候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处中纬度,位于温带半湿润气候向温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基本特点是春季风大,气候干燥;夏季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天气温和,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常有早霜;冬季少雪,由于被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在其影响下常刮偏北风,天气寒冷。

水文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面宽广,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异常丰富,全县水域面积占松嫩平原总水面的30.7%。境内各个流域径流主要是来自于天然降雨,春季有少量的融冰融雪径流,河流洪水一般是由暴雨形成,主要集中在7—8月份,境杜尔伯特蒙古族自内主要的水源为嫩江乌裕尔河双阳河。枯水季节主要在春季,部分河流会出现断流的情况。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

嫩江干流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部流过,境内流长146.7Km,形成二道河、二道江、三道河子、后新小河子、石毡铺小河子等5个较大的河汊,年均来水量为32—285亿m3,其中可利用量15—20亿m3。乌裕尔河在此呈无尾状漫流,形成大小湖泡58个和一望无际的芦苇湿地,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流域面积达到7.25万hm2。1985年以来先后建成4条人工河流,全长70Km。

植物资源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江水泛滥的低湿地上,分布着以湿生植物小叶章为建群种的沼泽化草甸植被。在中部、北部和东部地区低平地上,常常形成不同程度的盐化、碱化草甸土,其中分布着羊草,星星草群落。由于微地型变化,经常在其中形成不同类型的复合体,其组成主要为羊草星星草,碱泡周围多生长碱蓬、碱蒿芦苇等。中部沙岗上分布着地带性植被,多为贝加尔针茅群落为主的草甸草原植被。调查统计全县共有水生植物29科73种,其中经济植物有芦苇、香蒲菱角等,全县年产商品苇15万吨以上。

陆生植物分属60个科189属304种,其中饲用植物l44种,占草场植物的47.4%,主要有羊草、兴安胡枝子等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年产优质牧草30万吨;药用植物主要有防风甘草柴胡桔梗龙胆知母苦参黄芩百合沙参玉竹茵陈等103种,占植物种总数33.90%。作物以玉米谷子高粱大豆、杂豆、水稻为主。人工牧草以草木犀,紫花苜蓿,沙打旺为主,生长良好;人工造林主要树种为杨树樟子松榆树柳树沙棘锦鸡儿

动物资源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属于古北界,东北区的大兴安岭亚区和松辽平原亚区。总体上该县的野生动物资源物种丰富,数量较多,总体呈下降趋势,个别动物资源出现恢复的趋势。

鸟类: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鸟类149种,隶属16目36科,非雀形目有86种,占所有鸟类58%;雀形目63种,占所有鸟类42%。有多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动物,例如丹顶鹤 。

鱼类: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主要鱼类有51种,分属于12科。

兽类: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共有兽类5目、9科、23种,占全省兽类总数22.5%。在建国以前该县的动物资源特别丰富,具有黄羊狍子等经济动物和珍稀濒危动物种,经常以群集的方式出现,数量和种类较多。这些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大量减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对象。由于食肉类动物减少,使小型啮齿类动物数量增多, 产生了很大的危害性,各种鼠类等不但危害农作物,破坏草原,同时还会传染疾病。

两栖和爬行动物类:本县两栖动物l目、3科、4种。爬行动物3目、3科、3种。

矿藏资源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有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11个乡、镇地下都有石油、天然气蕴藏。尤以敖林西伯乡、白音诺勒乡、他拉哈镇、胡吉吐莫镇为多。地面上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等 。

人口民族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总人口25.05万人,有蒙古、汉、满、达斡尔等17个民族,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25.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8万人;蒙古族人口4.28万人,满族回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人口约4700人,其余为汉族人口。县政府驻地泰康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8.2%。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

2013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农业总产值、农业总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0年的8.7亿元、4.5亿元和805元发展到18.2亿元、9.3亿元和3150元,分别增长109%、106%和291%。畜牧业主导地位得到确立。

第二产业

2005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5亿元,增长21%;实现销售收入20.4亿元,增长20.4%;实现利润1.63亿元, 增长10.4%;实现税金1.62亿元, 增长13%。实现工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 10.8%。

第三产业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经营,累计投资1.5亿元,新建了寿山滑雪场、当奈湿地、蒙古风情园、古典猎苑等一批景区景点;实施了寿山景区湖岸治理、湿地观鸟亭建设、旅游路铺装等基础工程;开发了民族风情、湿地游览、温泉洗浴、滑雪等旅游项目;加强对外宣传,扩大了杜尔伯特旅游品牌知名度。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大幅提升,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收入年均在6000万元以上,累计创造3000多个就业岗位,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8.7%。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05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改造了城乡有线电视网络,开设了40个电视频道,1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全县有线电视网络线路160公里,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3万户,电视覆盖人口53.7 %,广播覆盖人口80%。

教育事业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在教育事业上,在全县初中普及畜牧、农业等专业课,少数民族聚居区加授蒙语

科技发展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与北京科研所、东北农大、八一农大成功对接,加大农业科研项目促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大力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型渔业,加大名特优养殖力度;随着生态建设的深入进行,林业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运用。

医疗卫生

在医疗卫生事业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把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县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第一要务,深入实施母婴安康、中医十百千万、抗痨597、计划免疫5595四项工程,充分发挥农村“三级网络”的作用,大力加强了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疾病疫情预防控制、医疗服务保障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作好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卫生环境。

社会保障
蒙古族服饰蒙古族服饰

实施扶贫解困工程,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770余户城镇特困职工落实了脱贫项目,完成了农村30个重点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分别比2000年增长124%、291%和97.1%。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圆满结束,保全资产2000万元,解除不良债务15509万元,为职工补发工资和接续养老保险关系928万元。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全县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达96%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289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扩大到8344人。

基础设施

建成达尔罕立交桥、草原广场、天湖公园等146项公益基础设施。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户率、道路铺装率分别比2000年提高13.3%、14.9%和19.9%。公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建、改建油路27条430公里,新建红砖路52条303公里,全县硬化路面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853公里,通油路乡镇比例达到100%,通硬化路面行政村比例达到95%。林肇路、让杜路的全线贯通。

历史文化

地方风俗
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

那达慕是蒙古族进行游乐活动的盛会。杜尔伯特县的那达慕大会历史悠久清代,这里的那达慕分为“呼苏”(旗)、“奴图克”(区)、“也拉”(乡)三级,均由蒙古族王。

名族服饰

蒙古族男女皆喜穿长袍、短褂、靴子等。颜色尚蓝,深蓝者多,极少穿青色上衣。男子多喜欢穿兰色和棕色,妇女则喜穿红、绿、天蓝色的,夏天更淡一些,有浅蓝、乳白、粉红、淡绿色等。服装四季有别,如单布长袍、夹长袍、棉长袍、皮长袍、坎肩、马褂等。无论男女都喜用鲜艳的丝料或布料做腰带垂穗装饰。衣多镶边。布料喜用绸缎类或上等纯棉料。蒙古靴子多用牛革制作,少部分用马、驴皮。女式靴子多为布制绣花,冬季内套毡袜,既轻且暖。冬季的皮衣,皮自家鞣制,自家缝纫,很少购买。劳动时穿的皮衣不吊用上好绵羊绸、布面,经济耐穿,牧民穿的靴子多自制。

旅游景区

·杜尔伯特草原
·寿山休闲度假村
·连环湖景区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哈尔滨啤酒    下一篇 中国搜索百科词条建设招募公告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