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杭剧

杭剧,杭州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一度流行于杭州、嘉兴、湖州一带水乡和苏南等地。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曾这样评论杭剧:“与北昆相比,各有所长。” 2005年杭剧成功列入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
杭剧
别称
武林调、武林班
性质
汉族地方戏曲剧种
起源
杭州曲艺宣卷
流行地区
杭州、嘉兴、湖州一带和苏南等地

目录

杭剧,又称武林调、武林班,因杭州古称武林,故其调称为“武林调”,其戏班称为“武林班”,是杭州独有的地方戏,源于宣卷。

历史沿革

宣卷始于元明,宣卷调无乐器伴奏,仅以木鱼击拍,一人独唱,众人合唱一句尾声“南无阿弥陀佛”,内容多为劝人为善,至清末民初已成为人们自我娱乐的一种说唱形式,并逐渐在杭、沪、甬一带流行。

1923年,几位织绸工人将宣卷演唱搬上舞台,组成民乐社,排演以杭州民间故事改编的《卖油郎独占花魁女》。

解放后尚有三、四个剧团,后来仅存一个专业剧团,剧目以《独占花魁》、《李慧娘》、《银瓶》最为有名。“文化大革命”中剧团被撤销,至今未被恢复。近几年只有黄龙越剧团排演了几个杭剧折子戏,在黄龙洞插演。所唱曲调有“平板”、“大陆调”、“游魂调”、“大经调”、“小经调”以及“杭州摊簧”等。曲调除宣卷外,又采用扬州清音中的“梳妆台”等唱腔,以胡琴、三弦、小锣、鼓板伴奏。

1924年1月在杭州大世界游艺场公演,深受欢迎,人称化妆宣卷。因杭州古名武林,于是定名为武林班,这就是杭剧的雏形。

杭剧初期没有女演员,1926年才实行男女合演。1932年,傅智芳等组织杭剧春秋社,开始用“杭剧”名称。新中国成立后,武林班正式定名杭剧。1968年,杭州杭剧团撤销,至今失传了近40年。2005年5月30日公布的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包括杭剧。

传统剧目

杭剧的代表作品有《银瓶》、《李慧娘》等。

杭剧《苏小小》

1500多年前的西子湖畔,貌若天仙、满腹文才的苏小小,乘着油壁香车到荷芳榭赏荷,意外遇见避祸出逃的落难公子阮德郁。今天,黄龙越剧团在西子湖畔的画舫上发布:他们将用40年未演过的杭剧来演唱杭州美丽的姑娘——苏小小。

民间故事剧《苏小小》将成为杭州黄龙越剧团投资100多万元创排的杭剧大戏。其主创班子联合了我省戏剧界多位著名人士和杭剧专家,充分运用杭剧优美的唱腔和曲调,结合现代舞台的表现手法,力争打造一出既有杭州人文历史、又有杭剧浓郁特色的经典之作,让观众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并喜爱杭剧这一古老的剧种。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桂园中学    下一篇 有机农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