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芳村小学

芳村小学原来坐落在芳村中市塘边街(2003年7月6日迁往翠竹苑小区),是一所历经百年的老校,其前身为至爱初等小学堂,创办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是当时芳村四所小学堂之一,早负盛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中文名
芳村小学
创办时间
1905年
所属地区
广州

目录

芳村小学前身为至爱初等小学堂,地址在谢氏宗祠内,还有观潮和碧溪两间祠堂作为教学和学生活动场所。学堂创办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当年,旅美侨领谢行川先生有感家乡子弟求学困难,集资捐建学校。他从海外回国后,重修当时的谢氏学堂,改名为至爱初等小学堂。当时的校训是“至诚、亲爱、勤奋、刻苦”。

至爱小学堂又是革命的摇篮,1924年在这里成立了广州市郊区第一个农民协会,成为训练农民自卫军的基地,培养了一批批革命志士。

1938年期间,由于芳村中市一带遭到恐怖镇压,不少居民逃离中市到别处居住,因此,至爱小学停办了几年。1944年,学堂继续开办,1945年改名为至爱小学校。

建国初期,至爱小学仍为私立学校,1956年改为公立学校,先后定名为芳村第三小学、塘边街小学,“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名为东方红小学,1978年改名为芳村小学。作为当时区内四所中心小学之一,学校办学规模发展较快,教育教学质量也在区内稳居前茅,1995年学校被评为省一级学校。1998年,增设红棉苑分校。2003年7月6日,学校整体搬迁至翠竹苑小区,掀起了发展史上的新篇章。新校园占地面积13315平方米,建筑面积13599平方米。

办学理念

学校以“崇真尚美”为办学理念,围绕“弘扬传统美德、兼容中西文化、塑造崇真品格、奠基理想人生”的办学思路,全力打造“人文科技”的办学特色。

校长简介

李肖玲校长,本科学历,参加中山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多次荣获“芳村区优秀教师”“芳村区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芳村区优秀校长”“广州市优秀教师”等称号。

现为广州市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员,兼任民进芳村总支副主任。被评为民进广东省会务工作积极分子、先进会员。

李校长主持了多项国家、省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多篇获得各级奖励。《师德建设之我见》获全国中小学管理和师德建设优秀论文二等奖、<<校长引领教师学校共同发展>>《搭建平台,促教师专业发展》均获广东省小学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自主管理--现代学校管理新管理模式>获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办学思想论坛三等奖、<<建设和谐群体,营造和谐校园>>获首届"东海一览"杯泛珠江三角区域中小学论坛征文二等奖;《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学生最坚实的起步》收录《广东中小学校长办学思想精粹》、《实行多元化校本培训,促教师专业发展》登载于《基础教育》、《学校领导威信的塑造》登载于《现代中小学教育》。主编出版了论著《教苑撷英》第1、2辑和校本教材《缤纷鱼族》。

学校荣誉

学校是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活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实验学校,承担了中央教科所规划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EPD)项目《主体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等子课题的研究。

近三年来,学校师生共有1800多人次获得各级奖励,先后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州市教师校本培训示范基地、广州市科技特色项目学校、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广州市民主管理三星级学校、广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广州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恶作剧之吻    下一篇 密云水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