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介蕨
根状茎横走,先端斜升;叶近簇生。能育叶长达80厘米;叶柄长达30厘米,基部直径约2毫米,疏被褐色披针形鳞片,向上禾秆色,近光滑;叶片长圆形,长40-50厘米,中部宽20-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变狭,一回羽状,羽片深羽裂;羽片约15对,互生,近无柄,略斜展,披针形,中部以下的长12-14厘米,宽2-2.5厘米,长渐尖头,基部近对称,截形,边缘深羽裂;裂片17-20对,长圆形,长1-1.2厘米,宽6-7毫米,钝圆头或近截头,全缘或边缘略有波状齿;中部以上的羽片与下部同形,向上逐渐缩短,羽状半裂至深裂,裂片长圆形或长方形,全缘。叶脉在裂片上为羽状,侧脉6-8对,通常单一,偶有分叉。叶干后厚草质,深绿色,叶轴和羽轴上疏被褐色披针形小鳞片和2-3列细胞组成的蠕虫状毛。孢子囊群短线形,有时略弯弓,少有弯钩形或马蹄形,背生于小脉上侧,每裂片5或6对,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囊群盖长形,有时新月形,少有弯钩形或马蹄形,深褐色,膜质,全缘,宿存。孢子周壁表面有条状褶皱。
- 中文学名
- 中华介蕨
- 拉丁学名
- Dryoathyrium chinense Ching
- 拼音
- zhonghuajiejue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薄囊蕨纲
- 目
- 水龙骨目
- 科
- 蹄盖蕨科
- 属
- 介蕨属
目录
根状茎横走,先端斜升;叶近簇生。能育叶长达80厘米;叶柄长达30厘米,基部直径约2毫米,疏被褐色披针形鳞片,向上禾秆色,近光滑;叶片长圆形,长40-50厘米,中部宽20-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变狭,一回羽状,羽片深羽裂;羽片约15对,互生,近无柄,略斜展,披针形,中部以下的长12-14厘米,宽2-2.5厘米,长渐尖头,基部近对称,截形,边缘深羽裂;裂片17-20对,长圆形,长1-1.2厘米,宽6-7毫米,钝圆头或近截头,全缘或边缘略有波状齿;中部以上的羽片与下部同形,向上逐渐缩短,羽状半裂至深裂,裂片长圆形或长方形,全缘。叶脉在裂片上为羽状,侧脉6-8对,通常单一,偶有分叉。叶干后厚草质,深绿色,叶轴和羽轴上疏被褐色披针形小鳞片和2-3列细胞组成的蠕虫状毛。孢子囊群短线形,有时略弯弓,少有弯钩形或马蹄形,背生于小脉上侧,每裂片5或6对,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囊群盖长形,有时新月形,少有弯钩形或马蹄形,深褐色,膜质,全缘,宿存。孢子周壁表面有条状褶皱。
分布:分布于陕西南部(宁陕)和重庆东北部(城口)
生境:生山谷林下阴湿处
海拔:海拔1000-2100米
Dryoathyrium chinense Ching in Fl. Tsinling. 2: 101, 214-215. 1974; Y. L. Chang et al., Sporae Pterid. Sin. 227, t. 45, f. 2-4. 1976.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