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上海市市南中学

上海市市南中学创办于1860年,原名娄离华学堂(LOWRIE INSTITUTE),1880年改为清心书院,1908年更名为清心中学,1953年由市人民政府接办,改名市南中学,距今有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古典建筑和现代化教学大楼交相辉映。学校坚持“教育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从因材施教出发,从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出发,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升学率逐年递增,学生得到了和谐发展,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目录

沿革

本校创立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创办之初正值战火不断,苏杭一带相继失陷,沪滨到处是避难的人民。八月乱军过境,难民再无托庇之所,难童流离失学。当时美国长老会派驻上海租界的差会传教士范约翰Rev.Farnham.D.D及密尔斯Mr.Mills两位先生,在大南门外陆家浜边的一间民屋内设立学堂,以“乐育英才”的情怀,招收贫苦华人子女,供衣食住宿,开始办学。范约翰自任堂长。第二年,来学者越来越多,进而筹备女校。1865年至1868年之间先后建筑校舍及礼拜堂。

校名变迁

当时娄女士Mrs. Lowrie在美国组织远东救济会,在经济上对学校给与了重要的支持。为表示对娄女士的景仰,学校创建初期初名 Lowrie Mstitute,译名娄离华学堂;

1880年前后更名为清心书院;

1908年由于办学成绩显著,美国长老会将校务交给联旧会办理。联旧会提议董事部改名为清心中学堂;

1918年添设实业一科,改名为清心实业学校,设文、工、商3科。后分普通、师范、实业和商业4科(商科到1924年才招生);

1924年商科开始招生,改名为清心两级中学校;

1932年又改为私立清心中学校;

1937年停办高小,停止招收商科学生,更名清心中学。

1953年6月12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办,从此改名为上海市市南中学至今。

校址变迁

本校校址,自始即在陆家浜路跨龙路口。“八一三”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南市区炮火连天,清心中学被迫迁入法租界借惠中中学(今五爱中学)两年和英租界南京路进修补习学校六年半为临时校址,抗战胜利的次年返原校址(即现今陆家浜路597号)。

其中,1923年,中学部采用三三制,小学部采用四二制。同年因来学者与日俱增,原有校舍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通过募捐所得,在陆家浜南浜建造新校舍,从那时候起,女校迁至浜南办学。

清心堂

清心堂 原称“上海长老会第一会堂”。清咸丰十年(1860年)创建于陆家浜清心书院内,由美国传教士范约翰主持。当时范约翰等在大南门陆家浜创办男塾,名娄离华学堂。男中开办的第二年,即1861年,由于来学者越来越多,进而筹备女校。1865年至1868年之间先后在男中建筑校舍及供求学者做礼拜的“清心堂”。后来由于校内办学扩建,原礼拜堂不足以容纳清心男女学生,便迁出男中,在校舍旁边另辟新地建造了新的清心堂。

民国8年(1919年)由李恒春牧师发起在原大昌街30号(今为“明日星城”)购地另建,民国12年落成。大堂中间是正门,两旁有露天扶梯,可自东、北二侧拾级而上至正门所上的平台而进入两侧楼厢。圣堂楼下,自正门至圣台间距离较短,而两翼呈直角又如扇形向左右延伸较长,早期为男女分开做礼拜。楼上楼下无一根柱子,平顶高悬,地面自边门至圣台略呈坡形,在建筑上颇具特色。“文化大革命”中活动停止,1979年恢复宗教活动。

昔日校舍

历史上校舍一部分为教会建造,大部分为国人捐建。

庚午学舍:系“清心”校董会、教职员会、学生分头募捐1930年建成。现拆建为2号教学大楼。

玉麟池:原游泳池。该池系校董张蟾芬为纪念他的次子玉麟年轻去世,拨玉麟在美保有寿险所得美金2万元之一部分建成。玉麟池丰富了“清心”师生的暑假生活,也培养了不少游泳健儿,在市、区游泳比赛中为“清心”多次争得荣誉。

蟾芬堂:今科学馆。1937年张氏家族为纪念其先人——校董张蟾芬捐资4万银元兴建。内设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各室仪器、图表等设备大部为美国长老会捐赠(同时捐赠给清心女校数十架钢琴)。

石麟堂:今图书馆。1947年张氏家族出资就已毁之校长旧居扩建,以纪念张石麟校长。馆内名贵图书《哈佛丛书》(原版)、《大英百科全书》(原书)、《韦氏大辞典》等系张校长生前赠捐,均在“文革”中烧毁。

思鲍堂:原教会礼拜堂,清心堂建成后学校作大礼堂用。1910年,鲍华甫牧师的儿子(成昌、季昌、垣昌)和女婿(张蟾芬、夏传芳、郭秉文)提出,经薛思培同意命名,以纪念鲍牧师。

文德堂:王心康任校长时,为表彰美国传教士文绍祖“保护校舍有功”命名。

思培堂:原教会办事处用屋,王心康为纪念薛思培校长于1944年命名。

膳堂:系联旧会同学集资于1902年建成。

清心与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国家级出版机构,也是中国出版史上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一个世纪以来,以开启民智、昌明教育为己任,竭力继承中华文化,积极传播海外新知,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是“全国优秀出版社”。

100多年来,共出版各类书刊4万余种。代表性出版物有《辞源》《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等。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是夏瑞芳,幼年到当时教会办的清心学堂去读书。在清心学堂,他又与宁波同学鲍咸恩、鲍咸昌及上海的高凤池结为好友。几年毕业,成绩都不错,又学会英文排字,夏又娶了鲍家女儿,和鲍氏兄弟成为郎舅近亲,都是教会学校出身,通英文英语,又会排字印刷。便合股开了一家小印刷所,只在德昌里租了两间房子,取名商务印书馆,英文名字“Commercial Press”。后来商标就是英文字母“CP”,中间一个“商”字。

商务的成功,是夏氏早期请来了张元济先生主持编译所,请来了许多中英文专家,夏称这些有科举功名的人、翰林、进士、举人等为老先生,待遇优厚,供应伙食烟茶,这些人编了许多适应清末新学制的教科书。该馆先后聘请高梦旦、蒋维乔等人入馆,后来负有盛名的青年编辑则有沈雁冰、杨贤江、叶圣陶、胡愈之、郑振铎、章锡琛等。开始编辑出版全套中小学教科书,出版蔡元培、马建忠、章士钊、严复、林纾(琴南)等人的译著,还出版双解语文辞典和各科专科辞典,创办了《东方杂志》等8种杂志。

所以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商务印书馆是从“清心”走出来的。

“清心”与“商务”

夏瑞芳(1871—1914),字粹方,江苏青浦人。11岁时到当时教会办的清心书院读书。毕业后学习西文排字。几年后,与在清心书院时的好友鲍咸恩、鲍咸昌和高凤池等共同集资,创办了商务印书馆,被公推为经理。 在商务早期发展过程中,他利用社会变革提供的机会,在几件至关重要的大事上作出了正确的决策,为商务迅速成长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出版企业奠定了基础。

作为商务创始人之一,在任17年,他勤垦工作,知人善用,有胆识有魄力。在他的经营管理下,商务从一个小作坊逐步发展为一个大型出版企业。他本人也从一个普通的排字工人成长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出版家。

其他信息

几十年来,该校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代表人物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著名脑外科专家史玉良、著名学者李昌道、漫画家丁聪等。设有校史陈列室,免费向公众开放。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影子腔    下一篇 iuni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