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大叶叉蕨

植株高达2米。根状茎直立,粗壮,粗约3厘米,顶部及叶柄下部均密被鳞片;鳞片线状披针形,长8-10毫米,先端长渐尖,全缘,厚膜质,暗棕色。叶簇生;叶柄长达1米,基部粗1-1. 5厘米,褐棕色至红棕色,上面有浅沟,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叶片三角形,长与宽达1米,先端渐尖,基部浅心脏形,三回羽裂;羽片约6对,下部的对生,向上部的互生,斜向上,间隔约10厘米,基部一对的柄长5-6厘米;基部一对羽片最大,三角状卵形,长40-50厘米,基部宽25-3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截形而不对称,下部有1-2对分离的小羽片,向上部深羽裂达有阔翅的羽轴;中部的羽片阔披针形,长达30厘米,基部宽7-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近无柄,羽状深撕裂达3/4成为披针形的尖裂片;基部羽片的小羽片约10对,互生,稍斜向上,间隔1.5-2厘米,近无柄,基部下侧小羽片明显伸长,镰状阔披针形,长20-25厘米,基部宽约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深羽裂达2/3-3/4,裂片10-12对,稍斜向上,间隔5-8毫米,镰状披针形,长3-5厘米,基部宽0.8-1.5厘米,先端渐尖,边缘浅波状至近全缘。叶脉联结成近六角形网眼,有分叉的内藏小脉,下面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主脉两面均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叶纸质,干后褐绿色;叶轴、羽轴及小羽轴褐棕色,两面均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孢子囊群圆形,生于网眼交结处;囊群盖圆盾形,全缘,膜质,棕色。
中文学名
大叶叉蕨
拉丁学名
Tectaria dubia (Bedd.) Ching
拼音
dayechajue
蕨类植物门
薄囊蕨纲
水龙骨目
三叉蕨科
叉蕨属

目录

植株高达2米。根状茎直立,粗壮,粗约3厘米,顶部及叶柄下部均密被鳞片;鳞片线状披针形,长8-10毫米,先端长渐尖,全缘,厚膜质,暗棕色。叶簇生;叶柄长达1米,基部粗1-1. 5厘米,褐棕色至红棕色,上面有浅沟,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叶片三角形,长与宽达1米,先端渐尖,基部浅心脏形,三回羽裂;羽片约6对,下部的对生,向上部的互生,斜向上,间隔约10厘米,基部一对的柄长5-6厘米;基部一对羽片最大,三角状卵形,长40-50厘米,基部宽25-3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截形而不对称,下部有1-2对分离的小羽片,向上部深羽裂达有阔翅的羽轴;中部的羽片阔披针形,长达30厘米,基部宽7-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近无柄,羽状深撕裂达3/4成为披针形的尖裂片;基部羽片的小羽片约10对,互生,稍斜向上,间隔1.5-2厘米,近无柄,基部下侧小羽片明显伸长,镰状阔披针形,长20-25厘米,基部宽约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深羽裂达2/3-3/4,裂片10-12对,稍斜向上,间隔5-8毫米,镰状披针形,长3-5厘米,基部宽0.8-1.5厘米,先端渐尖,边缘浅波状至近全缘。叶脉联结成近六角形网眼,有分叉的内藏小脉,下面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主脉两面均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叶纸质,干后褐绿色;叶轴、羽轴及小羽轴褐棕色,两面均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孢子囊群圆形,生于网眼交结处;囊群盖圆盾形,全缘,膜质,棕色。

产地分布

分布:印度东北部及越南也产之

产地:产云南(河口、西双版纳、金平)

生境:生山谷密林下溪边潮湿处

海拔:海拔650-1 000米

分类文献

Tectaria dubia (Bedd.) Ching in Sinensia 2 (2): 23, f. 5. 1931; C. Chr. Ind. Fil. Suppl. 3: 179. 1934——Tard.-Blot et C. Chr. in Lecomte, Not. Syst. 7: 92. 1938 et in Fl. Indo-Chine 7 (2): 414. 1941. ——Aspidium dubium Bedd. Handb. Suppl. 47. 1892. ——Tectaria jinpingensis Ching et C. H. Wang in Acta Phytotax. Sinica 19: 128. 1981.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翅柄叉蕨    下一篇 云南叉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