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文名称
中国国家博物馆 
外文名称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类别 
综合性博物馆 
地点
北京 
竣工时间 
1959年8月 
开放时间
9:00-17:00(周一闭馆) 
馆藏精品
人面鱼纹陶盆,大盂鼎,后母戊鼎,四羊方尊 
总设计师
张开济 
成立时间
1912年7月9日 
总建筑面积
近20万平方米
所属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北京市
门票价格 
凭有效证件免费参观
游玩需时
3-4小时 
适宜季节
四季皆宜

目录

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2月28日,由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而成,直属文化部。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将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展出中国最顶级的文物,经常能在历史教科书中见到。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1959年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1959年8月,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两馆大楼落成,同年10月1日,在国庆十周年之际对公众开放。

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中国通史为主,通过举办有关历史、考古、文物等方面的多种专题陈列,以及临时展览、常设国际交流展览和捐赠品展览等不同形式的展览,向公众系统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当代主流文化精神,并全面地展示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介绍世界文明与优秀文化。通过高水平的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研究,丰富和深化公众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成为首都中心区供公众进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收藏本国古代、近代文物资料及研究历史科学和有关学术问题的机构,馆藏文物藏品62万件,并有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和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国家博物馆的考古研究力量拥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遥感摄影考古的专门机构。馆属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具备一支专业的水下考古队伍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所属“中国水下考古培训基地”2003年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独立发行刊物:《中国历史文物》(双月刊,ISSN 1671-5357)。航空遥感摄影考古中心开展了对洛阳汉魏故城、祁山古墓群和内蒙赤峰古城址的航空考古调查。田野考古中心进行了山西垣曲商城的大规模发掘,河南渑池班村遗址的多学科综合考古发掘和研究,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汉代道教遗址群的大规模调查发掘。

中国国家博物馆下设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是建立在原北京大学红楼旧址上的纪念馆,2001年7月成立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筹备处,2002年4月正式开馆。一般称为“红楼”。1919年,这里曾孕育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61年,红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前身

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1959年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是搜集、收藏、研究和展出中国历史文物规模最大的博物馆。馆内展览面积8000平方米,展品9000件,“中国通史陈列”是该馆的基本陈列,一楼展出原始社会——魏晋南北朝部分,二楼为隋唐——明清部分。观众到此可浏览一部立体形象的中国“二十五”史,序幕大厅里悬挂着巨幅立体中国地图,摆放着古代测量天体坐标的天文仪器浑天仪和简仪的复原模型。陈列内容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起,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为止。按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大部分,展物包括文物、图表、模型和文字说明,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具体展示了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杰出人物和创造。此外,还经常举办一些有关历史、考古、文物等方面的专题展览。

中国历史博物馆是中国收藏本国古代、近代文物资料及研究历史科学和有关学术问题的机构,馆藏文物合共62万件;陈列以中国通史为主,面积有8,000平方米,陈列文物资料约有9,000件。此外该馆经常举办一些有关历史、考古、文物等方面的专题展览。馆内还布置有环行休息廊。

历史博物馆珍宝展展出中国最顶级的文物,包括汉朝金缕玉衣,东吴的青瓷羊,唐三彩,战国陶质雕塑等,这些文物经常能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见到。历史博物馆常有来自外省、外国博物馆的短期展出,日本、意大利、希腊、埃及等国都曾在此展出国宝级文物。

中国革命博物馆

中国革命博物馆是中国收藏1840年—1950年间中国近代革命资料的机构。主要是中国近代革命史的陈列。

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占地8000平方米,是收藏我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和现代的革命历史文物,再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多年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概貌。研究和宣传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的国家博物馆。是中国目前近、现代文物收藏量最大的博物馆,基本陈列是“近代中国”和“当代中国”。还经常配合纪念活动和适应社会的需要举办或联合举办专题展览。

历史沿革

1912年7月9日,民国政府教育部决定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以国子监为馆址。

1918年7月,本馆迁址到故宫的端门与午门。

1920年11月,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成立。

1926年10月,正式开馆。

1949年10月,改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1950年3月,成立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设址在北海团城,不久迁入故宫西华门武英殿。

1958年10月,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修建新馆,1959年8月工程竣工,成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1959年10月,"中国通史陈列"公开预展。

1960年8月,“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革命博物馆”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1969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983年初,分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2003年2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基础上正式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

2007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正式动工。

职能简介

建馆方向

国家博物馆的建设:要与我们的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称。

建馆目标

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办馆方针

人才立馆、藏品立馆、学术立馆、服务立馆

职能任务

中国国家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宗旨。把优秀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展示好、发展好,赓续民族血脉、弘扬民族精神,同时,展示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国家博物馆的光荣使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
为适应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国家博物馆要建设成为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历史和文化知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接受审美教育与文明熏陶的生动课堂。

国家博物馆一定更好地发挥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作用、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作用、引领文博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示范作用。

国家博物馆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基本职能为文物和艺术品收藏、陈列展览、公共教育、历史和艺术研究、对外文化交流。

现任领导

吕章:申馆长、党委副书记

黄振春:党委书记、副馆长

张威:副馆长

金祥: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陈履生:副馆长

冯靖英:财务总监

李六三:副馆长

陈成军:副馆长

古建东:馆长助理

陈列概况

总体情况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2003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直属文化部。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将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展出中国最顶级的文物,经常能在历史教科书中见到。

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中国通史为主,通过举办有关历史、考古、文物等方面的多种专题陈列,以及临时展览、常设国际交流展览和捐赠品展览等不同形式的展览,向公众系统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当代主流文化精神,并全面地展示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介绍世界文明与优秀文化。通过高水平的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研究,不断丰富和深化公众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国家博物馆还将成为首都中心区供公众进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收藏本国古代、近代文物资料及研究历史科学和有关学术问题的机构,馆藏文物藏品62万件,并有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和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国家博物馆的考古研究力量拥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遥感摄影考古的专门机构。馆属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具备一支专业的水下考古队伍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所属“中国水下考古培训基地”2003年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独立发行刊物:《中国历史文物》(双月刊,ISSN 1671-5357)。

扩建情况

2007年3月17日上午10时,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动工仪式在国家博物馆西门庭院内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了动工仪式。

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茅,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北京市副市长陈刚,财政部部长助理丁学东,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潘震宙、馆长吕章申等领导出席动工仪式并与国务委员陈至立共同为改扩建工程动工纪念石培土。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动工仪式上讲话,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致词,副馆长周志强主持仪式。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于2007年3月17日正式动工,新馆占地面积 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 2万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4层),高40.3米,南北长313米,东西宽 184米,绿化面积 6508平方米,设有 835个停车位。新馆预计 2009年底基本建成, 2010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老馆是上世纪 1959年著名的“十大建筑”之一,它在人们心目中已形成了深厚印象和特殊情感。由于受当时经济、技术、施工条件所限,建筑本身存在不少缺憾,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难以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经过专家的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在不改变老馆主体外观的同时,通过改扩建对老馆存在的功能局限性进行改造,力求使新老建筑和谐统一、浑然一体。老馆的西、南、北三面整体保留,进行加固改造和维修。新馆部分镶嵌在老馆中间并向东扩建。建筑风格与老馆保持一致,建筑体量比现在老馆略高,其高度形成丰富的层次,显得更加宏伟壮观。追求“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服务公众”的原则,努力营造一个舒适、典雅的文化环境,充分体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改扩建工程完成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主要由文物保管区、展陈区、社教区、学术研究区、公共活动区、休闲服务区、行政业务办公区等部分组成,将推出基本陈列展、专题陈列展、临时展览、国际交流展和当代艺术品推介展等独具特色并富于文化内涵和高雅品位的展示内容,在管理运行上既强调功能分区,又兼顾整体协同,使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对观众服务、文物藏品的保存、保护手段、展览陈设的规模和方式、建筑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人员配置和学术研究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改扩建工程完成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将成为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考古、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努力建设成为一个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地位相称的,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相称的,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称的,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称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博物馆。抓住扩建新馆的契机,坚持“人才立馆、藏品立馆、业务立馆、学术立馆”的办馆方针,争取在 2012年建馆 100周年时,初步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宏伟目标。

国博蜡像馆重新开放

2016524日,新国博最后一个常设展厅——蜡像馆揭开面纱,35位现代文化名人在国博“亮相”,讲述家国往事。预计最快本月底,蜡像馆将向公众开放。

国家博物馆蜡像馆建成于20029月,2006年停展。此次重开将是阔别10年之后的回归。据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介绍,国博的蜡像馆与西方商业性、娱乐性很强的蜡像馆有所不同,是通过深邃的场景布置,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国博育人的社会功能。

据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蜡像艺术展”将于本月底或下月初正式与公众见面,具体时间尚未敲定,这也是新国博开放后最后一个常设展厅。

35位大师“亮相”国博大多数蜡像馆主打明星蜡像,国博蜡像馆则推崇大师。“国博蜡像馆与西方商业性、娱乐性很强的蜡像馆有所不同,通过深邃的场景布置,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国博副馆长陈履生介绍,20世纪初,各种文化流派、文化思潮、文化运动空前活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交织成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画卷,在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造就了大批文化名人。而以往的展览却没有系统的展示这段精彩瞬间。所以蜡像馆主要选取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35位文化名人进行主题创作,鲁迅、巴金、茅盾、曹禺、冰心、徐悲鸿、齐白石、聂耳、冼星海、梅兰芳等纷纷“亮相”国博。大师“讲述”历史往事不仅蜡像栩栩如生,蜡像馆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是一段故事。一座四合院门口,徐悲鸿的儿子徐庆平绕着父亲和齐白石的蜡像反复端详,老人眼里闪着泪光:“此情此景,睹物思人。”这个四合院是齐白石的家,场景定格了徐悲鸿三请齐白石,担任国立艺专教授的瞬间。徐庆平回忆:“这个院子我常去。每年,父亲种的桃子成熟了,我跟母亲都要亲自登门,去请齐白石老人到家里做客,一起摘桃子。”展厅西侧,是雕塑家刘开渠和滑田友的蜡像,他们正在工作。展厅墙壁上特意开了三个圆形的取景框,正对着人民英雄纪念碑。陈履生说:“这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两位艺术家参与了纪念碑浮雕的创作。”在这组场景中,观众可以和艺术家一起观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朱自清《背影》中的场景也在国博中重现。着长衫、戴围巾的“朱自清”正站在月台上注视着父亲的背影,在铁道的另一侧,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在艰难地攀爬月台。望着这个场景,观众就会想起那段经典的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大师后人把关蜡像展厅中,画家“古元”坐在窑洞里,低头创作着。“原本,古元佩戴着红领章。刚才家属说这不符合历史,我们就遵从这个观点,将领章取下来了。”陈履生说,“还有人觉得老舍的皮鞋穿得太时髦了,这些都会被重新考证。”为了尊重历史,国博特别邀请大师的后代参观蜡像馆,给蜡像把关。蜡像作者张守祥被称作中国蜡像创作第一人。他表示:“制作人物群像与单人蜡像不同,要从表情、动作等微妙处表现人物关系,所以制作更复杂。每一尊蜡像都需要经过家属的确认。”按计划,本次“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蜡像艺术展”将于本月底或下月初正式与公众见面,具体时间尚未敲定。这也是新国博开放的最后一个常设展厅。展厅开放后,将视客流情况采取限流。“我们也会设置20个人工点,随时引导观众文明参观。”陈履生坦言,蜡像馆筹备时间略长,是因为需制作一些蜡像手部等备品,避免开展后因为某些小损坏造成展厅不得不停止参观的尴尬。

参观指南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上午8:30至下16:30(15:30停止售票)

注意事项:具体展览以及售票情况以博物馆公布为准。

乘车路线

天安门东站:1、2、4、10、20、37、52、54、120、728、802、特1公共汽车。

前门站:2、5、7、9、17、22、44、48、53、54、59、66、110、337、703、726、729、742、744、803、808、819、821、826、848、859、特2、特4、特7公共汽车。

北京地铁1号线天安门东站、北京地铁2号线前门站。

免票参观

国博取消纸质门票 参观国博可刷身份证入馆

2018年3月,据国家博物馆官微消息,国博已于近期正式告别纸质门票,实行免票参观。这意味着,今后观众持身份证即可直接入馆。除了身份证,非纸质临时身份证、老年证、户口本、户籍证明、社保卡、中小学生学生证、残疾证、军官证、士兵证、护照、港澳通行证、台胞证、驾照等有效证件也都可以作为入馆凭证。对于观众普遍关心的是否限流问题,国博方面表示,目前暂时没有限制人数,观众可以刷身份证直接进馆,也可以提前预约。

考古发现系列展

国博推考古发现系列展 “江口沉银”首个登场

2018年6月26日下午,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盛大开启,上千观众同时涌入现场观展,气氛火热。

“江口沉银”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全国考古发现系列展的首个展览,也是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第一次完整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从2018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四川文物部门接洽到6月开展,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双方从4万多件文物中精挑细选了500件,全方位展示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

此展必刷的六大理由

1、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本世纪明清史领域的重大考古发现

3、遗址发掘破解了“江口沉银”的历史之谜

4 、所发现的文物是明代中晚期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最直接的展示

5 、发掘过程中中国考古工作者开创性地采用了内水区域围堰发掘

6 、发掘过程中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全程参与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喜气羊羊过蛇年    下一篇 互助土族风情游览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