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
- 中文名称
- 鲁甸县
- 外文名称
- Ludian County
- 行政区类别
- 县
- 所属地区
- 中国 云南省 昭通市
- 下辖地区
- 10镇、2乡政府驻地文屏镇
- 电话区号
- 0870
- 邮政区码
- 657100
- 地理位置
- 云南省东北部,邻接贵州省
- 面 积
- 1487平方公里
- 人 口
- 40万人(2004年)
- 方 言
- 西南官话 四川话
- 气候条件
- 干燥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 沙坝河谷
- 机 场
- 昭通机场
- 车牌代码
- 云C
- 特 产
- 龙头山辣椒、乐红板栗、薄壳核桃
目录
古代,鲁甸境内有朱提山,因产银出名,称朱提银: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朱提县,属健为郡,建安二十年(215年)蜀设朱提郡,均以朱提山命名。西汉至隋代属健为郡朱提县、朱提郡朱提县地。唐南诏、宋大理时为乌蒙部地。元属乌撒乌蒙宣慰司乌蒙路地:明属四川乌蒙军民府;其间鲁甸均称小乌蒙。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置古寨巡检司,改隶云南;雍正九年(1731年)修筑鲁甸城,设鲁甸厅,属昭通府。民国2年(1913年)改厅为鲁甸县,属滇中道,裁道后,直隶云南省府;后属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解放后,属昭通专员公署至今(后改称昭通地区行政公署)。1958年11月并入昭通县,1962年10月恢复鲁甸县。
全市辖14个区,4个区级街道办事处,152个乡(镇)。市区设东城、西城、甫城、北城4个街道办事处,农村设14个区,即蒙泉、土城、永丰、守望、博禄、北闸七盆河、靖安、洒渔、乐居、苏甲、炎山、大山包、大寨子。全市有区辖镇11个及22个民族乡(13个回族乡、2个苗族乡、6个回族彝族乡、1个回族苗族乡)。
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牛栏江北岸。地跨东经103度09’一103度40’、北纬26度59’一27度32’之间。东北与昭通市接界,东南与贵州威宁县毗邻,南部和西部与会泽、巧家两县隔牛栏江相望。县人民政府驻文屏镇,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27公里,距省会昆明市310公里。县境东西横距50公里,南北纵距60公里。总面积148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1305.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7.9%,坝区180平方公里,占12.1%。鲁甸县有耕地32252公顷,其中水田2227公顷。
鲁甸县地处云贵高原西北部,滇东北高原南部。由一江(牛栏江)、两山(乌蒙山、五莲峰)、三河(龙树河、沙坝河、昭鲁河)、两个坝子(文桃坝子、龙树坝子)构成。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平,地貌错宗复杂,有深切中山、中切中山、岩溶高原、混合丘岭、高原湖积盆地、断陷河谷坝。海拔最高3356米,最低568米,县城海拔1917米。
鲁甸境域属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立体气候特点突出。年平均气温12.1℃,年平均降雨量923.5毫米。
截止到2013年鲁甸县金属矿主要有铅、锌、银、白云石镁矿、铝土矿、铁等十余种,其中开发中的银矿金属储量大,品位高达500克/吨;已探明可露天开采的金属镁储量高达4220吨,回收率90%,金属镁含量99.95%,属特大型高品位白云石镁矿床。非金属矿主要有水泥石灰岩、玛瑙、硅石、煤等。小寨自然铜矿金属储量高达3.48万吨。此外还有重晶石、方解石、粘土、高岭土、硅藻土、磷块岩、冰洲石、水晶、石英沙等等,具有丰富的亟待开发的矿产优势。
鲁甸县有森林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4.5%。有树种200余种,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滇杨、花椒、生漆等。被列为“长防”、“德援”、“水保”、“天保”工程建设县。
鲁甸县水能蕴藏丰富,主要集中在牛栏江、沙坝河、龙泉河和黑石河,已开发8000千瓦。全长101公里的牛栏江水能资源蕴藏量达74万千瓦。泉水有30多处,其中出水量在1立方米/秒左右的有陆家龙潭、许家龙洞、四方井、龙泉和大龙树等。温泉主要有牛栏江边的南筐、甘田两处,水温均在43℃以上。
农业农村稳步发展
鲁甸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初夏连旱,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旱灾发生后,鲁甸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把抗旱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及时研究制定了抗旱救灾“大发动、找水源、兴水利、调结构、强科技、抓保障、发工具、送温暖、保民生、控疫情”十项措施,以最坚定的信心、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夺取了抗旱救灾攻坚战的最后胜利,为大灾之年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稳定繁荣奠定坚实基础。上半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479万元,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50元,同比增长14%。全县完成大春粮食作物播种52.45万亩,超任务完成4500亩,创建粮食丰产样板32.3万亩,派出农业科技人员8700余人次,各项科技增粮措施全面落实。核桃、花椒种植面积达到75.3万亩,培育优质核桃嫁接苗400万株,改造苹果、蚕桑等低产经济林5520亩,新建百亩优质葡萄示范园、百亩特色观光桃园各1个,新增蔬菜大棚50亩,引进蔬菜新品种32个。5.43万亩烤烟全部按时移栽,并在大旱之年取得了移栽时间最短、规范化程度最高的成绩。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1506万元,同比增长1.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培训农村劳动力11594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97万人,累计转移11.08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6.99亿元,纯收入3.65亿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7万亩。整村推进、易地安置、茅草房改造、小额信贷等工作进展良好。新农村建设亮点增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面对“后金融危机”、特大旱灾和宏观经济波动等影响,鲁甸县委、政府早安排、早部署,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于逆境中奋起之时召开工业发展专题办公会议,出台了“投产项目抓生产、在建项目抓进度、成熟项目抓开工、闲置资源抓整合、优势资源抓招商、优化环境抓改革、培育企业抓扶持、园区建设抓管理、节能降耗抓控制、落实责任抓考核”十大措施,强势推进工业经济由趋稳向好转和快速发展。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0328万元,同比增长59.1%;工业增加值完成3973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6.3%。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万隆化工一期10万吨锌焙烧制酸项目投入生产,云南宏盛铁塔厂已完成设备安装,鑫辉农特产品加工第一条生产线已经试产,年产1.2亿条编织袋项目即将试产,八宝银矿两条生产线全面启动,爱地矿业页岩综合利用、亿城建材、万隆化工20万吨氢钙、水磨金亿源铁精粉加工、昊龙5万吨锌精炼和黄角树电站等项目进展顺利,天花板电站首台机组10月份可发电运营。60万吨电石、220千伏变电站、20万吨重钙等项目准备充分,项目正式下达即可开工。湖南金牛管业玛钢制品出口、瑞欣畜产品毛条生产和管道天然气等项目落户鲁甸。
投资总额高速增长
鲁甸抓住机遇争取支持,上报项目32个,总投资8.7亿元,已下达投资计划11个,地方投资额列全市第一位。认真落实重大投资项目推进制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337万元,同比增长77.1%,一批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或快速推进。交通方面:昭巧二级路鲁甸段及昭鲁城市走廊建设完成投资23349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42.6%,是全市8条二级路中建设速度最快的一条;沙坝至乐红油路工程基本完工,鲁甸至江底油路工程完成90%,龙树至梭山油路工程完成72%,王家桥至火德红油路正在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即将进入工程招投标程序,龙树至新街油路建设即将启动;50公里通达工程和98公里乡村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城建方面:全年计划投资56996万元,完成28003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49.1%,县城建设和乡镇集镇建设统筹推进,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电力方面:全年计划投资40500万元,完成23617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58.3%,黄角树、天花板电站分别完成投资10038万元和7559万元,一批输变电工程施工进度明显加快或投入运行。农林水方面:完成投资14908万元,占计划投资的97%,渔洞水库水资源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人饮安全等项目快速推进,新建拦沙坝15道、水池水窖214个、灌溉沟渠6.1公里,启动实施了龙树集镇饮水、猫鼻子水库干渠防渗、昭鲁大型灌区小寨支渠等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3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300亩。
整乡推进亮点频现
小寨被确定为全市整乡推进试点后,鲁甸全县上下凝心聚力、顽强拼搏、苦干实干、成果丰硕、亮点频现,在鲁甸扶贫开发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是推动了发展。2009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04元,增长30%,高出全县平均水平868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59元。二是改变了面貌。小寨乡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人人有致富技能、户户有增收门路、寨寨是青瓦白墙、处处显和谐新风,一个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新小寨展现在全省人民面前。三是锤炼了队伍。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了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锤炼了一支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干部队伍,能力有了新提升,作风有了新转变,观念有了新更新,发展有了新成绩。四是探索了经验。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任务,代表全市接受了全省的检验,不但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全省广大边远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模式和经验,而且还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进行了有益实践,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被省委、省政府称之为全省通过扶贫开发培育壮大产业建立群众长效脱贫机制的典型。五是树立了形象。小寨整乡推进的成功,在全省为全县乃至全市树立了开放发展、文明和谐、争创一流的新形象,各州市县区参观考察团接踵而至、络绎不绝,鲁甸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极大提升。
城乡统筹稳步推进
鲁甸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以城市建设“二次创业”为龙头,以昭鲁一体化为载体,创新体制、激活机制、整合资源、内引外联、转变观念,强势推进县城和乡镇集镇建设,城乡统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县城太阳湖银海湾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9600万元,湖滨小区累计完成投资12400万元,1080个门面建设主体工程接近尾声,文屏山森林公园一期开发基本完成,县城新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和改造工程进展顺利;乡镇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小寨乡精品旅游小集镇建设全面完工,以“生态龙树、渔洞明珠”定位的龙树乡集镇和以“建设昭通南大门”定位的江底集镇完成投资均超过1500万元,小寨、龙树、江底集镇撬动的社会投资均超过2000万元,龙头山、乐红、新街等乡镇集镇建设全面铺开,全县11个乡镇呈现出争先并进的良好态势,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商养镇”之路,集镇建设管理经营水平明显提高,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试点县。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消费水平明显增强
鲁甸县创新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制定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草案)和《鲁甸县2010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草案),组团参加了第十八届昆交会和昭通市招商引资活动,两次深入广东、江苏等地考察学习,开展招商活动,成功引进了长沙玛钢加工、祥荣矿业、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管道天然气、南京雨润集团等知名企业意向到鲁甸落户发展。上半年,新签约项目6个,协议引资3.6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2%;新签约项目到位资金8310万元,同比增长21%;在建项目和新签约项目到位资金共23800万元,同比增长42%。受特大旱灾和多种政策刺激等因素影响,部分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全县消费品市场增势较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15万元,同比增长16.3%,增幅列全市第六位,其中零售业实现17012万元,同比增长18.4%。继续推进“家电下乡”工程,共售出家电下乡产品4709台(部)。房地产市场总体供不应求,群众购买欲望强烈。旅游市场继续升温,带动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接待游客41.67万人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呈现走高态势。
财税金融平稳运行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589万元,列全市第三位,同比增长77.7%,增幅列全市第一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6805万元,同比增长28.7%,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特别是在抗大旱保民生的救灾行动中,县财政提前垫付资金390万元,确保了抗旱救灾工作的最后胜利,其中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4%、43.1%和68.5%。存贷款继续保持增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4399万元,比年初增长 18.7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3799万元,比年初增长25.81%;贷款余额143553万元,比年初增长41.56%,短期贷款57556万元、中长期贷款85507万元,分别比年初增长6.6%和80.35%,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鲁甸县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尽最大努力改善民生,确保人畜饮水安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极端气象灾害面前,一方面组织开展生产自救,一方面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不惜代价、不计成本保证灾区人畜饮水安全,全县干部群众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永不言败、从不言苦的感人壮举在鲁甸的发展史上写下了众志成城、抗旱救灾的光辉一页。全县组织各级干部群众19.33万人次,累计安排抗旱救灾资金1967万元,发放粮食632吨,出动抗旱救灾车辆6450辆次,抗旱机动设备2334台(套),地下找水打井26口、日出水量2210立方米,妥善安排了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抓好抗旱救灾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就业,新增就业802人。2.9万人参加社会保险。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和农村人口分别达6420人和30431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达1980人。廉租房建设力度加大,完成300套15000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850户。围绕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成效十分显著。教育“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招聘高中紧缺学科教师11人,培训教师243人,71所中小学校舍安全项目全面启动,“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19459名中小学生享受贫困家庭寄宿制生活补助,高考上线率比上年提高了近25个百分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36.8万人,参合率超过95%。昊龙成立10周年庆典、滇东北城市群和产业发展之路论坛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开展“百场演出进百乡”23场,书法、美术、摄影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文化市场整顿向纵深推进。狠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86个百分点。耕地、矿产等资源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农村能源、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继续推进。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上半年,政法各部门多措并举,为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保障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和社会稳定的同时,伊斯兰教第二届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成功承办了云南省第八届“卧尔兹”演讲比赛,充分展现了我县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良好形象。切实强化高危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深入开展隐患治理行动,没有发生影响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全县保持和谐稳定。
鲁甸县共有9乡3镇、80个村委会和4个社区,这块有着灿烂历史的土地,孕育着勤劳、善良、淳朴、热情的汉、回、彝、苗等14个民族。根据公安人口统计,2010年末鲁甸县总户数114879户,户籍人口42979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134人,农业人口401657人。回族6.88万人、占16.6%,彝族0.99万人、占2.4%,苗族0.24万人、占0.1%。人口密度277人/km2,城镇化率15.0%。鲁甸县至2006年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10年,鲁甸县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8099人,比上年增加327人,小学在校学生数58304人,比上年减少1518人,减少2.5%;学龄儿童入学率99.16%,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7.34%。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1199人,比上年减少1人;小学专任教师2658人,比上年增加80人,增长3.1%。“十一五”发展以来,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实现。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五年共投入资金2.1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9.35倍,排除D级危房10.5万平方米,新增中小学校舍20.2万平方米。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高考上线率为91.83%,比2005年上升66.29个百分点。
2010年鲁甸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816万元,比上年增长9.1%。通信基础明显加强,新建移动电话基站222座,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到29%,新增互联网用户2409户。年末全县固定电话(含小灵通、致富通)11171部,比上年下降0.3%,移动电话通户数12.38万户,比上年增长31.7%,电话普及率达34.96部/百人,互联网用户数3514户,比上年增加211户。
2010年鲁甸县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县中医院实现搬迁,鲁甸县卫生机构共有病床57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09人,其中职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11人,传染病发生率十万分之143.88,166.3万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213国道穿越县境。县政府驻地距省会昆明366公里,距市政府驻地昭阳区27公里,距昭通机场和火车站35公里,从昭等高等级公路大水塘处进入鲁甸县城仅13公里,是昆明进入昭通的第一站。
太阳湖
太阳湖位于县城南郊,东临巧威公路过境线,西接鸣楼自然村,占地面积320亩。园区整体布局主要由水体湖面、小岛屿、环湖公路和商业区四个部分组成。太阳湖呈蝴蝶型镶嵌于城郊平坝中央,水体面积为16万平方米,湖面水深2.2米。湖畔有岛屿3个,在岛上设置了八角亭及长廊等江南风格园林设施,拱型廊桥将孤岛与小岛连为一体,形成湖中有岛、小岛四面迎水的秀美景观。
伊斯兰风情城
伊斯兰风情城是结合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回族聚居条件建设起来的,占地334亩,其中水体面积100亩,中轴线长1000米,除了入口广场区外,还按南北空间系列分布着宗教文化展示区、演示区、水上游乐区和休闲购物区,“一轴五区”就是伊斯兰风情城的总体布局。伊斯兰教信奉真主,认主独一,反对偶像崇拜,禁止以物喻主。信教群众膜拜真主,每天从早到晚有5次虔诚礼拜的仪式,称作“礼五番”,到了周五,信教群众就近到清真寺聚众礼拜,称作“注姆尔”,俗称“主麻”。礼拜之前,每个人都必须沐浴干净,务必常带“大净”,勤洗“小净”,因而用于洗浴的茶壶也就成了信奉伊斯兰教的一种普通标识。
崇文阁
崇文阁位于县城南郊,建于2005年6月,占地面积35亩,主要建筑由崇文石阶、崇文牌坊、泮池、状元桥、儒园、先师殿、中和堂、学问堂、明伦堂、邑文堂、砚池斋、墨客轩、尊师坊、观景台组成。这里地势高昂,平坝中突起一峦,蜿如卧龙,得名“卧龙山”,崇文阁正居龙头。
龙头山清真寺
鲁甸县桃源乡龙头山清真寺县城8公里,距乡政府1公里左右,坐落在桃源坝区,始建于公元1746年,是一座古老的清真寺,清真寺周围有土地面积20多亩,建筑占地面积2360平方米,清真寺主体建筑有大殿、唤醒楼、南北厢房、教学楼、厨房、水房等共几十间。清真寺所辖范围,居住着穆斯林500多户,共计2000多人口,每天都有许多穆斯林到清真寺做礼拜,主麻日参加礼拜的有几百人,逢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高达700多人参加会礼。
鲁甸当地特产主要清真食品“桃源牛干巴”、砚池山苹果、小寨樱桃、黄梨、龙头山辣椒、乐红板栗、薄壳核桃、梭山花椒、云香瓜子、优点牛奶、圣崴麦芽糖、金江魔芋、铁厂黑山羊等为名优特产品。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