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北京实验二小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在首善之都北京的西城区西单地区那寸土寸金的黄金地带,坐落着一所环境优雅、树木繁茂、鸟语花香、融典雅的园林式建筑与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为一体的教学园区,这就是位于新文化街111号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本部。截至2009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已经拥有3个校区,分别是本部、王府校区和官园校区。
中文名称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
简称
北京实验二小
创办时间
1909年
类别
公立小学
现任校长
李烈
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

目录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乃百年名校。始建于1909年9月19日,时名为京师女子师范学堂附属两等小学堂,1955年启用现名,由

1909-1920

清宣统二年(1909年)9月19日,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在北京石驸马大街成立附属小学,定名为京师女子师范学堂附属两等小学堂,招收女生4个班;这就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前身。1911年,更名为国立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实行三学期制。1912年,开始兼收男生。同年夏,迁入手帕胡同34号(今18号)现址。建校以来,学校注重学生知识的增长和品德的发展并重,给学生以科学、民主、自由的启迪,是普及近代科学的先锋。

1921-1935

1921年,学校开始采用分数制教学,次年,改三学期制为两学期制。1926年,添设幼稚园两班,采用半日制,分上下午授课;1931年,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师范院(即女师大)合并,学校也随之易名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小学。

1936-1944

1936年,学校采用半日制,分上下午教学。1938年,学校改隶于女师学院。1941年,男女两师范学院合并为师范大学,学校更名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小学校。1942年,添设半日制二部实验班,次年该实验班改为全日制。1944年,学校改制为单式编制,设小学初级一至四年各3班,高级一二年各3班,幼稚园一二年3班,共24个班。此时的学校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日伪残暴、嚣张的统治下,学校师生毅然顶住奴化教育的狂潮,学习中国优秀的语言文化,学校教育学生精诚团结,不做东亚病夫。

1945

1945年,学校改隶于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七分班。次年,临大补习班结束,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复员,改称国立北平师范学院,学校更名为国立北平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作为当时北平国立小学中教学设备最好的学校,她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学校建有专门的自然、地理、音乐、劳作等专用教室,使学生的发展均衡而且全面。为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学校还建有一座专门的图书楼,藏书达上万册,当时在北平可谓首屈一指。

1955至今

1955年,在走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后,学校终于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这个使用至今的校名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

教育思路

"双主体育人"思路的基本内涵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其功能是积极主导;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其功能是主动建构;只有做到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亲密合作,协调互动,才能产生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同时使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生命的价值,使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成为教师生命体和学生生命体交相辉映、融合一体、和谐发展的过程。

"双主体育人",就是从管理、教育、教学和家校协同等各个方面,通过"以爱育爱"、"以学论教"全方位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为师生的健康发展营造宽松、和谐、充满爱意的氛围,让师生在教育活动中"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十分注重并积极实践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积极开展"主体参与性教学"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探讨",引导学生"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探索和不懈努力,学校业已形成了"课前参与-课中讨论-课后延伸"这一极具实效的教学模式。

首先,学校提出"酷爱读书、勇于探索、崇尚文明、追求健美"的校训,教育学生要"把握今天、创造明天",为成为祖国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其次,学校善于利用历次重大事件,将其作为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机。再次,学校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另外,学校还提倡同学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参与各种教育活动的机会(如:"小主人文明岗"、年级班组展示窗、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劳动日、小干部竞选、八项奖和单项杰出奖的评选等),给学生提供各种形式、不同程度的体验机会,让学生们在参与中创新,在参与中发展。

“以爱育爱”是北京实验二小的办学理念。这里的爱不仅是教育手段,更是教育目标。在各大网络论坛上,洋溢着实验二小学生家长对这一理念的由衷褒奖:“孩子在实验二小,不是家庭胜似家庭,这里处处充满爱、尊重、宽容和平等。”

教育环境

硬件环境

环境是教育的隐性因素,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爱心校园"的建造正是体现环境教育、努力创立校园文化的有益尝试。为了营******的氛围,学校自筹资金,将三座教学楼和校园的各个角落整修得和谐而别致。无论是由该校教师自行设计的名为"托起明天"的"彩烛群雕",还是那名为"爱"的雕像--老师和学生额相抵,心相连,恰都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师生浓浓真情的写照,强烈烘托出"爱心校园"的主题。校园内随处可见的鲜花、绿草,绘就了校园生命的深刻底蕴,特别是校园西侧的欢乐角和"小小动物园",更为校园增添了几多动感与灵性。正是这种温馨愉悦、爱意浓郁的育人环境,实现了教育与环境的完美结合。孩子们在这里学习,体验的不仅是优良的教育,更是一种爱的熏陶,一种灵魂的净化和精神的享受。

健康教育

"双主体育人"思路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不仅包括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家校协同等方面。为了使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等工作,深入了解学校"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思想,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组建了各年级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听取家长意见,并且通过"校报"、"校长信箱"、"家长开放日"、"问卷调查"、"座谈会"、"知心手册"等形式让广大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同时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学校还充分利用"语音信箱"等现代信息手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先后组织了"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把握今天,创造未来"和"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的主题家长会,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改革,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和孩子,以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领导

校长
芦咏莉校长,党委副书记,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小学教育专委会学术部常务副主任,北京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城区教科研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教科院《班主任》杂志“专家视点”栏目特约撰稿人。
1998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一直从事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培训、中小学课程规划与教学改革等研究,先后在《Behavioral and Brain Functions》、《Psychology of Aesthetics,Creativity,and the Arts》、《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学报》、《中国教育学刊》、 《比较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基础教育课程》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教师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好(试行)解读》、《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等专著。
2011年正式调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科研副校长。获2014年西城区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创建学习型学校“先进个人” ,2013年西城区团委“关心青年工作的好领导”等荣誉称号。
书记
冯红,党委书记,高级教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特聘专家,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协会理事,西城区第十三届政协委员,区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委员,区教育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委员,北京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顾问。
荣获北京市德育先进工作者、红领巾教育奖章、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骨干教师,西城区优秀德育副校长,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德育、数学学科带头人、优秀园丁、教育工作者、科技先进工作者、科技园丁,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等殊荣。
主责的《实验二小德育品牌》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社会大课堂以课程建设助推学生“全人”发展》获北京市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二等奖。《育人为本,实践德育实效性》、《全面提升艺术修养,谱写多彩人生》、《班主任校本培训中个性化指导的研究》等多篇论文在教育刊物上发表并获奖。
副校长
华应龙
华应龙,教学副校长,党委委员,高级教师,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南通人,“苏派名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被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聘为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西城区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从教30多年来,致力于探索“化错教学”,荣获北京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首届“明远教育奖”。
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了《化错课堂,求真育人》《教是因为需要教》《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等500多篇文章,出版专著有《我就是数学》《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和化错教学》。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20多家媒体多次专题报道。2012年、2013年,北京教科院基础教研中心和西城区教委、人民教育家研究院和江苏省教研室分别举办了“华应龙教学思想研讨会”。
马丽英
马丽英,教学副校长,高级教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获得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区优秀青年教师、课改先进、关心青少年工作好领导等荣誉称号。
曾获北京市小学专任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竞赛语文学科理论、专业技能一等奖,《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的探索》、《寻到了源头》等多篇论文先后获中国教育学会及市级一等奖。《探寻习作之源——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表达》等多篇文章先后在《教育科学研究》、《北京教育》上发表,在《作文导报》、《读写知识》、《中小学健康报》等报刊上发表数十篇作文指导和习作点评,参与编写了《轻松作文》及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等。
孙津涛
孙津涛,行政副校长,党委委员,一级教师。2011年任现职。
曾荣获西城区"希望杯",区"师德先进"、西城区“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发表文章及获奖情况:《受益匪浅》《中国残疾人》1999年04期刊登,1999年8月本文曾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大成美育”论文评比特等奖。《少先队活动对弱智队员行为形成的影响》2002年在北京市少工委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黄利华
黄利华,副校长,党委委员,工会主席,高级教师,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分册主编。在全国、市、区课堂教学评优及市、区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等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被评为北京市及西城区优秀青年教师。并有“借助直观模型促进学生错误资源化”等多篇论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与获奖。
王春伟
王春伟,德育副校长,党委委员,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
曾获得西城区政府颁发的“首届西城区百名英才”奖励,获得西城区优秀园丁、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综合素质评价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曾多次获得全国、市、区教学比赛一等奖,所执教的课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收录并播放。所撰写的文章、论文多次获得全国、市、区一等奖,并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张建
张建,副校长,高级教师。
获得北京市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课改先进等荣誉称号。
曾获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选一等奖。承担教育部全国教师培训观摩录像课任务,北京数字学校名师同步课程的授课、监听任务。执教的课例在北京市中小学教学优秀视频课例库建设项目中,被评为优秀示范课。《提高略读课文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利用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习作打开一扇窗》等多篇论文获得市区一等奖,《浅谈读后感的教学策略》、《近儒知礼》等多篇文章先后发表于《北京教研》、《北京教育》上。参与编写了《作文教材》、《名师伴你成长课时同步学练测》和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田颖红
田颖红: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白云路 分校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党务工作。高级教师,西城区小学心理教研室顾问、西城区心理学科带头人,中共党员。从教期间曾获得西城区“优秀教育工作者”、“青 年岗位能手”、“课改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篇论文、科研成果获得全国、市、区级奖项,其中一些文章还在国家重点刊物上发表,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曾多 次获奖。志愿用爱心与智慧做师生身心健康的守护者!

取得成绩

实践证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近年实施的"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思想是成功的。请看以下的数据:全校学生语文科期末合格率为100%,数学科合格率为99.95%,毕业考试双科合格率为100%,音乐科合格率为100%,美术科合格率为100%,体育课合格率为100%,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不但参与意识强,而且在各种科学文化活动中都有上佳的表现,体现了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学校成功的培养。据不完全统计,在近三年中,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在各种比赛中共获区、市及全国三等奖以上的高达600多人次。曾获新加坡小学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北京赛区团体第一名,在全国每年一届的小学作文竞赛中,该校学生多次荣获一、二等奖。在国际儿童毛衣设计大赛中,实验二小学生获奖者占全国获奖人数的1/3;在英国华人艺术节中,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66件学生作品获得特别的关注与好评。在2000年"亚太经合组织"召开的教育部长会议中,由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四位同学共同创作的多媒体小故事"TINA的中国之旅"荣获最佳作品奖,成为参赛的二十多个成员国的五十余件作品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星。

发展前景

时光如白驹过隙,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已经走过了一百载春秋。而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在挚爱着她的数以万计儿女的美好祝愿和共同建设下,愈显生机和活力,焕发出耀眼的青春光彩。相信她必将从灿烂走向辉煌。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电子邮箱    下一篇 杜嘉班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