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太平花

太平花(Philadelphus pekinensis Rupr.):是虎耳草科、山梅花属中的一种北方山林常见多年生落叶灌木植物,枝叶茂密,花乳黄而清香,花多朵聚集,颇为美丽。叶对生,长卵形,缘疏生锯齿,子房半下位,3出脉。花5-9朵成总状花序;乳白色,微芳香;花瓣4,卵圆形;花期4-6月,果期8-10月。生长于海拔1500米以下山坡、林地、沟谷或溪边向阳处。喜光,稍耐荫,较耐寒,耐干旱,怕水湿,水浸易烂根。产自中国内蒙古、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北。朝鲜亦有分布,欧美一些植物园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北京。
中文学名
太平花
拉丁学名
Philadelphus pekinensis Rupr.
拼音
taipinghua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虎耳草科
山梅花属

目录

太平花太平花
  太平花属灌木,高1-2米,分枝较多;二年生小枝无毛,表皮栗褐色,当年生小枝无毛,表皮黄褐色,不开裂。

叶卵形或阔椭圆形,长6-9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或楔形,边缘具锯齿,稀近全缘,两面无毛,稀仅下面脉腋被白色长柔毛;叶脉离基出3-5条;花枝上叶较小,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7厘米,宽1.5-2.5厘米;叶柄长5-12毫米,无毛。

总状花序有花5-7(-9)朵;花序轴长3-5厘米,黄绿色,无毛;花梗长3-6毫米,无毛;花萼黄绿色,外面无毛,裂片卵形,长3-4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急尖,干后脉纹明显;花冠盘状,直径2-3毫米;花瓣白色,倒卵形,长9-12毫米,宽约8毫米;雄蕊25-28,最长的达8毫米;花盘和花柱无毛;花柱长4-5毫米,纤细,先端稍分裂,柱头棒形或槌形,长约1毫米,常较花药小。

蒴果近球形或倒圆锥形,直径5-7毫米,宿存萼裂片近顶生;种子长3-4毫米,具短尾。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

太平花适应强,能在山区,有较强的耐干旱瘠薄能力。半阴性,能耐强光照。耐寒,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耐旱,不耐积水。耐修剪寿命长。

分布范围

分布于内蒙古、辽宁、河北、

园林

其花芳香、美丽、多朵聚集,花期较久,为优良的观赏花木。宜丛植于、林缘、园路拐角和建筑物前,亦可作自然式花篱或大型花坛之中心栽植材料。在古典园林中于假山石旁点缀,尤为得体。

医药

根:解热镇痛,截疟。用于

太平花太平花
  太平花播种、分株、扦插、压条繁殖。

播种法是于10月采果,日晒开裂后,筛出种子密封贮藏,日晒开裂后,筛出种子密封贮藏,第二年3月即可播种,实生苗3-4年即可开花。

扦插可用硬材或软材,软材插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较易生根。

压条、分株可在春季芽萌动前进行。 

太平花宜栽植于向阳而排水良好之处,春季发芽前施以适量腐熟堆肥,可使花繁叶茂。宜栽植于向阳而排水良好之处。春季发芽前施以适量腐熟堆肥,可促使开花茂盛。花谢后如不留种,应及时将花序剪除,以节省养料。修剪时应注意保留新枝,仅剪除枯枝、病枝或过密枝。

栽培技术

科学浇水
太平花虽“喜燥恶湿”,但仍需及时补充所需水分,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进行适时浇水。一般情况下3至4月每月浇水1次,5月至6月气温相对升高,蒸发量大可每月浇水2次,7月至9月雨水较多,应及时排涝。11月花进入休眠期,浇1次越冬水是必不可少的。切忌用已污染的池塘水、湖水,特别是含

太平花(原变种)PhiladelphuspekinensisRupr.var.pekinensis

长叶太平花(变种)PhiladelphuspekinensisRupr.form.lanceolatusS.Y.Hu

花卉文化

在古曲园林中植于假山石旁,尤为得体。太平花始植于庭院之中是在宋仁宗时期,据传宋仁宗赐名“太平瑞圣花”,流传至今。北京故宫御花园中所植太平花,相传为明代遗物。

太平花太平花
  著名学者苏叔阳先生和蒙曼女士介绍,太平花,最早名丰瑞花,产于四川,以青城山太平花最佳,早在唐代即有此品种,为蜀中珍品名卉。后被宋仁宗赐名为“太平瑞圣花”。彼时,据说最好的丰瑞花只生长于剑南道青城一地,有宝仙、醉太平、玉真等品种。

宋代学者宋祁不仅雅好诗词,而且对动植物偏爱有加。他曾经为青城山所产之慈竹、天师栗、楠、桤木、红豆、蝉花、芎、金星草等植物和红桐嘴、胡花鸟等鸟类写诗赞美,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他就为太平花赋诗一首《瑞圣花》:“众跗聚英,烂若一房。有守绘图,厥名乃章。繁而不艳,是异众芳。”对太平花之赞美可见一斑。不唯如此,宋祁还在《益部方物略记》中写道:“瑞圣花,出青城山中,干不条,高者乃寻丈,花率秋开,四出,与桃花类,然数十跗共为一花,繁密若缀,先后相继而开,凡阅月未萎也。蜀人号丰瑞花,故程相国琳为益之年,绘图以闻,更号瑞圣花。然有数种,差小者号宝仙,浅红者为醉太平,白者为玉真。成都人竟移莳园中,以为尤玩。”对太平花之身世有了明确交代:出青城山中。

太平花,原产四川,尤以青城山为胜,九百多年前,四川人称其“丰瑞花”,《广群花谱》称“太平瑞圣花”,为珍品名卉,在宋朝以前,“丰瑞花“只生长于四川剑南一地。太平花大约在五代时即被移植到后蜀王宫。公元965年,宋灭后蜀,蜀后主孟昶被俘,太平花从成都移植到汴梁(今开封)。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进了汴梁城,太平瑞盛花被分移到金中都(今北京),以及中都的西郊。金朝灭亡以后,金中都皇城里面的太平花被毁弃了,可是在京郊的太平瑞盛花却躲过了劫难,年年花开满枝。元、明时,京郊的太平瑞盛花被移植到皇城御花园中。

清初,又把它移植到畅春园圆明园里。因为嘉庆帝去世后,谥号仁宗睿皇帝,因“睿”字跟“瑞”字同音,为避讳,道光皇帝下令把太平瑞盛花的“瑞盛”二字去掉,太平花沿用至今。同一花卉经两位皇帝赐名,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当时,皇城的社稷坛、紫禁城的御花园都种有太平花,这种花花开千百苞,并萃成一簇,色白如雪,幽香淡雅,是皇宫中的珍贵名卉。太平花受到慈禧太后的特别钟爱,常以此花作为礼品赏赐王公大臣,不少的王公子弟都以种植太平花为荣,以至太平花的传奇也就越传越远,越传越奇。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雷波溲疏    下一篇 灰叶溲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