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南苏丹

南苏丹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South Sudan),简称”南苏丹“,是东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全国分为10个州。国土总面积619745平方公里,人口约1190万(2016年2月)。南苏丹东与埃塞俄比亚接壤,西与中非共和国为邻,南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和乌干达毗连,北部邻近苏丹。首都为朱巴。南苏丹原是英埃共管苏丹的一部分,1956年后成为苏丹共和国的一部分,属苏丹南部10州。第一次苏丹内战后,苏丹南方于1972年至1983年得到自治。第二次苏丹内战随即于1983年爆发,2005年签署《全面和平协定》,并成立苏丹南方自治政府。2011年,南苏丹独立公投通过,南苏丹共和国遂于2011年7月9日0时宣告独立,成为非洲大陆第54个国家。南苏丹是一个具有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体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道路、水电、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严重缺失,商品基本依靠进口,价格高昂。
中文名称
南苏丹共和国
英文名称
The Republic of South Sudan
简    称
南苏丹
所属洲
非洲
首    都
朱巴
主要城市
瓦乌,马拉卡勒,博尔,本提乌,卡波埃塔等
国庆日
2011年7月9日
国    歌
《南苏丹万岁!》
国家代码
SSD
官方语言
英语
货    币
南苏丹镑(SSP)
时    区
UTC+3
政治体制
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
总统: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
人口数量
1223万(2016年)
人口密度
19.7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
丁卡族,努维尔人,希鲁克族
主要宗教
泛灵论,基督教,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
619,745平方公里
GDP总计
90.15亿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
759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
+211
国际域名缩写
.ss
道路通行
靠右驾驶
土地资源
可耕地约2500万公顷(2011年)
政府财政支出
36.063亿苏丹镑(2009年)
国家格言
正义,自由,繁荣
气    候
热带草原气候
重要节日
和平日、建军日、独立日、烈士日

目录

国名:南苏丹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outh Sudan)。

南苏丹南苏丹

面积:约62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1109万(2013年7月)。

民族:系多部族国家,有尼罗特人、尼罗哈姆人、班图人和努巴人四大族群。主要部族有丁卡族、努维尔族、希鲁克族、巴里族等。

语言: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阿拉伯语。

宗教:大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和基督教。

首都:朱巴(Juba),人口约50万。2011年9月,南苏丹政府决定将湖泊州中部城市拉姆塞尔定为新首都,计划在未来5至8年内完成迁都。

国家元首:总统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Salva Kiir Mayardit),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建国后,成为南苏丹首位总统。

重要节日:国庆日:7月9日;和平日:1月9日;建军日:5月19日;烈士日:7月30日。

位于非洲东北部,北纬4-10度线之间,系内陆国。东邻

古代时期

19世纪以前,南苏丹没有成文历史。一般认为,属于尼罗特族群的丁卡族、努维尔族和希鲁克族于10世纪左右进入南苏丹。16至18世纪,阿赞德人与阿凡加拉人相继在该地区建立统治。18世纪初开始,欧洲人在阿拉伯人协助下,在包括南苏丹在内的非洲大陆猎奴。

近代时期

19世纪初,埃及与苏丹侵入南苏丹地区。1899年英国与埃及共管苏丹(包括苏丹和南苏丹),并于1902年将南北作为两个实体分而治之。

现代时期

1955年苏丹宣布独立前夕,因反对与苏丹北方组成独立国家,约瑟夫·阿古领导黑人部队发动兵变,第一次苏丹内战爆发。1972年,约瑟夫·阿古与苏丹共和国政府签署《亚的斯亚贝巴协定》,给予南部有限度的自治权,第一次内战结束。

1983年,苏丹总统尼迈里(Jaafar Nimeiry)宣布在全国实施伊斯兰律法(Sharia)。因对尼迈里政府在全国推行伊斯兰法不满,南方黑人军官约翰·加朗成立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解放军(苏人解)(SPLM/A),对抗中央政府,第二次内战爆发。

1989年苏丹巴希尔政府上台后,重视解决南方问题。但是,以加朗为代表的南方势力坚持要在南部实行民族自决,建立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

1994年苏丹政府和苏人解开始和谈。1994年,在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的倡导下,苏丹政府同苏人解展开政治谈判,并在美国直接介入下取得突破。

2005年1月,苏丹政府同苏人解在内罗毕签署《全面和平协议》(CPA),结束了长达22年的第二次内战。根据协议,苏丹将组建由北南方共同参与的民族团结政府;此后,苏丹将进入为期6年的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后,南方居民通过公决决定自己的未来。同年9月,北南双方根据协议组建了民族团结政府。

2007年10月11日,因阿卜耶伊地区的归属、重新部署双方军队等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苏人解宣布停止参与中央政府的工作,北南和平进程遭遇危机。为化解这场危机,双方通过协商最终就南部油田非军事化以及双方军队重新部署等问题达成一致,苏人解也于当年底恢复了在民族团结政府中任职。

2011年1月9日,南部苏丹就其未来的地位问题举行公投。公投结果显示,98.83%的选民支持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公投结果已为苏丹政府和国际社会所接受和承认。

独立以来

2011年7月9日0点(南苏丹当地时间,即北京时间凌晨5点),南苏丹正式宣布独立,成立南苏丹共和国。

2011年7月9日国旗升起后,原苏丹第一副总统兼南方政府主席萨尔瓦·基尔签署过渡宪法,宣誓就任南苏丹总统。

2013年12月,总统基尔突然将副总统马沙尔撤职,导致双方支持者——南苏丹两个最大部族丁卡人和努尔人爆发大规模冲突,南苏丹内战爆发。2015年8月,南苏丹冲突各方签署了《解决南苏丹冲突协议》。2016年4月,南苏丹组建民族团结过渡政府。

2016年4月15日,南苏丹正式加入东非共同体,成为该组织第六个成员国。

地理环境

位置

位于非洲东北部,北纬4-10度线之间,系内陆国。东邻

南苏丹分为三个大区,十个州:

南苏丹南苏丹

加札尔河地区

北加扎勒河州

西加扎勒河州

湖泊州

瓦拉布州

赤道地区

西赤道州

中赤道州

东赤道州

上尼罗地区

琼莱州

团结州

上尼罗州

10个省再可细分为86个县。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南苏丹最大的水源是白尼罗河,自南向北纵贯南苏丹中部。

矿藏资源

南苏丹拥有石油、铁、铜、铬、铅、锌、钨、云母和金银等矿藏,但大多数矿藏资源尚待开发。

植物资源

南苏丹拥有大量原始森林资源,赤道区是柚木、桃花心木和各种热带硬木的著名产区;此外,南苏丹还是阿拉伯树胶产地。

国家象征

国名

南苏丹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outh Sudan),原是苏丹的南方部分,2011年7月9日0时宣告独立,简称为南苏丹。

国旗

南苏丹国旗是在第二次苏丹内战结束、签署停火协订以后所采用的,在2011年南苏丹独立以后正式成为国旗。国旗由黑、白、红、绿、蓝、黄6种颜色组成,其中黑、红、绿三种颜色呈平行横条排列。红色象征被解放的斗争烈士流下的血液;白色象征经过多年的解放斗争取得和平;蓝色象征尼罗河水域,为国家的生活来源;绿色代表着农业和土地;黑色象征非洲黑人的皮肤,代表着南苏丹国家的人民;黄星象征指导国家及其公民,使国家的十个州团结一致。

国徽

南苏丹国徽是在2011年南苏丹独立以后所采用,中央为一只非洲鱼鹰,饰带以英文书有“南苏丹共和国”和国家格言“正义,自由,繁荣”。

国歌

《南苏丹万岁!》

歌词大意:

天啊,我们赞美和颂扬你,为了您的恩典南苏丹,伟大的天府之国坚持我们的和平与和谐的统一。哦祖国,我们上涨提高标志和指路明灯,而且唱的自由歌与喜悦,为了正义,自由与繁荣,应当永远地统治。哦,伟大的爱国主义,让我们站起来,在沉默和尊重,,敬礼先烈的血,巩固我们国家的基础,我们发誓要保护我们的国家。哦,上帝保佑南苏丹。

国鸟

吼海雕是南苏丹国鸟。吼海雕为隼形目鹰科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雌性比雄性大。雄性的翼展一般长约2米,而雌性的翼展一般长逾2.4米。它们的外型独特全身大多呈棕色,强有力的翅膀则呈黑色。它们的头部、胸部和尾部呈雪白色,喙呈黄色,尖端有一黑斑驳。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

政治

2005年《全面和平协议》签署后,苏南方实行高度自治。2005年基尔出任苏南方自治政府主席,并在2010年4月苏大选中获得连任。基尔就任后,依托“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将维护南北总体平稳态势、实现南方顺利独立作为首要任务。2011年1月,苏南方就是否独立举行公投,98.83%选民选择独立。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建国。南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体制,中央、州两级政权享有立法权。现总统、副总统、议长分别来自丁卡族、巴里族、努维尔族三大族群,维持了部落和地域的总体平衡。2013年12月,南苏丹总统基尔与以前副总统马夏尔为首的反对派之间爆发激烈武装冲突。2014年1月,在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伊加特)等各方大力斡旋下,南冲突双方在埃塞俄比亚开启和谈并签署停火协议。目前,和谈仍在进行,但冲突尚未完全平息。

宪法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当日,原南方自治政府主席基尔签署“南苏丹过渡期宪法”,宣誓就任南苏丹共和国首任总统。“过渡期宪法”共16部分201条,分为总章、公民基本权利、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国家机构、军队、州及地方政府和土地所有制与自然资源管理等内容。“过渡期宪法”还规定,南苏丹成立后,总统在与各政党、社会各界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协商后成立国家宪法修订委员会,对南苏丹过渡期宪法进行审议,并在距离4年过渡期结束前不少于3个月时间内将永久宪法草案交由议会审议,议会审议通过后由总统签署生效。

政府

由总统直接主持,不设总理职务。

2011年7月11日,南苏丹共和国总统基尔颁布总统令,任命总统顾问和政府部长。8月26日,基尔总统再次颁布总统令,任命新内阁成员。2013年7月23日,基尔总统宣布解除副总统马夏尔的职务,同时解散内阁。8月7日,新内阁宣誓就职。主要成员如下:总统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Salva Kiir Mayardit)、副总统詹姆斯·瓦尼·依加(James Wani Igga)。总统顾问6人:丽贝卡·尼亚邓·德·马比奥(Rebecca Nyandeng De Mabior)、约瑟夫·拉古(Joseph Lagu Yanga)、泰拉尔·林·丁格(Telar Ring Deng)、托尔·丁格·马文(Tor Deng Mawein)、马克·洛腾德·洛查皮(Mark Lotende Lochapi)、阿格雷·蒂萨·萨布尼(Aggrey Tisa Sabuni)。

政府部长共18人:内阁事务部长马丁·埃利亚·罗姆罗(Martin Elia Lomuro)、国防和退伍军人部长约翰·考恩·纽恩(Kuol Manyang Juuk)、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巴拿巴·马瑞尔·本杰明·比尔(Barnaba Marial Benjamin)、国家安全服务部长奥布托·马姆尔·麦特(Obuto Mamur Mete)、司法部长塔拉尔·瑞恩·丁格(Telar Ring Deng)、内政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长阿列乌·阿耶尼·阿列乌(Aleu Ayeny Aleu)、财政、商业和经济计划部长阿古瑞·提萨·萨布尼(Aggrey Tisa Sabuni)、劳动、公共服务和人力资源发展部长纳古尔·库朗·纳古尔(Ngor Kolong Ngor)、新闻和广播部长米歇尔·马库埃·鲁斯(Michael Makuei Lueth)、卫生部长瑞埃克·盖·库克(Riak Gai Kok)、农业,林业,旅游业,动物资源,渔业,合作社和农村发展部长贝达·马夏尔·丁格(Beda Machar Deng)、交通、道路与桥梁部长库昂·丹尼尔·加特鲁阿克(Kuong Danhier Gatluak)、教育及科学技术部长约翰·盖·尤阿(John Gai Yoah)、环境部长阿卜杜拉·丁格·尼亚尔(Abdalla Deng Nhial)、土地、住房和实体规划部长凯瑟琳·居恩·班尼尔(女)(Catherine Juan Bennia)、电信和邮政服务部长瑞贝卡·居舒阿·奥克瓦茨(女)(Rebecca Joshua Okwaci)、石油、矿产和工业部长斯蒂芬·德修·道(Stephen Dhieu Dau)、电力、水坝、灌溉和水资源部长杰玛·努努·昆巴(女)(Jemma Nunu Kumba)、性别、儿童和社会发展部长阿乌特·丁格·阿奎尔(女)(Awut Deng Acuil)、文化、青年和体育部长纳迪尔·阿·杜迪(女)(Nadia A. Dudi)。

立法

实行两院制,包括国民议会和州委员会。国民议会行使立法权。本届国民议会和州委员会于2011年8月成立。国民议会共332名议员,由原苏丹南方议会170名议员、苏丹议会内96名南苏丹籍议员和新任命的66名议员组成,任期四年,现任议长为迈古克·伦迪艾尔。州委员会共50名议员,由原苏丹州委员会内30名南苏丹籍议员和新任命的20名议员组成,任期四年,现任议长为詹姆斯·波尔。

司法机构

由最高法院、上诉法院、高等法院和其他法院等共同构成司法机构。南苏丹“过渡期宪法”规定,各级行政和立法机构应尊重并保护司法机构的独立性。最高法院由首席法官、副首席法官和不少于9名其他法官组成,皆由总统提名、议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现任首席法官为瑞克·马杜特。

政党

注册并在议会中拥有代表的政党共9个,分别是:苏丹人民解放运动(SPLM)、全国大会党(NCP)、苏丹非洲联盟(SANU)、团结民主阵线(UDF)、苏丹非洲党第一联盟(USAP1)、苏丹非洲党第二联盟(USAP2)、团结民主拯救阵线(UDSF)、苏丹南方民主论坛(SSDF)、非洲全国大会党(ANCP)。苏丹人民解放运动(SPLM)为执政党。

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

重要人物

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Salva Kiir Mayardit),生于1951年1月1日,丁卡族人。上世纪60年代加入南方反政府的“阿尼亚尼亚”运动。1972年和平协议后,加入政府军,成为一名上尉军官。1983年与加朗共同创立“苏丹人民解放军”(SPLM)。1986年成为SPLM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2005年7月18日担任南方自治政府副主席。2005年8月11日任苏丹民族团结政府第一副总统和苏丹南方自治政府主席。2010年4月连任。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后任首任总统。

经济

南苏丹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道路、水电、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严重缺失,商品基本依靠进口、价格高昂。国际社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向南提供了大量援助。据统计,南苏丹2008年至2010年先后接受各类国际援助6.96亿、8.84亿和7.39亿美元。2011年7月18日,南苏丹中央银行发行新货币南苏丹镑(SSP)。

南经济严重依赖石油资源,石油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98%。2012年初,由于与苏丹就石油利益分配问题矛盾不断升级,南苏丹全面关井停产。政府采取压缩财政支出、争取国外援助等方式应对,但难以根本解决问题。2012年6月,南苏内阁通过总额为65亿南苏丹镑的2012-2013年紧缩财政预算,较上一财政年度削减约40亿镑。2013年4月,经过国际社会斡旋和两苏艰苦谈判,南苏丹石油开始恢复生产。10月,南苏政府通过187亿南苏丹镑的2013-2014年度财政预算。

主要经济数据(2013年):

南苏丹南苏丹

国内生产总值(GDP):147亿美元

人均GDP:1400美元

经济增长率:24.7%

货币名称:南苏丹镑(South Sudanese Pound,SSP)

汇率:1南苏丹镑≈0.25美元

工业

由于连年战争,南苏丹经济极端落后,几乎没有规模化工业生产,工业产品及日用品完全依赖进口。

农、林、牧、渔业

可耕地面积约为2500万公顷,人均6公顷,适合耕种的品种很多,特别是一些热带和亚热带作物。主要作物有棉花、花生、高梁、小米、麦、阿拉伯胶、甘蔗、木薯、芒果、木瓜、香蕉、土豆以及芝麻。由于战乱、土地所有权和农业技术等因素限制,农业处于原始状态,生产效率非常低,基本靠天吃饭,粮食、蔬菜及水果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森林覆盖率较高,达到36%以上,西赤道州及中赤道州有木材出口。

军事

南苏丹军事南苏丹军事
军力
南苏丹武装力量前身为“苏丹人民解放军”(简称SPLA),独立后改编为南苏丹共和国武装部队。南苏丹武装部队的使命是捍卫南苏丹宪法,维护领土完整,保卫人民安全。南苏丹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为武装部队总司令。国防部是最高军事领导机构,总参谋部是最高军事指挥机关”。
南苏丹共和国武装部队总兵力约8万人,共编成3个军区9个师,每个师编制6000-10000人。部队以陆军为主,独立后不久成立了空军和水上部队,成员多为南方地区土著黑人。部队武器装备落后,多为南北内战时期从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等地走私进口的武器,以美制、前苏联制、德制和以色列制为主,其中轻型武器居多,重型武器相对较少。
安全威胁
苏南方主要的安全威胁来自部落冲突和乌干达上帝军。2009年,两者导致2500人丧生、35万人流离失所。部落冲突较为严重的地区包括琼格莱州、湖泊州、瓦拉卜州、上尼罗河州、团结州、中赤道州和东赤道州。乌干达上帝军在西赤道州和西加扎勒河州活动猖獗。南苏丹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加强军队、警察等执法力量、解除部落武装、调解敌对部落矛盾等。
维和部队
联合国安理会2011年7月8日通过决议,决定于9日建立联合国南苏丹共和国特派团,特派团将最多有7000名军事人员和900名文职警察人员,初步任期为一年,并视需要予以延长。这一草案还给予维和部队授权,以“巩固和平与安全,协助创造发展条件……以增强南苏丹共和国政府能力为目的,使政府高效、民主执政,与邻国建立良好。”另外,草案特别授权维和部队在政治过渡期给予南苏丹政府支持,就推进宪法进程,举行选举和促进媒体独立等方面提供建议。
2015年10月8日,在南苏丹任务区执行长途武装巡逻任务的中国维和步兵营长巡分队在其建立的临时行动基地周围多次遭遇激烈武装冲突。维和步兵营官兵们还要在临时行动基地及周边继续执行任务,完成对当地冲突情况和难民保护情况的调查工作。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文化教育
语言
南苏丹各部族大多拥有自己的语言,因此南苏丹号称“非洲的民族语言博物馆”,但大多数语言的使用范围狭窄,使用人数不过数千人,较大的民族语言有丁卡语、努维尔语、赞德语和基尔摩多语等,各部族通用语言为夹杂各种方言俚语的“朱巴阿拉伯语”。南苏丹受到英国统治的影响,官方语言为英语。
风俗习惯
南苏丹区一般都生活在半独立的家园形成了近和扩展的亲戚居住的村庄。他们的社会是建构在由国王或首领,这取决于种族社会管理的亲缘关系,部落和村庄。
南苏丹实践基督教、伊斯兰教和本土宗教。一些区还相信精神的力量。因此,占卜、呼风唤雨、算命先生和矛高手都在这些区。
南苏丹一般吃在一起,按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差异化群体。根据他们的区,南苏丹享受各种各样的食物。他们的一些主食包括牛奶,牛肉,谷子,高粱,蜂蜜,鱼,羊肉,传统草药和蔬菜,花生,豆类,野味,芝麻,手指小米和山药。
传统上,有劳根据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的明确分工。男人一般照顾和维护家庭而女性则操持家务。
所有区都有某种形式的启动仪式到成年。去除下颌牙齿,面部标志,穿的特珠和男性割礼(班图人群体之间的)一些被南苏丹人民实行共同启动仪式。
婚姻是其中南苏丹的主要里程碑之一,往往涉及的直接和大家庭的所有成员,包括一些区母系亲属。通常情况下,年轻人不从事直接婚姻安排;他们的父母商量,推动和组织婚姻子女。各区在婚姻执行各种仪式。然而,家庭之间的礼物交换是常见的。
聘礼是婚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婚姻创建涉及的家庭之间深刻的债券,使得离婚是不可能的,除非涉及严肃的问题在哪里。万一离婚,整个嫁妆或部分返回到该男子和他的家人。
分娩也被看作是特殊的,有根据孩子的社会和性别正在执行特定的仪式。根据季节和事件或亲戚后,孩子们通常命名。由于牛在大多数区高架状况,子女也可在家庭牛的颜色而得名。男孩走牛的颜色,而女孩采取的奶牛。
葬礼的仪式是非常复杂的。其中丁卡族男人死后要与妻子合葬在一起。继承妻子也被实践在南苏丹各州,表面上是为了使死者丈夫的亲属继续他的血统和保护他的家庭。一般情况下,一个寡妇是由近亲属继承,但在一些区,她是免费来接她选择的继承人。
传统节日
独立日:2011年7月9日
和平日:1月9日(2005年1月9日苏丹北南《全面和平协议》签署日)
建军节:5月19日(苏丹人民解放军成立之日)
烈士日:7月30日(2005年7月30日苏丹人民解放军前领导人加朗殉难日)
宗教
南苏丹人的宗教可以追溯到1956年。而上一次人口普查时,最多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次是南苏丹的宗教包括传统土著宗教,其中多数遵循传统信仰。苏丹南部的大部分土著保持传统的信仰(有时称为作为万物有灵论)。美国联邦研究部根据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在20世纪90年代初可能不超过10%的南苏丹人口是基督徒,而苏丹的官方记录宣称,包括南苏丹人口,25%的人按照传统宗教和5%是基督徒。在2005年,一些新闻报道声称大多数的基督徒,是苏丹圣公会,有200万信徒。同样,根据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自1995年以来天主教会是在苏丹最大的单一基督教,主集中在南苏丹的有270万教徒。
南苏丹总统基尔是罗马天主教教徒,他在朱巴在发言时指出,南苏丹将是一个尊重宗教自由的国家。其中基督徒大部分是天主教和英国国教,虽然其他教派也很活跃,但万物有灵的信仰往往与基督教信仰混合。

社会

教育
南苏丹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学设施匮乏,缺少必要的教师队伍、教材教辅。截至2016年9月,南苏丹全国文盲率、6岁以上儿童入学率、小学教育普及率、成人识字率分别为73%、37%、2%和15%,全国大中小学学生注册人数分别为2.5万、4.4万和138万,教师约8000名。
南苏丹实行“8+4+4”制度,即八年小学教育、四年中学及四年大学教育。教育语言上与使用阿拉伯文的苏丹不同,南苏丹采用英语为主。然而,南苏丹现时面临英语教师以及以英语为母语的专业技术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
主要的大学有:朱巴民族大学(朱巴,1977年)、上尼罗河大学(马拉卡尔,1991年)、加扎勒河大学(瓦乌,1991年)、伦拜克大学(伦拜克,2010年)、北加扎勒河大学(阿维尔,2011年)、加朗纪念大学(博尔)、托里特大学、耶伊医学院。
医疗
南苏丹传染病较多,主要有疟疾、霍乱等。当地医疗设施落后,普遍缺医少药。2004年全境只有3所合格的外科医院,而在大多数省份,平均每50万人口仅有1名医生,产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2053.9,全球最高。不过该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较成功,艾滋病毒携带率约3.1%,在黑非洲贫困国家中属于较低水平。
赴南人员应到国内所在地涉外卫生检疫部门进行体检,注射黄热病和霍乱防疫针。携带《健康检查证明书》和《国际预防接种证书》备机场入境检查。要自带治疗疟疾和驱除蚊虫的药物及一些个人常用药物。长期居住者最好自带蚊帐。入境后,如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服用自备的抗疟药并尽快到当地医院检查就诊、治疗。
通信
南苏丹无固定电话和传真,5家移动通信公司在南方运营,信号较差。中国移动旗下的“全球通”在南苏丹可以使用。
基础设施
由于长期内战,南苏丹公路等基础设施缺失、医疗水电等公共服务缺乏,商品基本依赖进口、价格高昂,是非洲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自2005年内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向苏南方实施了大规模的援助行动,重点在于人道主义、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根据和平协议,苏南方每年分得南方油区所产石油收入的50%。苏南方石油储量丰富,并在农、林、渔、畜牧等产业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供电设施:无国家或区域电网,只有零星城镇局部供电,以柴油机组发电。
供排水设施:尚无统一的城镇供排水系统。饮用水取自河流、湖泊或水井。

交通

公路
因连年内战的破坏,南苏丹全境铺设路面的公路里程仅38公里。
铁路
南苏丹国内有全长248公里的窄轨铁路,由苏丹南部边境连接至南苏丹第三大城市瓦乌(Wau)。未来发展方面,南苏丹正计划将铁路延伸至首都朱巴及邻国乌干达及肯尼亚的铁路网。
空运
朱巴机场是南苏丹国内最繁忙及设施最完善的机场,可以起降200座以下的飞机,并且有多条固定国际航线连接坎帕拉、内罗毕、开罗、亚的斯亚贝巴及喀土穆。其它地方机场的跑道仍以泥地为主。分散在各州重要城市的小型机场有12个。
内河航运
南苏丹内河通航里程:白尼罗河喀土穆至朱巴苏丹南方境内部分1000公里。

对外关系

南苏丹独立后,迅速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承认,已与包括安理会五常在内的60多个国家建交。2011年7月14日,南被接纳为联合国成员,此后相继被接纳为非盟和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伊加特)等组织成员。南苏丹注重均衡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南计划在全球52个国家设馆。目前南在

南苏丹2011年7月9日独立,面积62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北部,是内陆国家。南苏丹东邻埃塞俄比亚,南接肯尼亚、乌干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西邻中非共和国,北接苏丹,人口826万。南苏丹教育落后,小学教育普及率仅2%弱,成人识字率不足15%。主要居民是尼格罗人,属黑色人种,主要部族有丁卡族、努埃尔族、希卢克族等。

丁卡族(Dinka)

丁卡族是南苏丹最大的部族,总人口约370万,主要从事畜牧业,饲养牛、羊,逐水草而居;少数人从事农业,种植玉米、高粱、烟草和蔬菜等;沿河滩居住的,则以捕鱼为生。

丁卡人丁卡人

部族结构

丁卡族内部至少分为20多个部落, 各个部落的居住区虽然彼此毗邻,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阻隔而分隔开来。这些部落又可分为几个或多个分支子部落,分支部落之下又可细分为由几个家庭组成临时或长久一起放牧的“群体”或“小部落”。他们各自占据着可以为他们的牛群提供丰沛水源的牧场。而这些居住在一个部落或者子部落甚至小部落的人之间不都存在血缘关系。

风俗习惯

氏族是丁卡人眼中最大的血缘联合体,几个氏族之间会承认在父系上有关系。一个氏族之下分为几个宗,这种宗族是源自于一个共同祖先的不同的继嗣分支,称“最大宗族”。最大宗族之下的分支称为“较大宗族”,较大宗族之下的分支称为“较小宗族”,较小宗族之下的分支称为“最小宗族”。最小宗族就是当个人被问及他是哪个宗族的时候,他所提及的那个宗族。

宗族的排序类似中国的家谱,可以从谱系推溯亲属关系。丁卡族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以自己的氏族为荣。一个丁卡小男孩从会说话开始,他的家人就会教他不断重复父亲一方祖先的名字。所有的孩子都能向上说出十几代祖先的名字。由于这样的风俗,丁卡人才能与朋友和邻居追宗论祖。丁卡每个氏族都有其明显的特征,如尊敬不同的图腾和祭拜各自先祖的神灵,以及在成人仪式上,给受礼的男孩脸颊纹刻象征本部落或本氏族的纹面图案。尽管存在细微差异,但所有丁卡人在文化上是同种同源的。一些丁卡人信奉基督教,但多数丁卡人还是信奉原始拜物教。

丁卡人善于放牧,牛是丁卡人最宝贵的财富。丁卡人有一句俗语说:“后找老婆先找牛。”因为在当地一个没有牛的男子是无法娶到妻子的。丁卡人结婚的聘礼是牛,内部争端的赔偿物是牛,当然,食物的来源也是牛。部族人家的贫富是通过牛的数量多少来衡量的。

丁卡人虽然平时分散居住,但每个群体组织严密,一旦遭到外来袭击,能很快组织起来进行抵抗。

特征

丁卡人有三大明显特征:一是肤色比一般黑人要黑。二是无论男女,身材都精瘦、高大,显得纤细而优雅。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95米左右,成年女子平均身高也在1.8米左右。第三是成年人从前额到耳后,都刻着6条鲜明的疤痕。

努埃尔族(Nuer)

努埃尔族是南苏丹第二大部族,总人口260万。多数努埃尔人以畜牧为业,饲养牛、羊,过着季节性迁移生活,少数人以耕种和渔猎为业。  

努埃尔人努埃尔人

部族结构

在努埃尔部落,没有政府性的机构,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制度,也没有成熟的领导制度。他们的情形可以被描述为一种有序的无政府状态。部落是努尔人最大的政治群体。部落下面有一级支部落、二级支部落、三级支部落。三级支部落是最小的部落,一般包括一些村落社区,由家庭性的群体构成。每个部落及支部落都有独特的名字,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和专属的地域。同一个部落在与其他部落发生冲突时,有联合起来的义务,同一个部落有由于械斗、仇杀而进行赔偿的义务,但超过部落范围则不需要赔偿,因此是否赔偿是区分不同部落的重要条件。通常,努埃尔人不依靠政府来决定他们在冲突发生时该怎么做。他们根据各自在部落分支系统里所处的位置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风俗习惯

努埃尔人实行一夫多妻制。男方娶妻前,必须以若干头牛作为聘礼。如果男方在婚前亡故,习惯上由亲属为死者代娶;如家中没有男性,或丈夫去世,为了继承香火和财产,女人也可以娶妻。另外,努埃尔人喜欢纹面,这常常是努埃尔少年进行成年礼的重要仪式内容。这种纹面被称为嘎儿(Gaar)。

牛在大部分努埃尔人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以牛为生,视牛为宝。在日常生活中,牛奶是他们的主要饮料;牛肉是他们的美食;牛皮是他们制作鼓、被褥,以及杯、盘、碗的主要原料;牛角是号角、汤勺和手镯的原料;牛尾是饰物的原料。牛粪既是燃料,又是房屋墙壁的建筑材料;拥有牛的多少是努埃尔人贫富的主要标志。 

另外,由于大部分努埃尔人居住区不曾被土耳其、阿拉伯或英国人殖民,因此,努埃尔人仍保留着古老的社会结构和传统风俗,被称为“非洲人文的活化石”。与丁卡人的开放以及顺应殖民的性格相比,努尔人的排外心理比较严重。

大部分努埃尔人信奉原始拜物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

特征

努埃尔人一般身材瘦高,肤色黑;纹面不仅像丁卡人一样,在额头上刻几道沟纹,还在鼻子和眼睛周围点上几圈硬疙瘩。

希卢克族(Shilluk)

希卢克族是南苏丹第三大部族,为定居部族。希卢克人从事农业,善于捕鱼,尤喜畜牧。酋长为世袭制,人口约50万。传说希卢克人的第一位国王尼康及其部落早期生活在肯尼亚。15世纪末,由于气候干旱,水草匮乏,尼康携带亲属和部下向北游牧,穿过乌干达和扎伊尔抵苏丹境内,从此在南苏丹定居。希卢克人主要生活在上尼罗州,即南起通加,北至卡卡的白尼罗河两岸的狭长地带。马拉卡尔地区的居民,绝大部分是希卢克人。希卢克族传统的酋长所在地为法绍达。

希卢克人希卢克人

风俗习惯

希卢克族由100多个社区构成,每个社区由几个村庄组成,村长从势力最强的家族中选出。

南苏丹希卢克人敬蛇为神,他们不仅不伤害蛇,还常说服他人敬蛇。大部分希卢克人信奉基督教,少数信奉原始拜物教或伊斯兰教。

特征

希卢克人身体强壮,肤色黯黑,头发短而卷曲,两耳之间额部上面有一串串形状特别的小肉瘤。

主要部族之间的关系

联合一致,共同对外。1956年1月1日苏丹独立。南苏丹的丁卡族、努埃尔族、 希卢克族等为了摆脱阿拉伯人的统治,争取南方黑人独立,联合一致与阿拉伯人执政的苏丹政府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内争,赢得了南苏丹的独立。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丁卡族与努埃尔族、 希卢克族联系密切,共同组建了南苏丹政府。

为了各自利益,部族之间冲突不断。南苏丹部族关系复杂,几个世纪以来,各部族之间为了争夺地盘,经常发生武装冲突,有时,冲突导致上千人伤亡。甚至在苏丹第一次和第二次内战期间,南苏丹黑人部落之间也时常发生内讧。特别是丁卡人和努埃尔人间的武装冲突最为激烈和频繁。

2006年,苏丹南方与苏丹政府签订和平协议一年后,由丁卡人领导的苏丹南方解放军(SPLA)要求解除非法武装和裁军,努埃尔人的武装被首列其中,但努埃尔人拒绝放下武器,为此,他们遭到了围剿。努埃尔部落奋起反抗,成立了白军(White Army of the Lou Nuer),但很快就遭到了SPLA的清剿。2010年和2011年,南苏丹为了解除希卢克部落武装,平定希卢克部落的暴动,SPLA与希卢克武装发生两次严重武装冲突,导致许多人员伤亡,上万希卢克平民逃离家乡。在解除部分努埃尔和希卢克部落武装后,丁卡人的势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地位也得以提升。

南苏丹独立后,各部族之间争夺牛羊和牧场的冲突也时常发生,经常造成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死伤的事件。在政府机构,各部落为了谋取重要岗位和就业机会,也会发生争端。

目前,南苏丹部落冲突较为严重的地区是琼格莱州、湖泊州、瓦拉卜州、上尼罗河州、团结州、中赤道州和东赤道州。南苏丹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加强军队、警察等执法力量,解除部落武装、调解敌对部落矛盾等。而政府最关注的是蕴藏丰富石油的产油区团结州和琼格莱州。

部族对政府的影响

丁卡部族控制着南苏丹政权。南苏丹政党众多,目前在南苏丹注册并在政府拥有代表的主要政党有苏丹人民解放运动(SPLM)、苏丹非洲联盟(SANU)、团结民主阵线(UDF)、苏丹非洲党第一联盟(USAP1)、苏丹非洲党第二联盟(USAP2)等8个政党团体。SPLM是南苏丹执政党,主要由丁卡人组成。南苏丹政府议会议员171人,SPLM在议会中占159席。前苏丹副总统、南苏丹SPLM领袖、奠基人约翰·加朗来自丁卡部族,现任南苏丹总统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也来自丁卡部族。此外,南苏丹武装力量前身为“苏丹人民解放军”,即独立前的SPLM部队,独立后改编为南苏丹共和国武装部队,南苏丹总统基尔兼任总司令,因此南苏丹武装部队也由丁卡部族控制。

南苏丹部族众多,如何平衡丁卡部族与其他部族的利益,平衡朱巴与各部族的权益,是南苏丹经济发展和实现各民族平等的一个严峻挑战。

旅游信息

签证

赴南苏丹旅行的中国人应办理南苏丹签证或入境许可(Entry Permit),南苏丹不接受落地签。

旅游旅游

签证可前往南苏丹驻外使领馆办理;没有南苏丹使领馆的国家和地区,可以让朋友和同事,在南苏丹办理入境许可。如果没有签证和入境许可,将被拒绝登机;或者在抵达南苏丹朱巴国际机场后后,被遣返。

例如:由于南苏丹在中国有大使馆,所以如果旅行者从中国来南苏丹,必须前往南苏丹驻中国大使馆办理签证,不得也不能办理入境许可。

又如,由于南苏丹在阿联酋没有大使馆,如果旅行者从迪拜来南苏丹,可以让朋友或同事,在南苏丹办理好入境许可;旅行者拿着南苏丹的入境许可,可以在抵达机场后,办理入境签证。

南苏丹各驻外使馆办理的签证类型,大多是一次性签证,费用50美元,期限为3个月;也有部分大使馆可以办理3个月的多次往返签证,费用yu100美元。

野生动物保护区

7个,总面积175万公顷。气候属热带气候,局部有雨林气候。

森林资源121 处,总面积 120. 5 万公顷,有资料称森林覆盖率超过50%,南苏丹盛产热带硬木,其中柚木人工种植面积居非洲第一位。

航班

朱巴是南苏丹航空枢纽,去往各州一般需经朱巴转机。朱巴仅有飞苏丹首都喀土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乌干达首都坎帕拉、阿联酋首都迪拜和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的往返国际航班。

1、 朱巴-内罗毕航线

目前有三家航空公司,分别是Jetlink(工作日每天两班、周末每天一班)、East African(每天一班)和 ALS(每天一班)。

2、 朱巴-亚的斯亚贝巴航线

埃塞俄比亚航空,每周两趟。(埃航有从北京到亚的斯亚贝巴的直航)

3、 朱巴-喀土穆航线

目前有三家航空公司,分别苏丹航空、太阳航空和Marsland,均每天一班。

4、朱巴-坎帕拉航线

目前有一家航空公司,为乌干达航空,每天一班。

内河航运

内河通航里程:白尼罗河喀土穆至朱巴苏丹南方境内部分1000公里。

宿食

朱巴的宾馆设施均比较简陋,多为活动板房或帐篷旅馆,条件相差不大,价格较高。

南苏丹基督教徒众多,饮食禁忌较少,可饮酒食猪肉。星期六、日为周末。

习惯

朱巴市政供电紧缺,各单位一般自备发电机,当地电压220V,电插头制式为英式三相插头。中资宾馆安装国内制式的电源插座,可直接使用国内电器。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礼乐滩    下一篇 黑海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