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芙妮·阿克赫斯特纪念杯
目录
首次授予于1934年。
这个奖杯由新南威尔士网球协会捐赠,用于纪念出生于新南威尔士Ashfield的达芙妮·阿克赫斯特。她在1925年和1926年以及随后的1929-1930连续三年赢得澳网冠军。阿克赫斯特嫁给了新南威尔士网球手Roy Cozens并在1931年因宫外孕逝世,时龄29岁。之后,Cozens与另一位杰出的网球运动员Louie Bickerton结婚,婚后他们共同抚养阿克赫斯特的孩子。
阿克赫斯特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希望成为一位钢琴家的,她在国家音乐学院里学习音乐,并成为了一名音乐教师。在学业上她表现优秀,并参加了澳大利亚首个到海外旅行的女子队伍。她参加了温网并成功进入四分一决赛,更在1928年打入单人、双人半决赛和混双总决赛。
第一届达芙妮·阿克赫斯特纪念杯由新南威尔士的Joan Hartigan击败昆士兰的Margaret ‘Mall’ Molesworth赢得。Molesworth曾经在1922年获得澳网开幕赛女单冠军。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英语:Australian Open,简称:澳网)是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之一。比赛通常于每年一月的最后两周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墨尔本举行,是每年四大满贯中最先举行的一个赛事。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创办于1905年,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不过与另外三项大满贯赛事相比,澳网还是最年轻的。比赛创立之初比赛被命名为“澳大拉西亚锦标赛”(Australasian Championships);1969年,比赛进入“公开赛时代”。自1988年起,比赛一直在墨尔本公园的室外硬地球场上进行。
比赛设有男子单双打、女子单双打以及混合双打等项目。男子单打冠军奖杯是诺曼·布鲁克斯挑战杯(Norman Brookes Challenge Cup),女子单打冠军奖杯是达芙妮·阿克赫斯特纪念杯(Daphne Akhurst Memorial Cup)。
年份 | 冠军 | |
---|---|---|
2014 | 李娜 | 中国 |
2013 | 维多利亚·阿扎伦卡 | 白俄罗斯 |
2012 | 维多利亚·阿扎伦卡 | 白俄罗斯 |
2011 | 吉姆·克里斯特尔斯 | 比利时 |
2010 | 塞雷娜·威廉姆斯 | 美国 |
2009 | 塞雷娜·威廉姆斯 | 美国 |
2008 | 玛利亚·莎拉波娃 | 俄罗斯 |
2007 | 塞雷娜·威廉姆斯 | 美国 |
2006 | 阿梅莉·毛瑞斯莫 | 法国 |
2005 | 塞雷娜·威廉姆斯 | 美国 |
2004 | 贾斯汀·海宁 | 比利时 |
2003 | 塞雷娜·威廉姆斯 | 美国 |
2002 | 珍妮弗·卡普里亚蒂 | 美国 |
2001 | 珍妮弗·卡普里亚蒂 | 美国 |
2000 | 林赛·达文波特 | 美国 |
1999 | 玛蒂娜·辛吉斯 | 瑞士 |
1998 | 玛蒂娜·辛吉斯 | 瑞士 |
1997 | 玛蒂娜·辛吉斯 | 瑞士 |
1996 | 莫妮卡·塞莱斯 | 美国 |
1995 | 玛丽·皮尔斯 | 法国 |
1994 | 施特菲·格拉芙 | 德国 |
1993 | 莫妮卡·塞莱斯 | 南斯拉夫 |
1992 | 莫妮卡·塞莱斯 | 南斯拉夫 |
1991 | 莫妮卡·塞莱斯 | 南斯拉夫 |
1990 | 施特菲·格拉芙 | 德国 |
1989 | 施特菲·格拉芙 | 德国 |
1988 | 施特菲·格拉芙 | 德国 |
1987 | 哈娜·曼德利科娃 | 捷克斯洛伐克 |
1986 | 未举行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 |
1985 |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 美国 |
1984 | 克里斯·埃弗特 | 美国 |
1983 |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 美国 |
1982 | 克里斯·埃弗特 | 美国 |
1981 |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 美国 |
1980 | 哈娜·曼德利科娃 | 捷克斯洛伐克 |
1979 | 芭芭拉·乔丹 | 美国 |
1978 | 克里斯·奥尼尔 | 澳大利亚 |
1977 | 伊文·古拉贡·考利 | 澳大利亚 |
凯瑞·梅尔维尔·列特 | 澳大利亚 | |
1976 | 伊文·古拉贡·考利 | 澳大利亚 |
1975 | 伊文·古拉贡·考利 | 澳大利亚 |
1974 | 伊文·古拉贡·考利 | 澳大利亚 |
1973 | 玛格丽特·考特 | 澳大利亚 |
1972 | 弗吉尼亚·韦德 | 英国 |
1971 | 玛格丽特·考特 | 澳大利亚 |
1970 | 玛格丽特·考特 | 澳大利亚 |
1969 | 玛格丽特·考特 | 澳大利亚 |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