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
- 中文名
- 北京师范大学
- 英文名
- BeijingNormalUniversity
- 简称
- 北师大(BNU)
- 创办时间
- 1902年
- 类别
- 全国重点大学
- 学校类型
- 综合类研究型大学
- 属性
- 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
- 所属地区
- 中国北京
- 现任校长
- 董奇
- 知名校友
- 莫言,刘允,魏礼群,启功
- 主管部门
- 教育部
- 校训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 主要院系
- 文学院、法学院、心理学院、天文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等
- 学校地址
-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 育人理念
- 治学修身,兼济天下
目录
1901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首先招生,于次年12月17日开学,校址设在景山东马神庙。1904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
1908年5月,优级师范科从京师大学堂中独立并建校,改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校址迁往厂甸五城学堂。这是中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校的开始。
1912年5月,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0年北京高师开办教育研究科,招收高师和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及大学三年级优秀学生,开中国高等学校通过考试招收研究生之先河。
1923年,北京高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改为师范大学。
1931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定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下设教育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及研究院。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北平师范大学迁往西安,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1938年春,西安临时大学迁至汉中,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北平师大改为西北联大教育学院。同年8月,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改为师范学院,并于次年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1940年,西北师院奉命迁往甘肃省兰州市。为减少损失和解决新校址房屋不足,从1941年起,老生在城固逐年毕业,新生在兰州招收。至1944年,西北师范学院全部搬迁兰州。
1946年春,学校师生陆续迁回北平,部分教师留在西北,充任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教师,支持了西北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年11月迁回北平的学校开学。
1949年9月,北平改称北京,学校也相应改为北京师范大学。
50年代初,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市体育专科学校、中国大学理学院、燕京大学教育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室和教育专修班以及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师范大学,著名历史学家陈垣任校长。教师增至340余人,在校生达2300余人;校舍增加至82万平方米,原和平门外新华街旧址称南校,定阜大街辅仁大学校址称北校,并在海淀区北太平庄建新校舍。
2002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一起被列入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四所院校。
截至2013年8月,学校设有本科专业6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6个、二级学科点15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二级学科点108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此外还拥有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和社会工作硕士、应用统计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应用心理硕士和国际商务硕士等14类硕士专业学位以及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授予权。
学校已建成国家重点一级学科5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1个,2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并在18个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
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发布的2013年一级学科评估结果,该校教育学、心理学、中国史、地理学、生态学等5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系统科学等3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二,共有17个一级学科排名前十,24个一级学科排名前二十(约占89%),排名第一的学科总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五。在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的2012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该校入选300强,在亚洲大学中排名第45位,在大陆地区高校中排名第8位。
该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及加拿大等国家的20多所大学有交换留学生项目的合作。分别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加拿大谢布克大学和道森学院合作建立了6所孔子学院。截止2013年8月,该校长期留学生来自94个国家和地区,秋季在学长期留学生1800余人,其中学历生占74%。
2001—2009年该校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CSSCI论文14019篇,发文量在全国高校排名第3位。在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该校获奖总数名列第2位;在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26项一等奖中,该校获得3项,居全国高校第2位。
“十一五”期间,该校共获准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课题)773项目。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共679项,国家“973”项目、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23项,有4人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课题26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行业公益性专项29项,国家科技计划重大专项6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3项,国际合作项目7项;理工科年均到位科技经费逾亿元,其中,2010年近4.1亿元。根据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部公布的“200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9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该校为第一单位的论文为906篇,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全国高校排名第22位;该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情况: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截止2013年8月,该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其中联合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北京市工程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16种。
同时,该校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其中,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截至2012年底,该校图书馆共藏有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等在内的印本文献435.3万余册;引进各类型中外文数据库281个,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6.5万余种、学位论文444.8万篇、中外文电子图书548.4万余册,建设各类型特色馆藏资源数据库25个,数字资源量约30600GB,其中电子图书约1580GB。
党委领导
党委书记:
北师大校徽标志物为“木铎”。“铎”出现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古代用以木为舌的木铎宣布政令,后来木铎就成了教师的指谓。《论语》记载:“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后人将此说法扩展,称老师为执掌木铎的人,“木铎”是以一直作为北师大的校徽标志物。
校训为著名史学家启功所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修养的标准和精神追求,又是启功70多年从教生涯中的一个感悟。
启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他指出,校训没有任何人执行考试、考察、判分、评选,实践校训关键在于师生的自觉性。所学能否真正成为师表,并不是“职称”、“级别”所能衡量或代表;所行能否真正成为模范,也不待旁人选举出来,而是要随时扪心自问,有没有可惭愧的思想行动。
据2016年8月2日新浪网消息称:北京师范大学校友邱季端将其收藏的6000多件古陶瓷捐赠给母校,北师大就此宣布成立中国古陶瓷博物馆和中国古陶瓷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院,并任命邱季端为首任馆长和研究院院长。然而很快这6000件藏品就被部分民间文博爱好者和业界人士质疑为“赝品”。比如有文物鉴定公众号发文,表示被“藏品上的‘大明永乐皇帝朱棣御赐××国王赏用’这么朴实无华不怕杀头的话语给雷到了”。中国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许勇翔更是在媒体上直指这批古董不是真的(昨日澎湃新闻)。
面对汹涌舆情,捐赠者一周内两次回应,捐赠前已找专家鉴定,并且委托律师,保留追究“无据诽谤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就算如此严正声明,仍难平息民间和业界质疑之声,因为赝品模仿技艺拙劣,行话里叫“开门假”。本来,文物鉴定是一件异常严肃的事,由于赝品也有好坏之分,博物馆收到赝品也非罕见。
因此,文物是真是假,尚属于收藏者与专家之间认知和观点上的不同,但是,如何对待文物的收藏与展出,这就牵涉到专业机构(如博物馆)的工作态度以至操守问题。更何况北师大是什么地方?是启功先生呆过的地方!作为北师大教授,启功先生曾经担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主任。北师大的文科科研实力,尤其是文博类专业,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可称得上是响当当的王牌专业。一面是文物研究重镇,另一面却出了这样的幺蛾子,北师大校方的尴尬可想而知。
而大学的功能无外有二。一曰科学研究,一曰教学。这件事,折射出大学里管理决策和学术研究是两条线,那么多的专家学者放着不问不咨询,仓促受捐、建馆。受捐文物倘若证实为假,大学科研和教学的任务一样也没实现。更严重的是,以北师大百年名校的声誉为假古董背书,误导公众,这个娄子捅得有点大。尤其类似的捐赠与受捐,还不纯粹是慈善公益性质,以巨额捐赠换取大学内建筑物的永久命名,同时身兼国家重点大学校级博物馆馆长,这些荣誉头衔,都是可以在现实中转化为社会资本而获利的。因此,大学以“名”换“利”,如何保障程序公正透明,同时降低声誉受损的风险,这才是此次赝品风波背后的真问题。
也许有人会认为,校友捐赠出于好心,对于美意,用不着上纲上线。的确,捐赠者本人也许也是赝品的受害者。如何既照顾校友的爱校热忱,同时又坚守大学的门规与立场,这需要长袖善舞、精于沟通的管理人才。这件事,我相信无损北师大的文科实力与盛名,但学校管理部门是否决策缺乏慎重,部门协调失灵,的确值得好好反省一番。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