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叶链荚豆
- 中文学名
- 柴胡叶链荚豆
- 拉丁学名
- Alysicarpus bupleurifolius (L.) DC.
- 别称
- 长叶炼荚豆
- 拼音
- chaihuyelianjiadou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 蔷薇目
- 科
- 豆科
- 属
- 链荚豆属
目录
株: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披散,多分枝,高0.25-1.2米,几无毛。
叶:叶具单小叶;叶柄长2毫米或几无柄,无毛;小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4-7(-9)厘米,宽(2-)4-5(-8)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圆或楔形,生于茎上部的叶较宽短,上面无毛,下面沿中脉疏被毛,侧脉10-13对。
花:总状花序顶生,柔弱,长3-18厘米;花成对生于节上,稀疏。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花萼长6-8毫米,5深裂,裂片披针形,干而硬;花冠淡黄或黄绿色,稍短。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披散,多分枝,高0.25-1.2米,几无毛。叶具单小叶;叶柄长2毫米或几无柄,无毛;小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4-7(-9)厘米,宽(2-)4-5(-8)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圆或楔形,生于茎上部的叶较宽短,上面无毛,下面沿中脉疏被毛,侧脉10-13对。总状花序顶生,柔弱,长3-18厘米;花成对生于节上,稀疏。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花萼长6-8毫米,5深裂,裂片披针形,干而硬;花冠淡黄或黄绿色,稍短。荚果长0.6-1.5厘米,宽1.8毫米,有荚节3-6,下部每一荚节远较花萼短,节间收缩,无毛。
分布:缅甸、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毛里求斯及波利尼西亚
产地:台湾南部、广东、广西及云南南部
生境:荒地草丛中、稻田边及山谷阳处
海拔:150-950米
功用:全草有驳骨消肿、去腐生肌的功能
Alysicarpus bupleurifolius (Linn.) DC. Prodr. 2: 352. 1825; Baker in Hook. f. Brit. Ind. 2: 158. 1879; Matsumura et Hayata in Journ. Coll. Sci. Univ. Tokyo 22: 108. 1906; Hayata, Ic. Pl. Formos. 1: 189. 1911; Gagnep. in Lecomte, Fl. Gen. Indo-Chine 2:557. 1920: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505. 1955;广州植物志334. 1956; 台湾植物志3: 168. pl. 515. 1977. ——Hedysarum bupleurifolium Linn. Sp. Pl. 745. 1753.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