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左撇子日
- 中文名称
- 国际左撇子日
- 别名
- 世界左撇子节
- 起源时间
- 1975年8月13日
目录
左撇子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anus,加上后缀cus,意为身体具有某种缺陷。1921年,在一篇有关精神病学的论文中,左撇子被视作弱智的症候。直至20世纪60年代,人们还依然认为:左撇子和阅读障碍密切相关。1975年8月13日,美国堪萨斯州托佩卡市的一群左撇子建立了名叫“左撇子国际”的组织,他们设想把全世界的左撇子联合起来,共同争取左撇子的权益。一年后,该组织举行庆祝活动,并将这一天确定为国际左撇子日,希望全世界的左撇子一起庆祝自己的节日。1976年的8月13日就成为第一个国际左撇子日。
国际左撇子日逐步得到世界各国左撇子组织的承认,纷纷开展庆祝活动。
1992年,英国伦敦左撇子俱乐部也将8月13日确定为国际左撇子日,并于当年举办他们的第一届国际左撇子日庆典。在英国并设立了国际左撇子日专门网站,宣传国际左撇子日,普及左撇子知识,介绍每年国际左撇子日的活动安排,报道世界各国的庆祝活动。
国际左撇子日(InternationalLeft-HandersDay),是每年的8月13日,是一个为左撇子而设的节日。
在1975年8月13日,美国堪萨斯州托皮卡市的一群左撇子,成立了左撇子国际(LeftHanderInternational)的组织,希望能争取左撇子相关权益,他们决定自1976年8月13日,开始订为国际左撇子日,他们在这个节日贩售推广左撇子相关的商品,并曾发行一本关心左撇子课题的杂志。
一直到1992年开始,英国的左撇子联盟(LeftHanderClub)也开始庆祝左撇子日。在英国,各个城市都开始有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表演、设立“左撇子空间”、左撇子艺术创作等,使这个节日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这个节日的目在于提醒人们注意到左撇子在以右手为主的世界中,遭遇的种种不便,希望能促进在教育、日常生活、工具的设计上重视惯用左手者的权益,并发起对左撇子的相关研究。
有几十个国家的左撇子组织庆祝这一节日,遍布世界各洲。欧洲是左撇子组织活跃的地方,庆祝活动更为隆重。
欧美各国的左撇子每年都会在8月13日这一天上街游行,反对歧视左撇子,向全世界宣布:“习惯用左手和习惯用右手没什么区别”。
在一个大多数人都惯用右手的世界里,“左撇子”人群依然受到排斥和歧视。在生活习惯、文化信仰等方面,总是显得与这个右手世界格格不入。但事实上,在很多领域里活跃的杰出人才却是在用左手征服世界。历史上左撇子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当代左撇子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都远远高于左撇子在人口中的比例。
在左撇子国际发布的《左撇子宣言》中提到,建立国际左撇子日的目的在于团结世界各地的左撇子为争取自身的利益而斗争,唤起全社会对左撇子问题的关注,提醒人们在一个以右撇子为主的社会中改进产品的设计并更多考虑左撇子的方便与安全,消释数千年来在各种文化中都存在而今天也还在不断制造着的对左撇子的偏见。
卢梭说:“社会即是包容”。但长期以来,这些非残疾的特殊生理人群却没有得到我们“大多数人”的包容,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相反,他们还受到一些白眼、一些歧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色盲俱乐部”、“左撇子日”在国外成立。国际社会对这些特殊生理人群的关注开始升温。
“国际左撇子日”只是众多国际节日其中的一个,而这些节日的设立往往带着苦涩,甚至是苦难。一些受尽不公正待遇的人们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组织起来,作为某种非战争的斗争,有时会演变成可怕的战争。这些国际纪念日,是人类对利益认识的不断升华,对利益分配关系的不断调整。比如“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是无产阶级奋斗的结果,而发展到今天成为调整劳资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据统计,左撇子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左右,而在我国有近1亿人是左撇子。但是,市场上的生活用具却大都是根据右手习惯设计的。2005年,“海归”梁之昱看准了这块市场空白,在京城做起了“左手生意”。
登陆淘宝网,输入“左撇子用品”便找到了近3000件相关产品。较常见的如左手剪刀、文具、键盘、开瓶器、炊具等,还有左手钱夹、计算器、吉他等,设计都十分人性化。一位卖家说,他们目前有100多种左撇子商品,但是与40%的产品是从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进口,因为有些产品国内并没有厂家在做。“其实左手剪刀的工艺很简单,就是换个把手方向,但很多剪刀厂家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需求。”他说,自己拿到的主要是国内一些工厂接国外订单后剩下的货,比如左手奶锅,就是国内工厂根据国外需要生产的。
左撇子中不乏知名人物,历史上如爱因斯坦、拿破仑,如今的如美国总统奥巴马等政治人物,在各行各业的人群中都有左撇子,如微软的比尔·盖茨、华裔科学家李政道、中国笑星赵本山、香港明星张柏芝、乒乓球运动员郭跃等。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