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儒藏

《儒藏》是儒家著作的总汇,其地位相当于道家的《道藏》、佛教的《大藏经》,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儒藏》编纂是有史以来首次对中国儒学的成果和史料进行系统收集和整理的大型文化工程。《儒藏》采取经、史、论“三藏”及二十四目“的编录体系,是中国儒学曆史资料集大成之作。

目录

《明史·文苑传四·曹学佺》:“尝谓‘二氏有藏,吾儒何独无?’欲修儒藏与鼎立。”

背景

纵观中国历史,虽然儒、释、道三家并称,但三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儒家以自觉传承“六经”为己任,“六经”所代表的中国上古文化正是通过和依赖儒家的世代努力而传承至今。历代儒家学者对《诗》、《书》、《礼》、《易》、《春秋》等经典的不断整理、解释和对其思想文化的推衍与发展,构成了儒家典籍体系的主要内容。它与根源于印度的佛教和后起的道教不同,不是某种宗教的经典,而是中华文明的经典。

由于儒家所具有的深厚历史感、文化感、道德感,不仅使得历代主政者无不重视儒家的政治、文化功能,而且也使得儒家的价值观逐渐成为中国人价值观的核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因此,把儒家经典及其在各个时期的注解,把历代儒家学者的著述,把体现儒家思想的各种文献编纂成一部大文库——《儒藏》,无疑对当今和后世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自宋朝以来,历代王朝都编有《佛藏》和《道藏》,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又编辑出版了《中华大藏经》和《中华道藏》,唯独没有编纂过《儒藏》。明、清两代虽然也曾有学者提出编纂《儒藏》的建议,但因工程浩大等原因,最终没有能够实行。这不仅与儒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极不相称,更不能满足传统文化整理与研究日益广泛深入的需要。

项目进度与规模

《儒藏》工程是一项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的基础性国家文化工程,也是一项迄今为止人文社科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工程。

《儒藏》工程包括编纂工作与研究工作。编纂工作分为两步:先编《儒藏》“精华编”。该编将收入中国四部之书及出土文献中具有代表性的儒家典籍文献503种,韩国、日本、越南历史上以汉文著述的重要儒学著作150余种,共分编为332册,约计2.6亿字;第二步编纂《儒藏》“大全编”。该编将收入儒家经典著作3000余种,约10亿字;此外还要编纂著录两万余部“儒家经典文献总目”。研究工作包括若干子项目,如:中、日、韩、越四国《儒学史》、多卷本《中国经学史》、《儒、释、道三教关系史》、《中国儒学诠释史》、“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系列研究丛书”等等。

《儒藏》工程开始至今,已是第10个年头。在汤一介先生的带领下,在国内外50多家合作单位400多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儒藏》“精华编”已出版74册;中、韩、日、越四国的《儒学史》编写工作已全面启动;9卷本的《中国儒学史》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儒家经典文献总目”其中的《经部》著录书目14000余条,也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儒藏》收书范围突破传统,出版形式适应现代。《儒藏》“精华编”不仅收录传世文献,同时收录了出土文献、域外文献,并将这三者荟萃为一编,而又各自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这在中国古籍编纂史上尚属首次。在整理和出版形式上则以现代的学术眼光和技术手段面向世界。为方便更多的学者和读者阅读、研究,《儒藏》“精华编”选择以附有简明校勘记的标点排印而非影印本的形式出版。

专家评定正式出版的《儒藏》“精华编”为:其选本之精善,校勘之精当,标点之精确,可媲美或超越前人。

意义

编纂《儒藏》的目的是和编纂《佛藏》《道藏》一样,都是旨在把中国思想文化的典籍经过系统整理,以便收藏、保存和利用,为人们提供研究儒家思想的可信资料。儒家思想文化不一定都能适应现代人类社会的现实,也不一定能解决当今存在的种种复杂问题,但这些问题无疑是要我们利用儒家典籍和文献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在近几十年中,经过中外学者的努力,已经整理和发觉出儒家思想文化的若干方面可以有益于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存在问题的资源。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OWL    下一篇 雷州半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