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秦城监狱

秦城监狱,其前身是国民党北平第二模范监狱(功德林监狱),是公安部直属监狱。1955年根据罗瑞卿部长的指示精神重新选址修建,1960年在苏联专家援助下修建。新址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附近,并因地名而将这座监狱习惯称呼为“秦城监狱”。秦城监狱一开始就由公安部直属一处(预审)管辖,1962年后改由公安部预审局管辖。这里先后关押过国民党首要战犯、各类大案要案的案犯、美蒋特务等,还有文化大革命中被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迫害的许多中央领导同志。

目录

秦城监狱是中国最著名的监狱,建立于1958年,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秦城村(位于小汤山镇附近),曾关押过满清要员、国民党将军、“四人帮”、成克杰等高级别的囚犯。中国被判刑的省部级高官大多在此集中关押。秦城监狱也是唯一不隶属于司法部而是公安部的监狱。

最初,监狱共建有4幢白色楼房,“文革”期间,“高级犯人”增多,“牛鬼蛇神”无处关押,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便在这里大兴土木,加建牢房。1967年,秦城监狱又增加了6栋楼房和6个院子。“四人帮”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扩建的这座用来迫害人民的特级监狱,竟成了关押自己的地方。

每间监室有20平方公尺,内有单独的洗手间,还有坐式马桶和脚踏式冲水。重犯囚室内的墙壁是特制的,可严防囚犯撞墙自杀。房内的常置设施只有一张距地面一尺左右的矮床。需要写“交待材料”时,才会由管理人员送进一张小学生式的单人课桌供使用。但也许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凳子是永远没有的,床铺就是犯人平日坐的地方。室内所有永久性设施都被去掉了棱角,被打磨成圆形。铁丝、碎玻璃片、绳索甚至布条,以及易燃易爆物品,总之,一切可能被用来行凶、自杀、越狱的工具都在这里绝迹。

统计资料显示,近10年来被查处的副省(部)级以上高官超过100人,除被执行死刑外,绝大部分人被关押在秦城监狱,或在此服过刑。

监狱前身

历史演变

秦城监狱前身是功德林监狱,功德林1号的前身是国民党北平第二模范监狱,所以这里也称“功德林”监狱。这座监狱是民国四年(即1915年)建造的。

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日本侵略军等反动统治者占领北平时都曾管辖和利用过这座监狱。这座监狱是统治阶级用来镇压人民的御用工具,也是反动派关押和迫害革命志士仁人的历史罪证。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烈士当年就是被关押在这里,并在此英勇就义的。监狱大墙外面就是反动派处决人犯的刑场。解放后,在“功德林”大墙外面的地下,发现掩埋着一层层白骨。

进城后,功德林监狱由两个部门(华北军区军法处和华北社会部审讯科)管辖,犯人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华北军区军法处关押的犯人;另一部分是审讯科管的犯人。犯人们由两个部门分别安置在东西监房内,各自管理。办公室也是一个院子分为东西两部分,各自办公。1952年,军法处搬走后,所有房屋全部移交公安部一局四处(执行处)。

1952年在“功德林”的大墙外边盖了一部分简易平房,作为监狱干部的家属住房。但由于数量很少,有一部分干部和家属还得住在监房中。

随着预审工作的深入开展,犯人也陆续增加。除了审讯科入城时带进的几百名在押犯以外,以后又先后收押了一些“三反”、“大镇反”等运动中清理出来的犯人以及一些专案犯人,监房显得愈发紧张。1954年以后,全国六个大区的战犯管理处撤销,全国除保留抚顺战犯管理所外,主要战犯多集中在北京的“功德林”监狱。此外,在这里还收押了一些外籍犯和特殊犯人。因此,当时犯人的管理问题成了预审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而首先急需解决的就是监房拥挤和管理上区别对待的问题。

设施介绍

在这座监狱里没有放风场地,没有审讯室,也没有卫生设施,甚至连个说得过去的厕所都没有。每个监舍的面积很小,还不足2平方米。为防止犯人逃跑,整个监狱的外形呈“八卦”形,每一个八卦角是一栋监房,全部是砖木结构,监舍的出口很少,每扇门都是设在“八卦”的角上而反锁着,地面铺的青砖,监舍阴暗潮湿,再加上年久失修,几十年来风风雨雨,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重新修建

选址

1955年秋,当时担任公安部政治保卫局直属一处处长的姚伦,根据罗瑞卿部长的指示精神,和当时的办公厅副主任于光文及秘书朱慧开始了为新监狱选址的工作。

经过大半年选择,终于发现了一处比较理想的地方—秦城。此地位于北京西北远郊的昌平县境内,坐落在燕山脚下,与十三陵相连。南面是天然温泉小汤山,东邻陶峪口水库,西面是四通八达的大汤山。此地远离城市,一面依山,人口稀少,地理环境适于犯人的改造和关押。虽然当时比较荒凉,遍地荒山野草,野狼出没,但自然环境还是比较好的。这里的交通也比较便利,几条自然形成的公路通向北京城里和远近郊区。后经罗瑞卿部长拍板,决定将公安部的直属监狱建在秦城。并因地名而将这座监狱习惯称呼为“秦城监狱”。

修建

监狱的地址选定以后,还有一系列问题要逐一去解决。如征购土地、修建公路和桥梁、设计监狱的图纸以及施工建造等等。

首先是征购土地的工作。这块地是当地村民赖以生存的地方,价格是比较高的,特别是生长着果树等经济作物的土地要价就更高,一般一棵果树要作价几十元,一棵柿子树不论大小,每棵要价都是四十元。另外,还征购了从小汤山到秦城沿途十几华里的农田,建造了一条公路,并修建桥梁,很好地解决了秦城监狱的交通问题,为监狱的施工和利用开辟了良好的途径,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接着就是设计和修改图纸的工作。当时的指导思想就是本着革命人道主义思想,彻底改变国民党等历代统治阶级对待人犯那种不人道的做法,在图纸的设计上处处体现出共产党的政策,要把犯人当人对待。根据当时苏联专家提供的图纸,结合实际需要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设计,从保密、安全、坚固的角度出发,使布局更加合理化,更加科学化。在设施和设备上进行了改进,并增设了卫生设施,以保证犯人的洗澡和卫生,设计了医疗室和锻炼身体的环境。秦城监狱建成后,功德林监狱的犯人都搬到了秦城,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退出历史舞台

2000年8月,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的燕城监狱开始建设,截至2009年,燕城监狱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具备了关押和改造罪犯的能力。燕城监狱将主要关押中央及省部级职务犯罪的重要罪犯和外籍犯人,以及具有研究价值的普通罪犯(通过其研究各项改造手段的内在规律)。燕城监狱全面投入使用后,秦城监狱会退出历史舞台,变更为看守所。

关押人群

秦城监狱从1960年建立,至2013年已有53年了,它在国内外是比较知名的,在国内也是比较现代化的高级监狱。从整体来说,它的部局是合乎实际要求的,坚固、实用、严密。秦城监狱一开始就由公安部直属一处(预审)管辖,1962年后改由公安部预审局管辖。

秦城监狱从建立起,关押囚犯的一半都是较高级别的犯人,包括满清要员、国民党战俘、“四人帮”等。由于犯人情况的千差万别,不同时期的每个犯人身上都代表着一个历史性故事,有人称之为“秦城春秋”。

秦城监狱有一套专门的设施和内部制度。监狱设有专门的医务室,配备保健医生和护士。他们只是负责犯人的一般疾病,定期检查“高级犯人”的身体。秦城监狱犯人的代号由数码组成。数码分为两个部分,前面的数字表示该人的入狱年份,以公元纪年表示。后面的数字表示该年份入狱的序号。如“6901”,前两位数代表1969年,后两位数代表收监的顺序是该年度的第一人。

监狱犯人按“级别”不同有单独和集体囚禁两种,“级别”划分一般是根据犯人在入狱前的官职,或渉案的程度而定。秦城监狱与普通监狱不同,实行单独放风制度,犯人初到秦城时并不能立即享受放风待遇。每次放风时间20分钟至1个小时不等,时间依当时狱中犯人的数目而定。

1983年6月,依照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拘留、预审,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改造的分工原则,公安部和司法部曾联合发出通知,将各地原来分别隶属司法、公安、农垦系统的监狱和劳改农场统一移交司法行政部门管理,但秦城监狱则属例外。

按照关押对象的不同,秦城监狱50多年的历史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关押的主要对象是满清要员、日本战俘和国民党战犯,军衔至少在少将以上;

如:沈醉、王陵基、曾扩情、徐远举、廖宗泽、王靖宇、孔庆桂、汤尧、文强(原国民党军统局北方区中将区长)等人。

(2)第二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关押的主要对象是高级右派和所谓的“反革命头目”,

如胡风(1955年)、冯基平(1966年,原北京市公安局长,曾主持修建秦城监狱)、王光美(1967年)、陆定一(1968年)、金敬迈等等。

(3)第三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关押的主要对象是林彪和“四人帮”两个集团的成员;

(4)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押的主要对象是省部级腐败官员。

如陈希同(原北京市市长)、成克杰原人大副委员长、郑筱萸(原国家药监局长)、陈良宇(原上海市委书记)、刘志华(原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军(原铁道部部长)、薄熙来(原重庆市委书记)、周永康(原中央政治局常委)等。

当然也关押过魏京生、鲍彤等政治犯。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    下一篇 收获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