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下珠
- 中文学名
- 红叶下珠
- 拉丁学名
- Phyllanthus ruber (Lour.) Spreng.
- 拼音
- hongyexiazhu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 牻牛儿苗目
- 科
- 大戟科
- 属
- 叶下珠属
目录
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稀达6米;茎皮褐红色,分枝常集中于顶部;小枝长10-20厘米,与叶柄、子房及果同被褐色锚状毛。叶片纸质,椭圆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7.5厘米,宽1-3.5厘米,顶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有时两侧不相等,边缘干时背卷,除叶下面中脉基部被柔毛外,其余无毛;侧脉每边5-6条;叶柄长2-3毫米;托叶三角形,长约2毫米,褐红色。花雌雄同株;雄花:通常2-6朵簇生于枝下部的叶腋内;花梗丝状,长3-6毫米;萼片4,黄绿色,椭圆形或卵形,彼此近相等,长2-2.5毫米,宽约1.2毫米,内面中央呈龙骨状凸起;雄蕊2,花丝合生成-短柱,花药贴生,基部叉开,药室纵裂;花粉粒圆球形,具10-20个孔;花盘腺体4,球状,腺体间的间隙为萼片内面中央龙骨状凸起所嵌入;雌花:直径约4毫米;花梗长18-25毫米,向顶部逐渐增粗;萼片6,与雄花的相似,内面中央稍凸起;花盘杯状,肥厚,顶端具齿裂,基部具6枚与萼片互生的三角状腺体;子房圆球状,直径约2.5毫米,4-6室,花柱分离,直立,长1-1.5毫米,顶端2裂。蒴果圆球状,直径约6毫米,红褐色,具有纵的凹槽,开裂后轴柱及花萼宿存;种子淡黄褐色,长约2毫米,宽约1毫米。花期4-10月,果期7月-翌年4月。
分布:分布于中南半岛
产地:产于海南保亭、儋县、陵水、乐东、三亚、文昌、临高、东方、琼东等地,生于山地疏林下或山谷向阳处
Phyllanthus ruber (Lour.) Spreng. Syst. Veg. 3: 22. 1826; Muell. Arg. in DC. Prodr. 15 (2): 419. 1866; Beille in Lec. Fl. Gen. Indo-Chine a: 607. 1927; Merr.in Lingnan Sci. Journ. 6: 281. 1928; 海南植物志2: 132. 1965; Chin in Acta Phytotax. Sin. 19: 345. 1981; non Noronha ex Hassk. (1790). ——Nymphanthus rubber Lour. Fl. Cochinch. 541. 1790. ——Phyllanthus tsiangii P. T. Li in Acta Phytotax. Sin. 25: 375. 1987, syn. nov.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