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姓氏革命

“姓氏革命”,其实仅是对公民权的一点基本诠释,就是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政策,改变带有歧视女性的规定和习俗,慢慢淡化传统观念中对男孩的偏爱。 这是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的经济和人格开始独立,使得更多女性希望享有“子承母姓”的同等权利。对于推动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提升农村生育女孩家庭的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丰县作为国家确定的试点县,掀起性别平等的“姓氏革命”。

目录

无论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还是倡导男女同等地位的现代,绝大部分人的姓氏,都是来自父母的“一厢情愿”。尽管当前社会的文明开放程度不断提升,但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子随父姓”仍是社会主流。不过,在安徽省长丰县,当地却“创造性”地开展了一场追求性别平等的“姓氏革命”

“姓氏革命”作为联合国性别平等项目,是从多个角度入手,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倡导性别平等,对随母姓的给予鼓励,慢慢的淡化以延续香火为目的的姓氏传承,是一个尝试和创举。

“子随父性”的传统根深蒂固

原因

是男孩偏好的思想严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本土父权制。就其表现来看,第一是父姓。因此男孩承担着姓氏的传承义务,即香火的延续。第二是父居。即男娶女,结婚后女方一定要到男方家居住,男方到女方家住叫入赘,是被人瞧不起的。而第三则是父系。随父姓的方可称为家里人,比如叔叔、侄儿等,而舅舅、外甥则被称为外人。

结论

一个姓氏和跟谁姓的问题,充满着性别视角和对男孩的偏好。

争议与疑问

争议一:父母同姓也有奖励?

网友观点

支持派:

“葵仔仔”:“咱们社会应该有这样的讨论,孩子可以随母姓。如两个孩子,一个随父亲,一个随母亲,就更好了,希望以后随父姓不再是一种约定俗成,而是一种自我选择”。“醉伽蓝”评论称:Y染色体是父系遗传,线粒体是母系遗传。所以女儿随母姓,儿子随父姓。

反对派:

“大漠飞鹰孤独侠”:中国的姓氏独特,作为一种凝聚力而世代相传的姓氏,以华夏民族大家庭的包容性,亲和力,源远流长,姓氏是民族的根。“木石白”:“姓氏是随便可以改的吗,改着改着就不知道自己的老祖宗是谁了,且每一个姓氏都有来源,都有文化底蕴,关系血缘,不是给钱就可以改的,母姓自有舅舅的孩子去继承。 ”

官方观点

“姓氏革命”只为性别平等

对随母姓的家庭,基层乡镇、社区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用村规民约的形式予以固定,只为了慢慢淡化了父姓意识和传宗接代思想。

争议二:能否打破性别歧视?

支持者认为该政策会对男女性别失衡问题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也有人质疑这一政策的合理性,认为奖励本身就是一种歧视。

支持者:

适度奖励有助打破偏见

学生小硕:对“子随母姓”的家庭进行奖励,数额不大,意义却不小。一定的物质奖励会给一些家庭选择孩子跟母姓带来可能,从而打破旧有的固定思维。目前,孩子随母亲姓还属于比较小众的事,但随着这样的家庭数量慢慢变多,顾虑过多和怀有偏见的人就会慢慢变少,这也是一种进步。

反对者:

现金奖励容易功利化

媒体人李忠卿:长丰县率先突破传统思维、打破民间惯例,由政府主导这项试点与改革,所以推进比较顺利,这从近30户新生儿家庭主动申请新生子女随母姓就可以看得出来。老百姓都有一个从众心理,相信开了这个头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家庭跟进。从某种程度上说,新生儿随母姓,确实能慢慢淡化父姓意识、传宗接代意识,但不宜以现金进行奖励,否则难免被功利化而事与愿违。

改革社会观念是根本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范和生:我国法律赋予了孩子随父姓或母姓的自由,随着男女平等宣传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家庭通过协商就孩子姓氏一事取得共识。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此进行干预并不合理,实际效果也不一定理想。社会性别平等的推进是一个观念改革的问题,只有社会整体观念的进步和完善,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性别平等。

疑问:奖励随母亲姓 效果成疑?

推动这样的社会和文化试验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长丰县有50户家庭主动申请新生子女随母姓并得到奖励,不清楚的是,男孩和女孩随母姓的各有多少,是不是女孩居多?假如是后一种情况,难说有多大改变。况且,单腿的“姓名革命”无法持久,文化的改变必然需要制度的配合,随母姓之后,假如农村女性在参政、就业和经济收入方面的弱势状况不变,这一推动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至多从跟爷爷姓,变成跟外公姓——— 还是跟男人姓。

长丰县的姓名革命,初衷很好,效果有待观察,部分做法则有待商榷。

小结:

长丰县对随母姓的家庭,基层乡镇、社区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用村规民约的形式予以固定,目的是“慢慢淡化父姓意识和传宗接代思想”。实际上,更直接的原因,是要从文化上探索解决农村生育中的“男孩偏好”和严重的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

在独生子女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孩子跟谁姓,更应倚赖双方家庭的互相协商,在协商中形成平等民主的教育价值观。政府的责任应在推动性别平等国策的制度和法律建设,制度环境对女性有利,则生男生女都一样、父姓母姓无所谓。用奖励的办法“引导”某种民间习俗,并没有办法提升公民私人领域自我管理的能力。

男女平等,是社会文明和谐的体现,消除性别歧视,观念引导固然不可或缺,但绝不是治病的良方。健全惠及全民、养老无忧的保障体系,让老人安享晚年;拆除现有就业性别歧视等制度樊篱,还女性以尊严;建立包容开放、文明和谐的社会,偏见自会失去土壤,才是治本之策。

关于试点长丰县

从2011年开始,长丰县被确定为 “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七周期性别平等项目县”,项目周期五年。该项目旨在倡导全社会关注女孩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发展,转变思想观念,提倡男女平等,遏制社会性别失衡。

项目自实施以来,该县便开展了“厕所革命”“姓氏革命”等多项举措,包括对所有村(居)制定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进行一次清理和完善,明确女性的参与权、分配权和继承权;建立完善农村女孩“优先培训、优先推荐、优先使用”的“阳光就业”机制等。

长丰县有关部门了解到了传统姓氏父母“当家作主”的特点,认识到只要稍微加以“诱导”,就可以在“推动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工作中好好施展一番拳脚。而最鲜亮的一招,就是奖金激励政策,是一种可推广的社会性别平等干预服务模式,对逐步消除姓氏传承意识,降低男孩偏好意义重大。但是也让“姓氏革命”有了种“姓金”的味道,由此引发热议。

关于政府引导

政府引导并非“一刀切”

长丰县人口和计生委副主任龚存兵:我们提倡新生儿随母亲姓,但并不是绝对的“一刀切”。对于姓氏的选择,我们主张的是尊重双方家庭意见,只要不戴着性别歧视的有色眼镜,都是合情合理的。现阶段的奖励只是一种引导措施和激励机制,目的在于提倡男女平等的观念,政府并不存在任何干涉。

关于现金奖励

金钱奖励政策本身值得商榷。一方面,尽管1000元数额并不大,但好歹也是公共财政资金,如今要用到别人家庭内部事务上,可让他人信服?另一方面,发奖金容易,看“功效”困难,孩子随了母亲姓、领了奖金后,是否要花人力物力专门去监管别人一辈子“行不改姓”?如果要改回父亲的姓氏,难道还可以用奖金作为阻止的理由?此种激励政策虽然看起来很美好,想必执行起来只会充满无奈。

“姓氏革命”,仅是对公民权的一点基本诠释,这份权利又岂能由一种交易来支撑?别人家的子女到底跟谁姓,都是别人家的事儿。如果父母原本就打算让其随母姓,这1000元奖金怕是多此一举;如果原计划随父亲姓,而因为1000元作了改变,孩子长大后又该对自己的父母作何感想?人生基本权利的践行,恐怕还是少点铜臭味更好。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春秋谷梁传    下一篇 中国河流和湖泊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