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长江韬奋奖

长江韬奋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长江韬奋奖原分别为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作为长江韬奋奖的前身之一,于1991年设立;韬奋新闻奖作为长江韬奋奖的另一前身,设立于1993年,2005年两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 合并后的长江韬奋奖,由每两年评选一次改为每年评选一次,每届评选获奖者20名(其中长江系列10名,韬奋系列10名)。

目录

长江韬奋奖是授予新闻传媒界从业人员的全国性最高奖项。长江韬奋奖原分别为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2005年根据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的精神,将两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

奖项来源

范长江新闻奖

范长江新闻奖作为长江韬奋奖的前身之一,于1991年设立,是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中青年记者的最高荣誉奖,是经中宣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项。最初每三年评选1次,从1998年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已评选六届,共产生获奖者59名。

开展这项评选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表彰和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和继承范长江同志献身人民新闻事业的崇高精神,推动新闻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检阅和提高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

范长江新闻奖前三届每届评选获奖者10名,提名奖30名。从第四届评选开始,不再设立提名奖。范长江新闻奖采取有组织推选参评者的办法。评选范围是在有正式刊号、公开发行的报纸,国家通讯社,经正式批准的广播电台(站)、电视台和其它新闻机构从事记者工作连续10年以上,在评选年度不超过50周岁,人品、文品俱佳的现专职中青年记者(含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播音员)。

评选标准和要求是:德才兼备,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在新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要把参评者的思想作风、职业道德、社会反映和综合业务成果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评选。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于今天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91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3件,一等奖44件,二等奖90件,三等奖154件;20名新闻工作者获得长江韬奋奖,其中长江系列10名,韬奋系列10名。

韬奋新闻奖

韬奋新闻奖作为长江韬奋奖的另一前身,设立于1993年,由韬奋金会委托中国记协主办,是奖励我国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员、新闻性节目制片人、通联、校对等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是经中宣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已评选六届,共产生获奖者57名。

开展这项评选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继承和发扬邹韬奋同志真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思想作风,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发扬敬业创新精神,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优异成绩,促进新闻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韬奋新闻奖前三届每届评选获奖者10名,提名奖30名。从第四届评选开始,不再设立提名奖。韬奋新闻奖采取有组织推选参评者的办法。评选范围是在有正式刊号、公开发行的报纸,国家通讯社,经正式批准的广播电台(站)、电视台和其它新闻机构从事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员、新闻性节目制片人、通联、校对等连续10年以上,人品、文品俱佳的现专职新闻工作者。

评选标准和要求是:德才兼备,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在新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要把参评者的思想作风、职业道德、社会反映和综合业务成果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评选。

长江韬奋奖

合并后的长江韬奋奖,由每两年评选一次改为每年评选一次,每届评选获奖者20名(其中长江系列10名,韬奋系列10名)。

开展长江韬奋奖评选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继承和发扬范长江、邹韬奋真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思想作风,检阅、展示我国新闻队伍建设和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发挥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示范引导作用,推动新闻媒体与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促进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引导和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促进新闻媒体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推进新闻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合并后的长江韬奋奖,由每两年评选一次改为每年评选一次,每届评选获奖者20名(其中长江系列10名,韬奋系列10名)。评选标准和要求是:德才兼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要把参评者的思想作风、职业道德、社会反映和综合业务成果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评选。 长江韬奋奖采取有组织推选参评者的办法。在有全国统一刊号的报纸,通讯社,经正式批准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的由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和新闻单位主办的具有登载新闻业务资质的新闻网站,从事新闻记者、编辑、评论员、校对检查、播音员和新闻类节目主持人、新闻类节目制片人工作10年以上并持有新闻出版总署所发记者证的新闻工作者,均可经推荐单位、报送单位按照评选办法规定的办法、程序和标准进行推荐,按规定数额报送到评奖办公室。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委员会由新闻主管部门、新闻单位记者编辑代表、各地记协领导、新闻教研机构专家学者等人组成。评委由中国记协聘任,任期一届,实行回避制和轮换制。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评选委员会共有评委87名。

评选会开始前所有参评作品材料和参评者材料将在新华网、中华新闻传媒网上公示10个工作日,接受网上评议,网上的评议意见由评奖办公室提交评选委员会参考。评选结果将在新华网、中华新闻传媒网公示不少于10个工作日,根据公众评议情况,揭晓获奖作品和获奖者。

历届获奖者

第九届长江韬奋奖

2008年9月,荣获第九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的10名获奖者是(按姓氏笔画排序):人民日报社王义堂、中央电视台白岩松、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电视东南频道成洋、科技日报社刘亚东、吉林日报社伊秀丽(女)、解放军报社江宛柳(女)、光明日报社杨荣、山西广播电视总台李占鳌、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张秋玲(女)、海南广播电视台陆海鹰(女)。

荣获第九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的9名获奖者是(按姓氏笔画排序):新华通讯社万武义、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王玮、北京日报社李乔、兵团日报社张富强、黑龙江电视台周国梁、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周跃敏、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姜丽彬(女)、重庆晚报社姜春勇、西藏电视台格桑尼玛。

第十届长江韬奋奖

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名单 (长江系列10人)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

工作单位

山丹39岁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
王水明44岁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王海咏39岁青海人民广播电台
田宝贵46岁宁夏广播电视总台
乔天富55岁解放军报社
刘洪源39岁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
齐淮东40岁大众日报社
杜树人50岁前进报社
张严平54岁新华社
栾俊学50岁辽沈晚报社

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名单(韬奋系列9人)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
王松苗41岁检察日报社
王定贵56岁新疆日报社
任学安41岁中央电视台
刘素云48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达娃次仁39岁西藏日报社
杜涌涛47岁中国青年报社
袁雷45岁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
舒斌41岁湖南红网
谢国明52岁人民日报社

第十一届(2010年10月)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于2010年10月27日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77件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2件,一等奖42件(含9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87件,三等奖146件。20位优秀新闻工作者获得长江韬奋奖,其中长江系列获奖者10位,韬奋系列获奖者10位。这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

第十二届(2012年10月)

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10名获奖者是:兵团日报王遐、中国青年报刘万永、新疆电视台齐正宇、宁夏日报苏保伟、科技日报张显峰、南方日报段功伟、光明日报报业集团郑晋鸣、西藏日报高玉洁、解放军报郭建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蔡小林。韬奋系列10名获奖者是:湖北广播电视台王茂亮、辽宁报业传媒集团孙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朱仁华、铜陵日报刘宇飞、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张广雷、吉林日报李文彪、天津电视台沈国华、江西电视台李建国、中央电视台杨华、山西广播电视台罗庆东。

第十三届(2014年10月)

长江系列

    1        于文国    男     工人日报社

    2        王国萍    女     福建日报社

    3        向泽映    男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4        刘思扬    男     新华社

    5        李 森     男     西藏电视台

    6        李 靖     男     解放军报社

    7        陈东升    男     法制日报社

    8        周洋文    女     宁波广播电视集团

    9        俞亮鑫    男     新民晚报社

    10       贾国荣    男     中国新闻社

韬奋系列

    1        卜 宇     男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2        王 沛     男     四川日报社

    3        邓兆安    男     胶东在线网站

    4        田 驰     男     中国日报社

    5        皮树义    男     人民日报社

    6        关 中     男     黑龙江电视台

    7        苏荣才    男     深圳广电集团

    8        姜保红    男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9        梁建增    男     中央电视台

    10       彭 京     男     江南都市报社

第十四届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评选2016年11月2日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56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3件,一等奖40件(含10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85件,三等奖128件。20名新闻工作者获长江韬奋奖,其中长江系列10名,韬奋系列10名。

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获本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3件作品分别为:

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

人民日报任仲平

(一)有些问题,越细想越觉得回味悠长。

有人好动,有人好静。有人生性温和,有人脾气火爆。有人喜爱热闹,有人享受独处。有人烟酒不沾,有人无肉不欢……这个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人更是千差万别。是什么将这些个性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拥而不挤?又是什么让你的思绪贯穿岁月,与不曾谋面的古人心意相通?

价值观的力量,比生存的需要更崇高,比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博大,它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规、给国家赋形。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和公民,就有什么样的取向、路径和行动。

也门纷飞的炮火中,中国外交官冒着危险奔波协调,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穿梭在亚丁湾海域,将613名中国公民、279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我们牵挂着每一个人”,那一刻中国的宣示,诠释了一个国家的价值底色。

户籍制度改革试水、司法制度改革破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进……两年多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为的是增进人们的安全感、归属感和获得感。让每个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折射着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感动中国”人物刻画当代中国的价值年轮。“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的于敏,化名“炎黄”行善27年的张纪清,守望39年照顾困难邻居的郑州陇海大院爱心群体……人与人之间心心相印,让“共同体意识”渐渐回归。从对待自己到对待他人,体现了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

这些新闻之所以让人有所感、有所思,正是因为它们直指我们心中的价值命题:什么样的中国,才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伟大国家?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令人向往的理想家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内心的安宁和恒久的幸福?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勾绘出国家的价值内核、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人民的精神家园,成为当代中国精神世界的“价值公约数”。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以15项重点活动举措,架起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化于众的桥梁。

从倡导到践行,从理念到行动,十三亿中国人将在十二个词、二十四字划定的价值航标指引下,书写时代交给我们的考卷。

(二)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这是一场激烈的竞争。“柏林墙倒塌之前,已被西方的电视和电影凿得千疮百孔”,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学者曾如此描述价值观的较量。近年来,西亚、北非、中亚,一些国家动荡的背后,也正是意识形态的交锋。一个真正的大国,不是靠卖产品给世界就可以的,它更需要在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上,拥有影响这个世界的力量。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竞争,我们应该怎样锻造文化软实力,确立自己的“国家哲学”?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诗化的语言,道出令人痛心的“价值失落”。舌尖上的安全屡屡失守,腐败蔓延侵蚀社会信任,甚至连老人摔倒扶不扶都成了问题。辉煌成就与成堆问题共存、社会进步与社会弊病并生、社会和谐与精神失衡同在,我们需要确立怎样的价值航向,让亿万人民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这是一种纠结的处境。我们这个时代,既有郭明义的浓浓爱心,也有炫富女的空空灵魂;既有支教毕业生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也有“宁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价值错乱。生活的日渐富裕,并未自动引来幸福的敲门,却让一些人感到精神的空虚、思想的迷茫。面对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的冲击,我们该如何解开“口袋满当当、脑袋空荡荡”的困惑,在改造物质世界的激昂乐章中唱响精神之歌的主旋律?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

(三)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到“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锻造,一直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取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大气磅礴的书写,源于精神;最令人振奋的变化,始自人心。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双管齐下,深化改革与厉行法治两翼齐飞,不仅在现实中讲述了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更在精神上催动了又一次崭新的觉醒。

从舆论对强力反腐的一致点赞,到三个国家纪念日的全民参与,国家的价值导航更加明确;从对暴恐活动同仇敌忾的打击,到对呼格案全面深刻的思考,社会的共识引领更加有力;从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定位,到名牌高校降分特招农村娃,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给予梦想更大的空间,也让个人的信仰驱动更加强劲。新的社会气质正在涵养,新的时代精神正在呈现,中国的价值重整迎来了一个关键性拐点。

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北京大学提出青年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在上海考察工作时强调“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北京民族小学寄语孩子们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习近平总书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升到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强调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国家需要价值导航。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勾画的正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富强好比国之脊梁,挺起国家的腰杆,护卫民众的福祉。旧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最强烈、最执着的愿望追求。

我们倡导的富强,是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繁荣强盛的有机统一,是和平发展与共享共赢的崭新模式。“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最终能够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更体现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盛起来也永远不称霸”。我们追求的富强,不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而是希望与世界各国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享和平。

民主如同国之经络,疏通国家的肌体,协调政治的机能。作为一种政治实践、价值理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们倡导的民主,是真实的民主,没有门槛,不受财产、地位、民族、性别、宗教等因素限制,使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是广泛的民主,绝不以牺牲多数人利益为代价来保护少数人的利益,同时又尊重和照顾少数人,充分反映和协调各方面的意愿和利益;是高效的民主,既真切全面地反映人民意愿,又致力于尽快形成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是丰富的民主,不仅有选举民主,还有协商民主、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文明就像国之大厦,凝结民族的追求,铸就国家的强盛。“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正是薪火相传的文明火种,孕育了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文明折射国家发展的境界、社会进步的状态。

我们倡导的文明,是以道路选择、理论指引、制度建构,追求全方位的发展与进步。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让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有机统一;坚持开放包容的创新姿态,将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兼收并蓄。既不推崇“西方文明至上论”,也不搞“历史虚无主义”;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和谐好比国之气血,为社会补给能量,给国家增强活力。天人合一、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和谐蕴含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体现着中国人的精神基因,也昭示着中国人的社会理想。

我们倡导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和谐的中国,是民主与法治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活力与秩序相统一、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谐的中国,秉持世界持久和平的理想,心系人类共同繁荣的命运,担当永续发展的历史责任。

(五)如果说现代国家作为一种政治存在,更多以整体、宏观的形式体现其意志,那么社会便是以更为“民间”的方式结构着亿万民众、用众人“约定”的价值荫庇每一个人。

自由是社会活力之源,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属性。

我们倡导的自由,不是少数人的、形式上的、虚伪的自由,而是绝大多数人的、实质上的、真实的自由;不是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的、绝对的个人自由,而是受到法律和规范制约、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自由;不是超越发展阶段和现实承受能力的自由,而是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自由。社会主义的自由,不只是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平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它标注了调整社会关系的基本尺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中国这样一个曾经有过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对平等的渴望和呼唤,是人心深处最为激越的力量。

我们倡导的平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等,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是实实在在的平等,不是落在法律字面上的“形式上的平等”。是要让人人都能公平行使社会权利、履行社会义务、分享社会成果,政治上平等参与、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

公正是捍卫权利的天平,它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价值准绳。古往今来,人类追求的幸福生活,只能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正是在资本主义不公正的废墟上诞生的,公正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和道义感召力。

我们倡导的公正,不只是强调机会平等和程序正义的公正,而是兼顾结果正义,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公正。社会主义社会的各项制度安排,是要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法治是社会保障之盾,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只有当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自由、平等、公正才会有安全的避风港。

我们倡导的法治,不是片面强调司法独立、推行三权分立,更不是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照抄照搬,而是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法治,不是广场上的雕塑、橱窗里的花瓶,而是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体现人民意志、保护人民权益,让法治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强柱石。

(六)公民作为社会和国家的细胞,一言一行,汇聚成大千世界的经纬;爱憎取舍,勾勒出大地山川的色调。

爱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建立起公民与祖国最牢固的情感纽带。“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每一个公民的起码道德,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文化基因。

我们倡导的爱国,就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对接,把人生意义的提升同增进最广大人民的福祉相连,不断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就是让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紧密结合,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

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它为个人安身立命奠定基础,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活力。正是依靠敬业奉献,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敬业乐业的民族,必定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民族;缺乏敬业精神的社会,难免被人诟病和轻蔑。

我们倡导的敬业,就是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激发积极进取的奋斗热情,秉持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锻造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就是要让敬业成为实现梦想的动力之源,以那么一股子干劲、拼劲、闯劲,续写中国奇迹,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创美好未来。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既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也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条件。现代社会不仅是物质丰裕的社会,也应是诚信有序的社会;市场经济不仅是法治经济,更应是信用经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去诚信,个人就会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会偏离运行之轨。

我们倡导的诚信,就是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激发真诚的人格力量,以个人的遵信守诺,构建言行一致、诚信有序的社会;激活宝贵的无形资产,以良好的信用关系,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风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友善,是公民德行的阳光,它为人际关系注入正能量,为社会和谐提供润滑剂。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显著区别,就是人与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缘地域的限制,构建起一个“陌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亲善、互助、友爱变得尤为珍贵。

我们倡导的友善,是爱心的外化,是与人为善、与物为善。善待亲人以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善待他人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善待万物以形成和谐自然生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广聚爱心,乐善好施,让世界充满爱,是友善的理想境界。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成为我们时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

(七)这个公约数,有着几千年中华文化血脉的滋养。“苟利国家生死以”“留取丹心照汗青”,浓厚的爱国情感,昭示忠诚坚贞的理想信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坚韧的意志品质,写照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坦荡的情怀胸襟,彰显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不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看不到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就无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文化基因。

这个公约数,有着上百年不懈追求的答案。突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百余年的上下求索必然伴随精神的重塑。黄花岗下,“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五四运动,“德先生”“赛先生”启蒙中国;抗日救亡,“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多少仁人志士,呼唤的是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期待的是人民自由、社会团结。看不到这样的沉沦与奋进、屈辱与反抗,就无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这个公约数,有着90多年社会主义探索实践的结论。开天辟地,上海石库门点燃信仰的燎原火种;惊天动地,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进军”书写意志的豪迈史诗;艰苦奋斗,延安新风尚刻画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解放思想,改革新征程书写当代中国的不朽传奇……看不到这样的追求和探索、苦难与辉煌,就无法理解萌芽于德国的共产主义思想种子,为何会在中国人的心灵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恰似百川归海,一个时代的精神中,有着昨天的思考、今天的探求和明天的希冀。人类文明史上,可能再没有哪个国家像近代的中国一样,经历如此巨大的心灵冲击与精神变革;也再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在不断的挫折和磨砺中,锻造属于自己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图景。在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一个答案日渐清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定了我们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航向。

(八)然而,价值观建设树立的是理想信念,界定的是良莠是非,关涉的是世道人心,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

历史地看,任何一种主流价值观念的确立,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间还不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有描述,强调的都是“心向往之”的价值取向。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还需要我们沿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向度孜孜以求、不懈奋斗;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需要我们针对社会基本原则、根本规则,推动与时俱进的制度设计和价值导引;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需要我们不断校正人生坐标、付诸实际行动。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过程中,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需要贯穿始终。

与改革前30年的物质重建一样,在“顶层设计”划定之后,精神的重塑需要亿万群众的参与。这难以按“计划”推进,难以靠“指令”完成,也无法靠“市场”实现,必须依靠从上到下的倡导、从点到面的践行。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不在培育和践行之间建立可靠的联系,“三个倡导”很可能变成浮泛的口号。如果要发展不要环境、讲政绩不讲民生,公众会怎么理解富强文明?如果办事情都得找关系、打官司也要走后门,老百姓又从何感受平等公正?夯实“三个倡导”的社会基础,必须关切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只有把核心价值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才能形成有利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法治环境和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向心力和感召力。

个人层面的价值实践,是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前提。当我们扼腕于社会转型期的“人心不古”、喟叹市场经济对精神世界的巨大冲击之时,别忘了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使者。公务员为群众办好的每一件实事,是敬业的诠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每一件商品,是诚信的代言;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流……每个人担负起一分道德责任,社会的道德水准就因此而托起一分。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体现在每一次选择、每一个行动中,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才能塑造出理想的国家、和谐的社会、完善的个体。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此言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九)有三个问号,一直萦绕于国人的内心深处。

一是梁启超之问:郑和下西洋乃“有史来最光焰之时代”,为什么“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二是李约瑟之问:为什么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的中国?三是黄炎培之问:如何找到一条新路,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

三个问号,虽指向经济、文化、政治的不同维度,却有一个共同的内涵: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冲突与对撞、融合与再造中,中国人如何重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中国的崛起——这个被称作“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制度模式的创新,更是中华文化的弘扬、价值体系的重塑;不仅会书写举世瞩目的“中国故事”,更将铸造打动人心的“中国精神”。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现代化探索,创造了30多年经济腾飞的奇迹,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亿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一定能让古老的中华民族踏上豪迈壮阔的征途,迎来伟大复兴的前景。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多米音乐    下一篇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