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赶秋节

赶秋节,又称秋社节、交秋节,这是湘西花垣、凤凰、吉首、泸溪等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立秋时,当地群众停止干农活,穿上盛装,结伴成群,欢聚在传统的秋坡上,进行打秋千、吹笙、歌舞等娱乐活动。
中文名
赶秋节
别称
秋社节,交秋节
节日时间
每年立秋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
湘西花垣、凤凰、吉首、泸溪等地
节日起源
庆祝丰收,感恩神明
节日活动
打秋千、吹笙、歌舞,“秋老人”送祝福
节日意义
反映着苗族人民对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与幸福的追求

目录

苗族赶秋节,每年“立秋”这一天是湘西苗族人民传统的“赶秋”。赶秋节,“赶秋”原来的意思是赶秋“千”。在立秋时,当地群众停止干农活,穿上盛装,结伴成群,欢聚在传统的秋坡上,进行打秋千、吹笙、歌舞等娱乐活动。活动完毕时,由众人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预祝丰收和幸福。 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

节日传说

关于这一节日的由来,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个叫巴贵达惹的英俊苗族青年。他不仅聪明勇敢为人正直,而且乐于帮助别人,苗家人很喜欢他。巴贵达惹还没婚配,媒人们络绎不绝的来到他家说亲,九十九寨的姑娘们都暗暗地爱着他,可惜的是他一直没有中意的。他心中的姑娘在哪里呢?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巴贵达惹正在山里打猎,忽然他看到一只老鹰抓着一件东西飞了,便弯弓拉箭将老鹰射下,仔细一看,原来老鹰抓的是一只漂亮的绣花鞋。巴贵达惹想,能绣这么漂亮鞋子的姑娘,一定聪明美丽、心灵手巧。巴贵达惹便决心要娶到这位群威群胆。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制造了一种可坐人的秋千,让附近的姑娘们来荡秋千玩。这时,他拿着花鞋到秋千场去逐一核对,终于找到了这位美丽的姑娘,于是和她结为连理。巴贵达惹寻找姑娘的秋千演变成了人们有趣的娱乐工具。

古代湘西和贵州松桃地区农业生产还不发达。在秋收之前,大家还得上山打猎以补充粮食的不足。当人们抬着猎物回来,正是禾谷收获之时。于是大家架起巴贵达惹发明的秋千,于农历立秋这一天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坝子里、山沟上,一来欢迎捕猎的人归来,二来祝贺一年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在秋场上,人们以兽皮作的鼓、兽骨作的锤,击鼓行乐。于是巴贵达惹发起的赶秋,赋予了新的节日意义,赶秋(千)变成了赶秋,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节日活动

赶秋节的主要活动是玩秋千。这种秋千很特殊,其状如纺车高约十余米,在轮辐上系着八个或十二个秋千。站在秋千架迦上的人,用手推动它旋转。旋转加快秋千架上下一片欢呼声。赶秋节有个规矩:凡是上秋千的人都要会唱歌。当快速旋转的秋千突然停下来时,谁停在最上面谁就要独唱。有的姑娘和小伙子总愿停在顶上,愉快地亮歌喉以博得众人的喝采,赢得异性的爱慕。赶秋节上的舞彩狮彩龙球赛歌舞等活动也深深吸引着不少观众。贸易摊前人们可以选购所需的物品。赶秋节快结束时按苗族的习俗,要推选两位有名望的苗民,扮“秋老人”向人们预祝丰收和幸福。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气候    下一篇 中国气温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