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竹联帮

竹联帮,台湾著名的国际性黑社会组织,也是台湾最大的外省挂帮派。竹联帮即“竹林联盟”,成立于1956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中和帮。以台北为主要据点,主要活跃于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地,与香港新义安、14K,日本山口组和美国华青帮等帮会关系密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竹联帮帮众累计达到10万人。目前与四海帮、天道盟并称为台湾三大帮派。

目录

前身

1953年左右,孙德培于中和乡(今永和市、中和市)成立中和帮。之后在孙德培的带领下开始扩大地盘势力,两年内中和帮的势力扩及中和、板桥等地。

在1955年时,帮主孙德培在一次纠纷中杀死了一名少年,最后遭到逮捕入狱。其他帮派势力得知中和帮帮主遭逮捕的消息之后,随即不断的瓜分孙德培地盘,而中和帮内部也形成各派系互相恶斗,帮中干部潘世明于1955年率先离开帮派组成了万字帮;另一位干部湛洲吾也于1956年另组成三环帮。

成立

后来中和、永和一带剩下的以赵宁为首的大哥和元老,于1956年6月召集帮众在中和乡竹林路(今隶永和市)举行“第三次大会”,商量对策。由赵宁宣布,因为帮主孙德培的入狱,为了尊重帮主以及表示平等,决定不设立帮主一职,并且将中和帮残余势力统整共同组织“竹林联盟”,简称竹联帮。传闻“竹林联盟”的命名是由名演员金滔所提。最初的竹联帮以动物名称作为区分,最早别分有狮、虎、豹、凤、鸭5个支派联盟;又在动物名称前冠上颜色,区分辈分,而陈启礼,当时就是“鸭”的成员。(这时候的竹联帮,只能算是联盟型态的组织,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帮主)

发展

崛起

1959年,竹联帮在敌对的四海帮联合文山、三环等帮派大举围剿下沉寂一时。直到1962年,当时台北地区最大势力的四海帮,面临遭到政府当局打压及强制解散的危机,这时竹联帮也趁机夺取四海帮的地盘。

随着1957年出走另组“南强联盟”的“旱鸭子”陈启礼带领“青蛇”邓国沣等人的回笼、原“南海路帮”的“白狼”张安乐在1964年加入竹联帮以及1965年加入竹联的吴敦重整竹联帮,竹联帮实力大为增长,当时竹联帮成员就达500人以上,逐渐并吞其他帮派势力,而取得“天下第一帮”的名号,稳固了竹联帮日后的根基;陈启礼也在这次的扩张行动中崭露头角,在1968年的“香港西餐厅”一战以寡击众,击退台北中山区在地帮众“牛埔帮”后从此打响名号。

1968年4月、在帮内杨姓大佬授意下,由张安乐主持竹联帮在阳明山召开会议,将组织编制扩大,会中并规定日后各分支必需上缴"母金"。

1970年7月,竹联帮成员的陈仁因为萌生退意而叛帮盗领组织公款逃逸,并且申请警方保护。这件事引起竹联帮内部大哥极为不满,而引来杀机。竹联帮成员张如虹与其他两名,在警方面前杀伤陈仁,此事件在台北地区引起轩然大波,被视为幕后指使者的陈启礼随即也被逮捕入狱服刑6年,期间与学者李敖同监,而结识李敖。

1972年,在杨剑平与陈启礼相继被逮捕入狱后,竹联帮在慢慢崩坏的情况下,由数名大哥推举张安乐来重整竹联帮。当时张安乐担任总护法,另外服刑中的陈启礼当时也被推举担任总堂主。张安乐再次把组织重新改革与制度化,分支改编为8旗制,并扩编成虎、豹、龙、狮、熊、凤、狼、鸟等分支堂口。在张安乐的带领之下让"新竹联"更有完善且精密的制度与稳固的基础,并且还提拔许多后辈,培养后辈成为独当一面的角色。

派系斗争

但是,竹联帮内部不断有派系间的斗争,其中分为新旧两股势力,旧派中属于竹联帮大佬的周榕势力最为强大(周榕是中和帮时期的元老,亦是陈启礼的老大,在陈启礼入狱期间,周榕更被称为名誉领袖);周榕与张安乐的恶斗曾在元老“灰鸭”柳茂川的居间协调下一度和解,但是在1975年,发生了“长桥餐厅事件”使得张安乐对组织派系的恶斗感到失望,离开台湾远赴美国发展。

陈启礼掌权

1976年,出狱后的陈启礼一度纵横商场,并成立承安消防、美华报道、名商俱乐部等5家公司;但是,不久之后陈启礼仍为中央情报局吸收,借此政治力在背后的支撑,再度复出改革竹联帮,与周榕形成两股势力派系互相对抗。后来周榕的大将们纷纷投靠陈启礼的势力,也导致周榕派系势力急速衰退。最后陈启礼实质的统一竹联帮,成为实质的初任帮主。经陈启礼的整顿后,竹联帮的势力更加强大;在这段期间竹联帮也逐步将武装现代化,并已掌握现代化武器,与敌对的四海帮在1980年间,两帮相继爆发了杏花阁血案、天厨餐厅事件及法庭喋血等社会事件。

1980年,竹联帮开始着手将组织企业化,并在1982年陆陆续续设立完成最初8个分堂,分别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到1984年"江南案"发生前又共设立天、地、至、尊、万、古、长、青、东、(南)、(西)、(北)等9个堂口(西堂、北堂创立甫遇江南案不及运作,故视为"空堂",南堂仍为独立组织)及一个女性堂口“花堂”(仁堂兰花会前身),短短数年竹联帮在陈启礼手里迅速扩张成拥有18个企业化堂口及直属武装部队“竹联突击队”(又称“捍卫队”)。

1984年的竹联帮达鼎盛时期,组织开始向海外发展,先后在香港成立恒升国际公司(在台湾分公司曾拥有最大地下期货事业),在美国各大城市成立龙堂、凤堂、虎堂、狮堂(以上4堂成立不到一年就因"江南案"被扫平),以及在日本东京银座设立分堂。(日、美地区则分别由“黄鸟”陈志一、“青蛇”邓国沣及“白狼”张安乐等大老负责)

1984年初,竹联帮在复出的陈启礼手中急速地扩充,但也造成一些堂口间因利益冲突的内斗。6月,四海帮为了夺回被竹联帮抢占的地盘,联合台南的黄埔帮北上结合台北其他帮派与竹联帮爆发"江南案"之前最大规模的街头冲突“荔舫餐厅事件。

事后,竹联与四海两帮的冲突更由街头提升至金融与政治层面。首先是两帮介入的股市战,造成当时全台的金融风暴;在这次金融风暴的后期,两帮联手黑箱操作股市获取不法利益。事件引起政府注意,刑警大队队长曾文奉命调查金融风暴的内幕,当他查出真相后,却接到一张调职令,对当局极度失望的他愤然辞职,在找陈启礼报仇时却命丧安全局局长汪敬煦之手。金融风暴后,官方和黑帮的关系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就在陈启礼出狱后,介由竹联帮兄弟帅岳峰透过已故导演白景瑞的关系搭上军情局的线,到军情局接受训练,并取得化名,想把竹联帮转化成帮助政府的助力(借此漂白黑帮)。

江南案事件

1984年10月15日 ,陈启礼等奉台湾情报局局长汪希苓之命赴美国暗杀曾经担任台湾日报驻美特派员、著名作家刘宜良,也就是著名的“江南案”。事后,政府为了改善在民众的形象,而发动首波全台湾扫黑的“一清专案”。也因“一清专案”的关系,帮内许多大佬遭到逮捕,陈启礼与吴敦被判无期徒刑(后获减刑为有期徒刑15年),一些帮内要角也纷纷离开台湾在外发展,一度让竹联帮元气大伤。

势力恢复

直到1988年台湾政府宣布释放3000多名帮派份子,当中包括竹联帮各个要角。因此竹联帮重整旗鼓、再度复出。

1990年台湾经济蓬勃发展,正值政府推动8兆的公共工程计划;竹联帮为争食这块大饼,先后成立了韬略集团、峻国企业、泉安营造及东奎集团等外围挂名企业公司;暗中进行围标、绑标工程,短短数年便赚取暴利并运用充裕资金再次拓展势力版图。

在1991年陈启礼假释出狱前后,除了南、西、北、中等堂已正式运作外,帮内大佬又陆陆续续成立了捍卫队和五行、风、火、雷等堂口。

黄少岑接掌

1995年12月,陈启礼钦点竹联帮由黄少岑(原总巡查)担任帮主,并于1996年在自家的《美华报导》杂志上刊登公布。

1996年8月之后,陈启礼因“治平专案”扫黑而避走海外;在数个月之后,黄少岑同样为了躲避扫黑而离台。从陈启礼复出到流亡海外前这段期间(估计在1993年)竹联帮相继复设龙堂、凤堂、虎堂、狮堂及海外侨堂、鹤堂(龙、凤、虎、狮4堂最早在海外成立,却不到一年就被扫平),1995年前后又在台湾设立梅、兰、竹、菊分堂,以及加上警方破获的斗六堂;此时,竹联帮大致已发展出30多个正规堂口。

新世纪变化

”江南案“之后,陈启礼入狱,多位大佬避走海外,后来由陈启礼钦点黄少岑担任帮主来带领竹联帮。但是黄少岑曾因为犯下重大的刑事案件而避走海外(于1999年回台自首)。内部陷入分裂与混乱的竹联帮,在2001年的时候由多位大佬推举由赵尔文担任代理帮主,来带领竹联帮。

但是,由新闻报道与外界消息得知,在2002年末时,黄少岑又将帮主一职交付给地堂堂主李宗奎担任,这似乎说明黄少岑还是实际的竹联帮帮主,让人有些不明白这其中的状况。2004年9月,再次由外界消息得知,黄少

岑受意于陈启礼指示,在台北士林某农场将帮主一职交付给和陈启礼同属动物字辈的大老“猴王”胡台富。以上,这似乎也说明了,黄少岑其实一直都是竹联帮的实际帮主。

2007年,竹联帮精神领袖陈启礼病逝,由黄少岑担任治丧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主导陈启礼的后事,周榕与赵尔文两位大佬分别担任副主任委员。熟悉江湖规矩的人士指出,这份名单所表达出来的意义,无疑地,“幺幺”黄少岑仍然是竹联帮公认的共主。

历任帮主

第一任帮主(任期:1976年-1995年):陈启礼(精神领袖,2007年10月4日晚病逝于香港,享年64岁)

第二任帮主(任期:1995年- ):黄少岑(现任帮主,由陈启礼钦点、竹联帮首位公开披露的帮主)

代理帮主(任期:2001年-2007年):赵尔文 (在现任帮主黄少岑避走海外、帮内群龙无首的情况下,由多位干部堂主推荐担任代理帮主)

帮会高层

1985年前后,公布的竹联帮主要堂口及创任干部如下:

总堂主(帮主):"旱鸭子"陈启礼,总护法:"鬼见愁"吴敦(前任:"白狼"张安乐),护法:“嘻哈教主”陈功,总巡查:"幺幺"黄少岑,巡查:汪沛雷、"船长"林庆增、"小蔷薇"张启民。

忠堂:堂主董桂森,孝堂:堂主"花枝"花继忠,仁堂:堂主项美华、副堂主"二马"冯在政,弘仁会:狐狸,弘仁会新竹分会:会长:张佳浚、副会长:江俊德,爱堂:堂主"扣头"刘振南、副堂主张恕隆、汪裕弘,信堂:堂主"蕃薯"邱文钦,义堂:堂主"大锤"杨榕顺,和堂:堂主周士弘,平堂:堂主"小鬼"黄云龙,天堂:堂主"狗仔"王国庆、地堂:堂主"钟馗"李宗奎、副堂主张北华,至堂:堂主"小佛"张伟华,尊堂:堂主彭荣沪,万堂:堂主"阿斌"邱一峰,古堂:堂主"阿南"陈永南、副堂主郑文斌,长堂:堂主郅长老、刘必圣,青堂:堂主"老鼠"何根成(香港侨堂堂主),东堂:堂主"大伟"张大伟,等。

帮派势力

竹联帮有超过70个以上的直系分支堂口,堂口之下还有分会。在这之中,传闻目前天堂与地堂的势力最大。

以警政公布与报章媒体资料的直系分支堂口有:忠堂、孝堂、仁堂、爱堂、信堂、义堂、和堂、平堂、东堂、南堂、西堂、北堂、天堂、地堂、至堂、尊堂、万堂、古堂、长堂、青堂、梅堂(梅花堂)

、兰堂、竹堂、菊堂、风堂、火堂、雷堂、电堂、龙堂、凤堂、虎堂、狮堂、战堂、猛堂、圣堂、正堂、捍卫队、侨堂、彪堂、天鹰堂、乾坤堂、太极堂、文武堂、玄武堂、光武堂、忠义堂、军堂、将堂、五行堂、豪堂、华堂、中山堂、涛堂、大勇堂、明堂、斗六堂、天蝎堂、天龙堂、地虎堂、地海堂、熊堂、豹堂、金堂、银堂、铜堂、铁堂、貔貅堂、麒麟堂、精武堂,等。

相关人物

陈启礼

1943年,祖籍江苏的陈启礼出生于四川广安。当解放军大军入川时,陈启礼的父母辗转南逃抵达台湾。先在基隆栖身,1952年进入台北。这时也就是他进入“江湖”前的实习阶段。

1968年4月,“竹联帮”重新编组,陈启礼开始担任总堂主。1976年,陈启礼刑满获释后重整竹联帮。1980年左右复出,跃居“竹联帮”的“大哥”。在国民党情报机关暗中支持下,陈启礼竭力扩充帮派势力,遂使“竹联帮”成台湾第一大帮(80年代初,由陈启礼任总堂主,人数发展至数万人,势力扩张至海外)。

蒋孝武

“竹联帮”是台湾的黑社会组织,早在60年代这个组织曾经在台湾称雄一时。以至于当旅美华裔作家刘宜良(笔名:江南)在美国出版那本后来让他招来杀身之祸的《蒋经国传》、国民党台湾情治机关决定除掉该书的作者的时候,有人马上就想到了这个在台湾无恶不作的“竹联帮”。而当年直接与“竹联帮”发生联系的人,就是那时直接负责情报机关的“国安会执行秘书”蒋孝武。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土星汽车    下一篇 诺劳孜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