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浮士德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为诗体悲剧,它根据十六世纪一民间传说创作而成,是歌德倾注了毕生心血写成的宏篇巨著;它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整个欧洲的历史,揭示了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科学与迷信两种势力的不断斗争。歌德借助浮士德的抱负和追求,表达了他本人对人类未来的远大而美好的理想。 全书由一系列叙事诗、抒情诗、戏剧、歌剧以及舞剧组成,涉及神学、神话学、哲学、科学、美学、文学、音乐以及政治经济学。 同样,《浮士德》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同为欧洲的四大名著。

目录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最后一位“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他一生著作等身,一部较完备的全集(如“苏菲版”)竟达一百四十三卷,《浮士德》则是他倾注毕生心血写成的、从头到尾共计一万二千一百一十行的一部宏篇巨著。从一七七三到一七七五年他动手写出了《浮士德片思》;一七九七年在席勒的鼓舞下重写《浮士德》。

背景

浮士德是德国传说中的一位著名人物,相传可能是占星师或是巫师。

他为了换取知识而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许多文学、音乐、歌剧或电影都是以这个故事为版本加以改编的,如歌德的《浮士德1》、《浮士德2》。
浮士德的五大追求:追求知识,他满腹经纶,却于事无补;追求爱情,爱情被保守思想和封建礼法扼杀;追求政治,为封建王朝服务,却因爱上海伦而葬送自己的前程;追求艺术,追求古典美,也以幻灭告终;社会理想追求,建造人间乐园,却在呐喊中倒地而死。

内容

歌德的《浮士德》根据德国一个炼金术士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知识和青春的古老传说,反其意而之,演示了广阔、深邃而崇高的人生内容,为人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唱了一出迄今响彻寰的凯歌。在第一部正文前面,还有一幕提纲挈领的“天堂序曲”,为全剧的主题思想奠定了基调。

目录

献词

舞台序幕

天堂序曲

悲剧第一部

悲剧第二部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故事梗概

在广阔的天庭,上帝正在召见众天使,天使们侍立左右。三位天使长出位,以宇宙的浩瀚,变化的无穷景象,颂扬上帝造化万物的丰功伟绩!

恶魔墨菲斯托和往常一样来到这里,口中无一句称颂的话,反而大发一通议论,说什么世界是一片苦海,而且永远不会变;人只能终身受苦,像虫鱼一样,任何追求都不可能有什么成就!

上帝问起浮士德的情况 。墨菲斯托说他正处在绝望之中 。因为他欲望无穷,他想上天揽明月,下地享尽人世欢娱,到头来,什么也不能使他满足。上帝坚信浮士德这样的人类的代表,在追求中难免有失误,但在理性和智慧的引导下,最终会找到有为的道路。墨菲斯托不同意上帝的看法,他自信能将浮士德引向邪路,让他堕落,并为这事他提出敢同上帝打赌。上帝一口答应了并将浮士德交给他!

墨菲斯托兴冲冲地从天宫下到凡尘 ,一心想到要把浮士德引向堕落 。在一个中世纪的书斋里,年过50开外的浮士德坐卧不宁,烦闷已极。他想到大半辈子自己埋头在故纸堆中,与世隔绝,到头来却一事无成,既不能救世济民,又不见半点聪明。他渴望投身宇宙,承担起世上的一切苦乐。但是,他几次努力都没成功,失望已极之时,他想到了死。他激动地倒出一杯毒酒,将它举到唇边,准备作最后一次痛饮……

突然,教堂响起复活节的钟声。这钟声猛地唤起浮士德对童年生活的记忆,对人生的向往,因而断了自杀的念头。春天来了,快乐的人群涌向郊外。浮士德也混杂在人群中,人们尽情领略着春天的美景。浮士德特别兴奋,郊野的一切都使他无限欢欣。农民们向浮士德敬酒,酬谢他在瘟疫中搭救他们。浮士德面对群众对自己的热忱褒奖, 十分惭愧。 他反省自己,何曾医好过病人?炼的那种金丹只不过是骗人!

夕阳西下,良辰将尽。浮士德恨自己没有腾飞的翅膀,飞去把太阳追赶。他感觉有两种意念在内心中搏斗:一个要执拗地守着尘世, 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 另一个要猛烈地离开凡尘,向一个崇高的境界飞驰!

墨菲斯托发现浮士德的思想正处在矛盾之中, 立刻将自己变为一个书生 ,走来与浮士德相识。他告诉浮士德:他是“否定的精神”,“恶”就是他的本质;他要与自然的权威抗衡,要毁灭一切,包括人类。浮士德向他诉说尘世生活束缚的痛苦,他宁愿死也不愿过这种安贫守分,无所作为的生活。但是,死也要死得痛快,或者战死沙场,血染荣冠,或者狂舞之后倒进姑娘的怀抱。

墨菲斯托乘机劝他去从事欢乐的事业,从孤僻的生活走向广阔活泼的天地。并提出给他签订这样的契约:墨菲斯托今生愿做浮士德的仆人,为他解愁除闷,寻欢作乐,获得一切需要;但当浮士德表示满足的一瞬间奴役便解除,浮士德就属恶魔所有,来生便做恶魔的仆人。浮士德根本不相信“来生”,便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场赌博,立下了契约。

于是,墨菲斯托便把黑色的外套变成一朵浮云,载着浮士德和自己,开始了四海的云游。首先,他们来到莱比锡的一家地下酒店,墨菲斯托要让浮士德看看这充满“快乐”的世俗生活。酒店里,一群大学生正在饮酒作乐,玩些无聊的把戏,唱些无聊的歌曲。墨菲斯托是胡闹的专家,他加入了大学生的阵营,给大家唱了一首滑稽歌。唱完,众人拍手叫好。接着,墨菲斯托又耍了一个花招,在桌子边上钻出洞来,每个洞里都流出了各自想喝的美酒,乐得这群大学生狂笑不已。年过半百的浮士德对这些低级荒唐的把戏和享乐并不感兴趣,急着要离开。

墨菲斯托就带着浮士德来到魔女之厨,意欲用爱情生活来引诱他。恶魔先让他对着一款大的魔镜,镜子里立刻现出一个美女,引得浮士德向往、发狂。不一会儿,墨菲斯托又催着浮士德喝下魔女的药汤。浮士德顿时青春年少,浑身爱情激荡。

青春焕发的浮士德在街上溜达。少女玛格丽特由教堂回家,从他身边走过。她美丽的容貌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他抢步上前,提出要挽着手儿送她回家。他的要求遭到拒绝,端庄的玛格丽特撒手而去。

浮士德神魂颠倒,急切地要墨菲斯托去把玛格丽特捉来。如不从命,就和魔鬼一刀两断。墨菲斯托连忙一口应承。这样,在墨菲斯托的帮助下,浮士德很快获得了纯洁的平民少女玛格丽特的爱情。为了能在家中享受爱情的欢乐,玛格丽特接受了浮士德的计谋:用安眠药使母亲沉睡。谁知用得过多,母亲竟一睡不醒,离开了人世。玛格丽特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悲痛欲绝。她只有以悲痛和忏悔的心情祈求圣母把她从死亡和耻辱中拯救出来。可是,丑闻已经传遍市镇,原先的“花中之王”如今处处被人鄙视。

玛格丽特的哥哥——军人瓦伦丁,一天晚上回家,正好碰上浮士德再次前来与玛格丽特幽会,瓦伦丁一腔怒火正无处发泄,立刻向浮士德挑战。浮士德在墨菲斯托的唆使和帮助下,拔剑杀了瓦伦丁。

哥哥又遭噩运,玛格丽特再次被恐怖压迫着,终于昏倒在地。这时,浮士德却逃出法网,无忧无虑, 与墨菲斯托一道赶赴下流淫荡的瓦普几司的晚会去了。 晚会结束后,墨菲斯托告诉浮士德,玛格丽特已身陷囹圄。这消息唤醒了浮士德怜悯的心,他狂怒地斥骂墨菲斯托背信弃义,连狗都不如,接着坚决要求去救玛格丽特,即使冒着生命的危险也要去。

他们飞马连夜赶到监狱, 玛格丽特已经神经错乱, 把浮士德来看她当作是刽子手来提她到刑场。浮士德看到这般情景,内心悲痛万分,急切的催玛格丽特出狱。但她不愿意走,她深知自己药死母亲,又害死了哥哥,是有罪的。天快亮了,死亡就要来临。任凭浮士德怎样劝逼,玛格丽特都不出狱。墨菲斯托冲来,不顾一切把悲痛欲绝的浮士德拖走了……

在阿卑斯山麓,侧卧在百花烂漫的草地上的浮士德,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无数精灵围绕着他唱歌跳舞,给他身上撒着迷魂川的水。浮士德一觉醒来,浑身轻松舒畅,没有一点罪孽感,他感到自己又有了一种坚毅的决心,要向新的生活高峰飞跃。

墨菲斯托把他引入一个金銮宝殿,皇帝正想举行化装舞会,寻欢作乐。但国库空虚,财政发生严重困难。愤怒的群众正抗拒官兵横征暴敛。浮士德积极为国王献计献策,建议发行纸币,使王朝暂时渡过了财政危机。这时,皇帝又异想天开去见古希腊美人海伦和美男子帕里斯。浮士德借墨菲斯托的魔法,招来了这对美男女。

海伦出现了,男人们个个神魂颠倒,浮士德更是销魂忘形。海伦俯下身去吻帕里斯,引起浮士德极大的醋意,便冲上前将魔术的钥匙触到帕里斯身上,引起一场爆炸,海伦化为烟雾消散,浮士德的学生瓦格纳正在进行“人造人”的实验,几百种元素在蒸馏、升腾、逐渐增长,一个小人儿终于创造成功。小人儿发现浮士德迷恋着海伦,自愿带他到古希腊去找海伦。

在那里,浮士德感动了地狱女主人, 她放海伦重返阳间。 海伦和浮士德一见钟情,结成夫妻。 他们很快生了一个儿子欧福良。 小欧酷爱高跃和飞翔,瞬间从空中坠地身亡。海伦悲痛万分,抱吻浮士德后消逝了。她留下一件白色衣裳,幻化为一朵云彩,托着浮士德腾空飞去。

浮士德降落在山顶上,俯视着无际的大海,一个庞大的计划又涌上心头:移山填海,造福人类。这时,国内发生内战,他下山帮助了国王,得到一片赐封的海滩,便立刻动手在这里建造一个平等自由的乐园。但有一对老夫妇不肯搬迁,墨菲斯托便派人捣毁了他们的家门,放火烧了他们的小屋、教堂和森林,两个老人被吓死。这事引起了浮士德的忧愁。

这时,忧愁妖女乘机对他吹了一口阴气 ,使他双目失明。 恶魔召来死灵,为浮士德挖掘墓穴,浮士德听到锄头的声音,以为这是响应他的号召前来移山填海的民众,顿时,他觉得大海变良田、人民安居乐业的新生活就要到来了。他满怀喜悦,情不自禁地喊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Verweile doch, du bist so schön!)”随声倒地死去。

浮士德终于满足了。魔鬼生怕他的灵魂逃走,口中念起咒语来。但这时天上的光明圣母却派来一群天使,魔鬼被天使们的美貌迷住,忘离守护的职责。天使们趁机抢走浮士德的灵魂,飞上天去。高空中,她们高唱着“凡是自强不息者, 到头我辈均能救”, 飞回天堂。天堂顿时欢声四起,众天使为战胜魔鬼、获得浮士德的灵魂而高奏凯歌。

译本

1928年2月1日,郭沫若所译歌德《浮士德》由上海创造出版社出版。

浮士德(全译插图本)/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文库

杨武能译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11月

浮士德(第二版)

董问樵译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年12月

浮士德

绿原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4年11月

浮士德/世界文学文库

杨武能译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06月

名句

•智者和愚人都没有害,最危险的倒是智愚参半。

•慷慨,尤其是还有谦虚,就会使人赢得好感。

•谁接受纯粹的经验并且按照它去行动,谁就有足够的真理。

•人应该有爱好真理,一见真理就采纳它那样的心灵。

•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的东西都是对真理的热爱。

•人们还往往把真理和错误混在一起去教人,而坚持的却是错误。

•一个人无论往哪里走,无论从事什么事业,他终将回到本性指给的路上。

•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手段。

•虽然人人都企求得很多,但所需要的却是微乎其微。因为人生是短暂的,人的命运是有限的。

•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

•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地宣传,并且不是个别的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宣传。

•真理是一只火炬,而且是一支极大的火炬,所以当我们怀着生怕被它烧着的恐惧心情企图从它旁边走过去的时候,连眼睛也难以睁开。

•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料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津巴布韦    下一篇 好国家指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