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每年的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2000年,共青团中央确定3月5日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下发通知,从2000年开始,把每年3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组织青年集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目录

中文名: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日    期:3月5日

活    动:志愿服务活动

意    义: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口    号:“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

精    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宗旨

通过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青年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贡献。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它着眼于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人民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就是要立足社会需求,在党政关注、群众急需、青年热心的好事和急事上有所作为,通过青年志愿者的实际行动,在社会上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新风和正气,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同时也使青年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义务观念,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实践表明,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青年运动的新发展,是动员广大青年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是青少年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完善自己的新课堂,是共青团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新途径。

口号

“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

精神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志愿者

志愿者:(即“义工”),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的人。现代国际志愿者活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志愿者开展了义务服务活动,在重建家园、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许多国家及政府都在这天举办各种活动,大力宣传、赞扬和倡导志愿者(义工)为社会义务服务的重要作用与奉献精神。

注册志愿者

注册志愿者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在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注册登记,参加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志愿者的注册过程中有统一的注册形式(包括:注册表、徽章、统一编号证件)其注册权力机构为各级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负责统揽、协调青年志愿者注册工作。

国内历史

自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来,3月5日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年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日。

据悉,2000年"3-5"期间,各地将广泛动员和引导青年围绕西部大开发、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心手相连,情系西部"、"百万志愿者进社区"、"绿化周围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就在2000年,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决定把每年的3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组织青年集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3月5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近年来许多地区通行的做法。志愿者(即"义工"),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的人。

国外溯源

国外志愿服务活动源于宗教性慈善服务活动,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逐步发展和壮大。如今,许多国家已成立 了志愿服务机构或志愿组织,国际社会也通过国际志愿服务机构或志愿者组织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1985年,联合国大会把每年的12月5日规定为“国际志愿人员日”。目前,国际上有两个比较著名的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协调、管理和实施的组织。一个是“国际志愿协调委员会”(简称CCIVS);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标识它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标识寓意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以跨世纪的精神风貌,面向世界,走向未来,表现青年志愿者“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

“国际志愿协调委员会”是194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创立的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它本着和平、反战与人道主义宗旨协调各成员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在国家、地区和国际上的发展;着眼于人类未来进步与自身完善,促进世界人民尤其是青年间的和平相处、彼此理解、友谊与合作;推动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成立于1970年,其中管理与发展隶属于联合国大会。它旨在为发展中国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联合国系统的有关合作机构培训和挑选业务熟练的志愿服务人员,并与各国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对地区性的志愿服务活动给予资助。UIV成立至今已先后有8000名志愿人员在131个国家工作,近半数在非洲服务,三分之一在亚洲,其余的深入到阿拉伯、加勒比海和拉美等地区,近年来,还开辟了对中东欧地区的服务。

国际节日

志愿者日

1971年,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正式成立,它的宗旨是动员具有献身精神并有一技之长的志愿人员,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其发展目标。

志愿服务

1985年,第40届联合国代表大会确定从1986年起把每年的12月5日规定为国际志愿者日(IVD)。它是联合国法定的"国际志愿者日(国际志愿人员日)",中国的港、台和东南亚等地称做“国际义工日”。如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这一天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国际志愿者日作为国际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标志已经深入人心。“国际志愿者日”活动的成功开展为国际志愿者年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1994年12月5日,由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志愿者也从此在全国各地展开了活动。

社会呼唤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全国数百万志愿者近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在全社会倡导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服务理念,以实际行动迎接自己的节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在中国传诵了几千年的名句,时时激励着人们友爱互助、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但目前,相对于基数庞大的人口,中国志愿者的数量还远远不够,相关的制度建设也非常缺乏。

志愿服务

来自共青团中央的统计,截至2011年12月,中国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达到3392万人,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17.5万个,只占人口总数的2.533%,而且多为青年和在校大中学生,经常性参加志愿活动的人较少。在美国,这一比例为30%-40%。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志愿活动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工作的成年人和退休的老年人占相当大比例,且志愿服务的科技含量大,许多志愿者终身从事志愿服务。

目前,多数在中国开展项目的国际非政府组织(NGO)从国外招募志愿者参与他们在中国的活动。 据清华大学NGO研究所调查统计,中国约有80多万家县以上的NGO团体,开展活动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外基金会的资助和志愿者自酬资金两种途径。目前,中国企业家对环保等志愿活动的捐款较少,全社会对公益团体的实际资金支持不足,许多NGO的公益项目因资金不足而流产。中国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公益意识,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中国的志愿服务还缺乏统一的权威性法规,很多志愿活动不够规范。目前,仅广东、山东等很少省市有相关的地方法规。广东省人大通过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已实施了三年,保障了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有序发展,完善了机制。

发达国家的志愿服务制度大都比较完善,并有一定的激励和回报措施。日本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对志愿服务有完善的法规。日本政府给派往国外的志愿者一定的生活津贴、医疗费、保险费等。美国、新加坡等都有针对志愿者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韩国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被计入学分,占高中成绩的20多分。

我国现有志愿者八千万 青年占大多数,中老年人渐多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统计,目前中国志愿者约有8千万人,其中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占了大多数。全国已建成2.4万个服务站,形成了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30多个省级协会、众多市县级协会组成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构。

十年来,中国各行各业的青年志愿者参加扶贫、教育、环保等社会公益活动已达1亿多人次,累计服务45亿多小时。1996年以来,已有1万多名青年参与了“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以定期轮换方式到207个贫困县开展服务期一年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推广等志愿服务。每年暑假有近百万大中学生深入贫困、受灾地区进行短期服务。全国有250多万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得到志愿者的经常性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一些老教授、老学者成立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进行科普等志愿活动。而“一阵风”式的短期志愿服务方式,也日渐被相对固定的长期结对所代替。很多志愿者长期在红十字会、特殊教育学校、公益基金会、公益热线、图书馆等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服务机构任职。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鞍山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下一篇 真榊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