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鸡窦簕竹

竿高13-15米,直径6-7厘米,尾梢近直立或稍下弯,下部呈“之”字形强曲折;节间长25-32厘米,稍弯,幼时无白蜡粉,仅在竿下部的节间被成纵行排列的贴生的暗棕色小刺毛,毛落后在竿表面留有凹痕,竿壁厚1-1.5厘米;节稍隆起,无毛,竿下部的节处可呈曲膝状;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一节开始具单枝,至中上部各节则为3至多枝簇生,竿下部分枝具锐利的硬刺,并相互交织而成密刺丛。箨鞘迟落,革质,背面稍被白蜡粉,在基部乃至近中部疏生暗棕色刺毛,后变无毛,干时纵肋隆起,先端宽拱形,边缘被白色短纤毛或近无毛;箨耳发达,极不相等,卵状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具波状皱褶而向外鼓起,两表面均被疏或密的糙硬毛,边缘具长达1厘米的淡色波曲状缝毛;箨舌高5-7毫米,边缘齿裂或条裂,被不等长的流苏状毛;箨片直立或竿上部的外展,卵状三角形至宽披针形,背面无毛,腹面脉间被暗棕色小刺毛,先端渐尖而边缘强烈内卷,基部近圆形收窄,且其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1/3或稍更宽,边缘下部呈波状皱褶并被短纤毛。叶鞘无毛或疏生短硬毛,后变无毛;叶耳常不存在,鞘口繸毛数条,细弱,常呈波曲状;叶舌极低矮,截平或稍圆拱,近全缘或具细齿,有脱落性短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6-16毫米,两面无毛或仅上表面近基部被短柔毛,次脉3-6对,有时嫩叶可于脉间具小横脉,先端渐尖而具钻状尖头,基部近心形或近圆形。花果未见。
中文学名
鸡窦簕竹
拉丁学名
Bambusa funghomii McClure
拼音
jidoulezhu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簕竹属

目录

竿高13-15米,直径6-7厘米,尾梢近直立或稍下弯,下部呈“之”字形强曲折;节间长25-32厘米,稍弯,幼时无白蜡粉,仅在竿下部的节间被成纵行排列的贴生的暗棕色小刺毛,毛落后在竿表面留有凹痕,竿壁厚1-1.5厘米;节稍隆起,无毛,竿下部的节处可呈曲膝状;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一节开始具单枝,至中上部各节则为3至多枝簇生,竿下部分枝具锐利的硬刺,并相互交织而成密刺丛。箨鞘迟落,革质,背面稍被白蜡粉,在基部乃至近中部疏生暗棕色刺毛,后变无毛,干时纵肋隆起,先端宽拱形,边缘被白色短纤毛或近无毛;箨耳发达,极不相等,卵状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具波状皱褶而向外鼓起,两表面均被疏或密的糙硬毛,边缘具长达1厘米的淡色波曲状缝毛;箨舌高5-7毫米,边缘齿裂或条裂,被不等长的流苏状毛;箨片直立或竿上部的外展,卵状三角形至宽披针形,背面无毛,腹面脉间被暗棕色小刺毛,先端渐尖而边缘强烈内卷,基部近圆形收窄,且其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1/3或稍更宽,边缘下部呈波状皱褶并被短纤毛。叶鞘无毛或疏生短硬毛,后变无毛;叶耳常不存在,鞘口繸毛数条,细弱,常呈波曲状;叶舌极低矮,截平或稍圆拱,近全缘或具细齿,有脱落性短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6-16毫米,两面无毛或仅上表面近基部被短柔毛,次脉3-6对,有时嫩叶可于脉间具小横脉,先端渐尖而具钻状尖头,基部近心形或近圆形。花果未见。

产地分布

产地:产广东

生境:生于丘陵旷地或村落附近

分类文献

Bambusa funghomii McClure in Lingnan Sci. Journ. 19 (4) : 535. pl. 37. 1940; 广州植物志744页, 1956; 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 (补编) 11页, 1953;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51页, 图34, 1959; 广西竹种及其栽培19页, 图10, 1987.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焕镛簕竹    下一篇 小簕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