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灰水竹

秆高8米,径约3厘米,秆中部最长节间达35厘米;新秆带紫色,密被白粉,无毛;老杆绿色,微被白粉,秆环微隆起。笋期4月中下旬。杆箨褐红色,有白粉,疏被易脱落刚毛,斑点稀疏,黑褐色,上部斑点较密,边缘有白色缘毛;箨耳矩圆形,紫褐色,带绿或淡绿色,长0.5-1厘米,縫毛长,弯曲;箨舌高不及2毫米,黑紫色,先端近平截或微弧形,密生纤毛;箨叶三角状披针形或带状,绿色带紫,皱折。每小枝2-3叶,稀1叶;叶鞘边缘幼时有毛,叶耳和縫毛不明显;叶长8.5-14厘米,宽1.4-2.1厘米,下面基部疏生毛。
中文学名
灰水竹
拉丁学名
Phyllostachys platyglossa Z. P. Wang et Z. H. Yu
拼音
huishuizhu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刚竹属

目录

株:秆高8米,径约3厘米,秆中部最长节间达35厘米;新秆带紫色,密被白粉,无毛;老杆绿色,微被白粉,秆环微隆起。

茎:笋期4月中下旬。杆箨褐红色,有白粉,疏被易脱落刚毛,斑点稀疏,黑褐色,上部斑点较密,边缘有白色缘毛;箨耳矩圆形,紫褐色,带绿或淡绿色,长0.5-1厘米,縫毛长,弯曲;箨舌高不及2毫米,黑紫色,先端近平截或微弧形,密生纤毛;箨叶三角状披针形或带状,绿色带紫,皱折。

枝:每小枝2-3叶,稀1叶;叶鞘边缘幼时有毛,叶耳和縫毛不明显;叶长8.5-14厘米,宽1.4-2.1厘米,下面基部疏生毛。

秆高8米,径约3厘米,秆中部最长节间达35厘米;新秆带紫色,密被白粉,无毛;老杆绿色,微被白粉,秆环微隆起。笋期4月中下旬。杆箨褐红色,有白粉,疏被易脱落刚毛,斑点稀疏,黑褐色,上部斑点较密,边缘有白色缘毛;箨耳矩圆形,紫褐色,带绿或淡绿色,长0.5-1厘米,縫毛长,弯曲;箨舌高不及2毫米,黑紫色,先端近平截或微弧形,密生纤毛;箨叶三角状披针形或带状,绿色带紫,皱折。每小枝2-3叶,稀1叶;叶鞘边缘幼时有毛,叶耳和縫毛不明显;叶长8.5-14厘米,宽1.4-2.1厘米,下面基部疏生毛。

产地分布

产地: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及浙江西北部

生境:平原粉沙土

功能用途

功用:竹材供柄材,也可篾用,用盐水泡后可编篾席;笋味淡,供食用

分类文献

Phyllostachys platyglossa Z. P. Wang et Z. H. Yu in Act. Phytotax. Sin. 18 (2):184. f. 8. 1980.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衢县红壳竹    下一篇 红壳雷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