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斑竹
- 中文学名
- 岩斑竹
- 拉丁学名
- Fargesia canaliculata Yi
- 拼音
- yanbanzhu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目
- 禾本目
- 科
- 禾本科
- 属
- 箭竹属
目录
竿柄长5-15厘米,直径1.4-3厘米;节间长3-8毫米。竿高3-5米,粗1-2厘米,梢端直立;节间一般长约20厘米,最长可达25厘米,基部节间长5-8厘米,极坚硬,圆柱形,但在分枝节间于一侧具明显的纵沟(常位于节间中部以下或有时贯串整个节间),幼时粉绿色,被白粉(尤以节下方最明显),无毛,平滑,实心或几实心,如有小的空腔时,则髓呈海绵状;箨环微隆起;竿环显著隆起,高于箨环;节内长3-6毫米,平滑。竿芽系数枚芽组成的复合芽,卵圆形,不贴竿。竿每节以5-7枝簇生,枝较粗壮,常与竿作锐角开展,直径1-3毫米,均可再生次级枝。笋紫红色,被棕色刺毛;箨鞘早落,灰黄色,下半部革质,上半部纸质,长三角形,较节间为长,背面疏生棕色刺毛(鞘中下部较为显著),纵向脉纹明显,上部小横脉明显,边缘密生棕色纤毛;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下凹,常不规则缺裂,无毛,高约1毫米;箨片外翻,线状披针形,无毛,基部较箨鞘顶端为窄并与之有关节相连。小枝具2-3叶;叶鞘长2-2.8厘米,边缘无纤毛或稀可生有灰色短纤毛;叶耳及鞘口繸毛俱缺;叶舌微呈圆弧形或下凹,高约1毫米;叶柄长1-2毫米;叶片狭披针形兼线状披针形,长2.5-8厘米,宽2.5-5毫米,下表面淡绿色,无毛,次脉2 (3)对,小横脉较清晰,叶缘一侧微有稀疏小锯齿,另一侧平滑。花枝未见。笋期6月。
产地:产四川西部
生境:峡谷陡坡或沟谷山坡
海拔:生于海拔2200-2650米
Fargesia canaliculata Yi in Journ. Bamb. Res. 4(1): 19. pl. 1. 1985 et in ibid. 7(2): 6. 1988, in clav. Sinice.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