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三明苦竹

竿高约5米,粗约3厘米,竿壁厚0.8厘米,幼竿被厚白粉,老竿黄褐色,被不均匀的黑灰色粉质,节处及分枝基部被黑色粉层;节间一般长33厘米,最长者可达40厘米,圆筒形,在分枝一侧的基部有凹槽;竿环高于箨环;箨环具木栓质残留物;竿每节具3-5枝,与主竿约成40°的夹角。箨鞘革质,黄褐色,边缘乳黄色,背部密具大小不一的紫色斑点,尤以上部略显,表面被薄蜡质和疏被疣基刺毛或毛压贴的凹痕;鞘基密具刺毛,边缘生短纤毛,后者常易脱落变为无毛;箨耳大,卵圆形至椭圆形,紫色,两面均密具毛,边缘具粗壮劲直的放射状伸展之褐色繸毛,后者长约1厘米;箨舌拱形,紫色,高约1厘米,背部具细毛或近无毛,但基部密具糙毛,顶端高低不平,边缘无毛;箨片绿色,线状披针形而呈狭条状,外翻乃至下垂,先端渐尖,基部略向内收窄,近基部被糙毛,两面均无毛,具明显纵条纹,两边缘具极细锯齿。末级小枝具3或4叶;叶鞘背部一般无毛,上部薄被白粉,尤以节下方更显著,偶见具贴伏刺毛,毛落后常在鞘表面留有凹痕,鞘基有一圈细毛;叶舌拱形,高2-3.5毫米或更高;叶耳卵状至椭圆状,紫色,边缘被粗壮劲直粗糙的繸毛,其长为3-8毫米;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9-25厘米,宽1.5-3.0厘米,先端急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无毛,叶缘一边具较密细锯齿,另一边具稀疏锯齿,老后脱落,次脉6-8 (9)对,花枝未见。笋期5月上旬。
中文学名
三明苦竹
拉丁学名
Pleioblastus sanmingensis S. L. Chen et G. Y. Cheng
拼音
sanmingkuzhu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大明竹属

目录

竿高约5米,粗约3厘米,竿壁厚0.8厘米,幼竿被厚白粉,老竿黄褐色,被不均匀的黑灰色粉质,节处及分枝基部被黑色粉层;节间一般长33厘米,最长者可达40厘米,圆筒形,在分枝一侧的基部有凹槽;竿环高于箨环;箨环具木栓质残留物;竿每节具3-5枝,与主竿约成40°的夹角。箨鞘革质,黄褐色,边缘乳黄色,背部密具大小不一的紫色斑点,尤以上部略显,表面被薄蜡质和疏被疣基刺毛或毛压贴的凹痕;鞘基密具刺毛,边缘生短纤毛,后者常易脱落变为无毛;箨耳大,卵圆形至椭圆形,紫色,两面均密具毛,边缘具粗壮劲直的放射状伸展之褐色繸毛,后者长约1厘米;箨舌拱形,紫色,高约1厘米,背部具细毛或近无毛,但基部密具糙毛,顶端高低不平,边缘无毛;箨片绿色,线状披针形而呈狭条状,外翻乃至下垂,先端渐尖,基部略向内收窄,近基部被糙毛,两面均无毛,具明显纵条纹,两边缘具极细锯齿。末级小枝具3或4叶;叶鞘背部一般无毛,上部薄被白粉,尤以节下方更显著,偶见具贴伏刺毛,毛落后常在鞘表面留有凹痕,鞘基有一圈细毛;叶舌拱形,高2-3.5毫米或更高;叶耳卵状至椭圆状,紫色,边缘被粗壮劲直粗糙的繸毛,其长为3-8毫米;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9-25厘米,宽1.5-3.0厘米,先端急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无毛,叶缘一边具较密细锯齿,另一边具稀疏锯齿,老后脱落,次脉6-8 (9)对,花枝未见。笋期5月上旬。

产地分布

产地:产福建

生境:生于向阳山坡竹林

分类文献

Pleioblastus sanmingensis S. L. Chen et G. Y. Sheng in Bull. Bot. Res. 11(4): 2, 3, 1991.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武夷山苦竹    下一篇 宜兴苦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