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褐飘拂草
- 中文学名
- 暗褐飘拂草
- 拉丁学名
- Fimbristylis fusca (Nees) Benth.
- 别称
- 片角草
- 拼音
- anhepiaofucao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目
- 莎草目
- 科
- 莎草科
- 属
- 飘拂草属
目录
根:秆丛生,高20-40厘米,具根生叶。
株:无根状茎。
叶:叶线形,两面被毛,长5-15厘米,宽1-3毫米;苞片2-4,叶状,长0.8-3.5厘米,被毛,向先端渐窄,先端具短尖。
花: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辐射技多数,被毛。小穗单生辐射枝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0.6-1厘米,上端渐窄,最下部的2-3鳞片无花。有花鳞片厚纸质,卵状披针形,先端有硬尖,长4-5毫米,被粗糙短毛,棕色或近黑棕色,有时边缘膜质,白色,中脉稍隆起;雄蕊3;花柱长4-5毫米,柱头3。
果:小坚果倒卵形,三棱形,几无柄,长约0.9毫米,淡棕或白色,有疣状突起。
无根状茎。秆丛生,高20-40厘米,具根生叶。叶线形,两面被毛,长5-15厘米,宽1-3毫米;苞片2-4,叶状,长0.8-3.5厘米,被毛,向先端渐窄,先端具短尖。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辐射技多数,被毛。小穗单生辐射枝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0.6-1厘米,上端渐窄,最下部的2-3鳞片无花。有花鳞片厚纸质,卵状披针形,先端有硬尖,长4-5毫米,被粗糙短毛,棕色或近黑棕色,有时边缘膜质,白色,中脉稍隆起;雄蕊3;花柱长4-5毫米,柱头3。小坚果倒卵形,三棱形,几无柄,长约0.9毫米,淡棕或白色,有疣状突起。花果期6-9月。
分布:马来西亚、印度、泰国、越南、缅甸及喜马拉雅山区
产地:安徽、浙江、福建、湖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
生境:山顶、草坡、草地或田中
海拔:100-2000米
Fimbristylis fusca (Nees) Benth. in Benth. et Hook. f. Gen. Pl. III (1883) 1048; C. B. Clarke in Journ. Linn. Soc. Bot. XXXVI (1903) 236: Dunn et Tutch.Fl. Kwangt. & Hongk. in Kew Bull. Add. Ser. X (1912) 299; 侯宽昭等, 广州植物志 (1956) 751 ——Abildgaardia fusca Nees in Wight, Contrib. Bot. Ind. (1834) 95; Benth. Fl. Hongk. (1861) 390——Fimbristylis cinnamometorum Hance in Journ. Linn. Soc. Bot. XIII (1873) 132 non Kunth.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