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淘宝村

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浙江、广东、江苏、河北、西安等地农村出现了一批专业的“淘宝村”。村里的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以在淘宝上开店为生,成了不折不扣的网商。

目录

原住人口只有1000多人的

2005年,由于青岩刘毗邻义乌最大的货运市场———江东货运市场,交通方便,一些网商选择在此创业。到2009年下半年,青岩刘本地的网商也发展起来。现今这个原本仅有1486名村民的村庄,已容纳了8000多人,开出了2000余家淘宝网店,成交额超过20亿元。

青岩刘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淘宝第一村”。背靠“淘宝”好乘凉,青岩刘村现在年房租收入近亿元,房东们有的也成为了淘宝店主,有的则过上了悠哉的吃房租生活。

规模

家家都有网店

中午时分走进青岩刘村,空荡荡的巷子里,走到底也见不到几个人。然而只要走

淘宝村标语淘宝村标语
近街边的楼房,立马就能发现“淘宝村”的玄机所在。“竖起耳朵在村子里走一圈,满耳都是包装快递时撕胶带的‘嗞嗞’声。“淘宝村”发起人、义乌市江东街道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刘文高说。

每户人家从一楼入口下去,你会发现整个青岩刘的地下空间就是近2000家淘宝网店的货源地。围巾、玩具、灯具、创意植物……平常在网店图片里看到的热卖日用品,在这里都能找到实物。

在网商吴立才的仓库,专门负责快递打包的工人就有4个,工人们麻利地重复着撕胶带、封口、贴单的活儿,平均每天有700个快递包从这里寄走。

傍晚是青岩刘村最热闹的时候。驻扎在村子里的20多家快递公司统一在这个时段出动,把车开到家家户户门口取件。成千上万的快递包被工人们一个个运上车。有的仓库甚至沿着地下室的楼梯用钢条、滑轮和绳索支起了临时“货轨”,把快递箱沿着轨道从地下室拖上地面。

送走快递,才是村子里忙碌的开始。记者走访了7家网店,看到的都是同样的情景:几个或是十几个网店客服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叮咚”“叮咚”的消息提示音和敲击键盘的声音此起彼伏。

“网购顾客主要是年轻的上班族,晚上下班后他们有空逛了,我们就得忙着招呼生意,白天轮班休息的客服都得一起上。”负责接待顾客的网店客服们告诉记者,晚上8点到凌晨2点是他们最忙的时候,这个时段交易量至少占总量的70%。

发展

原住人口不到2000人的青岩刘村,经营着大约2000家网店,还吸引了七八千名外地人入驻。“为什么青岩刘村会聚集这么多网商?关键是我们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刘文高说。

2005年,完成旧村改造的青岩刘依靠着仅一路之隔的义乌最大货运市场,迎来了村子里的第一拨网商。金融危机期间,村民们干脆把青岩刘打造成“义乌淘宝城”。凭借着“全球小商品集散地”的货源优势,彼时的电子商务已经在义乌零散开花。一个山头立起来,活跃在虚拟空间中的网商们像是找到了组织,来自浙江各地甚至重庆、安徽、辽宁的网商也纷纷住进了青岩刘。

安徽章海洋两年前把经营日用品的网店从老家搬到了青岩刘村。“这里有村里带头谈下来全国最便宜的快递费,需要发货到什么地区,有20多家快递公司可选择。我们开网店需要做页面美工,村子里就有专业的网页设计公司。刚起步的网店提货量小,老板们都是街坊邻里的,一起骑着三轮车去义乌市场‘拼单’进货,价格也能更优惠。”章海洋说,这次搬家是搬对了,在村子里开网店“真方便”。

村子里发展起来的网商渐渐从零售转向批发,仓库一年搬四、五次是常事,有些甚至要搬到10000平方米的工业园区仓库。为了保证规模小的网店不出村就能找到货源,今年年初,刘文高提出建立网货超市,目前村子里已经有十几家。

通过网货超市,网商不出村子就能看到几千种商品的实物,拿走包含商品说明和图片的数据包挂在网上,接到顾客订单再来超市集中提货,不必为库存担忧。

“淘宝村”的现状已经基本达到了创始人的最初设想--只要租一套房子、带一台电脑就能开始做生意。从注册网店到进货、发货,包括经验传授,都可以在村里解决。

名村

目前,中国比较有名的淘宝村有:揭阳淘宝村、义乌淘宝村、青岩淘宝村、西安淘宝村、成都淘宝村、贵阳淘宝村、重庆江北淘宝村等等。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菠菜    下一篇 公租房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