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水族

水族自称“睢(sui3)”,因发祥于睢水流域而得名,故民间有“饮睢水,成睢人”之说。对于水族的来源,民间和学术界出现殷人后裔说、百越(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等说法。水书是夏商文化的孑遗,属水族的精神支柱。鱼是水族的图腾,饭稻羹鱼是水族的重要社会习俗。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侗台)语支。水族古文字,以及用这种古文字著编的信仰文化、民间知识杂糅的典籍,水语通称为“勒睢/泐睢(le1 sui3 )”,汉译为“水书”。水族主聚居在黔桂交界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贵州省黔南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独山、都匀等县市为主要居住区,黔东南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黎平等县为主要散居区,此外在广西北部的河池、南丹、环江、融水等县市以及云南省富源县也有水族村落分布。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水族人口数为411847人。
中文名
水族
主要分布地
贵州、广西、云南、江西
语    言
水语
宗教信仰
多神教
文    字
水文
语    属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台)语支

目录

水族自称“睢(suǐ)”,因发祥于睢水流域而得名,故民间有“饮睢水,成睢人”之说。

水族的族名以“水”代“睢”,与唐代设置的抚水州有关。开元年间(713—741),

对于水族的来源,民间和学术界出现殷人后裔说、百越(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等说法,实际是针对水族发展史上某一时段或某一分支而论,都有一定的历史性与合理性。据《

信仰

水族的信仰文化属于原始宗教信仰范畴。水族认为万物有灵而崇奉多神。自然崇拜,祖灵崇拜,神灵崇拜构成了水族信仰的核心。

在水族社会中,不论是原始宗教信仰的崇拜对象,或是崇拜形式、信仰仪式,还是原始道德的内容及其形式与传承方式,都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信仰文化与民间知识二者相互杂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特点。

饮食

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酸辣调味,有“无菜不酸,无辣不食”的习俗。

待客以酒为重,主人敬酒时带头喊一声“秀”(即干杯的意思),众人也齐声喊“秀”,将酒饮尽。

韭菜包鱼韭菜包鱼

服饰

水族在服饰上禁忌红色和黄色,特别禁忌大红、大黄的热调色彩水族水族(5张

,而喜欢蓝、白、青、三种冷调色彩。水族不喜欢色彩鲜艳的服装,而是喜欢色彩浅淡素雅,这表达了水族独特的服饰审美观,那就是朴素、大方、实用。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而节日和婚嫁盛装与平时截然不同,通常肩部、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素雅文静。

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

建筑

水族村寨大多是同血缘氏族聚居。起房造屋,通常要以主人的生辰八字择吉行事。水族传统的房屋结构,大多属于“人楼居,梯而上”的古越人茆榫“干栏”式建筑遗风,由“依树为巢而居”演化而来。

传统的杆栏住房,在平整地基之后,先用2米来高的粗大柱头修建稳实的承重平台,搭上厚实的楼板之后,才在其上架立高层的木排房架。“上以自处,下居鸡豕。”底层大多作为喂养禽畜,安装石碓、石磨及堆放杂物之用。干栏木屋,既具有防潮、防虫蛇、防盗的功能,又节约用地,颇受人们欢迎。为了纳福迎祥,从屋基选择、坐山朝向、木料准备、大梁砍伐、立柱上梁、乔迁生火等每个环节,一般都依照水书的宜忌行事。

起房立柱,通常选用卯时。“卯者茂也”,在水书中含有生育、开启、发达之义。木匠师父还要迎请分管起造的水书创始人“六夺公”到场保佑,并以鱼肉就饭祭祀。新房上梁之后,主人家用染过的布匹从大梁上垂挂下来,将驮着谷穗、新衣、布匹、秤、口袋等物品的马匹以及水牛,牵进新屋。当天即在堂中生火,以烟大火旺为荣,取巫术相似律以期实现人丁发达、财源广进之目的,同时省掉择吉乔迁之烦恼。

语言
水书水书

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

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侗台)语支,共有声母71个,韵母55个,声调8个。水语与壮侗语族中的侗语、毛南语、布依语、仫佬语、壮语、傣语和黎语等有亲属关系,尤其与侗语、毛南语、仫佬语更为接近,并有许多同源词。水语跟同语族的壮语、傣语相比,内部差别较少,各地水族群众一般都可以用水语互相通话。水语可划分为3个土语区,没有方言差别。第一个是三洞土语区,以三洞乡板南村水语为代表。第二个是阳安土语区,以阳安甲乃村为代表。第三个是潘洞土语区,以阳和乡潘硐村的水语为代表。

水族古文字,以及用这种古文字著编的信仰文化、民间知识杂糅的典籍,水语通称为“勒睢/泐睢”,汉译为“水书”。水族古文字体系保留着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2500多个单字中,大部分为异体字。在日常生活中水族地区通用汉文。

在语言称谓方面,水族地区普遍使用水语交流。日常交往,人们沿袭尊长、尊老的美德。村寨里的媳妇,凡见到年长的祖父母辈长者,则通称为公、奶,见到父母辈长者,通称为父母。结婚生育之后,习惯以其孩子的名字称呼其为某某之父、某某之母。新媳妇到来的三五天内,每天清晨除了给新郎家担水之外,还要为近邻每户挑一担新娘水,既表示新娘贤淑孝顺,也给家族认识新娘的机会。

水书

音乐

乐器

铜鼓铜鼓

水族乐器有铜鼓、皮鼓、锣、芦笙、胡琴、唢呐等,其中铜鼓最具民族特点,历史上氏族、部落之间进行征战,以击铜鼓为报警信号,后改为吹牛角代替,铜鼓曾被视为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曲艺

水族曲艺,由寓言式的双歌“旭早”演化而来,是文艺工作者从带有一定表演性质的水族传统大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水族曲艺由双方表演,以唱和为主。咏唱之前,在简单表演中说一段简短的说白,类似小序的故事,然后再唱和。较长的曲艺,咏唱之中还往往插入说白。这种说白、唱和及简单的表演,往往有机地融为一体,充满哲理、情趣与欢乐。

其代表作有《

生产

水族地区的农业生产,建立在小家庭的基础之上,生产工具主要有:犁、耙、钉耙、耥耙、秧耙、踏犁(步犁)、笃撬、薅锄、挖锄、铲锄、手锄、斧头、柴刀、镰刀、锯镰、摘刀、谷桶、木锤、铁锤、水碾、舂碓、扁担、扦担、凿子、推刨、锯子、梭镖、弓箭、铁夹、鸟枪、火炮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摘刀、踏犁(步犁)。摘刀,主要用于采摘糯稻、红稗及喂牛的芭茅草。采摘时,右手持刀,一次一穗或一刀一根把采摘的物品摘下,然后结束成把,以便于搬运或晾晒。踏犁,适合于山区深翻土地,既省力而又不踩板泥土,颇受农户欢迎。农活,一般入冬之前挖泡冬田、翻稻茬田,让冰雪扎松土壤及杀死虫害。入冬之后,抓紧割草积肥。快开春时,就准备修整水塘、水渠、水沟。在古代,山区梯田的开发,大多利用冬季农闲时节进行。

水族种植水稻有悠久历史,形成众多十分浓厚的稻作相关习俗。水族历法以稻作物候为依据,水族的卯节与端节,就是因稻作种植与收割而形成的盛大年节。过去,人们认为在稻作生产关键阶段,博得稻神欢心才能获取稻作丰收,因此从浸种、撒秧、栽秧到吃新收割每个关键阶段,往往要依据水书择吉行事。开秧门之前,将两把稻秧带到家中以鱼肉酒饭供祭,请盛装的年轻媳妇主祭,喃喃祈求神灵保佑稻作丰产:“别人的稻谷用摘刀采摘,我家的稻谷用斧头砍。斧头砍根桩,摘刀摘尖稍……”。然后,由这位媳妇带着秧苗先下田栽几行之后,盛装待命的其他妇女才纷纷下田劳作。开秧门仪式,既是对稻神的尊重,又是运用相似律的巫术原理,让少妇旺盛的生殖力转嫁到禾稻上,祈求获得更大的丰产。

水族崇拜鱼,鱼是大多数水族地区的图腾崇拜物。水塘养鱼、稻田养鱼是水族地区的重要技能与特色,人们运用田鱼产卵和用稻草团分卵繁殖的技能,掌握洪水及野兽对渔业危害的方法,使鱼稻获得双丰收。所以,饭稻羹鱼成为水族的传统习俗。

节日
水族节日水族节日

水族的岁时节日有20多个,如

为了反抗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水族人民进行过多次英勇的斗争。早在北宋时,包括水族先民在内的“抚水州”僚人就曾掀起过多次反抗宋朝压迫剥削的武装起义,以大中祥符九年(1016)的反饥饿武装暴动为最著名。1855年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潘新简领导水族人民在今三都县九阡地方举行武装起义,参加者以水族为主,人数达万人之多。起义爆发后,他们随即联合古州“七十二寨”的苗族、侗族起义军围攻荔波县城,一举击溃清军五个营,声势大震。1858年至1866年,水族、布依族、苗族起义军与太平军石达开部互相配合,在黔南地区开展了英勇斗争。此外,水族人民还参加布依族罗光明领导的上江农民起义和苗族领袖张秀眉领导的农民起义,前后坚持斗争达18年之久。

邓恩铭邓恩铭

水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1年,他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山东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过英勇不屈的斗争,并曾两次回贵州,对水族地区的革命斗争有一定影响。1931年光荣牺牲。1930年,广西左右江红军全力北上,途经水族地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组织群众进行反压迫反剥削斗争,播下了革命火种。1944年,日本侵略军侵入黔南,水族人民自动拿起武器,在九阡地区一举歼灭日寇100余人。

邓恩铭是水族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人。他有如此影响,其因有二,第一,是中共一大代表,凡是知道中共是怎样建立的人,都知道他;第二,2001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一)》纪念邮票一组,邓恩铭的形象在第三枚邮票上,凡是集邮的人或收到贴有这枚邮票的邮件的人,都会知道他。

邓恩铭,原名邓恩明,1901年1月生于贵州荔波县水浦村的一个水族劳动人民家庭。1917年秋,他小学毕业后,因家境困难,赴山东省投奔自己的二叔,进入济南市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在五四运动中,他走上革命道路,被选为一中学生自治会的领导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刊。在此期间,他与王烬美同志结为战友,并进一步接受了马列主义。1920年11月,组织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并参与组织山东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与王烬美一起作为山东代表出席中共一大,次年赴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山东地委书记,领导胶济铁路工人和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1927年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1928年12月在济南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曾领导越狱斗争。1931年4月5日,英勇就义,年仅30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邓恩铭,英名不朽,精神永存。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唐山市    下一篇 东乡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