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静安寺

静安寺是一座佛教寺庙,位于中国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686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期,是中国江南地区历史悠久、颇具影响的名刹之一。静安寺是上海著名真言宗古刹,静安区即由静安寺而闻名。1999年寺庙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寺内设有真言宗坛场和真言宗大德持松法师纪念堂,今尚存宋光宗题词的石碑和洪武二年的大钟等文物。
名称
静安寺
外文名
Jingan Temple
地理位置
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686号
修建时间
相传始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年间
主要景点
静安八景、赤乌碑、陈朝桧

目录

静安寺位于静安区南京西路1686号,为著名江南古庙。相传

静安寺相传始建于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247年),创始人为康僧会。初名沪读重元(玄)寺,寺址位于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唐代该寺更名为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始名静安寺。

历代方丈

智俨:宋代静安寺住持,有道行,人皆称虾子和尚,远近闻名。

仲依:南宋时人,静安寺住持。

寿宁:字无为,号一庵,上海人,元末静安寺住持,以诗名于世。

孚庵:清雍正年间静安寺住持。

大海:清乾隆年间(1736—1795)静安寺内西北角有一株宋代银杏,无故自焚。

鹤峰:(?—1883)清末静安寺住持。

正生:(1852—1915)清末曾任上海县僧会司,职掌全县佛寺教务。

琴芳:(生卒年月不祥)正生

静安寺静安寺
静安寺建筑布局在严格的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座落着山门钟楼鼓楼、大雄宝殿和法堂。

 静安寺山门朝南,与天王殿合一。额首“静安寺”三个隶体大字,乃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先生1945年所题,沿用迄今。山门地面层铺砌优质花岗岩,半椭圆型拱门门券雕刻着宋代云纹花饰。钟楼鼓楼各侧东西,钟楼底层是重新恢复的“天下第六泉”——涌泉,上悬精铸7.3吨的和平钟。鼓楼采用架空方式将地铁出入口覆盖起来,上置直径3.38米牛皮大鼓。

 大雄宝殿殿高26米,庑殿重檐,内竖46根直径0.72至0.8米、精心加工的柚木柱子,建筑用木料达3000多立方米,大雄宝殿以铜瓦为顶。殿内供奉一尊15吨纯银铸造的

赤乌碑

传在吴赤吴年间创建沪渎重元寺时,曾勒碑记其事,故名赤乌碑。南宋寺僧仲依迁寺时末及迁徒,遂为江水所淹没。另有记载说此碑在宋时尚存,但字迹漫漶不可识,只有赤马字样尚可辨认,故名赤乌碑。

陈朝桧

传系陈后主祯明(587~589)中所植,在沪渎重元寺的殿墀左右。唐代陆龟蒙、皮日休写有重元双桧诗。宋政和(1111~1117)间,媚臣朱勔绘图进呈,有旨遣中使取之。时中使欲毁山门运出,一夕风雨雷震碎其一,乃停止外运(据《法华乡志》卷七“古迹”条)。又说留下一株。在仲依迁寺时移植于沸井浜新寺,直到

静安寺静安寺
法堂

法堂位于大殿北面,紧连大殿。柚木结构,铜瓦屋顶,共7层,高32.22米。

建筑整体

上海静安寺沿袭“宋营造法”,采用

曾经庙会和今天的繁荣:静安寺

静安寺为沪上

静安寺静安寺
景区概况

原在吴淞江北岸,因江潮泛滥,危及寺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移建芦浦沸井浜畔(现为南京西路)。元、明以后,屡修屡圮,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静安区即由静安寺而闻名。1999年静安寺寺庙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静安寺寺内设有真言宗坛场和真言宗大德持松法师纪念堂,今尚存宋光宗题词的石碑和洪武二年的大钟等文物。每年阴历四月初八,这里都要举行3天的庙会,十分热闹。

门票及开放时间

门票30元,香期免费。 开放时间:7:30-17:00,香期4:30-17:00开放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686号。

乘车路线

地铁二号线静安寺站、地铁七号线静安寺站、21、825路终点站(胶州路)、37、62、562、838路终点站(美丽园)、40路终点站(国际贵都大酒店)、57路终点站(安义路)、途径静安寺的有15、20、45、71、76、93、94、113、138、506、824、830、831、921、927、925B、 939、机场六线。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新民学会    下一篇 雅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