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李牧

2013年3月,杭州市启动了“寻找当代马可波罗”系列活动,经过一年的激烈角逐,5月20日,这位“当代马可波罗”的最终人选终于尘埃落定。瑞士小伙Lima Bates(中文名李牧)正式受聘。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他将以“杭州博士”的身份向全球营销杭州。

目录

李牧,本名Liam Bates音译中文名李牧,生于瑞士。母亲来自美国,父亲是在非洲长大的英国人。现职业为:电视台主持人、纪录片导演。

2002年开始在瑞士学习中国武术。

2004为学中国功夫来到中国首都体育学院学习现代武术。

2006年至2010年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中文和电影制作。同时经常在加拿大为中国驻加拿大领事馆担任活动主持人;2010年获得参加中国国家汉办“第九届汉语桥大学生中文比赛”的资格,来到中国参加比赛在近百名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和口才奖。 被中国汉办给于在中国名校读研究生的奖学金侍遇。现在中国北京传媒大学进修编导专业。同年拜师丁广泉老师学习相声、曲艺等各种艺术。

瑞士小伙中国通

李牧勤奋好学,对汉语言及中国功夫有极大的兴趣近于入迷的程度。所以汉语言提高极快,有一定的文学素质。是个中华才艺多面手,精通英语、法语、汉语,三种语言。兴趣爱好广泛、肢体语言丰富是很有发展的人才。2010年被聘为担任中国旅游卫视《有多远 走多远》栏目的特约主持人,还频频在中央电视台、北京台、湖南卫视等节目作嘉宾参加演播。他曾获得了:第四届中外相声大赛中以对口相声《说东到西》获得了表演银奖,Tiger Balm 国际武术比赛银奖,导演了纪录片《Ten Thousand Miles》。他的代表作品有:对口相声:《说东道西》《论拳》《给您拜年了》《地理图》《花唱绕口令》《武松打虎》《花木兰》等。

13岁爱上了武术,16岁时便只身一人来到中国学起了中国功夫,他遗传了父母旅行家的探险精神,在中国一留便是21年。和马可•波罗在同样的年纪来到中国,一样被中国的文化所深深吸引,学过相声、拉过二胡、还爱上了中国茶,汉语更是标准的京腔儿。一上台就对着翻译说“我们说汉语吧!”

获聘“当代马可波罗”

文艺复兴时期,《马可波罗游记》用近1/5的篇幅,生动地记述下了西湖的水、运河的桥,让“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成为了杭州在西方的首句城市形象宣传口号。700年前后,在杭州,当代的“马可波罗”依然能够享受到这世界上最美的旅行,并且获得4万欧年薪的美差。2013年3月,杭州市旅委活动以四大海外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Twitter、Pinterest、YouTube杭州官方主页为平台,策划启动了“寻找当代马可波罗——杭州博士”全球招募活动。在近26万的参与者中,挑选出700多名符合标准的候选人。今天,万里挑一,当代“马可波罗” ——瑞士小伙Lima Bates(中文名李牧)正式受聘。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他将以“杭州博士”的身份向全球营销杭州。未来15天的体验之旅中,李牧将以杭州大运河为主线,深度体验茶、印学、武术、丝绸、中医药五个主题的中国文化之旅,为了助力大运河申遗,他还将从杭州出发,一路途径湖州、苏州,直至扬州,重走当年马可•波罗在中国逗留时间最长的线路。

相关语录

“十三岁的时候看电影喜欢上了中国武术,十六岁就来到中国学习武术。从那时开始就被中国的文化所吸引,基本上每年都会来一次中国。读完大学,就索性定居中国了。”

“我至少得教会大家读出‘中国、杭州’,知道在北京、上海之外,还有这样一座华美的天城。”

“十年时间里,旅行基本就是我的事业,我喜欢用镜头与大家分享自己所看到的东西,我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学中国功夫,学相声和汉语。”

“我特别喜欢喝茶,对茶文化很感兴趣。去看看种茶叶的地方,观看茶的制作流程,逛逛茶博物馆都是我很期待。”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李鸿章    下一篇 柳艳兵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