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英语:Greenland;丹麦语作:Gronland,格陵兰语作Kalaallit Nunaat)世界最大岛,面积2,166,086平方公里(836,330平方哩),在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

目录

格陵兰岛面积217.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比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大两倍。在地理纬度上属于高纬度,它最北端莫里斯·杰塞普角位于83°39′N,而最南端的法韦尔角则位于59°46′N,南北长度约为2600千米,相当于欧洲大陆北端至中欧的距离。最东端的东北角位于11°39′W,而西端亚历山大角则位于73°08′W。那里气候严寒,冰雪茫茫,中部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47度,绝对最低温度达到摄氏零下70度,是地球上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个“寒极”。

格陵兰岛格陵兰岛

根据科学工作者的测量,全岛冰的总容积达260万立方公里,假如这些冰全部融化的话,地球的所有海面就会升高6.5米。格陵兰岛全靠厚厚的冰层,才使它能高高地突起于海平面上。如果把冰层去掉,格陵兰岛就不会有现在那样高耸的气派,而只能像一只椭圆形的盘子,固定在海面上罢了。

在全球海洋大千千万万岛屿中,面积达2175600平方千米的格陵兰岛绝对排各第一,以面积大小而论,它比排各第二的新几内亚岛、排名第三的加里曼丹岛、排名第四的马达加斯加岛的总和还要多54559平方千米。因此,格陵兰岛当之无愧为“环球诸岛大哥大”。

无冰面积34.2万平方公里,是丹麦本土的八倍。全岛85%的土地由巨厚的冰层所覆盖,平均冰厚1500米。冰的总体积为2.6亿立方米,是仅次于南极洲的现代大冰川。全岛约五分之四地区处于北极圈之内。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介于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冰原上有少数突兀山峰,贡比约恩山海拔3700米,为全境最高点。终年严寒,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

1998年1月1日人口为56076人,90%的人口为爱斯基摩人,多信奉基督教。官方语言为格陵兰语。有铅、铬、冰晶石、煤等矿物。着名的动物是麝牛、驯鹿、北极熊、鲸、海豹、海象等。海鸟和鱼类也很多。经济以捕鱼、狩猎和采矿为主。鱼虾、皮货、鲸油和海象牙是其主要出口产品。主要交通工具是船、直升飞机和雪橇。在哥本哈根和南斯特伦菲尤尔之间每周有几个航班。格陵兰壮观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旅客。

地理位置

格陵兰位于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西面隔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与加拿大的北极岛屿相望,东边隔丹麦海峡和冰岛对望。

地形地貌

格陵兰是继南极洲以外,大陆冰川面积最大的地区。全份地区都被冰帽盖上,只有岛的极北部,和东西两边的狭长地带,由于该地区的空气异常干燥,难以形成积雪,地表才得以暴露。

格陵兰岛格陵兰岛

因为中部地区长期受冰雪盖压,故中部地区,若去除雪帽覆盖后,会比岛缘地区低。全岛以中部偏东最高海拔3300米,边缘地区约平约海拔1000至2000米。若然将格陵兰岛全部冰雪溶掉,在冰河侵蚀作用的影响下将会呈现群岛的状态。

在1989年至1993年期间,欧洲和美国的气候研究人员到达格陵兰岛冰帽的高峰,钻挖了一对2英里(约3.2公里)长的冰芯,去研究其化学成份。冰芯内藏有的空气是不能去除冰帽的,愈深层的冰芯空气代表该空气成份是在一个较早的时期的空气,研究其内容有利于发现远至100,000年前的远古时期北半球的气候状况。而研究结果是地球的气候,通常是在一种较长期稳定的气候,经过突然急速的不稳定变化,转为另一种长期稳定的气候。北大西洋的气候受格陵兰东北部沿海的洋流情况影响很深。

冰盖

冰盖南北长2500公里,均高2135米,面积183.39万平方公里,约占岛面积85%;均厚1500米,最厚3200米,冰雪量约300万立方公里,占世界淡水量10%,如果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洋将上升5米;冰面地形为中央低于南北两侧的马鞍形;冰盖边缘被很多裸露的带状山地、丘陵环绕,冰川穿越其间进入海洋。

夏季,大量融水流入海洋;主要为表面消融、冰山崩塌;数据表明,冰盖每年增厚、减弱在1厘米之内;东南面沿岸冰层在快速减薄,速率为30厘米/年;冰缘减薄冰量为50立方公里/年。

特殊气候

因为终年只有雪,没有雨,除西南沿海等少数地区无永冻层,有少量树木与绿地之外,格陵兰岛尽是冰雪的王国。站在格陵兰岛上吟诵“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可以找到十足的感觉。全岛85%的地面覆盖着道道冰川与厚重的冰山。千姿百态的冰山与冰川成为格陵兰的奇景,对着它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你会觉得自己一会儿置身于剑拔夸张的古战场,一会又到了万马奔腾的原野。格陵兰岛的冰块内含有大量汽泡,放人水中,发出持续的爆裂声,是一种非常好的冷饮剂。人们将其称为“万年冰”。这种冰既洁净,纯度又高,在严热的夏日喝上一口“万年冰”是种难得的享受。格陵兰盛产“万年冰”,冰层平均厚度为2300米,仅次于南极洲的现代巨大的大陆冰川。

自然风光

格陵兰岛无冰地区的面积为341700平方千米,但其中北海岸和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几乎是人迹罕至的严寒荒原。

格陵兰岛上空的极光域约为1500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南部地区。该岛南北纵深辽阔,地区间气候存在重大差异,位于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出现极地特有的极昼和极夜现象。越接近高纬度,一年中的极昼和极夜就越长。每到冬季,便有持续数个月的极夜,格陵兰上空隅尔会出现色彩绚丽的北极光,它时而如五彩缤纷的焰火喷射天空,时而如手执彩绸的仙女翩翩起舞,给格陵兰的夜空带来一派生气。而在夏季,则终日头顶艳阳,格陵兰成为日不落岛。

格陵兰岛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是一个无比美丽并存在巨大地理差异的岛屿。东部海岸多年来堵满了难以逾越的冰块,因为那里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交通也很困难,所以人迹罕至。这就使这一辽阔的区域成为北极的一些濒危植物、鸟类和兽类的天然避难所。

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以北,因此在漫长的冬季看不见太阳。但到夏季,格陵兰迎来了大量来此繁殖的鸟类,许多植物也生长旺盛,大家都竞相充分地利用24小时的日照。

尽管许多岛类来格陵兰岛只是为了繁殖,然后当冬季来临时又飞向南方,但也有些鸟全年都驻足于此,其中包括雷鸟和小雪巫鸟。格陵兰岛也是世界最大的食肉动物--北极熊的家园,还有狼、北极狐、北极兔、驯鹿和旅鼠等。格陵兰岛北部有大批麝牛,其极厚的外皮保护它们免受冰冷的北极风冻害。在沿岸水域常见鲸和海豹。

环境变化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有着绝美的雪地风光。但是,由于全球变暖,格陵兰岛冰盖目前的融化速度比人们预想的要快得多,格陵兰岛美丽的风光正面临消失的危险。

美国宇航局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于今年3月23日发布的研究结果说,最新卫星测量显示,从2002年到2006年,格陵兰岛每年损失150立方千米至250立方千米的冰。1立方千米的冰大致相当于2640亿加仑的水。格陵兰岛每年的融冰足可以使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0.5毫米。卫星监测还发现,格陵兰岛东南近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冰流失,西岸等其他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冰融现象。

格陵兰岛格陵兰岛

虽然降雪可以形成新冰,但美国宇航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科学家利用新方法分析格雷斯卫星的观测数据发现,总体来看,格陵兰岛的冰流失量远远大于新形成的冰。

美国宇航局在报告中强调:“如果格陵兰岛的冰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升高7米。”

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冰库”之一,格陵兰岛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是气候学家们优先研究的对象,也成为2007-2008国际极地年最受关注的考察地之一。

格陵兰岛冰盖的消亡将使全球海平面明显上升,对某些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2011年,丹麦研究人员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格陵兰岛上的永久冰盖近几年来在快速融化。2010年夏季,格陵兰岛上融化的冰盖体积比正常年份高出25%到50%,并出现一块面积约260平方公里的断裂冰盖,这可能是有记录以来与陆地冰盖分离的最大“浮冰岛”。这一切都在向人类发出警告,遏制全球变暖已越来越紧迫。

居民生活

格陵兰岛共划分为3个地区18个市,西格陵兰地区15个市,北格陵兰地区1个市和东格陵兰地区2个市。全岛共有99个居民点。居民有5万人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里有一个人,是世界上除了南极洲以外人口密度最小的地方。大部分格陵兰人是爱斯基摩人和欧洲人的混血种:他们体形修长,长着蓝眼睛与黄头发。土着爱斯基摩人长得很像蒙古人,他们黑头发,眼睛是深棕色,体形矮胖,面孔宽阔,十分适宜于岛上的生活环境。爱斯基摩人住的房子叫作“冰屋”,因为岛上到处皆冰,所以只能用冰造房子。他们在冰山合适的部位凿出类似于中国北方窑洞似的屋子,用大块的冰砌成半圆型,房子还设有“冰窗”与“挡雪墙”。冰屋十分漂亮,但我们住一夜恐怕就会因寒冷而死。爱斯基摩人之所以可以长年住在冰屋里,是因为他们有一种特制的衣服——“阿奴拉古”。阿奴拉古风吹不透,雨打不湿。穿着它在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里睡觉也安然无恙。为了有足够的热量抵御严寒,爱斯基摩人吃生肉,他们将猎取到的动物,诸如羊、鹿、海豹、狐狸、鲸鱼、北极熊等剥皮后生吃,渔猎到的鳍鱼、虾、格陵兰大比目鱼和鲑鱼等也被活生生地吞到肚子中去。

主妇们不用为做饭耗费精力而发愁,她们将节约出的时间制做阿奴拉古。先是将驯鹿皮用嘴咀嚼,一遍又一遍,嚼得越好越保暖。这种咀嚼的过程称作“鞍化”,阿奴拉古就是用驯鹿皮经过模化缝制而成。制做阿奴拉古是爱斯基摩妇女的主要生产劳动。

虽然远离大陆,但现代化的大潮同样席卷了格陵兰。爱斯基摩人也搬出了“冰屋”,住进了一种现代楼房—世纪营。它是格陵兰独有的冰下城市,居民们靠一种叫作“冰上电车”的有轨小型车辆在冰层的隧道中往来穿梭。世纪营与世界上别的地方的现代化建筑并无什么区别,只是在建造上费力得多。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丹麦政府投资兴建的世纪营改善了爱斯基摩人的居住条件,电的普及使他们告别了用海豹或鲸鱼油点灯取暖的生活。

格陵兰岛地处北极圈内,当地居民有260个24小时生活在极昼与极夜之中。太阳从5月份升上天空就不落下去,到了7月25日落下去又不肯出来。极夜的景色十分美丽,星光闪烁,一轮明月高高挂在空中,沉沉夜色笼罩下的格陵兰成为晶莹剔透的银色世界。凝视着茫茫夜空,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极光。极光的美丽堪称自然光之首,它们有时像五颜六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有时像孔雀开屏展示羽翼;有时如成群动物受到惊吓而狂奔;有时如滚滚红潮在翻滚,有的极光细如游丝,轻盈素淡;有的状如彩带,在舞蹈者的手中上下飘飞。令人眩目的极光使观者心醉神驰,深深地感觉到自然创造的难以用人工超越的美。

极光出现后在地球大气层中投下巨大的能量,其巨大程度可以和世界各国电厂所产生的电容量总和相比。格陵兰人正期冀着将极光的能量变成可以控制的电力,为格陵兰人民造福!

经济概况

格陵兰岛的经济基础为渔业和采矿业。海豹狩猎业曾经是经济的主要支柱,20世纪初急遽衰退;取而代之的是渔业、罐头业,和鳕、明虾及其他海产品的冷冻业。农业分布在南部的无冰地区,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境的1%。农作物只有乾草和蔬菜。大部分无冰地区是饲养绵羊和驯鹿的牧场,藉以获取肉、羊毛和乳。狩猎在北部地区仍很重要,捕捉海豹、狐和北极熊,以获取肉和毛皮。

鱼类和贝类除供应国内需求外,还大宗出口。锌和铅是主要的矿产。主要的工业制品有冻鱼、鱼罐头、鱼乾、熏鱼,汰选过的精矿。主要的贸易伙伴为丹麦、挪威、德国和美国。该岛受丹麦的财经援助。

格陵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受了经济紧缩,但1993年以来,经济开始复苏。格陵兰自治政府自1980年以来一直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并有效保证了盈余的公共预算和较低的通货膨胀。

自1990年岛内最后的铅矿和锌矿的关闭以来,格陵兰的外贸一直处于赤字状态。现在该岛的经济严重依赖于渔业和渔产品出口,捕虾业是最大的支柱产业。尽管格陵兰已经重新开始对烃和矿物的勘探活动,要使其生产物质化仍需要数年时间。旅游业是该地区唯一有短期收益潜力的部门,但这也受到旅游季节短和消费高的限制。包括国有企业和市政府的公共部门在该地区经济中扮演主导角色。政府约一半的岁入来自于丹麦政府的补贴,这也是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补充。

政治变迁

公元前3000年因纽特(爱斯基摩)人首先到达这里。1894年丹麦首建殖民点于岛的东南岸,1921年丹麦宣布独占,1979年5月1日起正式实行内部自治。由于寒冷,格陵兰有一种独有的冰下城市“世纪营”,居民可以靠一种叫做“冰上电车”的有轨小型车辆在冰层的隧道中往来穿梭。

格陵兰岛格陵兰岛

首府在努克(旧称戈特霍布)(Nuuk/Godthaab),人口1.1万。从1982年开始有了自己的电视台。格陵兰是北极地区的战略要地。丹麦对此地的影响始于1921年,1953年的一项宪法修正案使格陵兰成为丹麦的一部份。1979年实行内部自治。

1000多年前,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人就迁至格陵兰定居,他们世世代代以捕鱼狩猎为生。公元982年,移居冰岛挪威人发现了格陵兰,于是在1261年成为挪威的殖民地。1380年丹麦与挪威联盟,格陵兰转由丹麦、挪威共同管辖。

1841年丹麦、挪威分治后,成为丹麦的殖民地。后挪威与丹麦为该岛归属问题发生争执,1933年由海牙国际法庭判归丹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格陵兰一度由美国代管,战后归还丹麦。1953年丹麦修改宪法,格陵兰成为丹麦的一个州,与法罗群岛一样,它在丹麦议会中也拥有2个席位。

1979年5目1日起格陵兰正式实行内部自治,但外交、防务和司法仍由丹麦掌管1973年,格陵兰随丹麦一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然而作为一个其经济和生存都完全依赖海洋资源的北美岛屿,受欧洲的管理是完全不必要的。

1985年2目1日,格陵兰通过全民投票表决,终于成功地将自己从欧共体中解脱出来。自1979年5目l日起,格陵兰建立起内部自治政府,与法罗群岛在1948年获得的地位一样,它成为在丹麦王国名义下一个有着特殊地位的国家。

内部自治政府的一个基本条件是由格陵兰政府自行管理格陵兰事务,而只有与丹麦王国有关的案件才由丹麦司法机构裁定。作为丹麦王国的一部分,丹麦派驻格陵兰的代表其权限随着丹麦向格陵兰自治政府移交权力而大大减少。尽管如此他仍是丹麦在格陵兰的首席代表,依法管理格陵兰的内部事务,负责丹麦在格陵兰举行的选举。在外交事务上,格陵兰不能与其他国家签订有关外交关系的协议。而另一方面,作为一称补偿,丹麦宪法又承诺,所有与格陵兰有关的声明都将照会格陵兰自治政府。

格陵兰岛的国家元首是丹麦国王,现任为玛格丽特二世,丹麦政府任命一位高级专员(Rigsombudsmand)代表丹麦国王和政府。格陵兰岛自治议会经普选产生,任期4年,设31个议席。自治政府首脑格陵兰总理通常就是议会多数党首领。虽然丹麦是欧洲联盟成员国,但格陵兰岛不属于欧洲共同体的一部分。

格陵兰于2008年11月25日举行自治公投,公投在全岛80个市镇和村落举行,当地午夜左右,公布开票结果,投票率71.96%,75.54%赞成自治,23.57%反对。公投案以超过75%选民支持大比数获得通过,成为格陵兰脱离丹麦300年统治而独立的前奏;公投通过后,格陵兰自治地位从2009年6月21日起生效,成为国际法下的独立群体,不再从属于丹麦,而是作为丹麦王国(包括丹麦、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岛)的一部分。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格陵兰岛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陆上和近海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也相当可观,仅格陵兰岛的东北部就蕴藏着310亿桶的石油储备,这几乎是丹麦所属的北海地区储油量的80倍。格陵兰的铅、锌和冰晶石等矿藏具有经济价值。1970年代勘探出的铀、铜和钼矿前景看好,1989年又发现了特大型金矿,但气候和生态方面的顾虑严重地限制了矿产资源的开采。

动物资源

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以北,因此在漫长的冬季看不见太阳。但到夏季,格陵兰迎来了大量来此繁殖的鸟类,许多植物也生长旺盛,大家都竞相充分地利用24小时的日照。 尽管许多鸟类来格陵兰岛只是为了繁殖,然后当冬季来临时又飞向南方,但也有些鸟全年都驻足于此,其中包括雷鸟和小雪巫鸟。格陵兰岛也是世界最大的食肉动物--北极熊的家园,还有狼、北极狐、北极兔、驯鹿和旅鼠等。格陵兰岛北部有大批麝牛,其极厚的外皮保护它们免受冰冷的北极风冻害。在沿岸水域常见鲸和海豹。主要咸水鱼有鳕、鲑、比目鱼和大比目鱼,河流中则有鲑和鳟。

植物资源

格陵兰的植被以苔原植物为主,包括苔草、羊胡子草和地衣。有限的无冰地区除了一些矮小的桦树、柳树和桤树丛勉强存活外,其他树木几乎不见生存。

相关新闻

根据2016年9月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披露,美国曾在格陵兰岛修建一座位于地下的秘密核导弹基地,然而随着全球变暖、冰原消融,这座埋于冰下的废弃基地存在核废料泄漏风险。

观察人士表示,清理善后的关键不在于技术难度,而是美国、丹麦谁愿承担责任、谁来“买单”。

始料未及

美国1959年开始在格陵兰岛西北部修建一座地下工事,名义上是用作北极科研的实验室,但实际上是一处秘密核导弹基地。

这一项目名为“世纪营”,代号“冰虫项目”,犹如一座地下城市,包含医院、电影院、教堂等各类设施,甚至还有铁路,可容纳多达200名士兵居住,而所需能源全部来自一座小型便携核反应堆。

不过,该项目启动3年后,研究人员发现冰川移动速度快于预计,“世纪营”的地下隧道面临坍塌风险,于是施工停滞。这一秘密核导弹基地1967年正式废弃。

当时,美军仅撤走核反应堆,却留下体积相当于30架空中客车A320客机的核废料以及其他工业废料。

“留下这些废料时,没人会想到它们还有重见天日的一天,”加拿大约克大学工程学教授威廉·科尔根告诉法新社记者。然而,科尔根的研究团队近日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格陵兰岛冰原融化,这一地下工事内的核废料可能泄漏。

该研究团队预测,到2090年,格陵兰岛降雪速度将不足以弥补冰原消融的损耗,而这意味着埋藏于地下的核废料可能泄漏到外部环境中;即便是在2090年以前,冰原消融所产生的冰水也可能渗透到地下工事的裂缝中,带来安全隐患。

科尔根说,鉴于这处秘密核导弹基地位于地下35米,眼下采取补救作业意味着大量挖掘工作,费用将相当昂贵。因此,他建议等到冰原消融到一定程度、使地下基地裸露在外以后,再开始相关清理作业。

由谁善后?

这份研究报告发布后,格陵兰岛自治当局表示“担忧”。据科尔根预测,清理善后的关键在于,美国与丹麦谁愿为此“出钱出力”。

“环境风险相对较小,也距离现今较远,且(秘密基地)附近仅有少数几个小镇,”科尔根说,至于美国与丹麦谁来承担责任,“先前并无类似案例,没有先例可循”。

科尔根介绍,美国与丹麦先前有过处置核泄漏的经验,因此就技术角度而言,应对“冰虫项目”核废料泄漏风险不成问题。1968年1月21日,美国一架B-52轰炸机舱内起火,机组人员作出弃机决定,这驾轰炸机最后撞上格陵兰图勒空军基地附近的海冰,所携带的核武器破裂,致使放射性物质大面积扩散。

美国国防部在一份声明里说,美方已注意到科尔根的研究报告,“但尚未加以评估”。丹麦外交大臣克里斯蒂安·延森表示,将密切关注此事进展,与相关方保持对话。

密切关注“冰虫项目”的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安·尼尔森认为:“从道义角度看,丹麦与美国拥有清理(核废料)的共同责任。美国人修建基地,而丹麦人允许美国人这样做。”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阿方索十三世    下一篇 北京西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