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封建王朝。帝国形成之后,作为先知继承者的哈里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满足阿拉伯人对商路和土地的要求,掀起了长达一百多 年的扩张运动。在鹰旗旗帜下,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开始征服世界的行动。阿拉伯人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拜占庭和波斯的南部边疆。
中文名称
阿拉伯帝国
英文名称
Arab Empire
简称
阿拉伯、大食国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麦地那,大马士革,巴格达
主要城市
大马士革,巴格达,耶路撒冷
官方语言
阿拉伯语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国家领袖
穆罕默德,穆阿维叶,哈伦·拉希德
主要民族
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
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
1340万平方公里(公元750年)
建立时间
632年
灭亡时间
1258年
开国领袖
穆罕默德

目录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封建王朝。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 《旧唐书》 、 《宋史》 等,均称之为大食国(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帝国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权共和时期和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两个世袭王朝。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里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历史发展 

 帝国建立 

狭义的阿拉伯民族是指源于阿拉伯半岛沙漠和半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族,不论是根据犹太教的《圣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的记载,都认为他们和犹太人有血缘关系,语言分类中也同属于闪含语系。原来都是一些分散在阿拉伯半岛中的以家族为基础的部落。 

从6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埃及的混乱以及拜占廷和波斯之间的连年战争,使得原先的波斯湾-红海-尼罗河的商路无法通行,商人们改走更为安全的,通过阿拉伯半岛的陆路。地处商路中段,东到波斯湾,西至红海,北往叙利亚,南通也门的交通枢纽,商业城市麦加因此而变得繁荣起来。

神权共和 

阿拉伯帝国形成之后,作为先知继承者的哈里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满足阿拉伯人对商路和土地的要求,掀起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扩张运动。在鹰旗旗帜下,沙漠中的阿拉伯人游牧民族开始征服世界的行动。阿拉伯人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拜占庭和波斯的南部边疆。他们不断扩张,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封建军事帝国。鼎盛时期领土达到1340万平方公里。

倭马亚王朝 

公元661年,倭马亚家族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位哈里发,以大马士革为首都,建立了倭马亚王朝。他将哈里发改为世袭,实际上成为了帝国的君主,令当时的阿拉伯社会开始进入鼎盛时代,阿拉伯语成为帝国的官方语言,政府文件必须用阿拉伯语书写。但同时造成穆斯林社会中不少纷争,部分穆斯林学者认为此举长远来说是弊大于利。

扩张成果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是阿拉伯国家而不是伊斯兰教的扩张。在被征服地区,非伊斯兰教徒并没有被强迫改变信仰。事实上,阿拉伯统治者往往并不鼓励被征服地区的人民改信伊斯兰教,因为阿拉伯帝国向非伊斯兰教徒征收的赋税,要比向穆斯林征收的高一些,如果人民大量皈依伊斯兰教,则意味着阿拉伯帝国的财政收入将大大降低。所以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基本不存在宗教迫害。 

经过78年的扩张(634—712年)为高潮时期,阿拉伯帝国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再是阿拉伯部落联盟的酋长,而是一位东方的神权君主。建立在官僚体系和常备军的基础之上。在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下,广袤疆域内各个迥然不同的古典文明逐渐融合,最终于几个世纪后形成了全新的阿拉伯文明。举世闻名的新月沃地是阿拉伯文明的肇兴地;也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作为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大马士革,倭马亚王朝历位哈里发曾从此发布敕令。指挥亚欧非三洲的运作的阿拔斯哈里发则迁都于巴格达。

全盛时期 

747年,阿拔斯的后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释奴阿布·穆斯林在呼罗珊的力量,联合什叶派穆斯林,于750年(一说752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旗帜多为黑色,故中国史书称该王朝为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大肆捕杀倭马亚余党,杀害了阿布·穆斯林,并残酷地镇压了呼罗珊人民起义。

衰亡 

庞大的阿拉伯帝国是阿拉伯贵族借武力征服而建立的多民族、多宗教、多信仰的集合体。不同民族与不同信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与矛盾;广大人民群众与贵族官僚、富商阶级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穆斯林内部也因复杂的矛盾而四分五裂;特别是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又从帝国内部培植起离异的势力。因此,9世纪中叶,哈里发政权已逐步释放尽自身的能量,帝国急剧滑向分崩离析的穷途末路,直至走向灭亡。

帝国灭亡 

塞尔柱突厥人的到来,使阿拉伯帝国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当时,虽然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还是哈里发,但是实权已经旁落到了塞尔柱突厥的“苏丹”手中。塞尔柱当权者十分尊重阿拉伯帝国的传统,基本承袭了帝国以往的各种封建典章制度。帝国又暂时恢复了统一局面。 

13世纪初,强大的蒙古帝国开始兴起,第一次蒙古西征就消灭了花剌子模。13世纪中叶,蒙古铁骑冲入西亚大地。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西征。他率领蒙古军队洗劫了波斯、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并于1258年摧毁帝国首都巴格达,1260年攻占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据说,除少数技艺高超的工匠外,巴格达全城居民都被屠杀,被屠杀人数约为9万人。为了不让皇族的鲜血玷污战刀,巴格达哈里发裹在地毯里被战马踩死,阿拉伯帝国灭亡。

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



经济发展 

商贸 

商业在阿拉伯帝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首都巴格达不仅是阿拉伯帝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码头。此外,巴士拉、安条克、开罗、亚历山大、凯鲁万、撒马尔罕等城市也都是东西方中介贸易的重要商埠。大规模的阿拉伯商业贸易,促进了亚欧非兰大洲各个封建文明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中世纪印度洋区域和地中海区域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出产 

富饶的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粮仓”,为帝国提供了充裕的产品,主要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稻米,园艺作物也相当丰富,有椰枣、橄榄、李、桃、杏等。在阿拔斯王朝期间,耕地面积和产量由于灌溉工程的发展而得以大幅增加。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由于地处绿洲,盛产椰枣、谷物和蔬菜。阿拉伯民族自身就是游牧民族,阿拉伯半岛以及其他沙漠半沙漠地带盛产羊,马和骆驼。在工业方面,各地出产制造的亚麻布、棉、绒毯、陶器等制品既有利于本地消费,又有利于出口。阿拉伯人还从在751年怛罗斯战役中俘虏的中国战俘那里学会了造纸术。 

海运 

阿拉伯人的海上航行在发展航海业、造船业和帆船驾驶技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了航海所必需的地理知识和其他知识的积累。阿拉伯海员在长期的航行过程中,研究和详细记述了印度洋上的季风,并且在航行中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季风从而大大缩短了航行所需的时间。在古代阿拉伯的地理书籍中也记录了大量的海洋地理资料。

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



政治 

除保持伊斯兰教神权统治原则外,阿拉伯帝国吸收以巴比伦波斯文明国度的制度,形成一种伊斯兰世界所特有的、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政体。阿拉伯帝国的继承制度既不同于中国的宗法制,也不同于西方的长子继承制或是被某些地方所采用的幼子继承制。穆罕默德生前并未规定伊斯兰政权首脑的产生方式,但倾向于选举制。阿拉伯帝国的最初四任哈里发也都是经统治集团选举产生的。但穆阿维叶利用其权势,立己子为继承人,从此建立倭马亚王朝,开始了哈里发世袭制。然而这种世袭制的继承人并没有固定为前任哈里发的长子或其他亲属,在《古兰经》和“圣训”中也没有根据。所以强有力的王子很容易找到理由,与其父辈所立的王储争夺哈里发宝座。 

中央官制—军政官员、税收官员、宗教官员。 

地方官制—五大行政区:总督、税务官、法官。

文化 

领先地位和融合精神。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教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结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历史 

阿拉伯历史学家多采用叙述的方式,除应用个人的判断,对于不同的若干组资料加以抉择,对于论据加以组织外,很少致力于史料的分析、批判、比较或推断。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阿拉伯语历史作品最初的题材,是以前的传奇以及环绕着先知穆罕默德的各种宗教传说。第一部以宗教传说为基础的著作,是《天使传》(SīratRasūlAllāh);接着而来的历史著作,是记载穆斯林征战的著作,叫做《武功纪》(al—Maghāzi)。后来较正规的历史学家中,包括阿卜杜拉·伊本·穆斯林·伊本·古太白(著有《知识书》(Kitābal—Ma‘ārif)),艾卜·哈尼法·艾哈迈德·迪奈韦里,叶耳孤比,哈木宰·伊斯法哈尼等。 

教育 

库塔布(小学校)(kuttāb):接受六岁以上儿童学习,以《古兰经》为核心,学习朗读和书法;此外,加之阿拉伯语法、历代先知的故事、初等算术原理和诗词。女子可接受初级的宗教教育。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阿拉伯帝国第一所著名的高等教育机关,是麦蒙于830年建立的智慧馆(Baytal—Hikmah)。这是一个翻译馆,科学院和公共图书馆的综合体。 

艺术 

阿拉伯世界对于艺术美有独特的追求。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阿拉伯艺术作品中缺少对人物和动物造型的塑造。艺术家们的才思智慧都集中在书法艺术、几何图案和巧妙别致的构思中,具有明显的抽象法和形式化的特征。阿拉伯艺术家的独特构思在华美壮丽的清真寺和宫殿建筑的结构装饰上集中地体现出来。高高的宣礼尖塔、大圆屋顶、半圆凹壁和马蹄形拱门为基本特点的千万座清真寺,形成了世界建筑中的独特风格。阿拉伯宫殿建筑虽然由于历代战乱多已不复存在,但仅仅西班牙格拉纳达阿尔汗布拉宫这样一座地方统治者的宫苑,就足以使人领略阿拉伯人世俗建筑的成就。



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



科技发展 

地理 

辽阔的阿拉伯帝国还培养了一批地理学家。中亚人花刺子密所著的《地形志》、伊本·胡尔达兹贝的《道里邦国志》、雅各特的《地名辞典》等,都是后人认识当时中亚、西亚、北非等地理概貌的经典文献。14世纪,伊本·白图泰历时30年,行程12万公里,东到中国、西至格拉纳达、北达钦察汗国萨莱、南抵西非马里的广大区域内,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留下了长篇游记《在美好国家旅行者的欢乐》,同时具有很大的史学价值。 

天文

帝国的天文学在宗教、生产和航海贸易的需求下得以高度发展。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科尔多瓦等地建有当时世界一流的天文台,并研制了相当精密的天文观测仪器。以花刺子密、白塔尼和马吉里等为代表的阿拉伯天文学家们所取得的成就,代表着当时人类天文学的最高水平。现代许多行星的命名和天文学术语都源自阿拉伯人。他们连续的天文观测,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天文学家提供了约900年的记录资料。 

化学 

阿拉伯人在研究化学等自然科学中,采用客观实验的方法。这是当时一个决定性的改革。在化学方面,阿拉伯人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在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的传统和实践的基础之上,增添了印度和中国的化学知识,并且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寻找点金石和研究炼丹术。并将先进的天文之知识带到中国,宋朝已有阿拉伯人天文学者进入中国天文司天监工作。元朝出现了******司天监,确立了阿拉伯天文在中国的领先主导地位。 

数学 

阿拉伯人在数学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突出体21世纪对印度数字与零符号体系的改造与推广,它不仅方便了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也导致了人类计算领域的一场革命。另外,来自花剌子模的花剌子密用印度数字编写了《积分和方程计算法》一书,系统阐述了最早的三角函数表,并首次将代数理论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波斯人奥马尔·海亚姆和艾卜·瓦法在方程计算理论上也颇有造诣。

社会阶层

倭马亚王朝时期随着大扩张的脚步,帝国的社会阶层发生变化,产生了四个阶层: 

阿拉伯人 

上层由先知家族、历代哈里发家族、重要的迁士和辅士家族及各地总督等组成,下层为普通的阿拉伯武士和士兵。他们享有许多特权。 

麦瓦利平民 

麦瓦利平民是非阿拉伯民族的新皈依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多为叙利亚和波斯人,在帝国初期,他们的社会待遇大大低于阿拉伯族的穆斯林。但是随着倭马亚王朝的稳定,麦瓦力平民的社会地位开始上升。 

迪米 

迪米阶层是帝国境内的异教徒,主要是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和琐罗亚斯德教徒。他们需要交纳比穆斯林多的人头税。但是生活在穆斯林社会的基督徒与中世纪欧洲境内非基督教徒相比,他们的处境还算不错。首先,从这些歧视性内容在倭马亚、阿拔斯王朝时代需屡次重申,严令遵守,就可看出它们平时并不是严格实施的。其次,这些非穆斯林可以保持原有信仰,享有财产权,甚至可以在国家的高级机构中任职,也不用担心被流放或被送上火刑柱。 

奴隶 

最低等级,基本不具备做人的资格。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十羊九不全    下一篇 电子婚育证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