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广州律师王维琼: 用专业知识为弱势群体服务
王维琼律师在广州天河区林和街公益法律服务站值班。
“我属牛,有一股牛劲,喜欢开荒牛的精神。”广州律师王维琼今年65岁,自从10年前从企业退休后,她就投身法律服务,办理了数十宗法律援助案件。她为有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维护劳动权益、与死刑犯通信并鼓励对方在狱中好好改造、扎根社区调解居民矛盾……凭着一股“牛”劲儿,王维琼带动越来越多的律师加入公益服务团队。“在处理社区居民矛盾纠纷时,有王律师作为坚强后盾,我们心里非常踏实,许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广州天河区林和街司法所负责人告诉记者。
帮农民工解决劳动争议
走进王维琼的办公室,一面写着“捍卫法律尊严,农民工的福星”的锦旗映入眼帘。
2011年夏天,王维琼接到广州市法律援助处转来的一宗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向先生因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被企业解雇后得不到经济补偿。在一审法院审理时,由于向先生不能提供劳动关系的有力证据,被判败诉,他对此不服,想要上诉。王维琼担任他的法律援助律师,了解案情后,王维琼找到问题的症结,从收集新证据入手寻求突破。“当时我让他再仔细想一想,工作期间处理过什么事情或签收过什么文书。经王维琼这么一提醒,向先生终于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工厂处理过一件狗咬小孩的事。”王维琼抑制不住兴奋,迅速展开行动,顶着烈日跑到广州白云区龙归镇调查,向当时出警处理纠纷的派出所询问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趟非常有效。”王维琼回忆说,“派出所确认有‘狗咬人’这回事,工厂也确实派人处理过。随后我向广州市中院申请调查取证,得到采纳。”与此同时,王维琼还找到被咬孩子的家长,请他们写了一份详细证明材料,形成新的证据。
案件在二审时,广州中院依据新的证据认定向先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判决用人单位给予向先生经济补偿。
多年书信沟通改造死刑犯
2007年,王维琼接到法院指定的一宗法律援助案件,并担任一名当事人的辩护律师。该当事人曾犯盗窃罪,被判12年有期徒刑,服刑后获得假释,但后来该当事人又利用身体携带毒品,在广州白云机场被警方抓获,最终被法院判处死缓。
虽然案件结束,但王维琼却没有放弃这个死刑犯。收到该服刑人员写来的书信后,王维琼立即回信,鼓励他在狱中好好改造,痛改前非。这样的通信往来持续了几年时间,服刑人员也通过写信,不断向王律师倾诉心里话,王律师也回信告诉他如何正确面对狱中生活,不断地给他鼓励。该服刑人员因表现良好,两年死缓刑期满后,减为有期徒刑。
因为当年在胃中藏毒,该服刑人员患上了严重的胃病。王维琼推荐疗效好的胃药给他。得知他在狱中学习制作衣服,王律师还寄去几本关于缝纫技术的专业书,希望他回归社会后能有谋生的手段。
调解社区纠纷一马当先
2008年6月,广州天河区林和街公益法律服务站建成后,王维琼所在的广东南国德赛律师事务所公益服务团队成了服务站的核心力量,专门为居民提供咨询和调解的服务,维护社区安定。
邻里纠纷往往是因小事而起,若得不到适当调处,有可能酿成大事。近日,在林和街发生了一宗邻里纠纷,有一住户在楼层通道安装空调室外机,热风废气直接吹到邻居家门口,双方争执不下。社区居委会调解不了,赶紧通知王维琼。
“处理相邻权纠纷,我一定要去看现场,而不是在电话里说说就算了,这样我才有发言权。”王维琼放下手中的工作,赶到现场,发现空调外机明显侵占了邻居的相邻权利。“我向安装者提出,必须拆掉外机。第二天他就拆掉重装了。”
2009年4月的一天下午,王维琼正要下班时,突然接到林和司法所来电,有50多名外省人来到司法所,原因是他们与林和街辖区内的一个公司发生了租赁纠纷,需要紧急处理。该公司是承租方,拖欠了租金。接到电话,王维琼二话没说,立即赶往现场。她首先安抚双方的情绪。“在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可以分清责任。然后双方在谈判桌上谈了几个来回,经过4个多小时的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激化。”王维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