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连线・青海医疗救援队在武汉】 “你已成为我们的英雄”
何增旭(中)和同事
“辛苦了!也许你从没想过自己伟大,但你已成为我们的英雄。”看着为自己测量血压的何增旭,63岁的李义生把提前写好的心里话贴在了她的隔离衣上。
这个场景发生在2月22日。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天,但在记者采访时,电话那头的何增旭语气中都透着一抹温暖。
刚到而立之年的何增旭是地地道道的湟源人。2014年,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专业的她开始在西宁市中医院工作。作为康复中心的一名护士,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小朋友。2月4日凌晨1时,护理部主任在工作群里发布了支援湖北的通知,这是医院首批、青海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没有丝毫犹豫,何增旭报了名。
“家里人很支持,特别是我老公。”何增旭的爱人王有清是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彭家寨派出所的一名民警。疫情发生后,从大年初二开始王有清每天都很忙碌。也许是同样的工作状态让王有清更加理解妻子的决定,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床为何增旭收拾行李。
“把我送到医院后,他反复叮嘱我做好自我防护。说家里有他,让我放心。虽然是笑着说出这些话,可我看他眼睛都红了。”
就这样,带着家人的牵挂,2月4日下午何增旭抵达武汉。经过2天培训后成为洪山体育馆武昌方舱医院的一名工作人员。虽然是4小时一班,但前后都需要时间准备。一个班下来,常常需要六七个小时。办理入院手续、测量生命体征、采血、采集咽拭子、住院患者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发放药品食物及其他生活用品……每天上班,何增旭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在患者出院前,何增旭还会对他们进行健康指导,帮助他们整理物品,对床铺进行彻底消毒。
“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穿上防护服之后视线不好,走路必须十分小心。而且防护服又闷又难受,增加了操作的难度。”何增旭说,因为防护用品有限,为了节约,平时她和同事在上班期间基本是不吃不喝,穿着纸尿裤工作。
“说实话,确实挺辛苦的。”虽然性格大大咧咧,但何增旭认为自己是一个“胆小、依赖性强”的人。由于身体素质较差、经常生病,结婚前她是父母和姐姐的心肝宝贝,结婚后家里的大事小情也都有王有清操心。“所以一开始我自己也有点害怕,心里挺没底气的。虽然主动报名剃了头发,可回到宿舍还偷偷哭了两回……”
就在何增旭为独自面对“成长的烦恼”而感到担忧时,暖心的事儿接二连三发生了。
“一开始带着护目镜全是雾气,走路总是跌跌撞撞。不管是同事还是护士,走到哪儿都有人提醒我:小心啊,慢点走!”
“有几天身体不舒服,同事们处处照顾我。知道我晚上睡不好,还把自己带去武汉的安神补脑液留给我。”
“饭点发饭时,总会有几个人主动过来帮忙,三两下就发完了。”
“看我们工作比较繁琐,患者出院时自己主动打包物品,做好密封。”
“一位50多岁的患者其实不在我负责的病区。听说我从青海过去,说了好多感谢的话。”
……
聊到这个话题时,无数个场景在何增旭的脑海中争先恐后地浮现出来,采访的气氛也越来越融洽。
“2月22日,我是凌晨4点上班。6点多在为李义生测量血压时,老人突然拿出一张便利贴,贴在了我的衣服上。当时我下意识看了一眼,因为戴着护目镜,没有看清楚到底写着什么,量完血压又赶紧忙别的事儿了。”一直到8点下班时,何增旭取下便利贴,才发现上面写着那句话。
“当时眼眶一下就湿了,手里紧紧握着那张便利贴,好像这段时间所有的辛苦和压力都没有了。”何增旭告诉记者,那天是老人病愈出院的日子,所以情绪十分激动。“他在医院住了十多天。一开始看他总是一个人坐在那儿,我就主动陪他说说话,后来就慢慢熟悉了。李叔和他爱人都是画家。疫情过去后,他说想来青海看看……”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几乎每天都和妻子视频聊天的王有清渐渐发现了何增旭的变化,虽然依旧身在一线,可话题不再是工作中的压力和烦恼,言语间更多的是温暖和力量。
“厉害!不一样了,感觉这个月突然长大了。”
王有清的夸奖让何增旭也开始琢磨起来。可究竟自己哪里不一样了,她又觉得说不上来。
“给你看看我现在的样子!”聊到兴起,何增旭发来了一张自己的照片:“现在大家都叫我光光头!我也觉得这个发型很酷,工作方便不说,洗头更省事儿!”
爽朗的笑声从电话那头传来。看着屏幕上这张充满自信的笑脸,记者突然想起一个月前这个姑娘还因为剪了头发偷偷哭泣。看来,这就是她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