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夫妻比翼 同心“战”疫 通大这对校友夫妻荣膺江苏“最美医护工作者”

夫妻比翼,同心“战”疫。二十几个日日夜夜,每天互道一句晚安,是这对夫妻唯一的交集。临危受命,责任重大,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迎难而上,他们值得敬佩。

近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第二批江苏“最美医护工作者”,聚焦江苏战“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3届毕业生浦浙宁、李心意夫妇被授予江苏“最美医护工作者”荣誉称号。

1月25日,正月初一,浦浙宁作为第一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已在疫情前线战斗了29天。前期,浦浙宁主要负责临床检测、院改培训、病区改造等工作。实验室临床核酸分子检测、医院院改防控、驻地消杀、患者及疑似病例流行病学观察……虽然浦浙宁不直接从事抗疫临床一线治病救人工作,但作为公卫人,他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疫情紧急,临时改设的呼吸科病区没有设置规范的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洁净区,医护员工很容易被感染。他和当地医院医护人员一同设计方案,将医院的体检中心改造为江苏医疗队工作的更衣室,有效地做好了院感防控。目前,他正工作在江苏医疗队武汉指挥部一线,承担江苏17支医疗队的组织协调、物质保障、对外宣传等任务,保障江苏和武汉两地随时进行远程电话会议,确保医疗救治信息的及时传导和部署。

夫妻俩一人援助武汉一人留守无锡,妻子李心意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作为无锡市惠山区疾控中心的业务骨干,她一直坚守岗位,负责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的督导、信息核查工作。近一个月来,李心意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没休过一天假,没和家人吃过一顿团圆饭。元宵节这天,她接到任务,要在最短时间内把密切接触者的信息排查出来,她和整个科室十几个人分散到各个密切接触点,逐一核实情况、一一个别排查、认真汇总信息,一直奋战到凌晨三点。特别令人敬佩的是,浦浙宁和妻子李心意双方的大家庭里共有13名医务人员,除了两位80多岁的老人,其他11人都在战“疫”一线。李心意说:“我们大家庭中有12名党员,面对疫情,党员就应该冲在第一线!”

1989年出生的浦浙宁原是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8级预防081班学生,曾任班长、学院学生会主席。作为中共党员,他在校期间思想积极向上,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积极主动,带领团队奋发努力,专业知识掌握牢固,历年都荣获奖学金,学生会工作丰富多彩且富有实效,带领学院学生会获评校五星级。2013年,浦浙宁考取南京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2018年博士毕业进入无锡市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工作。他先后获得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无锡市科技局科研项目各1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还曾荣获江苏省医院协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1990年出生的李心意同样是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8级预防084班学生,曾任学院学生会文艺部部长。作为中共党员,她在校期间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学习勤奋刻苦,多次荣获奖学金,并利用自身特长组织开展了多项活动,为学生会工作添砖加瓦。2013年,李心意毕业进入无锡市惠山区疾控中心工作,曾获无锡市健康素养监测先进个人。

夫妻比翼,同心“战”疫。二十几个日日夜夜,每天互道一句晚安,是这对夫妻唯一的交集。临危受命,责任重大,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迎难而上,他们值得敬佩。

浦浙宁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向母校发来了一篇视频 “家书”。他期待这场战“疫”早日结束,希望学弟学妹们注意健康,保护好自己,勉励大家在南通大学学好理论知识,掌握好操作技能,时刻准备好为祖国医疗事业、公共卫生事业贡献力量。他祝福学弟学妹们学业进步,珍惜美好的在校青春时光,期待再次回到母校和大家见面。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一线抗疫群英谱】陈慧敏:精细排查 外防输入守国门    下一篇 【湖北救援日记】第一次进入战场,我们都傻眼了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